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問法本身就看得出來對選課一竅不通,問得很不科學,不會問。
不管哪個組合都有可能賦高分,也有可能賦低分,高分還是低分要看誰選擇這樣的組合。
一、哪種組合比較容易「考」高分
客觀的學科比較容易考高分,什麼意思呢?
高中同學都知道,高中政治容易學,老師講課都能聽懂,但是每次考試考不了高分。
歷史也是這樣,能考80就是高手,但是,物理,化學,經常有同學考滿分,甚至數學也容易考高分,這是為什麼呢?
客觀,答案具備唯一性。對就是對,錯就是錯,沒有其它。
政治和歷史不一樣,言之有理即可得分,主觀性太強,所以不容易考出高分。
二、哪種組合容易「賦」高分
對你來講,優勢的學科組合有利於你賦高分。這又是什麼意思?
有的同學喜歡物化生,因為覺得物化生有面子,男孩子學文科丟人,於是選擇物化生。
但是,平時成績物理,化學經常不及格,學得吃力不說,聽課有時候都聽不懂。
這種學生選的組合好不好?很好,但是不適合自己,面對其它選擇同樣組合的同學全面處於劣勢。
沒有自己的強勢學科,都是劣勢學科,但是礙於面子還是選了,這就是傻。
也許這種同學歷史很好,地理也很好,都比物理和化學強,那麼最正確的選擇就是選地理和歷史。因為強強組合可以賦高分。
記住一點:選課不能將就,不能覺得某一科學得好可以彌補另一科薄弱,等級賦分制度下這種想法是嚴重錯誤的。
只有強強聯合,或者相對強的學科組合才有利於賦高分。
三、物化生和物化地有可比性嗎?
沒有,不同組合對於同一個人可能會產生不同影響,有的同學適合物化生,比如學霸,有的適合物化地,比如準學霸。
生物和地理屬於理科,兩者學習難度差不多,但是由於學科內容特點,考試命題難易程度不一樣,所以比較起來不具有客觀性,只能從感覺上去對比。
假如高考結束之後,選擇這兩個組合的同學同時報考同濟大學的機械專業,那麼,如果都按照原始分比較是不公平的,也是不合理的,儘管物理和化學是一樣的難度,但是地理和生物內容不一樣,難度不一樣,有的同學就會吃虧,有的佔便宜。
為了解決這個不公平的問題才需要進行等級賦分,看地理和生物在選擇人數中的名次。這兩個組合非要一較高下的話,建議家長和學生可以關注自己這兩個學科在每次考試中的排名情況,如果那個更靠前說明優勢更大,可以考慮選擇。
選課沒有最有隻有更優,都說適合才是最好的,可問題是很多人不知道自己適合什麼,怎麼才算適合,其實選課只是高考的一部分,更重要的是選課之後你應該怎麼做,現在不少學生問我怎麼學高中課程。
李老師建議高二的學生現在就可以做高考題,做必刷題,很多高質量的題目必須做,低質量的試題儘量不要做,耽誤時間,浪費生命。
高中時間有限,必須提高學習效率,怎麼辦?買高質量的試題,最好是接近於高考試題的題,這樣可以在短期內提高學生的應試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