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道241線
在三門峽市澠池縣城北,巍巍韶山山脈中,有一條如同絲帶一般迂迴曲折的盤山公路,這裡山勢險竣,風景秀美,是連接澠池縣城和北部山區的一條重要通道,它就是國道241線(原省道247)。
在這蒼茫的深山中有一群人,他們把公路當家,把養路、護路當做一生的承諾和追求,多年來,他們像移動的燈塔,默默地守護著這9公裡盤山公路。順著G241公路向北穿行,懸崖峭壁連綿不斷,記者見到了正在該路段進行工作的第一個養護道工。
陳小才與女兒通話
他叫陳小才,是澠池公路局橫嶺頂道班的一名養護道工,說明來意後,記者和陳小才攀談了起來。原來他和愛人一同在橫嶺頂道班工作,每個人分管1.5公裡山路的養護工作,從道班到工作路段,再加上清掃過程,平均每人每天要走近5-10公裡,如今他已經在這裡度過了10個年頭。
正聊著,陳小才的電話響了,他說,在縣城打工的女兒給她打電話,由於山區信號不好,他得找到一處地勢稍高的位置才能收到信號。
陳小才在工作閒暇之餘閱讀
陳小才說,他沒什麼愛好,只有一個愛好就是喜歡看書,工作閒暇之餘,他就會坐在路邊,沉浸在閱讀之中。我問他平時工作累不累,他對我說,不累,這裡的工作雖然枯燥危險,但在養護公路的同時,能看著一年四季山中不同的風景,過的很舒心。
這裡深處G241山區的危險路段,山上經常會有碎石滑落,工作環境危險重重,記者囑託他注意安全後,匆匆向橫嶺頂道班趕去。
工作人員正在清理路面
車行至將至橫嶺頂道班處,記者看到了另一位養護道工,他拿著掃帚,細緻著掃著路邊的一個小角落。
臨近十二點,記者把正在回道班吃飯的道工們一一接上,汽車駛過一個急彎後,來到了橫嶺頂道班,這裡位於G24線K30+200處,海拔1462米,該道班建於1995年,目前現有養護道工6人,是澠池縣海拔最高的養護道班。
陳小才和妻子張小蘋
一進門,陳小才的妻子張小蘋就趕緊接水做飯,從張小蘋口中了解到,他和陳小才家在南村,由於家比較遠,平時很少回去,一年基本上都在道班,吃飯都是道工們自己做,他們有一個女兒,嫁在澠池,一有時間就帶著一些蔬菜和肉來道班看他們。在道班裡,平時吃的蔬菜成了稀罕物,平時多半個月才下山一趟,採購一些容易儲存的蔬菜,再買上一些肉和生活用品以備平時所用。
橫嶺頂道班
他叫侯富林,是另一位長年住在道班的養護道工,從他口中了解到,此前侯富林一直和妻子一同在麥盡道班工作,兩年前妻子不在了,他就轉到了橫嶺頂道班工作,在這裡自己做飯,一個人生活著。
當問到有沒有親戚朋友來看他時,他說兒子在縣城打工,偶爾會來看望他,他還有一個女兒遠嫁四川,已經四年沒回來過了。聊到這裡時,侯富林點了支煙,默默的打開了電視。
養護道工侯富林
記者跟老人攀談著,他覺得,在這裡工資雖然掙的少,但是有一份穩定的收入,工作強度也不大,日復一日簡單重複著,很安心!
在道班中,記者和道工們共同吃了一頓飯,雖然清淡,但是吃的很開心。看到陳小才夫婦開心的笑容,我不禁覺得,這不就是我們追求的平淡和幸福嗎?
工作人員清理落石
公路養護是一項十分艱苦,社會性、服務性很強的行業,對於山區來說,更是難上加難,大山是枯燥的,養路是辛苦的,年輕人都在這裡呆不下去,而他們卻選擇了堅守,十年如一日,把自己全部的心血、汗水都傾灑在所熱愛的公路養護事業上。
工作人員冬季清理道路積雪
深山養路人不善於言辭,總是在崗位上默默的奉獻著自己,日出而做,日落而息,在澠池,還有許多和他們一樣的養路人,他們把公路當家,一年四季都堅守在山上,正是這份堅守才有生命線的暢通,才有人民群眾出行的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