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光飛逝,每每一個人獨自行走在鄉間的小路上,總會回憶起以前的過往雲煙,曾幾何時在農村生活的時候並沒有覺得農村的好,而離開農村身居城市之後才明白農村的好,其實不光我,筆者身邊的很多朋友對於農村那種自由的生活也比較嚮往,站在山坡上遙望著遠處村莊的渺渺炊煙,這是許多人嚮往的生活,而對於很多已經吃慣山珍海味的城裡人來說更是嚮往農村的粗茶淡飯,尤其那些山餚野蔌。
可在農村,老百姓的生活越來越好了,吃野菜的也越來越少,以前農村比較窮苦,在當時的年月裡,可能要吃頓餃子都要等到過年,而糧食多的時候還能吃飽飯,在糧食匱乏的季節裡,只能依靠一些雜合面還有野菜來充飢,現在野菜在農村人心中來說早已經成了過去式,不過這並不意味著野菜就沒有了作用,在農村有的農民會在家養殖一些雞鴨,就會使用這些野菜來代替飼料。
在農村野菜的種類非常多,並且根據季節和地理不同野菜的品種也各不相同,比如說現在農村可能最常見的就是馬齒莧、魚腥草、婆婆丁、播娘蒿等野菜,而有一種野菜最讓我記憶猶新,它的名字叫「附地菜」,又名:雞腸,雞腸草,地胡椒、雀撲拉,因為我國民俗文化不同可能每個地方的叫法不同,這裡我們姑且就叫它的學名「附地菜」,這種野菜其實同樣在農村很少有人吃,以前也是被當作雜草被農民用來餵豬,不過附地菜在城裡現在卻備受歡迎,當季採摘的附地菜能賣到五六塊錢一斤,相比一些我們平時的家常菜來說還是比較貴的,或許這也是物以稀為貴的地方。
01附地菜的特點
附地菜是一種一年生的草本植物,這種野菜不喜歡生長灌木比較茂密的地方,因為附地菜是貼著地面上生長的野菜,在灌木叢中生長並沒有優勢,附地菜咋一看有些像菠菜,不過葉子形狀不同,附地菜基本沒有什麼枝脈,是葉子所形成的分枝,基生葉呈蓮座狀,葉片一般在4釐米左右,在三四月份的時候附地菜也是比較嫩的時候,口感相對也比較好,而到了花期的時候它會開出一朵朵紫藍色的小花朵,附地菜的花期是比較長的,花朵味道清淡,等到全株都開花的時候那麼附地菜的葉子就會越來越少,直到枯萎為止。
02附地菜分布
附地菜屬於紫草科,主要分布在亞洲、歐洲,在我國的西藏、雲南、乃至東北、浙江、江西等地都有,即便當地氣候比較乾旱那麼也不會影響到它的生長,在農村,附地菜會選擇在田野、田埂、道路旁、丘陵或者山坡上,雖然附地菜的分布比較廣闊,但實際附地菜在農村現在並不多見,一方面是由於人為環境的破壞和擴展,另外農藥也是一個影響附地菜生長的因素。
03附地菜怎麼吃
一般在4月初的時候,果園裡的一些樹木還沒有掛果,但果園下面就會滋生出許多的附地菜,將其最鮮嫩的部分採摘下來,也可以使用採挖的方式,不過這樣一來就會導致它的數量減少,將附地菜採摘下來之後清洗乾淨,然後直接涼拌,但是筆者還是覺得用附地菜和肉絲炒著吃比較好吃。
04附地菜還什麼價值
附地菜在我們大眾的印象中只是一種野菜,但是我們也知道很多野生植被都具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藥用價值,中草藥在我國使用還是比較早的,附地菜在《綱目》中記載微辛苦,平,無毒,並且附地菜含有多種化合物,對人的身體惜售也比較好,如果大家對於附地菜的具體藥用價值感興趣可以參考下相關資料。
附地菜在農村確實越來越少了,現在不管是果園還是田間地頭都會使用農藥,所以也影響到附地菜的生長,另外在野外也很難發現它的身影,當然在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或許附地菜還是比較多見的,對於附地菜可能有些人愛吃,可能有些不愛吃,因為野菜的口感並不是那麼好,但是野菜這種原來最不起眼的植物現如今能走進城裡人的餐桌上確實也體現了它的價值,而這些或許就如老農所說「物以稀為貴」。
那麼大家以前吃過這種野菜嗎?你們那裡叫什麼名字呢?歡迎大家留言告訴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