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40|從人工查驗到自助通關,深圳邊檢人眼中的特區變遷

2020-12-23 晶報

近日,晶報發出的「尋人啟事」——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大型專題策劃「我們40」,點燃了大家尋找身邊與深圳特區同齡人的熱情。改革開放以來,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成為連接祖國內地與香港乃至世界各國和地區的「中介地」。深圳口岸成為中國走向世界、世界了解中國的窗口,見證了深港兩地的飛速發展和休戚與共,每年經由深圳經貿往來、旅遊觀光、文化交流、回鄉探親的人數不斷增長。作為深圳邊檢人,不乏與特區同齡的人。今日,我們就請其中的3位與大家講述深圳邊檢充滿著變化與發展的那些年。

從人工查驗到率先使用自助通關 邊娜眼中羅湖邊檢的「那些年」

「第一次站上查驗臺的情景,到現在都記得。」羅湖邊檢站執勤八隊一級警長邊娜回憶道,自己查驗第一本證件時,手有些顫抖,心裡滿是緊張忐忑。「蓋第一個章的時候,我還拿著過境旅客的證件翻來覆去地看,生怕有遺漏的地方。」她表示,在入警培訓時,自己便明白了這份工作責任重大,心裡暗暗下定決心,一定要做到準確無誤地進行驗放。

2003年大學畢業後,邊娜選擇來到深圳,成為了一名邊檢警察。她所在的羅湖邊檢站成立於1950年7月,是新中國成立最早的邊檢站之一,承擔出入境中外旅客檢查及口岸限定區域的警戒、管理任務,聯接深港,每年查驗近億人次的海內外旅客,是「國人走向世界,世界認識中國」的重要門戶。

「如果說深圳是我們國家改革開放的窗口的話,那麼羅湖口岸就是展現我們國家綜合國力和形象的另一個窗口。」邊娜表示,自己之所以選擇深圳,是因為這座年輕的移民城市同時也是經濟特區,對她有極大的吸引力。

▲邊娜在羅湖口岸三樓出境大廳,攝於2003年。

至今,邊娜在羅湖邊檢站已工作了17年,她見證了羅湖口岸的發展變化。

「我剛來的時候,羅湖都是採用人工查驗方式,一遇到節假日客流高峰,就會出現排隊等待的情況。」邊娜表示,讓她感受最深的就是通關效率以及旅客滿意度的提升。「現在的話,即使在單日客流量超過39萬人次的情況下,旅客都能有一個順暢的通關環境。」她表示,通關效率的提高得益於科技的發展。

2005年,羅湖邊檢站在全國率先使用自助通關。到目前為止,自助通道數量已經達到114條,而且自助通關的人員範圍也由最初的港澳居民,擴展到臺灣居民、內地居民和符合一定條件的外籍旅客,同時自助通關的使用率達到了70%以上。

從2007年開始,羅湖邊檢站先後推出「跨境學童專用通道」「藍色提示線」、兩院院士優檢等100餘項便民措施,極大地提升了廣大出入境旅客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查驗方式的變化和勤務模式的優化、警務科技的應用以及便民措施的推廣是密不可分的。比如在勤務模式上,現在只要是客流高峰,就會啟動一個客流預測機制,並且根據這個機制,制定一個詳細的加班備勤模式,所有警力下沉一線,啟動跨樓層驗放。」邊娜在說到自己的工作時侃侃而談。

資料顯示,自改革開放以來,羅湖口岸迎來了發展的高峰期。1980年,羅湖口岸將原本僅有的6個出入境驗證臺,增加至34個。1988年,我國第一套邊防檢查計算機查驗系統——羅湖口岸邊防檢查計算機查驗系統,在羅湖口岸啟用,它標誌著我國邊防檢查工作進入了信息化的新的歷史階段。2005年,羅湖口岸率先啟用港澳居民自助通道查驗,2007年開通內地居民通行證自助通道,2017年又開通「L籤」團隊旅客自助通道驗放。

