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立光林恩平:2月營收將再下滑,維持原擴產進度不變

2020-12-24 集微網

大立光林恩平:2月營收將再下滑,維持原擴產進度不變

芯科技消息(文/李泰宏)

鏡頭大廠大立光10日舉行財報發布會,執行長林恩平表示,就目前1、2月的狀況來看,1月跟12月差不多,2月會再下滑,其中2月是因為有過年因素,一般過年都放滿長的,所以天數減少是營收下滑的原因之一。至於整體第1季展望,林恩平坦言,「我們現在看得很短」。

大立光2018年第4季財報,單季營收124.44億元新臺幣(單位下同),季減24%,年減23%;單季毛利率69.4%,低於第3季的71.3%,也低於2017年同期的71.7%;營業利益74.13億元,季減27.5%,年減26.3%;稅前盈餘80.47億元,季減21.2%,年減21.2%;稅後純益64.97億元,季減22.7%,年減24.6%;每股稅後純益48.3元,低於第3季的62.41元,也低於2017年同期的64.17元。

累計大立光2018年營收499.52億元,年減6%;毛利率68.7%,年減0.6個百分點;營業利益296.18億元,年減8%;稅前盈餘312億元,年減2%;稅後純益243.7億元,年減6%,每股稅後純益181.68元,低於2017年的193.65元。

產品出貨狀況,大立光表示,去年第4季還是以1000萬像素以上為大宗,比重約60-70%,至於2000萬以上、800萬像素及其他,則各都約在10-20%之間。全年部分,產品出貨比重也跟第4季差不多。

對於美系大客戶調降財測,法人關心要如何降低運營波動,林恩平表示,我們本來就是接單生產,客戶有下單我們才會生產。儘管如此,林恩平說,公司仍維持之前規劃的擴產進度,同時也持續在招人。

至於接單策略,林恩平表示,基本上還是以高端為主,中低端部分,只要價格合理也都會接。而800萬像素產品競爭激烈,林恩平指出,價格合理還是會接,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毛利率。

而產品價格趨勢,會不會因為塑膠鏡頭(P)數增加而有漲價機會,林恩平表示,價格是看規格,不是看P數,公司內部有一套定價公式。

大立光也在之前法說會提到,公司有秘密武器,會在2020年推出,林恩平表示,都有在跟客戶接洽,看客戶採用速度,如果要進到客戶design in階段,大概要到今年底。(校對/團團)

