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廷玉要求乾隆寫保證書是老糊塗?學者:不這樣做,張家下場會很慘

2020-12-15 大智文史

乾隆十四年,三朝老臣張廷玉向乾隆上書,請求「乞上一言為券」,或許他真的是老糊塗了,竟然要求乾隆給他寫保證書,保證書的內容就是雍正當年承諾過的讓其「配享太廟」 ,這讓乾隆十分惱火,但念在他是三朝老臣而且先帝確實有過承諾的份上,寫詩安慰了這位老臣。

張廷玉放心了,但到了第二天他的一個舉動讓乾隆大怒。

張廷玉讓兒子張若澄上朝代為感謝,此舉讓乾隆怒火中燒,你求我的時候親自來找我,得到承諾後就不能親自來謝恩嗎?眼裡還有沒有我這個皇帝!

乾隆立刻下旨斥責,痛斥張廷玉沒有來謝恩之罪,當時在乾隆身旁的還有大學士傅恆和汪由敦在場,汪由敦是張廷玉的門生,立刻為張廷玉求情。

結果聖旨還未下,第二天一早張廷玉就親自上朝謝恩,乾隆愈發憤怒,他認定是汪由敦傳遞消息,走漏風聲,在自己的身邊竟然都安插有張廷玉的親信,可想而知這位老臣的勢力大到了什麼地步,乾隆立刻下旨削去了張廷玉的伯爵,罷免了汪由敦的官職。

張廷玉勢力的徹底衰敗,就從這裡開始。

雍正臨去世之前,遺詔莊親王允祿,果親王允禮和大學士鄂爾泰,張廷玉四人輔佐弘曆,允禮於乾隆三年病故,四年時允祿被削去議政大臣之職,因此只剩下鄂爾泰與張廷玉作為百官領袖並立。

乾隆朝的黨爭,就圍繞在這二人周圍展開。

早在雍正年間,鄂爾泰與張廷玉就分別在構築自己的政治勢力了。

鄂爾泰青年中舉,雍正登基後一路受重用執掌內閣,逐漸形成了以滿洲官僚為中堅,再加上部分漢族官僚在內的集團。

而張廷玉在康熙朝就受到皇帝重用,在雍正朝同樣如此,因為張廷玉是漢人,所以在他身邊的多為漢人官員。

對於鄂爾泰與張廷玉勢力的膨脹,難道雍正一點反應也沒有嗎?

雍正與日後的乾隆不一樣,他對於鄂爾泰與張廷玉二人的勢力擴大不僅不抑制,反而採取姑息甚至是讚賞的態度。

張廷玉家族到了乾隆年間,入仕為官的就有十九人之多,乾隆剛剛繼位的時候,鄂黨與張黨的鬥爭越來越嚴重,清人昭槤曾說:

上之初年,鄂,張二相國秉政,嗜好不齊,門下互相推舉,漸至分朋引類,陰為角鬥

乾隆對於這兩黨的爭鬥早已洞若觀火,這位新皇帝不像雍正,對乾隆來說,權力一定要緊緊把握在自己手裡。

乾隆六年的一起彈劾案,讓鄂爾泰集團率先垮臺。

乾隆五年,京師富民俞氏無子,他的義女婿許秉義為了謀佔俞家家產,與內閣學士許王猷聯手,並拜託許王猷出面,邀請了不少朝中大臣前往俞家弔喪,藉此以壯聲勢。

這件事被順天府尹告發,許王猷被奪職處分,事情到了這裡,本來已經了結了,但是乾隆六年,陝西道監察御史仲永檀進一步揭發提督鄂善收受俞家賄賂,而且連大學士張廷玉也送了柬帖而牽涉其中。

