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大陸漸成臺灣人才逐夢熱土

2021-02-15 光明日報
兩岸交流,人才先行。近年來,兩岸人才交流日益頻繁,合作層次不斷提升。在正在舉行的第九屆海峽論壇中,就包含了多項兩岸人才交流活動,吸引了眾多臺灣英才。與此同時,第十五屆「6·18」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大會亦在福建舉辦,開幕當天即有12個閩臺人才合作項目完成現場籤約。大陸正在逐漸成為臺灣人才追逐創新創業夢想的熱土。

6月18日,幾位參加第九屆海峽論壇的臺灣青年在論壇開始前合影留念。新華社發

兩岸交流,人才先行。隨著兩岸經貿關係不斷發展,兩岸人才交流日益頻繁,合作層次不斷提升。

  

在3月25日舉行的第十二屆臺灣專業人才廈門對接會上,臺灣著名心血管外科專家胡珀元籤約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成為福建省衛生系統心血管領域首位全職引進的臺灣特聘專家,開創了兩岸醫學人才交流的新模式。

  

參會的各大企業求賢若渴,來自臺灣的中高端管理、技術、營銷人才十分吃香。福建三安光電需求晶片工程主管開出了最高100萬元的年薪,還提供每年6次返臺假,並給予機票補貼、夥食津貼、免費住宿等優厚條件。此次參會的150多名臺灣專才中,具有碩士、博士學歷的人才佔66%,體現了大陸就業、創業市場對臺灣中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不斷加強。

  

6月18日,第九屆海峽論壇「兩岸人才機構合作洽談會」在廈門舉行。30多家臺灣地區有影響力的產業、科研機構攜帶近100個合作項目跨海參與,分不同產業專題開展對接,現場還舉辦了廈門市第三批臺灣特聘專家頒證儀式,68位臺灣人才入選。至此,廈門已共評選出112名臺灣特聘專家。

  

一直以來,廈門高度重視兩岸人才交流合作,成立大陸首個臺灣人才服務部,支持臺灣人力資源公司在廈門設立分支機構,開展兩岸人才獵頭業務;舉辦大陸首個臺灣專才對接會,累計吸引了3000多名臺灣人才來廈參與招聘對接。

  

記者從6月18日舉辦的臺灣專業人才對接會上了解到,自2006年首屆舉辦至今,已累計組織1000多家次廈門及周邊重點企事業單位參會,共推出超過9000多個面向臺灣人才的中高端崗位,成功促成近200名臺灣專業人才在廈門擔任中高層管理、技術人員。

  

近年來,閩臺兩地人才合作交流日益深化。2007年以來連續舉辦多屆「海峽兩岸人才交流與人力資源服務合作大會」;2008年福建成為大陸開展臺灣地區居民專業技術職務任職資格評審的唯一試點省份;2014年成功在臺北舉辦創新人才開發論壇;2015年先後在福州、臺北舉辦了自貿區人才論壇;2016年海峽兩岸人才交流合作年會在臺北開幕。

  

「福建先行先試,與臺灣的人才交流合作走在各省前列。臺灣人才在福建為相關產業的發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中國海峽人才市場董事長廖世銖說,「希望通過我們的努力,讓臺灣更多的人才到福建走走看看,推進福建與臺灣在人才、科技、教育等領域的精準對接。」

第九屆海峽論壇期間舉辦的臺灣專業人才對接會,吸引了眾多臺灣英才。新華社發

為什麼在人到中年之際,隻身來到大陸「全職」工作?胡珀元坦白地說,這是因為大陸能夠提供更廣闊的發展平臺,有利於自身的進步和提高。

  

在從北到南考察了諸多城市的多家醫院後,胡珀元最終選擇了廈門大學附屬心血管病醫院。他說,該醫院緊跟學術前沿、與國際接軌的理念讓他心動,也讓他看到了自己未來的發展前景。此外,廈門和臺灣語言相通,風俗相近,讓他可以無縫融入。

  

「大陸是臺灣經濟發展最重要的腹地,臺灣青年到大陸創業就業是必然趨勢。」國務院臺辦新聞局局長馬曉光在參加「2016海峽兩岸記者龍江行」聯合採訪活動時表示,大陸市場大,正處於發展階段,給兩岸同胞都提供了良好機遇。