▲邊娜在羅湖口岸三樓出境大廳,攝於2019年。

說到對深圳的最初印象時,邊娜笑笑說,當時心裡還感到一些失望。「從石家莊坐飛機到深圳後,再轉乘巴士。我拿著大包小包入二線關檢查、辦證,這個過程還是有些麻煩的。」邊娜說道,當時二線關口還需要辦理通行證才可以進入特區內,她拿到通行證之後,便搭乘巴士前往工作的地方報到。一路上,邊娜望著窗外的城市,想要多了解一些自己即將工作發展的地方。「當我路過深圳火車站的時候,我心裡咯噔了一下。」邊娜表示,由於當時天色已晚,自己眼中的深圳火車站顯得有些破舊,與自己想像中的深圳似乎有些不同。

但很快,邊娜便有了改觀。「地王大廈、國貿,這些地方非常繁華,我覺得這才是深圳。」她表示,自此之後她對深圳有著無限憧憬與希望。

「深圳經濟的高速發展,我覺得大家是有目共睹的。」在邊娜眼中,深圳最大的變化除了拔地而起的大樓,還有文明程度提高與閱讀精神提升。

「在深圳大街小巷裡都可以見到身穿紅馬甲的志願者。把奉獻當成了一種責任。」在深圳成家立業的她,空閒之餘總是愛和家人們逛逛深圳書城,與孩子共享歡樂的閱讀時光。

「一開始我覺得邊檢民警形象就是很高大、神聖的,但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時,你體會到可能更多的是責任。」邊娜表示,在客流高峰期時,最高峰可以達到一天39萬以上的人次。「以前都是靠人工查驗,你就是不停地在重複一個動作,而且要求這個工作不能出現一點差錯。」邊娜認為,這看似簡單甚至有些單調枯燥的一個動作,實則包含著重大的責任感。

「證件的真偽、人證是否相符,這些涉及的不僅是口岸的安全,還有一個國家的安全問題。」邊娜表示,崗位雖小,但責任重大。「有這份責任感在,你就不會感到單調枯燥。」

從北京南下的魯巖 見證著皇崗口岸的蝶變

魯巖,皇崗出入境邊防檢查站執勤十三隊副隊長兼一級警長。1980年1月出生在河南省南陽市的他擁有了一個引以為傲的時代印記——與深圳經濟特區同齡。

▲魯巖在皇崗口岸貨檢出境現場執勤。

小時候,魯巖並不知道有深圳這個城市,只是在上中學時聽一位在深圳工作的親戚說,深圳有數不盡的高樓大廈,印象也僅限於此。當時的魯巖怎麼也不會想到,2002年在北京讀完大學畢業後,他會搭乘南下的列車,來到數千公裡外的深圳,並加入邊檢隊伍,從此與深圳這片熱土結緣相伴。

入警以來,通過不懈努力和組織的培養,他光榮入黨,在本職崗位上恪盡職守、文明規範執勤,成績顯著,先後兩次榮立個人三等功,多次獲評優秀公務員,並走上基層科隊領導崗位,和同事們一起晝夜堅守在口岸一線,奮戰在皇崗邊檢站定點扶貧的廣西三江縣山水之間。

▲魯巖在廣西三江縣良衝村進行扶貧,與當地孩子合影留念。

「我幸運地在工作中,見證了皇崗口岸的24小時通關、福田口岸開通、車港城出境大廳的啟用,再到如今皇崗口岸臨時旅檢查驗場地全面具備開通條件,皇崗口岸重建項目的破土動工,也將見證新的超級口岸的落成。」魯巖說,口岸的一呼一吸、一新一舊、一生一長之間,仿佛有生命般目睹著深圳的飛速發展,一幕幕歷史在他的人生沉澱中留下難以忘懷的印記:24小時晝夜倒班的艱辛、查獲非法出入境大案相擁歡呼的喜悅、全力疏導客流高峰的緊張、服務旅客得到稱讚的感動、黨員突擊隊戰疫衝鋒在最前沿的自豪、響應中央號召扶貧路上的初心……魯巖坦言道,40年來,改革開放的深圳如陽光雨露般滋潤著他、激勵著他,他也用對工作的執著堅守反哺深圳。

