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極磷蝦:全球共5億噸,年捕30萬噸,能否「拯救」鯨魚?

2020-12-19 牧海唯真

說起南極磷蝦,大家肯定都不陌生。早在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就曾對南極磷蝦的生物量進行了估計,得到的結果是10~20億噸,每年可供捕撈的產量為1.5億噸——而全球每年捕撈的海產品總量加起來還不到1億噸。

英國科學家最新的資源調查表明,南極磷蝦目前的資源儲量超過5億噸,依然是目前世界上單種生物量最大、繁衍最成功的物種之一。

南極大磷蝦

南極磷蝦產業:捕鯨業的「替代品」?

人類最早認識南極磷蝦是從捕鯨時代開始的,時間可以追溯到20世紀初期。眾所周知,南極磷蝦是大型鬚鯨的重要口糧,每當夏季來臨,成千上萬的鬚鯨就會不遠萬裡奔赴到南冰洋,這一時期恰逢南極磷蝦的繁殖期,磷蝦數量急劇增長。

長期從事捕鯨業的漁民發現——有大片磷蝦群出現的地方往往很容易找到成群的鬚鯨,因此人們逐漸開始對南極磷蝦產生了興趣,相關的研究也正是從那個時代興起的。磷蝦的英文名稱「Krill」實際上是挪威人對磷蝦的稱呼,其本意就是「鯨魚的食物」。

商業捕鯨

在上世紀70年代,全球有很多鯨魚物種都因為無節制的過度捕撈而瀕臨滅絕,很多國家也因此禁止了商業捕鯨活動。1986年,國際捕鯨委員會(IWC)正式宣布——在全球範圍內禁止商業捕鯨。

在捕鯨禁令頒布後,以日本為代表的少數捕撈國依然屢次打破禁令,甚至以「科研捕鯨」、「文化復興」的名義從事商業捕鯨活動,由此引發的反對與抗議不絕於耳。但整體來看,全球範圍內的捕鯨業已經頹勢盡顯——上世紀60-70年代,全球每年捕殺8萬頭左右的鯨魚,但從90年代至今,全球鯨魚的捕撈量還不到5000頭(詳情見下圖)。

全球鯨魚的商業捕撈量(1900-2015)

和鯨魚相比,磷蝦在生物分類上更低等,但世代更新的速度也更快。只要適度開發,南極的磷蝦資源就像海裡的韭菜一樣,割了又長,生生不息,而鯨魚的種群則需要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時間才能恢復。幾乎在同一時期,大型鬚鯨受到國際社會的保護,傳統捕鯨業陷入了低迷期,而南極磷蝦則成了一片亟待開發的「藍海」,無論是生物量還是資源可持續性都顯示出無與倫比的優越性。

南極磷蝦:驚人的繁殖力和獨特的生存策略

南極磷蝦的體長只有5.5~6公分左右,比一枚回形針大不了多少。每逢南極的夏季(1-3月份),大量的磷蝦會聚集在一起繁殖交配。密度高的時候,每立方水體中就有幾千甚至上萬條磷蝦,種群規模甚至綿延數公裡(見下圖)。

聚群繁殖的南極磷蝦

在南極磷蝦的繁殖期,海水的溫度通常在0℃左右,非常適合磷蝦幼體的生長發育,海水中浮遊藻類的數量也會在同一時間迎來峰值——這些微藻正是磷蝦幼體的開口餌料。在餌料充足的情況下,一隻發育成熟的雌性南極磷蝦每次就能產下6000~10000枚卵,在繁殖期還能夠多次產卵。

南極磷蝦不僅「生的多」,壽命也比人們想像的更高。起初人們以為南極磷蝦的壽命只有2年左右,但後來澳大利亞的科學家經過試驗培養得出了一個驚人的結論——南極磷蝦的壽命最高能達到11年。由於實驗室的環境和自然環境有很大不同,目前多數科學家更傾向於認為南極磷蝦的平均壽命在6年左右。

