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標題:環球主題公園一期明年春季擇期開園
9月2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迎客,市民在植樹區打卡點留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昨日(11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聽取審議市政府關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情況的報告,聽取審議市政府關於《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北京新總規實施第一階段重點任務已經完成,明年將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第二階段的開端之年;今年1至10月,副中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9.2億元、建安投資429.4億元,均居全市第一。
北京新總規實施情況的報告
●亮點
優化中央政務功能布局
報告提到,新總規實施過程中,優化中央政務功能布局,持續開展中南海及周邊地區、天安門-長安街等重點地區綜合整治,嚴格控制建築高度和建設規模,強化安全管控。
北京加快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政策措施,推動修訂《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研究制定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同時,推進北京老城整體保護規劃編制,持續開展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啟動第一批歷史建築測繪和建檔,第二批歷史建築315棟(座)已公布,第三批歷史建築329棟(座)已完成公示。
在優化調整城市空間布局方面,首都功能核心區深入推進疏解減量提質,圍繞「兩軸、一城、一環」加強特色塑造和功能布局引導,以更大範圍空間布局支撐中央政務活動。中心城區持續疏解非首都功能,進一步完善空間布局,推進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顯著提升「四個中心」功能集中承載水平。
京冀交界地區統一規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北京積極持續推動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任務、重大項目落實、落地。目前,已經完成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實行京冀交界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
北京全方位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推動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大興機場北線東西延項目用地預審,成為北京作為國務院委託用地審批試點省份批准的首批承接事項。
北京已構建與國鐵集團常態化溝通機制,一起推動京瀋客專、京雄商高鐵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
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農化」
報告提出,北京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嚴格違法佔用耕地執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同時,持續加強大尺度綠化建設,組織編制溫榆河公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打造北京城市最大的「綠肺」,「一屏、三環、五河、九楔」市域綠色空間結構進一步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空間系統治理取得積極成效。
副中心控規實施情況的報告
●關注
建議副中心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3月,北京市政府決定由副中心管委會行使17項市級行政權力,加上市級相關部門發文授權的13項其他事項,構建市級首批賦權「17+13」基本架構,在實現「副中心的事副中心辦」上邁出了標誌性的一步。
目前,副中心已經完成行政辦公區一期「四大四小」及配套設施總建築規模約109萬平方米,行政辦公區二期全面開工。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正式開園,綠心三大建築明年三月底前將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環球主題公園一期建設基本完工,明年春季擇期開園。
