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魯晚報·齊魯壹點記者 段學虎 崔立慧 通訊員 聶士浩
近日 在黃河口生態旅遊區觀鳥秘境觀鳥線路區域內,攝影師用鏡頭記錄下幾隻可愛的白枕鶴。近期隨著候鳥南遷高峰期的到來,越來越多的珍稀候鳥飛臨黃河口。為初冬的黃河口平添了許多生機。鳥兒們或在這裡越冬、或在這裡休息中轉。讓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鳥類國際機場」的稱呼更加實至名歸。
日前,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成群的鳥兒在嬉戲覓食。黃河入海口憑藉鹹淡水交匯的特殊環境,為候鳥提供了充足的食物,成為「東亞-澳大利亞」國際鳥類遷徙路線上的重要中轉站。通過多年持續不斷地實施生態補水和溼地修復工程,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生態環境得到明顯改善,生態功能顯著增強,區內鳥類種類和數量明顯增加,再現了「鳥類國際機場」的壯美景觀,保護區每年觀測到的遷徙、越冬、繁殖的鳥類達600萬隻。
白枕鶴是國家二級保護鳥類,在越冬期,它們喜歡聚集在近海灘涂、蘆葦沼澤、農田草地覓食休息。而黃河口廣袤的水域、良好的環境,也贏得了這些珍禽的青睞。
另據了解,進入冬季候鳥遷徙季節以來,黃河口先後迎來了火烈鳥(山東省內唯三的觀測記錄全部出現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今年為第三次出現,數量4隻),白鵜鶘(在黃河三角洲國家級自然保護區首次有觀測記錄,數量為1隻,專家判斷可能為迷鳥)等罕見鳥類,除此之外,丹頂鶴、白鶴、東方白鸛、卷羽鵜鶘、大天鵝、疣鼻天鵝等珍稀鳥類也紛紛來到了黃河口。
當溼地遇上候鳥,鳥兒們展翅飛翔,澄澈的水面微波蕩漾,它們在水面的映襯下,構成了一幅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冬日美景。
當今,觀鳥是最潮流最時尚的運動和遊玩方式,通過觀鳥可以愉悅心情 修身養性。觀鳥、觀心、觀自然,來黃河口觀鳥秘境,請你備好行囊,開啟你的觀鳥之旅。
溫馨提示:
遊客可以攜帶相機、望遠鏡進行觀察,進入觀鳥區域時,腳步要輕盈,禁止大聲喧譁,禁止亂扔垃圾等不文明行為。保護鳥兒的生活環境是我們共同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