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中秋寶島敘鄉情
秦光榮等參加海峽兩岸雲南鄉親座談會,並向在臺雲南鄉親贈送節日禮物。記者 楊崢 攝
明月千裡寄相思,兩岸同胞一家親。昨日是中國傳統佳節中秋節,是家人團圓、親友團聚的日子。正率團在寶島臺灣參觀訪問的中共雲南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秦光榮一行,專程趕到在臺雲南籍同胞較為集中的臺灣桃園縣忠貞新村,看望雲南同鄉,與大家共度中秋佳節,共敘濃濃鄉情。
忠貞新村是臺灣「眷村」之一,至今居住著許多雲南籍臺胞。走近這裡,街邊招牌上不時可見「雲南米幹」、「汽鍋雞」、「破酥包」、「過橋米線」等字樣,洋溢著濃鬱的雲南風情。
人是故鄉的親
下午4時許,事前得知訊息的臺灣桃園縣雲南同鄉會理事長楊金成早早等在路口。盼望著、盼望著……大巴車駛近了,秦光榮下車快步走來,兩雙手緊緊握在一起。雖然從未謀面,但笑容和眼神卻如此熟悉、如此親切。「60年了,終於等到這天了。」楊理事長是臨滄鎮康人,一開口便是熟悉的鄉音。
進村路上,很多雲南鄉親都聞訊而來,熱烈歡迎從老家來的客人。「我代表雲南4600萬同胞來看看鄉親們,我們這次『七彩雲南寶島行』的主題就是『中秋訪友敘鄉情』,選在中秋這一天來看望大家,就是想通過這個時刻,來表達我們的思念,表達我們的牽掛,表達我們對兩岸團圓的美好願望。」秦光榮真摯的話語贏得鄉親們熱情回應,大家紛紛圍攏上來,爭相與秦書記握手、拍照、打招呼,一句句歡迎、一聲聲問候,熱烈、溫暖、動情。
87歲的李朝魁拉著秦光榮的手,邀請客人到家裡坐坐。李朝魁是鎮康人,他老伴何秀英是永德人,大家圍坐在客廳,暢敘鄉情。「您老身體好啊!孩子們工作好嗎?這些年有沒有回過老家?」秦光榮親切詢問。李朝魁回答,近幾年每次回雲南,都能感受到明顯變化,道路越來越好、城市越來越漂亮。秦光榮高興地說,歡迎您和全家多回家看看。
出生在石屏縣的陳惠州老人是忠貞新村雲南同鄉中最年長者,10多天前剛剛度過百歲壽辰。秦光榮特地為老人準備了生日蛋糕,送上了生日祝福。老人的大兒子陳正棋動情地說,來臺灣近60年,最艱苦的時候,爸爸媽媽在街邊賣雲南米幹,靠著一碗一碗家鄉的米幹,把三個孩子拉扯大。看到老人一家如今住上了別墅小樓,過上了很好的生活,秦光榮十分高興,祝願老人健康長壽、生活安樂、全家幸福。「一起合個影吧。」秦光榮主動提議,閃光燈亮,笑容定格,背景是一幅吉祥如意的畫卷。
話是故鄉的暖
秦光榮在忠貞新村看望李朝魁老人,暢敘鄉情
「滿心歡喜歡迎您,真正高興見到您。」在通往忠貞新村雲南文化廣場的路上,男女老少穿上了珍藏多年的民族服飾,敲起雄渾的鋩鑼,跳起歡快的象腳鼓,唱起雲南民歌,夾道歡迎秦光榮一行。秦光榮頻頻向鄉親們揮手示意,熱情互動。
斷斷續續的雨點中,一場「海峽兩岸雲南鄉親座談會」在忠貞新村雲南文化廣場舉行。忠貞新村的鄉親們來了,桃園縣雲南同鄉會的領頭人來了,臺灣各縣市雲南同鄉會的會長、理事長們紛紛來了,臺灣雲南籍同胞中的領袖丁懋時老先生也特地趕來了。
大家的發言,帶著濃濃的鄉音、懷著濃濃的鄉情。「此時此地,生活在臺灣的雲南鄉親們,60年來首次度過一個非常特殊而又具有重大意義的中秋節。來自西南故鄉的領導們、鄉親們,在遠不遺、不辭辛勞,帶著真誠的關懷前來與我們相聚,這樣的情深意重,讓我們非常感動、感激、感謝。」「崇山峻岭阻隔不了我們的視線,反而讓我們看得更遠,我們深信,兩岸光明燦爛的前景就在眼前。」「我們要共同體會兩岸『相合則強』、『相離則弱』、『相反則亡』的教訓至理。」「雲南和臺灣都是家,生生不息、和和平平靠大家。因此,我們更要緊握雙手、凝聚共識、邁向遠方」……