這一次的告發讓乾隆非常重視,年輕的皇帝敏銳地察覺到這或許是一次機會,能夠削弱兩黨勢力的機會。

乾隆立刻下旨命令怡親王弘曉,鄂爾泰,張廷玉等七人會審鄂善,沒過多久,乾隆又親自審問鄂善,早已經把帝王權術玩的爐火純青的乾隆對鄂善說,如果承認受賄,可以從輕處理。

皇帝的話最不可信,可鄂善偏偏不明白這個道理。

他信以為真,承認受賄一千兩,乾隆立刻翻臉,命令鄂善自裁,鄂善看形勢不妙,知道上了皇帝的當,隨即耍起無賴把自己的供詞全部推翻。

乾隆惱羞成怒,下旨判鄂善死刑。

仲永檀因此被擢升為僉都御史。

在仲永檀彈劾的人裡面,有一位大學士趙國麟,這位大學士跟張廷玉關係不一般,雖然後來證實趙國麟與此案並無關係,但仲永檀的做法已經引發官場的大地震。

仲永檀本人是鄂爾泰門生,而趙國麟是張廷玉一黨的人,表面上看彈劾的是趙國麟,實際上仲永檀這是在向張廷玉挑釁。

趙國麟平白無故受到冤枉心懷不滿,於是請求引退,乾隆不肯,趙國麟多次求退,結果反而惹火乾隆,被削奪了官職。

仲永檀告發二人嘗到了甜頭,把矛頭又對準了鄂爾泰的政敵張照。

張照當時是以刑部尚書兼領樂部,仲永檀居然以「以九卿之尊親操戲鼓」為理由彈劾張照。

這樣荒謬的理由自然無法成為問罪的證據,張照卻因此對鄂爾泰一黨痛恨不已。

他知道仲永檀曾將留中密奏的內容洩露給鄂爾泰之子鄂容安,留中密奏是皇帝留下來暫時不批閱存在考慮的奏摺,一般這種奏摺極為隱秘,現在居然被洩露給了大臣,這對於權力欲極強的乾隆皇帝來說是絕對不能容忍的。

乾隆立刻命令以莊親王允祿為首,會同大學士張廷玉等人會審鄂容安。

仲永檀此時才知道彈劾張照真是一件得不償失的事情。

二人在審問下供認不諱,承認了「往來親密,於未奏之前,先行商謀,即奏之後,復行照會」。

乾隆得知結果後很是惱火,立刻下旨逮捕仲永檀,罷免了鄂容安的官職,鄂爾泰也受到牽連降二級處分。

這次事件是對鄂爾泰集團的一次嚴重警告,乾隆十年,鄂爾泰病逝,鄂黨基本瓦解。

就在仲永檀事件鬧得滿朝風雨的時候,又出現了劉統勳上疏要求限制張廷玉家族勢力膨脹之事。

劉統勳表面上的奏摺是說張廷玉家族做官者太多,實際上就是提醒乾隆張廷玉勢力太大,既然鄂黨已經式微,勢必造成張廷玉一黨一家獨大,威脅的可就是皇帝了。

乾隆閱後沒有做出什麼反應,只是下旨安慰張廷玉,因為他知道,時機還沒有到,張廷玉暫時沒有露出破綻,自己無從下手。

張廷玉是官場老手,他看得出乾隆對自己家族勢力的發展心存芥蒂,因此立刻上疏請求辭去兼管吏部事務的職務,乾隆沒有同意,因為這時他還需要張廷玉。

乾隆十四年,此時鄂爾泰已死,張廷玉再次請求引退,乾隆才同意張廷玉以伯爵銜致仕。

可張廷玉接下來的所作所為卻把乾隆惹惱了。

乾隆曾經答應過張廷玉,會在其死後讓其配享雍正太廟,這對於古代文人來說是極高的榮譽,但張廷玉擔心乾隆是否能夠履行諾言,於是昏頭昏腦的請求乾隆寫封保證書。

乾隆壓下怒氣重申自己一定會履行雍正諾言,但隨後在謝恩時張廷玉卻讓兒子張若澄代為謝恩,這讓乾隆認為張廷玉太過自傲,竟然連這樣的大事都敢把皇帝撂在一邊。

在寫好聖旨準備斥責張廷玉的時候聖旨內容卻被大學士汪由敦洩露了出去,張廷玉一大早就來謝恩,乾隆卻徹底暴怒了,你一個大臣,竟然在皇帝的身邊都有眼線,這是何等囂張!