以上這些還不是南極磷蝦最讓人驚嘆的地方。在環境惡劣的情況下,南極磷蝦還會出現「逆向生長」的現象(也就是越長越「年輕」)。大家都知道,對於海產的蝦蟹類而言,想要長大就必須不斷地蛻殼,這樣才能擺脫幾丁質外殼對自身體型的束縛。

然而南極磷蝦的蛻殼現象非常特殊,在飢餓狀態下,南極磷蝦每隔20天同樣會蛻一次殼,蛻殼之後並不會長大,但能量消耗依然會持續。磷蝦的脂肪含量很低,蛋白質含量卻很豐富,因此消耗的能量基本上都是由蛋白質提供的。一條性腺發育成熟的南極磷蝦在經歷漫長的冬季之後,有可能會變成一條未成年的磷蝦幼體——這正是磷蝦體內的蛋白質被不斷消耗的結果。

或許正是因為南極磷蝦強悍的生殖能力和獨特的生存策略,這一物種才發展成了南極海域規模最大的初級消費群體,成功「養活」了數量龐大的海豹、企鵝、海狗、鬚鯨、海鳥以及不計其數的南極魚類——在整個南極生態系統中,南極磷蝦是極其重要的「橋梁物種」,具有舉足輕重的生態作用。

問題來了,南極磷蝦有潛力成為鯨魚的「替代品」嗎?

首先從捕撈難度上看。鯨魚幾乎在各個開放性的海域都能捕到,船隻的捕撈(油耗)成本更低,捕獲難度也不大。相比之下,南極磷蝦就沒那麼容易捕獲了,南極磷蝦主要生活在南緯50度以上的冷水海域,有能力在這片海域作業的船隻屈指可數。

要想拿下南極磷蝦這塊「大蛋糕」,首先就要克服惡劣的海況條件和遙遠的路途,對從業者的專業素質以及船隻本身的性能也很高的要求。因此,開發南極磷蝦是一項高投入、高風險的捕撈活動,門檻還是很高的。目前全球最主要的南極磷蝦捕撈國有5個,分別是挪威、中國、韓國、智利以及波蘭,捕撈的磷蝦加起來也很難突破30萬噸。

全球磷蝦的捕撈量(單位:千噸)

從商業價值來看,南極磷蝦的優勢就顯示出來了。南極磷蝦富含omega-3、DHA以及人體所必需的全部胺基酸,有「海上人參」的美譽。需要注意的是,南極磷蝦外殼中的氟含量很高,是聯合國規定安全範圍的40多倍,不適宜直接食用,但磷蝦肌肉中的氟含量很低,在食用的安全範圍內。

儘管南極磷蝦存在氟含量超標的問題,其在俄羅斯遠東地區依然有很大的消費市場。在日本,有一半以上的南極磷蝦都會被消費掉,懷卵的雌蝦還被當地人認為是最鮮美的甲殼動物。

除了供人類直接食用外,南極磷蝦還可以加工成蝦油保健品、濃縮蛋白等高附加值產品,甲殼素、蝦青素以及低溫活性酶在醫藥化工領域也具有巨大的開發潛力。

南極磷蝦產業的瓶頸與競爭

如果是作為人類的食品,剛捕上來的南極磷蝦必須立即進行脫殼處理,而且必須在3小時內加工完畢。如果是用作魚類的餌料,最遲也必須在10小時內加工完畢——這是因為磷蝦體內有一種特殊的酶,在磷蝦死後會將體內的組織分解,來不及加工的磷蝦很快就會腐爛變質。

因此,決定南極磷蝦捕撈產量的最大瓶頸就是漁船的加工能力。由於捕蝦船遠離大陸,而在南極建造磷蝦加工廠又不太現實,因此所有的加工程序都只能在船上「就地完成」。如果漁船的加工能力跟不上,不僅會造成磷蝦資源的極大浪費,還會增加新一輪的捕撈成本。

南極磷蝦的資源分布圖

在「藍色圈地」和資源搶佔日益激烈的大環境下,各個捕撈國都在抓緊開發新的捕撈裝備。比如,日本、韓國發明了吸蝦泵高效捕撈技術,挪威更是斥巨資建造了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大型磷蝦捕撈加工船SAGA Sea,捕撈效率比傳統的拖網提高了50%以上,一舉使挪威的捕撈產量突破了20萬噸的大關(2018年)。