工作在深圳,奮鬥在深圳,魯巖就這樣在美麗繁華的深圳紮下根來,當年的毛頭小夥轉眼已是不惑之年。魯巖是「雙警家庭」,妻子同為皇崗邊檢站的一名移民管理警察。他有一雙兒女,兒子今年11歲,女兒5歲,每天魯巖送孩子上學的路上,總能看著車窗外如畫的風景,地王大廈、京基100、證券交易所……一個個標誌性建築,讓深圳這塊熱土熠熠生輝。每當此時,兩個孩子總會在車裡調侃著說:「地王小廈、京基兩百!」隨後便是一陣歡笑。

▲魯巖一家在市民中心合影。

童言無忌,童言是真。魯巖5歲時恰好國貿大廈建成,那時他根本不知道這個當時象徵著「深圳速度」的標誌性建築。他16歲上高中時地王大廈建成,那時他已知道這個當時亞洲最高的建築了。兒子2009年出生,兩歲的時候京基100大廈建成,地王大廈已經不是最高的了;女兒2015年出生,她一歲時平安大廈建成,這時地王大廈在平安大廈面前真的成了「小廈」,他堅信今後還有更多的像京基100一樣拔地凌空、氣勢恢宏的地標性高樓呈現,應該就是孩子們所說的「京基兩百」吧……

魯巖常常感嘆深圳翻天覆地的變化,樓房如同雨後的春筍一般,在不經意間就挺拔起來,這高度就是深圳最直觀的品質:向上而生。

魯巖和特區同歲,在邊檢工作崗位上、真實的生活中親身感受著深圳經濟特區一點一滴的發展,在這片快速變遷的土地上追逐著夢想,他說他是幸運的;而他的孩子們,將見證著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粵港澳大灣區的奮楫徵途而快樂成才,他說他們是幸福的。

從一線查驗臺到數據研判中心 尤欣見證科技強警之路

談及對深圳的最初印象,現任深圳灣出入境邊防檢查站一隊一級警長的尤欣毫不猶豫地說:「太熱了。」

2007年9月,尤欣從秦皇島來到了深圳,來到了當時投入使用不久的深圳灣口岸。「這是一個非常新的工作場所,看起來很時尚,也非常有設計感,第一感覺還是挺新奇的。」

13年前,深圳灣片區宛如一個巨大的工地,除了剛剛落成的深圳灣口岸,四周全是飛揚的塵土和轟鳴的機器。而13年後的今天,這個片區高樓林立,世界五百強企業紛紛進駐。連接深港兩地的深圳灣口岸,已成為連接前海蛇口自貿區、珠三角與香港密切經貿往來無法替代的交通咽喉,成長蛻變為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發展規劃中的一顆璀璨明珠。

為提高通關效率,經國務院批准,深港查驗場地設置在深圳側的同一區域,在全國率先採用「一地兩檢」查驗模式。在這一模式下,過關旅客可以在一個場地內辦理深港兩次過境手續,每名旅客的通關時間至少節省了15分鐘以上,通關效率得到了極大的提高。

▲尤欣在後臺核查崗位工作照,攝於2018年2月。

13年間,尤欣能明顯感覺到深圳灣口岸通關旅客的數量增加。「因為按照當時深圳灣口岸設計的流量,滿載的話只有6萬。但是現在如果按正常時期來看,入境人員是口岸設計流量的2.23倍。」而隨著電子化證件的普及推廣,自助查驗通道的進一步優化部署極大地便利了廣大出入境旅客,通關效率的大幅提升也讓尤欣十分感慨,「真的是科技強警啊,比如深圳灣邊檢站研發的學童通關電子標籤查驗系統,驗放學童的時間從原來的20秒左右縮短至3秒,學童通關的效率提高了近7倍。」

每每看到旅客平安歸來,尤欣都會感到十分開心。「記得有一位出國遊玩歸來的旅客辦理入境手續時,長舒了一口氣,向我豎起大拇指,對我說一句『還是我們中國好』,能夠感受到他對我們的服務是比較滿意的,而自己作為邊檢的一個形象、一張名片,也感到非常自豪。」