乾隆立即削去張廷玉的伯爵銜,汪由敦也被罷免。

自謝恩事件後張廷玉完全失寵,乾隆經常找藉口訓斥,目的就是摧垮張氏集團。

但是張廷玉精明一世,難道真的在晚年就老糊塗了嗎?其實不然,張廷玉要求寫保證書的做法看似糊塗,其實也不過是為了自保。

如果張廷玉真的順風順水的直接配享太廟,家族也享盡尊榮,恐怕下場並不會太好,就像明朝的張居正一般,所以張廷玉此舉實際上是為了保全家族,先讓皇帝對自己進行處罰,這樣乾隆礙於面子至少不會對其家族下手,所以實際上這是一出高明之舉。

乾隆十五年,因西巡五臺山張廷玉沒有叩首送別,乾隆大發脾氣,接著,乾隆的皇長子永璜去世,在初祭剛過時,張廷玉就請求南還家鄉,沒想到乾隆又借題發揮,痛斥他曾經作為永璜師傅而今卻如此無情,竟然在弟子初祭後就急不可耐的離去,實在是無人情!

乾隆十五年九月,張廷玉的姻親朱荃被揭發出曾涉及雍正朝最大的一場文字獄呂留良案,因此張廷玉受牽連也被革去大學士銜,追回以前給張廷玉的一切賞賜,至此,張廷玉徹底垮臺了。

