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方網10月11日消息:昨晚,入夜的紫禁城,流光溢彩,淵涓蠖濩。隨著上海交響樂團音樂總監餘隆在享殿廣場上,擲地有聲地鏗鏘一揮,上海交響樂團站在中國的心臟向世界強有力地迸出中國聲音。
來自全球的古典音樂唱片公司、經紀公司、音樂界人士及千餘名現場觀眾,共襄盛舉,見證了這一具有劃時代意義的世紀之約。音樂會以中國作品《良宵》開場,集結了目前全球範圍內炙手可熱的音樂家們,同臺獻演。小提琴家馬裡·薩穆埃爾森、鋼琴家丹尼爾·特裡福諾夫,分別在上半場帶來馬裡斯·裡希特的《11月》及拉赫瑪尼諾夫《第二鋼琴協奏曲》。下半場,剛在2018俄羅斯世界盃開幕式上驚豔亮相的女高音阿依達·加裡芙琳娜,聯袂男高音託比·斯賓斯、男中音魯多維·特耶,與維也納歌唱學院及上海春天少年合唱團搭檔組成超級陣容,唱響史詩巨製《布蘭詩歌》。音樂會非但連接起了古典音樂的過去與現在,而且於東西方文化的交匯點上,展開一場跨文化對話,藉此面向未來。
這場音樂會背後短短數月內所創下的一系列「第一」,讓世界再度把目光聚焦到了中國。時針回撥到六月,世界第一古典廠牌德意志留聲機公司(DG)向著名指揮餘隆拋來橄欖枝,正式宣布籤約餘隆及其麾下的上海交響樂團。長期致力推廣中國古典音樂、將中國古典音樂推向國際舞臺的餘隆就此成為DG旗下簽約的第一位中國指揮家。與此同時,在餘隆的帶領下,頻頻向世界唱響中國、唱響「上海文化」品牌的上海交響樂團也成為了第一支籤約DG並向全球發行唱片的中國樂團,這意味著上海交響樂團將與柏林愛樂、維也納愛樂等世界頂級樂團共享發行渠道。
值得關注的是,上海交響樂團「牽手」DG,是新時代下東西方文化彼此親近了解、交融碰撞的碩果。此番,DG盛情邀請上海交響樂團,選址紫禁城太廟作為全球第一站,為其意義重大的120周年系列慶典活動啟幕,讓有著近600年歷史的太廟,第一次插上「科技」的翅膀,藉助新媒體的力量,向世界傳遞中國聲音。從第一張唱片錄製到太廟音樂會,上海交響樂團與DG建立起的深入肌理的多層次合作,正是中國聲音如何走出去的一次全新探索,共同譜寫下一部以「中國聲音」為主題,織體豐滿的「中國交響新篇章」。
在未來連續三年的唱片發行計劃中,雙方還約定,每張唱片中都將包含一首中國原創曲目。此舉不僅意味著餘隆率領下的上海交響樂團將中國古典音樂躍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更是站在全球的平臺和視野下,為中國作品通達世界創造了新的機遇。
「中國擁有目前世界上最有活力的古典音樂環境,而餘隆和上海交響樂團分別是其中最成功也極具啟發力的音樂家和音樂機構。他們在過去的十年裡取得了非凡的成就,這反映在他們備受矚目的國際合作和樂團巡演安排上,包括去年的琉森音樂節首秀。與DG的合作將有利於上交和餘隆取得更多的國際關注,也有利於提升DG在中國的形象。」DG總裁克萊門斯·特勞特曼博士說道。
正如克萊門斯·特勞特曼所說,近二十年來,中國古典音樂的飛速成長,博得了世界的矚目。身為開拓者的餘隆表示,「古典音樂源於歐洲,上海又是古典音樂在中國的肇始之地,也見證著中國交響樂的百年發展歷程。這座城市用音樂連接起了東西方文明,而上海交響樂團身為城市的音樂使者,理當勇立潮頭,打響上海文化品牌。用世界通識的語言,向不同國家、不同民族、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們,傳遞中國聲音,傳播中國文化。這次上交與DG籤約錄製的每張唱片中都有中國優秀作曲家的原創音樂,這就是展示中國文化獨特魅力的絕佳途徑,加入DG大家庭,藉助其高品質的全球發行渠道,讓中國聲音傳得更遠更有辨識度」。
即將於2019年上海交響樂團建團140周年之際發行的首張唱片包含了第二屆上海艾薩克·斯特恩國際小提琴比賽的規定中國曲目——陳其鋼的小提琴協奏曲《悲喜同源》以及拉赫瑪尼諾夫的《交響舞曲》,同張專輯中還將收錄克萊斯勒的《中國花鼓》和陳其鋼的《五行》,充分凸顯中西方音樂對話的主題。專輯的錄音在上海交響樂團音樂廳內進行「棚錄」,DG派出了金牌錄音團隊與上交通力協作。目前唱片錄製已經完成,定於明年六月全球發行。
「文化的交流與互動是我們合作的主題。DG120周年在北京太廟舉行音樂會,由一位中國指揮大師、一支中國樂團以及來自中國的童聲合唱團,聯手法國、挪威、俄羅斯、英國、奧地利的獨奏獨唱家們及合唱團,來共同演繹中國、英國、德國和俄羅斯的音樂作品,正是對這一主題很好的詮釋。用音樂超越文明隔閡。」克萊門斯?特勞特曼說,「其實早在上世紀20年代,上海就已經是DG在全亞洲的樞紐,這座城市充滿活力,連接著東西方文明。而交由這座城市的文化名片——上海交響樂團來開啟DG120周年全球慶典的序幕,則更意義非凡。DG始終認為上海交響樂團是領跑中國,同時也是世界最佳的交響樂團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