圍繞「種好幸福樹 建好明星城」要求,常州經開區充分挖掘區域內的工業文明,運河文化和紅色資源等元素,全力推動「工業+旅遊」深度融合發展,著力把「工業旅遊」打造成常州經開區高質量發展的新名片。
江蘇華電戚墅堰發電有限公司副總政工師楊宏,正在為田家炳高中的學生們講解燃氣發電的原理。
常州田家炳高級中學學生吳一凡說:「我對這個重工業還是比較痴迷的,以前只能在書本上看看,現在能進來看,能看到實物,挺好的。」
江蘇華電戚墅堰發電有限公司始建於1921年,新建成的紅色教育基地,展現了企業近百年的發展歷史。
市民張彤說:「看到很多報紙原件,包括榮譽旗幟,都是幾十年前的,我覺得很寶貴。」
江蘇華電戚墅堰發電有限公司副總政工師兼黨建工作部主任楊宏表示:「開放企業的工業旅遊景點,全身心的投入到運河帶工業旅遊項目的開發。」
打破傳統旅遊資源思維框架,充分挖掘區內工業資源,常州經開區利用「工業+旅遊」的模式,逐漸讓區內的工業資源火起來。包括華電戚墅堰發電有限公司在內的近十家工廠企業,成為廣受歡迎的旅遊目的地。
常州譽程研學教育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宗易嫻告訴記者:「目前有六個主題線路,可以供市民進行相應選擇,收到了很多市民的來電諮詢。」
「穿越歷史的火車」「鋼鐵是怎樣煉成的」「尋找廢棄的垃圾」「老工業區的華麗轉型」主題線路產品,將常州經開區的工業旅遊資源有效整合,令人耳目一新。此前常州經開區工業旅遊只對我市企事業單位,省內省外對口交流參訪單位等對象開放,截至2月底共接待遊客5000餘人次。
3月23號,常州經開區在圩墩公園召開工業旅遊首批線路發布會,經開區的六條工業旅遊線路正式向所有市民開放。
常州經開區經濟發展局副局長傅熠表示:「推動工業+旅遊融合發展這種模式,為常州三個明星城市建設貢獻我們經開區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