優化措施分析
井場對標分析
強化日常管理
事:老油田人多、井多、場站多,技術、管理瓶頸亟待突破。
因:既要完成產量任務,又要控制成本、降低生產運行支出。
補:全面深化對標管理,分析重點指標,制定治理對策。
果:成本有效降控,管理水平提升,油田實現效益發展。
截至9月10日,長慶油田採油一廠通過對2331口油井實施「油井間開」,達到了「有油則抽,無油則停」節能效果,單井平均日產液還保持在間開前的97%,節約了電費910萬元,這是安塞油田發掘老油田效益「泉眼」的縮影。
「既要保住『油袋子』完成產量任務,又要紮緊『錢袋子』控制成本、降低生產運行支出。」安塞油田負責人介紹道,「作為一個已逾『不惑』的老油田,面對低油價及發展瓶頸,我廠堅持一體化推進『戰嚴冬、轉觀念、勇擔當、上臺階』主題教育活動和提質增效專項行動,取得了顯著效果,截至目前,完成降投控本目標1.45億元。」
隨著安塞油田生產規模不斷擴大,油井數增加、單井產量低、地層能量差等因素嚴重製約了老油田高質量發展。為此,該廠結合自身實際「量體裁衣」,全面開展生產經營一體化對標管理,從成本、投資、油田開發、採油工藝等方面33項指標逐一開展對標工作,挖掘數字背後的故事,明確指標提升改進方向。
在成本類電費方面,針對不同的低產底液油井,安塞油田制定了數位化功圖法、動液面恢復法及動態驗證法等油井間開方式,實施了每天開井8小時、12小時、16小時的三種間開制度,並安裝智能間開儀,根據油井動態變化自動調整,進行遠程啟停。其中,坪南區塊實行「隔一天單量1次,每次單量24小時,每天記錄24小時生產耗電量」方式錄取資料,單井日產液、日產油、含水、動液面保持平穩,耗電量減少了50%。
為緊緊牽住提高單井產量這個「牛鼻子」,安塞油田以油藏提質增效為目標,對36個油藏8444口油井推行油藏ABCD分類分級管理。其中,對佔比87.5%的AB類井加強日常管理,建立重點井二維碼管理,實現信息實時傳輸與推送,確保油井異常及時發現、措施及時制定和動態及時恢復。對佔比12.5%的CD類井強化效益目標,降低無效採出,採取關、減等措施,目前實施2967口,全年節約成本3133萬元。供稿:李盼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