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洲淡水龍蝦苗種人工繁殖技術
澳洲淡水龍蝦是一種極具推廣潛力的水產新品種。目前,因人工繁育的苗種數量較少,市場供不應求。海寧市通過多年生產實踐,掌握了較成熟的澳洲淡水龍蝦人工繁育技術。海寧基地育苗大棚面積 1 500 m 2 ,2018 年投放親蝦 2 250 kg,人工繁育澳洲淡水龍蝦蝦苗 380 萬尾,總產值 266 萬元,利潤 139 萬元,經濟效益顯著。相關技術總結如下。
1 前期準備
1.1 育苗設施
使用鋼製骨架結構搭設保溫大棚,採用鍋爐、太陽能或空調等加熱方式,溫度控制在 30 ℃左右。池中鋪設鑽孔塑料管,採用充氣機增氧,並配備排灌設施。單個水泥池面積 24 m 2 ,深度 100 cm、蓄水70 cm。
1.2 池體消毒
培育池在親蝦放養前 10~15 d 進行消毒,用聚維酮碘溶液消毒池體,使用濃度為 5 mg/L。
1.3 進水
培育池在蝦苗放養前 2~3 d 進水,水位 70 cm。進水時必須嚴格用 100 目篩絹網過濾,用聚維酮碘溶液消毒水體,用量為 1 mg/L。
2 親蝦培育管理
2.1 親蝦選擇
親蝦要求四肢完整、甲殼明亮、身體強壯、健康、活力好,雌蝦個體質量 80 g 以上、雄蝦個體質量130 g 以上。
2.2 親蝦暫養
11 月中旬親蝦入池暫養,暫養密度 45 尾/m 2 ,雌雄比 2 : 1。入池後用聚維酮碘溶液消毒,用量為1 mg/L。池內用瓦片搭建人工巢穴,搭建密度每平方米水面 5 塊瓦。
2.3 飼養管理
日常採用配合飼料和動物性餌料,6 : 00 投餵配合飼料,投餵量按蝦體質量 5%;17 : 00 投餵動物性餌料,投餵量按蝦體質量 5%。每隔 3 d 投餵 1 次植物性餌料,如南瓜、番薯、玉米,投餵量按蝦體質量15%。
2.4 水質管理
種蝦池水溫控制在 18 ℃。保持池內水質良好,2~3 d 換 2 次水,每次換水量 30%左右。池水保持溶解氧 4 mg/L 以上、氨氮 0.8 mg/L 以下、亞硝酸鹽0.06 mg/L 以下。
2.5 病害防治
每 10 d 用溴氯海因消毒水體,用量為 10 mg/L;並在飼料中拌入 2‰~3‰的五黃粉複合粉劑、Vc。
3 催產
2 月初開始催產。水溫逐漸升至 25 ℃,每天升溫幅度不超過 2 ℃。加大投飼量,在平時投餵量基礎上增加 20%。
4 交配產卵
嚴格控制人為幹擾,投飼等日常操作儘量快速,保持棚內較暗光線,讓蝦自然交配。
5 孵化管理
5.1 孵化池
挑選空池作為孵化池,水位及水質條件同親蝦培育。池內用 2 cm 左右孔徑的塑料筐作為孵化箱。孵化箱長 40 cm、寬 20 cm,每平方米水面放 3 個。
5.2 挑選抱籽蝦
水位降至 10 cm,用網兜輕輕將抱卵蝦撈出,轉移至孵化箱中進行孵化。放養密度每平方米水面 45 只。
5.3 孵化
等卵全部脫落後,將親蝦移出孵化池。
6 幼體培育
6.1 水質管理
水位及水質條件同親蝦培育。
6.2 投餵管理
幼體孵化後至第 7 天投餵豐年蟲,每天投餵 2次,5 : 00 和 17 : 00 各投餵 1 次,每次投餵量按每平方米水面 80 g。從第 8 天開始投餵澳洲淡水龍蝦專用開口料,每天投餵 2 次,5 : 00 和 17 : 00 各投餵 1次,每次投餵量每平方米水面 300 g。
6.3 病害防治
每 10 d 用溴氯海因消毒水體,用量為 10 mg/L。
6.4 出苗運輸
幼體培育 12 d 後即可出苗銷售。出苗時,水位降至 10 cm,用網片撈取蝦苗。撈取的蝦苗用塑膠袋充氧包裝,密度為每袋 2 000 尾。長途運輸外加泡沫箱和冰塊,運輸時間不能超過 24 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