2019年,副中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47.2億元,增長15.5%,完成建安投資535.7億元,增長10.6%,居全市第一。今年1-10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9.2億元、建安投資429.4億元,均居全市第一。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建議,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同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要主動對標對表雄安新區,爭取國家層面儘快制定支持政策,出臺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破解副中心建設發展中的重大瓶頸問題。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引導全市各方面資源優先向副中心投放。
推動養老資源、基礎設施 及公共服務向北三縣延伸
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已經編制完成,52個籤約項目全部啟動實施,地鐵22號線(平谷線)即將實現實質性開工建設。
報告指出,目前,通州區與北三縣「四統一」落實不夠深入,副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和北三縣腹地支撐作用發揮得不夠明顯。
下一步,副中心將聚焦與廊坊北三縣「四統一」協同發展,推進交通、產業、生態三大先行領域實現突破示範,推動養老資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北三縣延伸。在交通方面,將推動京唐鐵路、平谷線通車運行,輻射帶動北京東部地區發展。在生態建設方面,完成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建設,與北三縣共建北運河—潮白河大尺度生態綠洲。
建議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解決小區配套等問題
報告提出,副中心穩步推進老城「雙修」,南大街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含十八條半截胡同整治)規劃綜合實施方案、「三廟一塔」周邊環境整治方案都已經落實推進,9個家園中心項目加快推進,中倉家園中心已封頂,爭取年內實現運營。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認為,通州是遠郊區的底子,包袱重、欠帳多,老城「雙修」範圍佔到副中心總面積的38%,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存在不少短板。控規提出強化家園中心建設,通過集中設置、混合利用配套服務功能,就近滿足居民工作、居住、休閒、文化等需求。
「建議副中心高質量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解決施工管理、物業管理、小區配套等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喚醒沉睡資源,把廢棄不用的老廠房、鍋爐房、報刊亭、車棚利用好,支持建設群眾樂享的家園中心。」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中元表示。
加快研究出臺政策措施吸引中心城區企業疏解落地
報告提出,在承接非首都功能、大力推動產業提升方面,副中心成立產業提升市級專班,抓緊完善推進城市副中心產業項目加快落地政策。
目前,中國農業銀行金融科技公司入駐城市副中心,北京綠色交易所成功落戶,全國首家外資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上田八木已獲批籌,首家持牌公募基金匯泉基金完成註冊。北投集團總部全部搬遷至副中心,華夏銀行、首旅集團、北京建院、保障房中心等市屬國企總部搬遷工作加快推進。運河商務區建成面積比例超過50%,入駐企業70家。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副中心產業發展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吸納和集聚高端要素和創新資源還未形成規模態勢,四區結對成效不夠顯著,疏解主體搬遷動力不足,需要全市加大統籌推進力度。
下一步,副中心將加快研究出臺吸引中心城區產業、企業疏解並落地副中心的政策措施,深化與西城、朝陽、海澱和中關村產業結對機制,推動承接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形成顯著規模效應。
9月29日,北京城市副中心,城市綠心森林公園開園迎客,市民在植樹區打卡點留影。新京報記者 吳寧 攝
昨日(11月26日),北京市十五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六次會議聽取審議市政府關於《北京城市總體規劃(2016年-2035年)》實施情況的報告,聽取審議市政府關於《北京城市副中心控制性詳細規劃(街區層面)(2016年-2035年)》實施情況的報告。
報告指出,北京新總規實施第一階段重點任務已經完成,明年將是北京城市總體規劃實施第二階段的開端之年;今年1至10月,副中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9.2億元、建安投資429.4億元,均居全市第一。
北京新總規實施情況的報告
●亮點
優化中央政務功能布局
報告提到,新總規實施過程中,優化中央政務功能布局,持續開展中南海及周邊地區、天安門-長安街等重點地區綜合整治,嚴格控制建築高度和建設規模,強化安全管控。
北京加快完善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政策措施,推動修訂《北京歷史文化名城保護條例》,研究制定歷史文化街區和歷史建築保護管理辦法。同時,推進北京老城整體保護規劃編制,持續開展歷史文化街區劃定和歷史建築確定工作,啟動第一批歷史建築測繪和建檔,第二批歷史建築315棟(座)已公布,第三批歷史建築329棟(座)已完成公示。