▲疫情防控期間,尤欣穿戴防護服。

但尤欣也坦言,在工作中會難免遇到一些旅客對民警查驗工作不太理解的情況。回憶起自己剛來深圳灣邊檢工作的時候,因為前一名旅客在查驗過程出現異常需要花時間覆核,排在後面的旅客便抱怨起來。當時還是新人的尤欣受到旅客的不理解和質疑,內心難免覺得委屈,而經過多年的錘鍊,現在的尤欣已經能夠非常淡然地處理這些問題。她笑笑說,這是工作帶給她的成長。

從去年開始,尤欣轉戰數據研判工作,這個轉變讓她更加深刻地了解到,任何工作都是從根做起,從繁瑣開始,「從剛開始的不適應、緊張、不太理解到現在的駕輕就熟,從容淡定,這份工作對我的改變還是挺大的,我也更能明白這份職責所在。」

「來了就是深圳人,深圳也是我故鄉。」尤欣也逐漸適應了深圳的生活:從燒餅搭配羊雜湯的早餐到愛上了喝早茶;從聽不懂一句粵語到現在基本聽懂還能說上幾句;從想要儘快融入深圳到在這座城市落地生根;從第一次去歡樂谷約會到現在帶著女兒去歡樂谷遊玩……深圳這座魅力之城凝聚著尤欣的許多回憶,彼此也見證著對方的成長。

「希望深圳保持富有活力、富有創新力的狀態。從『改革之城』到『創新之都』,從『追趕』到『引領』,希望深圳可以一直保持年輕,一直美好,這是我對深圳的祝福,同時我希望我也可以一直保持年輕。」尤欣說。