從2007年至今,挪威一直牢牢佔據著「南極磷蝦一哥」的地位,磷蝦捕撈量始終保持在10萬噸以上(2018年產量還突破了20萬噸),佔全球磷蝦捕撈總產量的50%左右,這一成績的取得正是得益於先進的捕蝦裝備和強大的加工能力。

專業的捕蝦加工一體船

相比之下,我國對南極磷蝦的開發基礎明顯更加薄弱,真正涉足南極磷蝦的商業捕撈還是近10年的事。我國南極磷蝦的捕撈產量最高的一年是2016年,產量為6.6萬噸,約佔當年全球捕撈總產量的25%,這一成績著實搶眼。

2020年,中國以「黑馬」的姿態進軍南極磷蝦的商業競爭行列,甚至有可能將之前的格局重新洗牌。今年5月,我國第一艘專業的南極磷蝦捕撈加工船「深藍號」正式下水,這是我國最大、最先進的遠洋漁業捕撈加工一體船,堪稱移動的「磷蝦收割機」。

「深藍號」

作為國之重器,「深藍號」的橫空出世不僅填補了我國高端漁船建造領域的空白,也將助力我國的南極磷蝦捕撈業再登上一個新的高峰!

相關焦點

  • 南極磷蝦:6.5億噸「海上金礦」,中國是最大「黑馬」?
    目前的主流觀點認為,南極磷蝦資源量約為6.5~10億噸,從生物開發的角度來講,每年可捕撈的磷蝦生物量高達1億噸,可以為世界1/4的人口每天提供30克優質蛋白。南極磷蝦巨大的商業價值在很早之前就引起了人類的注意,蘇聯在上世紀60年代就率先進軍南冰洋並開始大規模捕撈南極磷蝦了。
  • 南極磷蝦儲量高達50億噸,比全球糧食總量還高,人類能吃嗎?
    以2019年為例,2019年全世界的糧食產量約為27.2億噸,這其中包括了人類生產的水稻,小麥,大豆,高粱,紅薯和馬鈴薯等,幾乎是人類碳水作物的全部,但就算加起來,也不到南極磷蝦的儲藏量。據科學家估計,僅僅在南極地區生活的磷蝦總質量就有50億噸。換句話說,如果人類現在不吃糧食了,只吃磷蝦,也完全能夠滿足70億人口的食物需求。
  • 南極磷蝦每年被吃掉3億噸,會被吃光嗎?
    以群集方式生活,密度可達每立方米10000-30000隻,它們只有6釐米長,2克重,但總質量估計可達4-6億噸,比全世界人口的總質量還要大。南極磷蝦每年要被吃掉3億噸左右,其中鬚鯨就會吃掉4000萬噸,一頭成年藍鯨一天就能吃掉4噸。食蟹海豹食物的98%是南極磷蝦,每年消耗超過6300萬噸(食蟹海豹的數量超過1000萬頭)。
  • 南極磷蝦:世界的糧食庫,每年被吃掉3億噸,怎麼也吃不完
    磷蝦被稱為「世界未來的糧食庫」,據估計數量大約30萬億隻,總重量5-10億噸,儘管每年大約有3億噸磷蝦被捕食,但剩餘的磷蝦數量依舊極其豐富足以維持種群。除了大型鯨類,南極海域的海豹、企鵝、魚類和烏賊也以南極磷蝦為食,它們每年能夠吃掉2.5億噸的南極磷蝦。
  • 藍鯨一年吃掉4000萬噸南極磷蝦,為啥一直吃不完?堪稱地球BUG
    科學家發現南極磷蝦的營養非常豐富,就開始了捕撈南極磷蝦,據統計現在每年被人類捕撈的南極磷蝦每年就有25萬噸,這些磷蝦有的被做成了罐頭,有的被做成了蝦米,據說味道還不錯。實際上,人類目前捕撈的磷蝦相比它每年的被消耗量是微不足道的。南極磷蝦每年要被吃掉2.5億噸,僅鯨魚就要幹掉其中的4000萬噸,還有企鵝,海豹和其他魚類。
  • 北極甜蝦:25萬噸重的「大蛋糕」,南極磷蝦遇到「對手」了