乾隆二十年,張廷玉去世,乾隆仍然遵照雍正遺言,將張廷玉配享太廟,但曾經輝煌一時的張黨絕不可能死灰復燃了。

相關焦點

  • 張廷玉要求乾隆寫保證書是老糊塗?學者:不這樣做,張家下場會很慘
    乾隆十四年,三朝老臣張廷玉向乾隆上書,請求「乞上一言為券」,或許他真的是老糊塗了,竟然要求乾隆給他寫保證書,保證書的內容就是雍正當年承諾過的讓其「配享太廟」 ,這讓乾隆十分惱火,但念在他是三朝老臣而且先帝確實有過承諾的份上,寫詩安慰了這位老臣。張廷玉放心了,但到了第二天他的一個舉動讓乾隆大怒。
  • 張廷玉要求乾隆寫保證書是老糊塗?學者:不這樣,張家下場會很慘
    乾隆十四年,三朝老臣張廷玉向乾隆上書,請求「乞上一言為券」,或許他真的是老糊塗了,竟然要求乾隆給他寫保證書,保證書的內容就是雍正當年承諾過的讓其
  • 三朝老臣張廷玉晚景悽涼:細說乾隆的帝王心術
    但他仍然留在軍機處工作,繼續為乾隆出謀劃策,擬寫文章。這幾年來,身體的衰老讓他工作越來越吃力,眼睛老花經常看不清文字,提筆寫字時手會止不住地顫抖, 別人的話要反覆說好幾遍他才能聽清。這樣一位已無大用的古稀老者,完全應該讓他回家去安度晚年了,但乾隆偏偏不讓張廷玉離開。
  • 歷史上的張廷玉,看看他幹的事和下場,就明白什麼叫「人老糊塗」
    乾隆一眼就能看出張廷玉背後的心計:表面上大公無私,為君辦事,實際上「以不爭為己爭」。張廷玉為家族辦過不少事,滴水不漏,一般人看不出來,但乾隆看得出來。桐城張氏在朝中有19人為官,張廷玉的姻親姚氏也有十多人,再加上張廷玉多次主持科舉,門生故吏極多,已有結黨之嫌。
  • 張廷玉索要封賞,乾隆怒削其爵位,45年後才發現張廷玉的厲害!
    在這種情況下,大臣一般都是七竅玲瓏心,對皇帝的心思猜的是非常的準,只有這樣才能掌握好辦事方寸。張廷玉他就是這麼一個人,他歷仕三朝,陪伴了三個皇帝都沒有犯錯。但是在晚年的時候連連犯錯,不斷的索要封賞,乾隆怒削其爵位。不過十年之後,我們才發現老油條張廷玉的厲害。
  • 張廷玉:被皇帝玩弄於股掌之間
    冒著深冬的嚴寒,張廷玉由兒子攙扶著,顫顫巍巍地再一次進入紫禁城,跪倒在皇帝面前,說明了自己的憂慮,「免冠嗚咽,請一辭以為券」。聽完了張廷玉的哀哀請求,乾隆十分詫異,也十分不快。他從沒想到這位老臣會提出這樣的要求。自己從來沒有說過不準他配享,他提出這個要求,明擺著是信不過自己。
  • 張廷玉三朝廉吏,晚年為何不斷向乾隆要封賞?45年後發現他真高明
    而張廷玉還是不可罷休,他倚老賣老,主動找到乾隆皇帝,他對乾隆皇帝說:蒙世宗遺命配享太廟,上年奉恩諭,從祀元臣不宜歸田終老,恐身後不獲更蒙大典。免冠叩首,乞上一言為券。雍正皇帝因為張廷玉能幹,留下遺命,張廷玉百年之後,會讓張廷玉配享太廟。
  • 張廷玉配享太廟,看看他的牌位寫了啥,就明白他在清朝什麼地位
    張廷玉能「配享太廟」是雍正皇帝的恩遇,雍正新政,阻力重重,事繁勢艱,張廷玉很好的執行了旨意,更難得的是,張廷玉為官清正,恪守臣道,從不結黨。 雍正臨終前,張廷玉與鄂爾泰等同被顧命,命他日「配享太廟」。雍正登基時,出於對滿人親貴的不信任,大力任用漢人,出現了張廷玉這樣的漢人重臣,這也導致滿漢之別不是很明顯。乾隆時期,江山穩固,滿漢之別突出。
  • 清朝唯一一位配享太廟的漢臣,晚年為何處處受到乾隆的打壓
    張廷玉確實是大清王朝官場上的神話,這除了個人能力出眾之外,他自己還有一些為官「訣竅」之道,其中一條就是:不圖好虛名。就是自己無論做了什麼都不爭論功勞,功勞都是皇帝的,自己就是皇帝的助手而已。所以,翻閱大清王朝歷史典籍很難發現有張廷玉做了什麼事情,說了什麼至關重要之話的記載。然而,晚年的張廷玉還是在名譽上栽了跟頭。緣由還是在「死後配享太廟」。
  • 張廷玉之死
    張廷玉認為乾隆應該會順利批准他的請求。一個是他給乾隆祖孫三代服務了這麼多年,盡心盡力,應該讓他歇歇了。另一個,乾隆現在已經不用他上早朝,所以他認為,乾隆不太需要他這個人了,應該會很高興地放他回家。讓他萬萬沒想到的是,乾隆沒批准。為什麼呢?因為雖然乾隆不太喜歡張廷玉,但也並不是完全不需要他這個人。
  • 乾隆帝竟然想借文字獄夷其三族,三朝老臣張廷玉究竟做錯了什麼?