在優化調整城市空間布局方面,首都功能核心區深入推進疏解減量提質,圍繞「兩軸、一城、一環」加強特色塑造和功能布局引導,以更大範圍空間布局支撐中央政務活動。中心城區持續疏解非首都功能,進一步完善空間布局,推進城市修補和生態修復,顯著提升「四個中心」功能集中承載水平。
京冀交界地區統一規劃
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方面,北京積極持續推動協同發展重點領域任務、重大項目落實、落地。目前,已經完成通州區與廊坊北三縣協同發展規劃,實行京冀交界地區統一規劃、統一政策、統一標準、統一管控。
北京全方位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推動京雄高速公路(北京段)、大興機場北線東西延項目用地預審,成為北京作為國務院委託用地審批試點省份批准的首批承接事項。
北京已構建與國鐵集團常態化溝通機制,一起推動京瀋客專、京雄商高鐵等重大工程規劃建設。
堅決制止各類耕地「非農化」
報告提出,北京堅決制止耕地「非農化」行為,嚴格違法佔用耕地執法,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同時,持續加強大尺度綠化建設,組織編制溫榆河公園控制性詳細規劃,打造北京城市最大的「綠肺」,「一屏、三環、五河、九楔」市域綠色空間結構進一步強化,山水林田湖草生態空間系統治理取得積極成效。
副中心控規實施情況的報告
●關注
建議副中心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
記者從會上了解到,今年3月,北京市政府決定由副中心管委會行使17項市級行政權力,加上市級相關部門發文授權的13項其他事項,構建市級首批賦權「17+13」基本架構,在實現「副中心的事副中心辦」上邁出了標誌性的一步。
目前,副中心已經完成行政辦公區一期「四大四小」及配套設施總建築規模約109萬平方米,行政辦公區二期全面開工。城市綠心森林公園正式開園,綠心三大建築明年三月底前將實現主體結構封頂。環球主題公園一期建設基本完工,明年春季擇期開園。
2019年,副中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947.2億元,增長15.5%,完成建安投資535.7億元,增長10.6%,居全市第一。今年1-10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789.2億元、建安投資429.4億元,均居全市第一。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建議,城市副中心和雄安新區建設同為「千年大計、國家大事」,要主動對標對表雄安新區,爭取國家層面儘快制定支持政策,出臺副中心高質量發展指導意見,破解副中心建設發展中的重大瓶頸問題。堅持一年一個節點,每年保持千億以上投資強度,引導全市各方面資源優先向副中心投放。
推動養老資源、基礎設施 及公共服務向北三縣延伸
通州區與河北省三河、大廠、香河三縣市協同發展規劃已經編制完成,52個籤約項目全部啟動實施,地鐵22號線(平谷線)即將實現實質性開工建設。
報告指出,目前,通州區與北三縣「四統一」落實不夠深入,副中心輻射帶動作用和北三縣腹地支撐作用發揮得不夠明顯。
下一步,副中心將聚焦與廊坊北三縣「四統一」協同發展,推進交通、產業、生態三大先行領域實現突破示範,推動養老資源、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向北三縣延伸。在交通方面,將推動京唐鐵路、平谷線通車運行,輻射帶動北京東部地區發展。在生態建設方面,完成潮白河森林生態景觀帶建設,與北三縣共建北運河—潮白河大尺度生態綠洲。
建議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解決小區配套等問題
報告提出,副中心穩步推進老城「雙修」,南大街片區環境綜合整治(含十八條半截胡同整治)規劃綜合實施方案、「三廟一塔」周邊環境整治方案都已經落實推進,9個家園中心項目加快推進,中倉家園中心已封頂,爭取年內實現運營。
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認為,通州是遠郊區的底子,包袱重、欠帳多,老城「雙修」範圍佔到副中心總面積的38%,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存在不少短板。控規提出強化家園中心建設,通過集中設置、混合利用配套服務功能,就近滿足居民工作、居住、休閒、文化等需求。
「建議副中心高質量實施老舊小區綜合整治,解決施工管理、物業管理、小區配套等群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喚醒沉睡資源,把廢棄不用的老廠房、鍋爐房、報刊亭、車棚利用好,支持建設群眾樂享的家園中心。」市人大城建環保委員會副主任委員楊中元表示。
加快研究出臺政策措施吸引中心城區企業疏解落地
報告提出,在承接非首都功能、大力推動產業提升方面,副中心成立產業提升市級專班,抓緊完善推進城市副中心產業項目加快落地政策。
目前,中國農業銀行金融科技公司入駐城市副中心,北京綠色交易所成功落戶,全國首家外資獨資貨幣經紀公司上田八木已獲批籌,首家持牌公募基金匯泉基金完成註冊。北投集團總部全部搬遷至副中心,華夏銀行、首旅集團、北京建院、保障房中心等市屬國企總部搬遷工作加快推進。運河商務區建成面積比例超過50%,入駐企業70家。
不過,報告同時指出,副中心產業發展處在新舊動能轉換期,吸納和集聚高端要素和創新資源還未形成規模態勢,四區結對成效不夠顯著,疏解主體搬遷動力不足,需要全市加大統籌推進力度。
下一步,副中心將加快研究出臺吸引中心城區產業、企業疏解並落地副中心的政策措施,深化與西城、朝陽、海澱和中關村產業結對機制,推動承接中心城區非首都功能形成顯著規模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