    上世紀50~70年代,由於捕蝦設備落後,漁船產能普遍很低,北極蝦的全球產量一直沒能突破5萬噸。後來丹麥、挪威、英國、德國、加拿大等國紛紛開始發力,到了1982年,全球北極蝦的捕撈產量就衝到了13.8萬噸。
  • 南極磷蝦每年被吃掉3億噸,為何一直吃不完?專家:這是地球BUG
    南極是一片冰天雪地,然而在這裡,卻生活著眾多的生物,是野生生物的天堂。有一種生物在南極的食物鏈裡有重要的作用,這就是南極磷蝦。南極磷蝦在南極附近海域中生存著高達30萬億個,生物量達到了5億噸。然而,每年有超過一半的南極磷蝦被其他生物,如鯨魚,企鵝和其他魚類吃掉。
  • 大連輪船赴南極撈磷蝦 營養豐富一斤能賣100元
    記者有幸品嘗到了這種磷蝦,跟我們常吃的小蝦米非常像,吃起來味道也像小蝦米,而且越嚼越有味。  據《大連晚報》報導,12月18日,「安興海」輪在大連灣遼漁集團漁港起航,將歷時45天趕赴南極探捕磷蝦。「連興海」輪也將於近期啟程。
  • 每年全球捕撈南極磷蝦3億噸,但怎麼吃都吃不完,專家:這是地球BUG
    但是同樣的副作用也是造成了很多環境汙染,地球上很多的動物都因為人類的過度幹預而被宣布滅絕,但是在大自然中眾多生物中,好像有一個BUG的存在,那就是南極磷蝦。 南極磷蝦據統計每年被人類捕撈出大約3億噸,可是這種動物卻絲毫沒有要被滅絕的跡象,反而總是能在來年恢復到一定的種群數量,並且南極磷蝦還是包括很多動物例如企鵝、海豹、鯨魚的食物,
  • 南極磷蝦,是怎麼讓萬裡外美國西海岸灰鯨「隔空」死亡的?
    磷蝦是藍鯨的主要食物,一頭成年藍鯨每天要吃掉2-5噸磷蝦,並且在南極海域的鬚鯨、蝠鱝、鯨鯊、海豹和企鵝的主食,消耗掉的磷蝦是天文數字,而人類對南極磷蝦的捕撈,更是今年1-2月份美國西海岸灰鯨神秘死亡的原因。南極的磷蝦到底有多少?
  • 南極磷蝦成為海上金礦,「深藍號」出馬,中國會是最大的「黑馬」
    中國對於世界來說就是一匹備受期待的「黑馬」,在抗日戰爭中中國不被看好,但是總能一鳴驚人,衝出重圍;中國人出不了地球,結果2003年楊利偉乘坐神舟五號飛船飛向了太空;中國的沙漠鐵路被蘇聯定為活不過30年,結果一直存在至今,諸如此類震驚世界的事件還有很多,如今因為南極磷蝦,中國將再次成為最大的「黑馬」!
  • 磷蝦每年要被吃掉將近2億噸,為什麼還吃不完
    它們以海洋中的浮遊生物為食,喜歡群居,在南極地區最密集的磷蝦群可以達到每立方米海水中含有30000個磷蝦個體!巨大的數量和遍布全球的分布,讓磷蝦成為很多海洋動物的食物來源,鯨魚、海豚、企鵝、海豹還有很多魚類都以磷蝦為食,再加上人類的捕撈,每年至少有一半磷蝦也就是將近2億噸被吃掉。可是磷蝦的總數並沒有因此減少,仍然保持天文數字的數量。那麼這是為什麼呢?
  • 世界上最「純潔」的生物,1年要被吃掉2億噸,人和鯨魚都搶著吃
    導讀:世界上最「純潔」的生物,1年要被吃掉2億噸,人和鯨魚都搶著吃蝦是日常生活中大家都十分喜歡吃的一種食物,但是對於蝦的飲食安全衛生方面,很多人頗為擔心。畢竟蝦這種生物大家都知道,其日常棲息生活的環境往往較為髒亂,比如大多數人喜歡吃的龍蝦。
  • 俄羅斯探索進入南極磷蝦漁業
