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興南湖公園的遊船(國新)
南湖是浙江的三大名湖之一,因位於嘉興城南而得名。南湖原名滮湖、馬場湖,又叫東湖,嘉興城西南有西南湖,原稱鴛鴦湖,南湖成為旅遊地後,人們多把南湖叫做鴛鴦湖,或將兩湖合稱為鴛鴦湖。
南湖由運河各渠匯流而成,上承長水塘和海鹽塘,下洩於平湖塘和長纖塘,總面積624畝。南湖四周地勢低平,河港縱橫。據史籍記載,五代後晉天福年間(約936)以前,這裡蘆蒿叢生,尚無景觀,此後廣陵王錢元璙任中吳節度使時,在湖濱築賓舍以為「登眺之所」,後才逐漸形成名勝。以後沿湖建築了潘師旦園、高氏圃等,從唐代起,其以「輕煙拂渚,微風欲來」的迷人景色成為江南著名的旅遊勝地。
明朝嘉靖二十七年,嘉興知府趙瀛徵民夫修浚城河,運土填於南湖之中,成厚五丈,廣二十丈的湖心小島,並於次年遷建煙雨樓於島上,形成湖中有島、島中有湖的獨特景觀。清明(南湖水會)、荷誕(荷花生日和觀蓮節)、七夕(乞巧節)、中秋湖上遊人如織,畫舫中歌舞不絕,好一幅江南勝景,此繁華狀況一直持續到抗戰前夕。
南湖以其樸素、醇厚的江南水鄉風情為歷代文人雅士所讚譽。宋代詩人蘇東坡三過嘉興,留下了「聞道南湖曲,芙蓉似錦張,如何一夜雨,空見水茫茫」的詩句;清代學者朱彝尊對南湖情有獨鍾,一連寫下一百首鴛鴦湖棹歌,把南湖的風景描繪得淋漓盡致;以遊山玩水著稱的乾隆皇帝六下江南八駐南湖,寫下了十四首詩。另外吳潛、楊萬裡、方回、張岱、錢謙益等都慕名來遊,吟詠不絕。
近年南湖風景區有了巨大的變化,環湖建起春、夏、秋、冬四季公園和湖濱公園、攬秀園等,在南岸和西岸修建了精嚴寺、革命歷史陳列館,使自然景觀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成為風光旖旎、四季宜人的江南旅遊勝地。為進一步開發南湖,1999年市委、市政府成立了嘉興南湖名勝區管委會對南湖進行全面規劃建設,利用南湖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和黨的誕生地優勢,對南湖進行全面開發。用三年時間將南湖建成以南湖革命搖籃為根本,以黨的紅色文化為紐帶,以湖光綠色為基調,以旅遊為導向,以環境為重點,寓教於遊,建成一流的、全國獨創的高品位、高起點、高素質、全方位的具有濃鬱吳越風情水綠環境景觀,有特色的多功能複合型的風景旅遊區。
位置:嘉興市南湖路
特色產品:南湖菱、南湖蟹、南湖船菜
坐著畫舫遊南湖(國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