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嘉日前大作《全面戰爭:幕府將軍2》已於3月15號面市,下面為大家帶來的是日本名刀的介紹。
日本刀(にほんとう,Nihontou)由唐代的唐刀改良而成 , 古來日本稱之為「刀」(かたな,Katana),「日本刀」一稱最早來自外國對其稱法。
全稱為:「平面碎段復體暗光花紋刃」,世界三大名刀之一(其它兩個分別是:伊斯蘭諸族的大馬士革平面花紋刃 和 馬來諸族的糙面焊接花紋刃)
依據形狀、尺寸分為太刀、打刀(刀)、脅差(脅指)、短刀等。廣義上還包括長卷、剃刀、劍、槍等。
自古以來作為武器的同時以其優美的造型著稱,很多名刀被當作美術品收藏,並寓含著武士之魂的象徵意義。與其他國家的刀類不同、日本刀最大的一項特點就是在外形裝飾之外刀體本身展現出藝術感。在日本制刀人被稱作「刀工」、「刀匠」、或「刀鍛冶」。
日本刀的分類:
按時代劃分:
上古刀(じょうことう,Jyoukotou)
通常不列入日本刀之列,指的是古刀之前的刀。以直刀為主,大刀等偶爾可見刀反。
古刀(こどう,Kodou)
指慶長以前的日本刀。室町時代中期以前主要是太刀。
新刀(しんとう,Shintou)
慶長以後的刀。
新々刀(しんしんとう,Shinshintou)
依據水心子正秀提倡所製作,使用古刀鍛造法的刀,另有諸說,概指18世紀末到19世紀初,幕末時期的日本刀。
現代刀(げんだいとう,Gendaitou)
也有諸說,概指1876年日本頒布廢刀令以後所制刀。
昭和刀(しょうわとう,Syouwatou)
作為美術刀劍的日本刀範疇外的一種,是主要用於軍刀的兵器用刀。有多種製法。
按形狀分類:
各種日本刀,擺放方向不同,是因為銘文鑿刻的方向不同。
太刀(たち,Tachi)
一般較刀為長,刀身彎度亦較高。太刀沒有硬性規定的佩帶方式,不過,為了方便騎兵抽刀砍殺地面上的敵人,太刀一般會以邊鋒朝下的方式佩帶,並吊在腰帶以下。日本刀都分正反面,太刀的正面是右面。銘的位置是關鍵,若切先上指,將刃視作刀劍的前方,太刀的銘就在刀身的右面。
毛抜形太刀
莖兼柄(つか,Tsuka)之功用的太刀,存在於由直刀到彎刀的過渡期。
小烏丸形太刀
從刃區到物打屬鎬造,鋒為雙刃。稍有弧度,是直刀到彎刀的過渡期的一種刀。
刀(かたな,Katana)又稱打刀(うちかたな,Uchikatana)
一般較太刀為短,刀身彎度亦較低。為求達到最快的拔刀速度,傳統上刀會以邊鋒朝上的方式佩帶,刀鞘插在腰帶裡。若切先上指,將刃視作刀劍的前方,銘就在刀身的左面。所以刀的正面也就是左面。按現代分類指長度(刃長:切先到棟區的直線距離)60cm以上的刀。
脅差(わきざし,Wakizashi)又稱脅指
指長度30cm以上60cm未満的刀。
短刀(たんとう,tantou)
長度未満30cm的刀。另外,30cm以上但是沒有刀反的平造製法製成的刀,通稱寸延也常被歸為短刀。
天下五劍:名物大典太光世、數珠丸恆次、童子切安綱、三日月宗近、鬼丸國綱
傳說中的靈劍:草剃劍、十握劍、布都御魂、鬼切、蜘蛛切
日本古代十大名刀:鬼丸、菊一文字、雷切、掘川國廣、村正、正宗、長船、葵文越前康繼、肥前國忠吉、天國
下面是遊戲中出現的武器,圖只做參考:
五郎入道正宗
日本第一的名刀,以作風豪華著稱,為鎌倉名工匠正宗的代表作。
正宗,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工正宗作於鎌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後來不知為何流落到薩菲羅斯手裡(笑)。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刀銘:(無銘)
正宗傳奇:
正宗屬於相州伝。相州伝的名刀特點更加突出,主要是燒刃的亂刃(非直線條的刃文)中可見細小粒子。「正宗」銘文者也有好幾位,但最為有名氣的是初代相州「正宗」,就像勢州村正一樣,即岡崎五郎正宗,也是所謂「五郎入道正宗」。是日本刀界歷史上最有名的「鬼才」。其所在時代是日本歷史上的「嘉歷」,鎌倉末期。其人製做之刀在銘者少而稀,有銘文者多為二字銘;刃文為互之目亂又小亂,地肌錵崩又湯走金線,與其他「正宗」有所不同。相州「正宗」創正宗門,其後弟子人才輩出,以至有後來的所謂「正宗十哲」。 正宗所做之刀傳世不多,其中以「皆燒」刃文者更為稀少,刀刃地基紋屬於「米糠肌」,即由灰白色相間的小點構成。正宗地基紋形式至今無人能仿,這也是正宗技絕於世的地方。而且德川家康禁刀後,不少武士又將村正的刀銘改成正宗,所以現在傳世的正宗有一些實際上是村正。這兩派的名刀傳至現代都屬於日本國寶級的東東,極其稀有,正品幾乎不傳於世。尤其是幕末又有不少偽作,更是不好鑑別。 觀世正宗:打刀,刃長64.4CM。相州名刀匠五郎入道正宗作於鎌倉末期,戰國時為石田三成所有,後來三成將之贈送給結城秀康,關原合戰後被敬獻給德川家康。刀的全稱為名物觀世正宗。刀銘:(無銘)
更多相關資訊請關注:全面戰爭:幕府將軍2專區
友情提示:支持鍵盤左右鍵「← →」翻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