    張廷玉上上下下連皇帝帶官員熬死那麼多人,根基也積累得太深了些,受到忌憚也是正常的。乾初,朝堂不穩,需老臣幫襯,皇帝本已對此不滿,再加上張廷玉自己作死,所以他的下場不足為奇。至於配饗太廟的事,那是萬萬不能提的,雍正定下來的配饗太廟,乾隆不好食言,而張廷玉不但提了,還逼著乾隆帝寫保證書,乾隆啥時候被人那麼逼迫過。話說張廷玉回家後害怕乾隆收回他配饗太廟的資格,因為乾隆在最初批示裡寫了「你是配饗太廟的肱股之臣」,意思是,這麼做不合適,如果自己走了,死後會不會太廟就進不去了呢?
  • 張廷玉究竟是怎麼死的?
    這個事讓乾隆十分意外,也十分不高興。自己從來沒有說過不準張廷玉配享,張廷玉卻提出了這樣出格的要求,這明擺著是信不過自己這個主子啊。不過張廷玉畢竟早年做過他乾隆的老師,後來又是顧命老臣,如今哭哭啼啼,跪在自己面前,他不好意思撕破麵皮,更何況自己已經答應讓張廷玉退休,那麼乾脆就送佛送到西,讓他高高興興走吧。這樣也能創造一段與三朝元老有始有終的歷史佳話。所以乾隆就同意,專門發布一道保證張廷玉以後會配享的詔書。但是張廷玉出宮之後,乾隆一個人坐在那兒越想這個事,心裡越不是滋味,所以他寫了一首意味深長的詩,派人送給張廷玉。
  • 三代重臣的張廷玉,是如何被乾隆輕易瓦解的?
    這讓張廷玉感到十分喜悅,並且,這也成了張廷玉最為掛念的事情,因為張廷玉知道,留給子孫後代金銀財富,難保家裡沒有敗家子,而張家也不可能世世代代在朝廷做官,沒落是肯定的。但如果自己能夠進入太廟,那麼,日後自己的子孫肯定也會享受一定的福利,這份福利,只要大清還在,張家後人就可以一直領受。
  • 張廷玉是三朝元老,深受康熙雍正器重,為何卻在乾隆那栽了跟頭?
    年邁的張廷玉腦子跟不上,兩搞三搞後,乾隆連雍正給予張廷玉配享太廟的特權也搞掉了。於是,位高權重一世的張廷玉,黯然回鄉養老,在失落黯然中度過餘生。六年後,乾隆二十年八十四歲的張廷玉去世。張廷玉去世後,刻薄的乾隆也算是會來事,還是將雍正給予張廷玉配享太廟的特權還給了他,只是不知道,張廷玉泉下是否可知。
  • 張廷玉是康熙雍正時期的重臣,為何到乾隆時卻被處處針對?
    這讓張廷玉感到十分喜悅,並且,這也成了張廷玉最為掛念的事情,因為張廷玉知道,留給子孫後代金銀財富,難保家裡沒有敗家子,而張家也不可能世世代代在朝廷做官,沒落是肯定的。 但如果自己能夠進入太廟,那麼,日後自己的子孫肯定也會享受一定的福利,這份福利,只要大清還在,張家後人就可以一直領受。
  • 張廷玉退休前的3個小錯,撩到了乾隆帝的逆鱗,還記得3尺巷麼?
    乾隆動了惻隱之心,張廷玉畢竟為朝廷效力了幾十年,就放他回家享幾年清福吧。得到旨意,張廷玉喜不自勝。但一個新的煩惱又籠罩在心頭,揮之不去。朝中有人向乾隆進讒言,說他不應該配享太廟。這是張廷玉一生的榮譽,如果離開後被人三人成虎,可怎麼辦?
  • 張廷玉:一個清朝公務員的「海市蜃樓」
    首先,乾隆皇帝的原配皇后孝賢皇后死了,他心情不太好;其次,他掌握這個國家已有些時日,也有了基本的自信,所以他從前期比較寬仁的統治政策,變成了中後期比較嚴厲的統治政策。這一年張廷玉的政治待遇也發生了兩次改變。第一次是出版《御製詩集》。乾隆皇帝雖然詩寫得臭,但是愛寫,一天能寫好多首,於是就要出版《御製詩集》,讓張廷玉來監製。後來,乾隆皇帝拿到印出來的書一看,竟然有錯別字!
  • 乾隆百般戲耍張廷玉,死後還不肯放過,多年後給了一個評價
    在張廷玉寫下如此懺悔之詞後,乾隆召集群臣商議,討論張廷玉的配享問題,就此修改雍正遺詔之事。朝臣對於君臣之間的過節已經非常清楚,一致奏請就此罷免張廷玉配享的資格。就這樣,張廷玉孜孜以求的榮譽,與他擦肩而過,他只得回到老家。地方大員也很清楚前後情況,為了避嫌,紛紛避而不見,只有幾位家人出面,將其接回老屋。
  • 張廷玉兒子考了第3名,雍正賞賜玉如意,張廷玉:家族醜事!
    張若靄是重臣張廷玉之子,雍正得知其考中科舉時,早早傳喚張廷玉想要將玉如意賞賜給他,然而張廷玉卻認為這是「家族醜事」,懇請皇帝收回成命,還要將他的兒子名次往後移。 自古科舉是文人出路,一人中舉全家光榮,張廷玉卻為何視此為洪水猛獸呢?一切還要從張家家世說起。
  • 張廷玉是清朝康雍乾三朝元老,晚年做了什麼得罪了乾隆
    這也是他為官50年,歷三朝而不倒,最後成為清朝唯一配享太廟的漢族大臣的原因。然而,古人云:「伴君如伴虎。」做到如此的張廷玉,最後竟然也難逃被皇帝治罪抄家的命運,而治罪的原因不僅僅是對皇帝不敬,更重要的是犯了中國古代廟堂之大忌——朋黨。張廷玉可謂是名副其實的官宦世家,張家在明朝時就世代為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