來源 | 晶報APP

記者:黃力彬 彭丹

相關焦點

  • 我們40 | 從人工查驗到自助通關,深圳邊檢人眼中的特區變遷
    近日,晶報發出的「尋人啟事」——深圳經濟特區建立40周年大型專題策劃「我們40」,點燃了大家尋找身邊與深圳特區同齡人的熱情。改革開放以來,與香港一水之隔的深圳,成為連接祖國內地與香港乃至世界各國和地區的「中介地」。
  • 重慶機場通關迎來「刷臉」時代 邊檢自助查驗通道啟用通關效率提升
    通訊員 巫光燕  李久寧 攝    華龍網2月8日20時30分訊(首席記者 徐焱 通訊員 張少波  巫光燕)春運開始已一周多時間,今(8)日,記者從重慶邊防總隊方面了解到,今年春運,重慶江北機場回國過邊檢不用再排長隊,在自助查驗通道「刷臉卡」即可通行,入境大廳以往排長隊過邊檢的「春運」場面不復存在了。
  • 深圳羅湖口岸昨起開通自助查驗通道 通關只需8秒
    昨天中午11時,旅客自助查驗通道在深圳羅湖口岸投入試運行。過往旅客只需在自助查驗通道前經過簡單的刷卡、按指紋,經電子系統核對無誤後,便可順利出境,整個過程僅用8秒鐘時間。這標誌著旅客查驗從人工使用計算機檢查到全自動檢查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目前其他國家還沒有此種查驗方式。
  • 深圳羅湖口岸自助查驗通道試運行 通關僅需8秒
    新快報深圳訊 (記者 黃學民) 昨天上午,旅客自助查驗通道在羅湖口岸投入試運行。過往旅客只需要在自助查驗通道前,經過簡單的刷卡、按指紋,經電子系統核對無誤後,旅客便可順利出境,整個過程僅用8秒鐘時間。這標誌著旅客查驗從人工使用計算機檢查到全自動檢查方式邁出了歷史性的一步。目前其他國家還沒有此種查驗方式和通關速度。
  • 深圳邊檢:市民電子護照 暫不能自助通關
    隨著15日開始全國各地陸續開始籤發電子護照,作為全國出入境窗口的深圳去年已經突破2億人次大關,各大口岸將是電子護照的「用武之地」。新護照有何好處?昨天,記者就相關問題諮詢了深圳邊檢相關負責人,隨著全國各地籤發的電子護照逐漸投入使用,百姓出入境過關使用新舊護照暫時沒太大區別,至於自助通關暫不可行,但電子護照預留自助通關的條件,這也是未來趨勢。
  • 天津邊檢啟用自助查驗通道,出入境旅客幾秒鐘可完成自助通關
    天津邊檢啟用自助查驗通道,出入境旅客幾秒鐘可完成自助通關 澎湃新聞記者 邢丙銀 2017-02-28 18:40
  • 深圳羅湖口岸旅客自助查驗通道試運行 查驗僅8秒
    (鄭小紅劉立恆)廣東省深圳邊檢總站旅客自助查驗通道今天在羅湖口岸試運行。  上午近十一點,香港旅客陳小平作為第一人來到旅客自助查驗通道前,經過簡單的刷卡、按指紋,成功利用自助查驗通道出境。這一過程標誌著旅客查驗從人工使用計算機檢查到全自動檢查方式邁出了歷史性的第一步。在成功通過自助查驗通道之後,深圳市副市長陳應春為這名旅客頒發了具有歷史意義的紀念證書,陳小平說:「這樣實在是太方便了,在此之前我真地是難以想像,有了自助查驗通道,羅湖橋兩邊的距離更近了!」
  • 深圳邊檢旅客明年自助通關 驗指紋可赴港澳(圖)
    下月赴港澳自助通關  驗指紋赴港通關快如搭地鐵  本報訊 「啟用自助通關系統後,內地旅客出入境就像搭乘地鐵一樣方便。」記者昨日從深圳邊檢總站獲悉,從明年1月1日起,羅湖口岸將在全國率先啟用內地旅客自助查驗通道,旅客信息備案工作已從昨日起正式展開。
  • 出境邊檢可以自助通關了 9秒即可辦結
    「出境邊檢可以自助通關了,操作簡單還不用排隊!」6月16日上午9時,重慶江北國際機場T3航站樓出境大廳的邊檢自助通關通道正式啟用,旅客選擇自助通道辦理出境,最快9秒即可辦結。  在通關現場,出境旅客按照「掃登機牌、刷護照、按指紋拍照片」順序步驟,完成出境邊檢查驗手續,最快9秒就能通關,是此前人工查驗時間的1/5。目前投用的15條自助查驗通道,符合條件的旅客基本實現邊檢通關「零等候」。  「出境邊檢自助查驗通道的投入使用,標誌著重慶空港口岸完全進入邊檢智能化通關。」
  • 海口美蘭國際機場邊檢啟用自助查驗通道 10秒可通關
    「僅用10秒鐘就可通關了,方便、快捷,很滿意!」今天上午,在美蘭國際機場國際廳,前往新加坡的符女士是第一位體驗自助查驗通道的旅客。符女士告訴記者,過去的人工通道查驗大約平均45秒,現在自助查驗通道通關的速度大大提升了。
  • 深圳皇崗口岸出境大廳新建24條自助查驗通道