相關焦點

  • 大立光林恩平:無法看到9月訂單 供應鏈旺季效應期待恐落空
    集微網消息,臺灣光學巨頭大立光和蘋果的合作一直非常緊密,蘋果新一代iPhone 12將於9月後亮相上市,令市場有所期待。行業預計,大立光自7月中開始出貨iPhone 12高階鏡頭,大立光Q3業績將明顯有所改善,不過實際情況可能並不樂觀。
  • 大立光11月營收52.44億元新臺幣,同比減少21%
    集微網消息,據經濟日報報導,光學鏡頭廠商大立光今日發布的財報顯示,公司11月營收52.44億元新臺幣(單位下同),環比增長2%,但同比減少21%。累計今年前十一個月合併營收為510.41億元,同比減少8%。
  • 大立光營收創新高 破53億元大關
    其實對於大立光7月份的業績表現,早前大立光在法說會上曾透露,7月營收將比6月好,8月又將優於7月,且產能利用率處於滿載階段,法人認為,隨著iphone備貨潮啟動,大立光營運動能可望轉強。 這也就意味著蘋果新機手機鏡頭端的備貨潮已經啟動,而8月份,大立光的累計營運或將首度反正。
  • 大立光今年撐高股價關鍵字
    股價破5千元、佔臺股權值比重近2%的股王大立光,在1月9日召開說明會時,「8P」成為眾多分析師探詢的關鍵字。為何這兩字,將決定大立光未來3年的競爭力? 林恩平解釋:「片數越多,要控制的因素越多。」他舉例,一個鏡片有兩個變量,若是8片,變量就至少會是2的8次方、256個變量,「這些變量都要全部解決以後,才能進入量產」。
  • 從臺灣股王到股價腰斬 - 大立光背後的塑料和玻璃鏡頭爭鬥史
    大立光執行長林恩平但大立光與舜宇光學的爭鬥,並非簡單的同類產品競爭,背後其實是光學鏡頭的兩大陣營 - 塑料鏡頭和玻璃鏡頭長期以來的此消彼長。下面,就讓我們回望這段波瀾壯闊的技術發展史吧。作為反擊,大立光立刻在美國發起了對玉晶光電的專利訴訟,意在敲打蘋果「別想動我的地位」,加上玉晶光電始終不堪大任,蘋果最後不得不放棄支持,轉而尋找康達智作為替代。但康達智的產能卻遠不及大立光,短期內無法撼動後者的地位。自此,大立光成為了臺灣科技業的驕傲,也將塑料光學鏡頭 - 這個原本被人瞧不上的小玩意,一舉推上了高端地位。
  • 為何臺灣大立光一直缺工? 內部員工揭內幕
    圖為大立光電公司。圖片來源:臺灣《中時電子報》    臺股最貴股王大立光作風向來低調,一名大立光員工在PTT上,分享公司一直缺工的內幕。該網友表示,目前大立光廠區人力持續吃緊,工作量變多、但薪水卻沒同步增加,預期「缺工」問題只會越來越嚴重。    暱稱jovi5305(阿猴)的網友在PTT JOB版PO文,表示大立光臺中新廠開出,執行長林恩平預計需要4500個職缺,然而真相是根本沒人要去,結果,調去新廠的幾乎都是老鳥,頂多一些菜鳥作業員,原本廠區人力吃緊到不行。
  • 臺灣「股王常青樹」大立光:靠技術誠信打江山
    大立光在臺股寫下異數,可以歸納出三大點:產品獨特性,具有無法取代,因此可享有較高的本益比;市場參與者與大立光長期互動關係良好,是一家誠信度相當高的公司,公司致力於縮短消息的不對稱;大立光同時具有籌碼面的優勢,大股東持股高,不輕易賣出持股。  一家公司的基本面是要成為股王的基本條件,大立光最近三年的EPS都在30元以上,且獲利連續三年創下歷史新高,它擁有亮眼的財務報表。
  • 三星供應商大立光去年12月營收49.11億新臺幣 環比下降6.35%
    1月6日消息,三星供應商、光學元件大廠大立光電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大立光」)公布了2020年12月份的營收情況。去年12月份,該公司實現營收49.11億新臺幣(合1.72億美元),環比下降6.35%,同比下降3.7%,創下自2020年8月以來的最低月度水平。
  • 隆達電子8月份營收14.2億,再創歷史 新高,並將持續擴產計劃
    隆達電子(股票代 號3698)8月份營收再創新高,達到新臺幣14.2億元,連續第三個 月創下單月歷史新高,較去年同期成長達14.7%,較7月份則上揚0.3%。
  • 受供應鏈零件短缺影響,手機鏡頭製造龍頭大立光電2020年營收下降8%
    1月8日消息,據日經新聞消息,中國臺灣手機鏡頭製造商大立光公布了 2020 年營收數據。受到供應鏈零件短缺等因素影響,該公司去年 12 月營收 49.1 億元新臺幣,相比 11 月下降 6%。2020 年全年營收 559.4 億元,同比下降 8%。
  • 大立科技精準拿捏融資節奏
    大立科技對融資的節奏把握得非常精準。其業績多數時候不溫不火,每到增長之際,就是再融資推出之時。打著緩解產能緊張的旗號,卻難以避免「融資到位-業績下滑」的怪圈。趁機再融資一方面喊著缺錢,另一方面卻回購股份。2019年12月,大立科技披露《回購報告書》,表示公司擬使用自有資金或自籌資金以集中競價方式回購公司部分社會公眾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低於5000萬元,不超過1億元。
  • 前三季營收微增 鋰電設備商杭可科技市佔率再提升
    《科創板日報》(杭州,記者 羅禕辰)訊,10月27日,鋰電設備商杭可科技(688006.SH)披露三季報,公司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0.30億元,同比增長3.12%,其中,歸屬淨利潤3.08億元,較上年提升7.83%。在業績整體提升的同時,其經營性現金流量淨額也激增748.77%。
  • 大運汽車擬登創業板:營收淨利下行 募資逾50億擴產
    2017年至2019年,公司營收分別約88.42億元、102億元及96.76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約5.48億元、6.48億元及4.5億元。2020上半年,公司營收約49.35億元,歸母淨利潤約1.32億元。2019年及2020上半年,公司營收同比分別下滑5.13%和16%,歸母淨利潤同比分別下滑30.49%和47.95%。公司業績呈下行趨勢。
  • 【券商聚焦】發展成熟工藝有助股東回報提升 中金維持中芯國際跑贏...
    中金髮研報指,考慮到實體清單等全球監管環境的最新變化,該行認為中芯國際將專注於提升成熟製程技術及未來產能,該新戰略長遠來看也將有利於幫助中芯國際的股東取得更高的股東回報。該行建議投資人關注美國技術出口許可的審批進度,以更好地判斷公司未來的增長狀況。
  • 原標題:嘉士利慾逆市增資擴產
    羊城晚報訊 記者劉勇報導:經濟環境不景氣導致消費下滑,原材料、人工等成本又大幅飆升,使得餅乾行業在今年遭遇雙重夾擊。羊城晚報記者日前從民族第一品牌餅乾企業廣東嘉士利食品集團有限公司獲悉,由於看重城鎮化和新品研發等增長點,該公司將繼續增資擴產。
  • 中石科技:疫情衝擊供需兩端 定增擴產時機存疑
    此外,中石科技擬定增募資擴產,但在募投項目產能的描述中採取了與以往不同的計量單位且未有任何解釋,這讓人懷疑公司可能刻意採取不同的計量單位混淆投資者視線。同時定增募投項目將於2023年投產,而彼時5G換機潮進程已接近尾聲,此時募投擴產從時機上來看也存在不合理性。
  • 四方光電科創板闖關成功:募資擴產 補貼依賴
    來源:21世紀經濟報導原標題:四方光電科創板闖關成功 湖北資本版圖再擴容疫情後,湖北省上市工作的快速路。湖北企業上市闖關再傳好消息。募資擴產資料顯示,四方光電是一家專業從事氣體傳感器、氣體分析儀器研發、生產和銷售的高新技術企業。
  • 中國PX項目擴產遇阻再失定價權 淪為日韓打工仔
    日韓PX擴產漲價中國失定價權 國內供應缺口拉大「每次知道中國的PX項目遇阻,國際價格就會短期波動。現在大家都知道,中國的PX擴產是擴不起的」。《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獲知,在中國PX項目由於頻繁的群體性事件而停滯或下馬的同時,包括韓國現代Oilbank、SK,日本科斯莫石油公司、太陽石油公司等在內的亞洲PX主要生產商,已經開始實施規模超過500萬噸的PX產能擴產計劃,而其產成品的主要銷路,便是出口中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