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個夏天
平潭這裡都是必打卡之地
今年夏季這裡似乎更熱鬧了
不信,小編這就帶你去瞧瞧↓↓
平潭北港村作為
最早一批開發的老漁村
通過對石頭厝的保護
以及石頭文化的文創運用
帶動了鄉村振興
鄉村美起來了
村民的腰包也都鼓起來了
真是美滋滋~
8月的平潭北港村,人流如織,古老的石頭厝建築鱗次櫛比,老石頭牆、小開窗、小屋簷、在歲月風雨的洗刷中,更顯光滑凝潤,滄桑質樸。
在各式文化創意的「喬裝打扮」下,古老的石頭厝煥發出別樣的生機,讓遊客們流連忘返。
「石頭厝,其他地方見不到,別的城市高樓大廈有的是,平潭民俗特色濃鬱,保留著原始風味,挺好的。」來自江西的遊客劉陽雄說。
保留石頭厝的原始風味,一直是北港村旅遊開發的大前提,也是北港村成功吸引遊客的秘訣之一。不論是原石的沿用,或是仿石材料的運用,都讓這座村莊保留著原有的韻味。就連村中的遊客服務中心,也是全部的石頭厝外牆風貌。
除了保護石頭厝的整體風貌,北港村還做起了石頭文章,促進當地經濟發展。在村中,共有27家民宿,經營者有國企、兩岸運營團隊、大學生,還有當地村民。每一年,單靠民宿經營,北港村就能達到800萬元的產值。
「第一期先開了石頭會唱歌民宿,通過石頭會唱歌民宿的運營,後期反哺市場,村民看到民宿的市場行情,慢慢投入去做。現在很多村民慢慢開始返鄉,把自己原有的祖屋、老宅,拿來改造做民宿。」區旅遊產品營運中心主管高強說。
百花就是返鄉經營民宿的平潭人之一,她經營的古風草堂精品民宿今年3月正式在北港村開張。
「去年我回到平潭,北港發展的非常快,我就想回到平潭來尋找一個機會」,古風草堂精品民宿負責人百花說,「正好把雲南的所見所聞,以及自己的專業知識帶回自己的家鄉,利用起來。」
憑藉自己的專業眼光和對平潭石頭文化的巧妙運用,她的民宿開業至今,每天都是滿房的狀態,周末和節假日,還需提前1個月才能預定到房間。
「我們生活中有很多運用了石頭元素的用具,收集一些當作飾品,很多客人會專門到這個地方來拍照。」百花說,「原本的房子石頭框架,二樓凸出來的部分原先用磚頭,承不了重,為了美觀,我們就採用一些仿石的材料來做。客人的反饋也較好,對整個北港的自然的風和寧靜的環境表示喜歡。」
通過對石頭厝的開發和保護,北港村的旅遊經濟逐步做大做強,而在平潭,也早已掀起了一股石頭厝保護風,區規劃局先是相繼出臺《平潭綜合實驗區民房翻建景觀風貌控制方案》、《平潭綜合實驗區傳統民居研究及通用圖則》等相關文件,對石頭厝風貌進行保護,習總書記眼中的「真寶貝」,沒有淪為發展的墊腳石,反而成為平潭的一張靚麗名片。
來源:平潭廣播電視臺文字:融媒體記者 林舒玲視頻:王錦濤 融媒體記者 黃麒博
平潭傳媒融媒體指揮中心出品,轉載請註明來源
值班編輯:高佳麗
值班主任:蔡起輝
值班編委:楊 華
左右滑動下方圖片即可掃碼關注平潭傳媒融媒體微信矩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