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的時間,是一個孩子從孕育到呱呱墜地的時光旅程;是一顆種子破土而出長成枝葉的鬥轉星移。對於海東人來說,一年是胸懷理想、日夜兼程的奮鬥徵途。
去年6月13日,市委市政府發出加快海東新區開發建設的動員令。坡頭區與海東新區管委會籌建處合署辦公,海東人以「敢叫日月換新天」的豪情和信念,喚醒腳下的土地,從荒地、灘涂起步籌建新區,致力於打造粵東西北城市擴容提質的嶄新亮點。
一年過去,如今這裡建設場景如火如荼,產業布局全面啟動,基礎設施穩步推進,城市框架逐漸搭起……這是湛江這座百年城市的擴容提質夢,這是坡頭三十而立時的華麗蛻變之旅。從這裡,我們可以窺見湛江城市的未來!
1 荒地起新城 湛江「浦東」在崛起
海東人守著一灣漁火豔羨對岸繁華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驅車從高端酒店林立的樂山大道駛上湛江海灣大橋,繁華都市和海灣美景漸次退去,一塊城市開發的處女地展露芳容。
湛江奧體中心俯瞰圖這裡是海東,一個夢想與激情齊飛的城市新區。在過去的一年時光裡,湛江人的城市新夢想被點燃,在地寬海闊的海東以燎原之勢迅速燃燒起來。
與已有100餘年城市開發史的海西相比,坐落在海灣東岸的坡頭,擁有豐富的土地和海洋資源、濱海旅遊資源,俊傑巨賈輩出,人文歷史底蘊深厚。然而,一灣海水成天塹,交通不便造成了坡頭經濟發展和城市化進程緩慢。海東的村民們,守著一片黃金海岸,依然繼續著農耕漁作生活,眼見對岸的兄弟村莊早已華麗變身繁華市區,只能望灣興嘆。
春風東渡,發展的機遇終於垂青了這片處女地——
2006年海灣大橋的建成通車,天塹變通途,讓海東迎來新契機:2007年,市委、市政府提出了圍繞湛江海灣構建「一灣兩岸」的設想;2009年,隨著湛江成功申辦第十四屆省運會,藉助市奧林匹克體育中心落戶坡頭之機,湛江主打「東岸板塊」、建設「一灣兩岸」的格局初步形成;2011年,在市委九屆十三次全會上,建設海東新區、打造最亮麗的「城市新名片」寫入了全會報告;2013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把海東新區列為粵東西北地級市城區擴容提質四個重點建設的新區之一。
2013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省委書記胡春華踏上海東的土地,「要以打好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城市擴容提質和產業園區擴能增效三場大會戰為抓手,通過中心城區建設,打造粵西中心城市,把海東新區建設成為全省城市擴容提質的嶄新亮點」,一席話如春風吹地綠!
去年6月,湛江市委市政府發出加快海東新區開發建設動員令,坡頭區與海東新區合署辦公。10月《海東新區發展總體規劃》獲省政府通過。海東新區擁有了全新的戰略定位:拓展國際合作重要門戶、國家海洋戰略重大平臺、大西南出海主通道門戶樞紐、粵西中心城市新興載體、南亞熱帶生態型海灣新城。
如今,海灣大橋已經成為兩岸經濟發展的命脈,兩座聳立的主塔,就像高高舉起的火炬,點亮了海灣兩岸璀璨的燈火,點燃了海東人民的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