    &nbsp2020年5月初,俄羅斯聯邦漁業和海洋學研究所(AtlantNIRO)完成為期5個月的磷蝦考察,邁出了實施該倡議的第一步。十幾位專家研究了南極磷蝦的棲息地、數量、大小和其它信息,為俄羅斯船隻如何進行經濟有效的南極磷蝦捕撈提供建議,制定一個有利可圖的捕魚模式。據估計,此次考察地區的磷蝦儲量在6000萬公噸左右,遠高於17年前俄羅斯科學家最後一次對磷蝦進行調查。
  • 南極科考重大成果:南極磷蝦將登上百姓餐桌
    南極大陸曾被譽為「潔白無瑕」的世界,地球上的最後一塊「淨土」。但是,海洋裡卻充滿了生機,今天我們要說的主角——南極磷蝦就是其中之一,它是南極洲眾多的魚類、海鳥、海豹、企鵝以及鯨類賴以生存的食物,在南大洋食物鏈中起著十分重要的作用。南極磷蝦是繼糧食、石油、煤炭之後的地區第四大資源。
  • 南極磷蝦一年被吃掉3億噸,卻怎麼都吃不完,專家:看這繁殖速度
    說起南極磷蝦,可能很多人都非常熟悉了吧?南極磷蝦被運往世界各個地區,人們都能吃得到。而且南極磷蝦在南極作為生活在地球上,數量最龐大的動物之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表明,南極磷蝦的數量已經達到了50億之多,雖然南極磷蝦一年要被人們吃掉三億噸,但是卻一直無法消耗殆盡,到底是出於什麼原因呢?不妨一起來了解一下吧。南極磷蝦一年被吃掉3億噸,卻怎麼都吃不完,專家:看這繁殖速度!
  • 磷蝦每年要被吃掉近2億噸,為什麼沒有滅絕,還可以生生不息
    磷蝦,是海裡非常常見的一種蝦,也是各種海洋動物的食物,當然,它們也是逃不過人類的捕撈,是一種重要的經濟魚類。磷蝦的分布範圍相當廣泛,而且數量龐大,尤其是在南極,磷蝦資源非常豐富,估計每立方米的海水中就有30000隻磷蝦,整個大洋中約有若干億噸磷蝦。
  • 75噸的南極磷蝦:世界上最大的蛋白質資源,會被人類吃保護動物嗎
    為保證南大洋的生態平衡又能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在1976年國際組織發起了一項長達10年的「南極海洋生物與資源生物學」考察,對南大洋生態系統、磷蝦資源等做了精準的研究,並為合理開發海洋生物資源和科學管理提供了依據。
  • 磷蝦不是蝦,只會朝上看?
    南極磷蝦,又名大磷蝦,是一種似蝦的無脊椎動物。   磷蝦以群集方式生活,有時密度達到每立方米1萬~3萬隻。通常,磷蝦長成可達1~2釐米,2克重,約有6年的壽命。   南極磷蝦主要集中於南冰洋。它們圍繞著極地分布,最高密度是在大西洋區域。有關南大洋磷蝦的儲存量,一直都難有準確的數據。據1977年~1986年間由南極研究科學委員會和海洋研究科學委員會等國際組織聯合的海上調查表明,南大洋的磷蝦蘊藏量約為4~6億噸。
  • 磷蝦每年的消耗量巨大,人會把磷蝦吃滅絕嗎?
    此時,磷蝦就來了,作為海洋食物鏈底層次一級的物種,磷蝦數量龐大(僅僅是南極磷蝦就有約5億噸的保有量),分布極廣,為許多大型的海洋生物提供了源源不斷的能量,比如鬚鯨類(藍鯨的主要食物就是磷蝦)、鬚鯊目(鯨鯊)以及海洋哺乳動物(海豹、海象)等等。磷蝦為許多海洋生物提供了能量外,它們為人類也提供了源源不斷的營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