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秋天是七彩的,叫人陶醉,令人留連。鬱達夫曾這樣寫道:「在南方每年到了秋天,總要想起陶然亭的蘆花,釣魚臺的柳影,西山的蟲唱,玉泉的夜月,潭柘寺的鐘聲。」隨著現代生活發展的腳步,北京,這座歷史文化名城韻味不減,風姿更美。漫步在北京街頭,猶如走進一幅秋日風情畫,既有歷史文化留下的悠久印跡,也有大自然真誠的饋贈,組成了一份獨屬於北京的秋日記憶。
在東城區三裡河,我遇到了許多拍照留影的市民,一問,有許多人原來是這兒的老居民,搬走後又專門回來故地重遊。在大家眼裡,這裡的變化讓老街坊認不出來了。漫步在河道邊,映入眼帘的是青磚石橋、蘆葦搖曳,旁邊青磚灰瓦建築、幽靜整潔的胡同相映相融,組成了一幅老北京特有的風情畫。從三裡河經過前門大街來到新建成的北京坊商圈,呈現出的是另一種景致。百年文保單位勸業場、工商銀行舊址、鹽業銀行舊址等矗立其間,周圍是精心設計的建築群,曲徑通幽,相互呼應。在老胡同的肌理間點綴著現代時尚的元素,行走在現代商品的商圈中,觸目所及是老建築,仿佛與北京城的前世今生親密接觸。
越來越多的市民發現,欣賞秋日的美景,不一定非要去郊區、去山野、去公園,就在日常上下班的路上,就能看到讓我們驚豔的街頭美景。隨手用手機一拍不用P圖就是一張屏保圖片。藍天白雲下的街巷古香古色,寬敞整潔。道路兩旁的樹木黃葉飄落,紅葉豔麗,再加上一隻慵懶的小貓咪,三三倆倆悠閒散步的行人,就在越來越多的街邊小花園裡,隨手一拍就是一張大片兒!
身邊風景怡人,更讓市民高興的是生活越來越便利。一刻鐘服務圈逐步完善,居家養老解除了後顧之憂,社區服務讓居民文化生活更加豐富多彩。原來的私搭亂建、開牆打洞、車輛亂停亂放、綠化不足等老大難問題逐步解決,小區改造、口袋公園、交通整治等一系列提升行動讓人居環境更加和諧宜居。北京人的生活環境正在靜下來,慢下來,美起來。
去年年底,2017-2019年首都核心區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三年行動圓滿收官,城六區和通州區累計完成3123條背街小巷環境整治提升。但這並不意味著北京街巷整治工作的結束。相反,未來的街巷環境提升將更加精細化,涉及到城市管理的方方面面,相信也會給市民帶來更多實實在在的變化和提升。
漫步在北京秋日畫卷中,我們更加期待,北京有更多的城市風景,市民有更幸福和諧的城市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