聽了大家的發言,秦光榮動情地說,各位臺灣同胞、各位雲南老鄉、各位父老鄉親,今天是中秋節,是全家團圓的日子,我們選擇在這樣一個時間組團到臺灣參訪,就是來看望各位老鄉,就是要陪各位老鄉過一個團圓的中秋節。秦光榮代表省委、省政府和雲南4600萬各族群眾向大家致以節日的問候。
秦光榮感言,走進桃園,看到大家生活得很好,看到雲南文化、雲南元素保留得很好,非常感動、非常激動,臺灣同胞沒有忘記雲南、沒有忘記家鄉,感到非常驕傲、非常自豪。「遊子遠萬裡,依依桑梓情。」在向大家介紹了雲南近年來經濟社會發展情況後,秦光榮說,家鄉人民一直關心著你們、想念著你們。不管住在哪裡、無論天涯海角,兩岸都是一家人、一家親,祝大家生活得更好、更加幸福。
掌聲一遍遍響起,鄉音、鄉情在持續發酵、不斷升華。
酒是家鄉的甜
傍晚,雲南文化廣場熱鬧非凡,由一張張桌子拼成的具有雲南特色的「長街宴」從頭擺到尾,在臺灣的雲南老鄉們扶老攜幼,從四面八方匯聚於此,共度中秋。
粉蒸排骨、麵餅夾火腿、白斬雞……桌子上擺滿了雲南特色菜餚。「就在我們這桌吃吧。」即使不認識的人,也相互邀請,毫不見外地圍坐在一起,說著方言,喝著甜酒,拉著家常。無論主客、無論男女,會喝的、不會喝的,會唱的、不會唱的,人人笑容滿面,談得真摯投機,唱得心曠神怡,喝得興高採烈,乾杯聲此起彼伏,把美好的祝願都裝進酒裡。
「聽說雲南參訪團要來看望我們,真是高興極了。」羅頌銀老人帶著兩個女兒和孫子一起來參加宴席。他上大一的孫子告訴記者,以前過中秋都是吃烤肉吃月餅,今天第一次參加這樣的長街宴,很新鮮、很高興,特別是難得地品嘗到了雲南的火腿月餅,非常好吃。
數百米長的長街宴上,訪臺與在臺的雲南老鄉頻頻舉杯、共賞圓月、互訴衷腸,久久不肯離席。
月是故鄉的圓
秦光榮在臺與雲南鄉親們一起載歌載舞,同慶佳節。
淅淅瀝瀝的小雨絲毫沒有影響鄉親們的興致。晚上7時許,一場「桃園月·故鄉情」文藝晚會在廣場拉開帷幕。來自雲南省文化藝術團和臺灣桃園縣同鄉會的兩岸鄉親聯手獻上了一臺飽含濃鬱親情的演出。
晚會在熱情洋溢的舞蹈《中華一家親》中拉開序幕,各民族演員用歡快的鼓點敲出節日的喜慶。「山也雲南美,水也雲南美;江河淌碧玉,群山競翠微……」在歌曲《雲南美》、古箏獨奏《小河淌水》優美的旋律中,一個詩意、時尚、活力、開放的雲南形象展現在大家面前。
仿佛感受到了現場歡樂的氛圍,隨著晚會正式開始,不僅小雨漸漸停歇,更有一輪明月適時衝出雲層,高掛夜空。一邊賞月,一邊聆聽配樂詩朗誦《千裡共嬋娟》,娓娓道出了「每逢佳節倍思親」的衷腸。歌曲《吟秋月》、哈尼族舞蹈《白鷳鳥與棕扇》則為雲南和臺灣兩地的美好明天送上了深情的祝福。而來自寶島臺灣的歌曲《外婆的澎湖灣》《阿里山的姑娘》和舞蹈《大眼睛》把晚會推向了一個又一個高潮。
此情此景,讓人無限感慨、感動。秦光榮現場賦詩抒懷:「寶島慶中秋,同鄉大團圓。年年兄弟好,千裡共嬋娟……」
中共雲南省委常委、省委統戰部部長黃毅,中共雲南省委常委、省委秘書長曹建方,副省長高樹勳一同參加了上述活動。中國國民黨中央評議委員會主席團主席丁懋時觀看了「桃園月·故鄉情」晚會。(記者 謝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