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決好火車票不合理不科學的改籤制度就是要夯實公平基礎,其現實意義就是讓法治精神落地生根,讓更多的人相信法治具有改變現實的力量
澎湃新聞15日從浙江溫州市消保委獲悉,3月13日,該委致函中國鐵路總公司,希望查詢火車票改籤制度中「48小時門檻」設置的合理性和理由,同時建議鐵總從廣大消費者利益出發,以大國企的社會責任角度出發,取消「48小時門檻」的設置,更以人為本、貼近民生。(3月16日澎湃新聞網)
火車票為什麼設置48小時的門檻,鐵總客服的答覆稱,如此設計為了防止黃牛囤票、倒票。開車前48小時以內限制改籤的確能夠增加黃牛自身的囤票、倒票行為風險,但打擊囤票、倒票行為的作用其實並不大,因為制度本身並不嚴謹。鐵總規定開車前48小時以內,可改籤開車前的其他列車,也可改籤開車後至票面日期當日24:00之間的其他列車,不辦理票面日期次日及以後的改籤。儘管限制了開車前48小時以內改籤的範圍,黃牛依然可以利用改籤制度去牟利:黃牛可以在開車前48小時之內改籤行程短、價格低的冷門火車次,讓出行程長價格高的熱門車票,照樣可以倒票賺錢。所以說48小時的改籤門檻設置並非天衣無縫、完美無缺,防止黃牛囤票、倒票的功能也不顯著。這樣的規則無異於牛欄關貓,容易把真正的旅客給束縛了。
火車票銷售設置改籤制度,其實就是賦予鐵路旅客後悔權。後悔權是消費者知情權和選擇權的延伸,更是大型國企的社會責任體現,既然現行的改籤制度存在漏洞會誤傷普通消費者,就應該及時修改完善,讓火車票改籤制度更加科學完善。筆者認為既不能繼續實行有漏洞的改籤制度,也不能一刀切取消改籤門檻,要讓火車票改籤制度更加靈活,非熱門路線及非熱門時段的火車票完全可以取消改籤門檻,讓旅客可以自由改籤,對於這兩個非熱門類型的火車票,鐵總通過大數據資源完全可以準確科學判斷,並非難以操作。如果在熱門時段,例如春運期間,火車票的改籤門檻應該提高,限制普通旅客的改籤次數和時間,讓有限的鐵路運輸資源被充分利用,對於有囤票、倒票記錄的身份證號碼取消改籤功能或縮短自由改籤的期限,這種做法可以視為一種信用懲戒。
自從火車票實行網絡實名制之後,黃牛黨與鐵總之間的較量已經從售票大廳轉移到網際網路上,這就造成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壓縮黃牛操作空間與方便普通旅客之間存在衝突,而且這種衝突並非靜止而是動態變化著。這就要求火車票銷售制度要更加靈活多變,在動態當中尋找打擊黃牛與方便旅客之間的最佳平衡點,既不能放縱黃牛,也不能「誤傷」普通旅客。通過以上分析,現行的火車票改籤制度並不能有效打擊黃牛,而且還直接影響普通旅客行使購票後悔權,因此,應該積極聽取群眾呼聲,通過詳細充分的調研分析,制定更加靈活的火車票改籤制度。
小小一張火車票始終引起高度關注,其根本原因就是這個問題關係社會公平,涉及最廣泛的民生問題。解決好火車票不合理、不科學的改籤制度就是要夯實公平基礎,其現實意義就是讓法治精神落地生根,讓更多的人相信法治具有改變現實的力量。(劉 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