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一提到發燒就讓人莫名的恐懼,主要是受到新冠病情的影響,在疫情最嚴重大的那段時期內,聽到別人發燒簡直就是一種噩耗。直到現在為止我們進出公眾場合還是要不定時的測量體溫,體溫計是每個家庭必備的一種儀器,尤其是家中有小孩的平時經常會感冒頭疼發燒,體溫計就起到了一個關鍵性作用。
大家都知道38度屬於發燒,但是對於發燒大的具體界限還很模糊,那麼究竟體溫在多少度以上才屬於發熱呢?
人的體溫每時每刻都在不停地變化著,例如清晨的體溫是最低的,午後的體溫是最高的,對於這種情況想要判斷出體溫度是否標準,一定要進行反覆多次測量,那麼究竟體溫多少度才算是發熱呢,我們人體也我的溫度36-37度,在這個範圍內波動幅度不大都屬於正常的範圍內,一般體溫超過37.3度就可以判斷為發熱,體溫在37.3-38度之間屬於低熱,在38-39度之間屬於中熱,超過39度就屬於高熱。
不同溫度計的測量,為何會存在誤差?
當然不同年齡段的人群溫度也是不一樣的,例如兒童和青少年的溫度相對較高,但是中老年人的溫度都是普遍很低,只要不超過一定範圍內都屬於正常現象,對於體溫計的選擇也是有區別的,不同部位的溫度都是不一樣的,例如肛溫在36.6-38之間都屬於正常,口腔的溫度在35.5-37.5之間也是屬於正常範圍內,如果超過或者低於正常範圍都屬於發熱。
隨著經濟條件的提高,很多人都會購買電子體溫計、耳溫槍等不同類型的體溫計,但是普遍存在一些溫度偏差,這是怎麼回事呢?
第一耳溫槍雖然方便、節省時間,但是在測量時很容易受到外部的環境和條件幹擾,所以測出來的數值並不是很精準,建議大家應該多測量幾次取平均值,誤差並不會太大,所以也不需要過度擔心數值不準確,相比較於水銀體溫計,耳溫槍更加的安全省事,尤其是美國等國家已經逐漸用耳溫槍取代水銀體溫計。
對於耳溫槍的測量非常簡單,不需要觸碰到人體肌膚就可以測量到提問的具體數值,但是需要注意的是耳溫槍應該是放額頭前面或者耳後測量,不應該直接放於手腕等其他部位,手腕相較於額頭而言,受到外部環境的影響最大,所以測量出的數值一定是不準確的。
第二水銀體溫計在測量時可能會不方便,尤其是兒童由於疾病的不適,在測量過程中反覆的躁動,造成測量的數值不夠準確,或者因為患者測量的方式有問題導致誤差較大,正確的方式應該是先把水銀甩到起始部位,把溫度計放於腋窩下面夾緊等待五分鐘,保持不動,這樣就不會存在誤差。
綜上所述,大家對於體溫應該有一個基本的了解,成人體溫不超過38、兒童體溫不超過38.5都不建議立即去醫院就診,可以先進行物理降溫,如果不能緩解在進行藥物治療,這樣對於身體的傷害更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