    央廣網深圳10月2日消息(記者鄭柱子 通訊員黃俊生)深圳皇崗口岸出境大廳日前新增24條自助查驗通道,極大地滿足國慶、中秋「雙節」假期迅猛攀升的出境旅客需求。深圳皇崗邊檢站於今年8月29日始對皇崗口岸出境大廳1-14號人工查驗通道拆除,並在原址新建24條自助查驗通道,通過技術保障人員的日夜緊張施工與調試,9月27日順利竣工,28日正式投入使用。自助查驗通道升級改造後,皇崗口岸出境大廳共有自助查驗通道42條。新建24條自助查驗通道的投入使用,有望緩解口岸管控與服務壓力,明顯改善旅客通關環境,提升旅客通關效率。
  • 天津邊檢啟用自助查驗通道 中國公民持電子護照可自助通關
    (原標題:天津邊檢啟用自助查驗通道 中國公民持電子護照可自助通關)
  • 深圳福田口岸新增22條自助查驗通道
    邊檢民警引導旅客快捷通關。黃俊生 攝   人民網深圳7月25日電(呂紹剛、黃俊生)7月25日,深圳福田口岸出境大廳改擴建22條自助查驗通道竣工並正式投入使用。   據悉,深圳皇崗邊檢站為應對出入境客流量快速增長的態勢,於今年6月25日始對福田口岸出境大廳B、C區域部分人工查驗通道拆除,並在原址新改擴建自助通道項目。經過一個月的施工與技術調試,22條自助通道現已全面竣工並於7月25日正式投入使用。   新自助通道建成後,福田口岸出入境大廳自助通道達109條,其中入境52條,出境57條,口岸客流疏導能力和通關效率進一步提升。
  • 海口美蘭機場啟用自助通道查驗 通關僅需10秒鐘
    據了解,美蘭機場在全省口岸率先啟用自助通道查驗系統,是貫徹落實海南省政府關於加快智能島建設,實現口岸通關大提速的重要部署,主動適應口岸新形勢,回應旅客新期待,所採取的系列優化口岸通關服務措施之一。邊檢自助通道的啟用,將為美蘭機場出入境旅客帶來更加快捷、舒適的通道體驗與感受。  通關速度更加快捷。正常情況下,一名旅客選擇邊檢自助通道通關僅需約10秒鐘。
  • 成都航空口岸自助查驗系統啟用 數秒可自助通關
    而跟他同一航班抵達成都雙流國際機場的朋友,因為持用的是老式護照,還在排隊等候邊檢官兵人工查驗辦理入境通關手續。四川新聞網記者從成都邊防檢查站獲悉,自今日起,持新版電子護照等七類出入境證件的旅客在成都雙流國際機場入境時,可以自助查驗通關了。
  • 「L籤」旅客也可在深圳各口岸自助通關了
    今年端午假期,皇崗口岸出境大廳熙熙攘攘的遊客。昨天,記者從多方面採訪獲悉,雖然包括公安、旅遊和邊檢等部門沒有正式文件下發,但內地旅客持卡式電子往來港澳通行證的L籤證旅客,已可以不用再花錢買送關的「白表」,走深圳各口岸出境大廳自助通道過關了!但拿「本本」的暫時還得走人工查驗通道。
  • 三亞首個出入境自助查驗通道啟用 通關只需10秒
    南海網記者沙曉峰攝  南海網、南海網客戶端三亞5月25日消息(南海網記者沙曉峰)5月25日上午,三亞地區首個出入境自助查驗通道正式啟用,這就意味著旅客在三亞鳳凰國際機場出入境,只需要刷證件,看鏡頭,按指紋,就可自助通關,這一切在正常情況下只需10秒。
  • 10秒快速通關!昆明機場啟用10條出境自助查驗通道
    「刷證件、比面相、按指紋」,簡單三個步驟實現快速通關。10月10日上午,隨著10條出境自助查驗通道正式啟用,標誌著昆明長水國際機場口岸邊檢智能通關時代的全面開啟。昆明機場口岸啟用10條出境自助查驗通道 郭峙杉 攝記者在現場看到,符合自助通關條件的旅客在邊檢民警的引導下有序候檢,按照「刷證件、比面相、按指紋」三個步驟,平均每名旅客通關時間在10秒左右,大約只需要人工查驗通道1/5的時間。同時,候檢大廳裡還設置了出入境記錄自助列印系統,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便利。
  • 【壯麗70年·奮鬥新時代】深圳羅湖口岸:從「打蛇餅」到「秒通關」
    密集的人流並未使通關等候區排起長龍。只需幾秒,人們通過簡單的刷卡、按指模、核對面部信息,就可自助通關。口岸的海關、邊檢工作人員也有條不紊地履行著各自查驗職責。這裡是全世界最繁忙的陸路口岸之一,也是昔日中國唯一通往海外的「南大門」。  羅湖口岸位於深圳羅湖區商業中心區南側,與香港新界僅一河之隔,被譽為連接香港與內地的「第一口岸」。
  • 百年中英街添新查驗廳,通關再也不麻煩了!
    見圳客戶端·深圳新聞網2020年12月4日訊(深圳特區報記者 戚金城 通訊員 吳敘言 文/圖)沙頭角中英街,承載了一代代特區人記憶的「深圳八景」之一,它象徵著物美價廉的各類港貨、一街兩制的百年歷史,還有出入中英街通道裡「永遠」排不完的長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