  

2017年4月,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首次在臺北舉行招募會,提供818個職位,現場卻湧進上萬人求職,場面十分火爆。上海市臺灣同胞投資企業協會會長李政宏表示,大陸臺商提供的工作機會對臺灣青年人有這麼大吸引力,不僅有薪資水平更高的因素,更主要是因為大陸經濟相對臺灣更有活力,未來薪資結構、升遷渠道和職場發展都更可期待。

  

臺灣工商統一促進會主席吳義德指出,大陸臺商返臺招募人才始於馬英九執政時代,當時一部分考慮是幫助在臺陸生返陸就業,有「官方驅動」的因素。在今天兩岸官方交流停擺形勢下,臺商返臺招聘的吸引力不減反增,充分說明兩岸民間交流的重要性與迫切性。

  

「親歷才是最好的了解,化解誤讀也唯此一途。在對岸工作和生活過的兩岸青年,往往更能跳出意識形態的傳統隔膜,對彼此的發展模式有更務實的感知和評價。」高雄國際青年商會會長李雅靜說,「要鼓勵青年到對岸走走看看、在當地生活工作,能使他們認識現實真相,對兩岸關係未來作出客觀判斷。」

  

「大陸在引才形式上不斷突破,政策越來越豐富,對臺傾斜力度顯著,誠意十足。」就職於廈門醫學院的臺灣特聘專家陳彥樺表示,「希望我們的實際經歷,能夠鼓勵更多臺灣青年到大陸來創業、發展,共同促進兩岸交流、合作、共贏。」

今年以來,中央政府密集出臺了一系列便利在陸臺胞的優惠政策,包括實現臺胞自助購取票和值機,開放在大陸工作的臺灣研究人員申請國家社科基金,鼓勵用人單位為臺灣科技創新人才繳存住房公積金以幫助他們實現在大陸安居,等等。

  

「大陸惠臺政策越來越細緻、紮實、有針對性。」臺灣百姓文化交流協會理事長吳榮元認為,「這將讓在大陸發展的臺灣同胞學習、生活、工作和投資更加便利、安心。」

  

4月8日,浙江溫州在北京舉辦第三屆「創業創新·築夢溫州」臺灣青年人才對接會,推介溫州人才新政,並帶來了630多個崗位職缺,引起在京知名高校臺生們的廣泛關注。2015年以來,溫州連續舉辦三屆支持、服務臺灣青年創業創新、求職就業的專場對接會,共計為臺灣人才推出1000多個工作崗位。

  

近年來,兩岸人才交流合作風生水起,並日益向縱深發展。海峽青年創業論壇、臺灣人才廈門招聘會、兩岸新興產業創業投資發展論壇、崑山深化兩岸人才合作交流會、全國臺聯臺胞青年千人夏令營等活動,每年都在各地接連舉行。

  

隨著大陸實力與自信心的提升,面對兩岸關係的新情勢,各地為扶持臺灣人才在大陸就業、創業,出臺了許多鼓勵、優惠政策。比如,2017年1月,福建省委人才工作領導小組一次性印發《福建省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百人計劃」遴選辦法(試行)》《福建省引進臺灣高層次人才申報確認實施辦法(試行)》《臺灣優秀人才來閩創業創新支持實施辦法(試行)》《在閩臺資企業人才高地申報確認實施辦法(試行)》和《閩臺人力資源服務機構互設分支機構支持辦法(試行)》等5個文件,向臺灣英才吹響了集結號。

  

「兩岸人才結構互補性強,交流合作前景廣闊。」中國統一聯盟主席戚嘉林指出,「目前大陸經濟穩中有進,轉型升級成果顯著,臺灣人才來大陸就業創業、成就事業的空間將更巨大。」

內容來源:《光明日報》6月22日

本期編輯:孫小婷、鄒蘭斯

相關焦點

  • 臺灣學生在大陸:逐夢電影 講故事給更多人聽
    臺灣學生在大陸:逐夢電影 講故事給更多人聽 2012年11月02日 09:56 來源:中國新聞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
  • 大陸市場:臺灣工具機工具製造商耕耘中的熱土
    即使金融海嘯對臺灣工具機工具業出口受嚴重打擊,但中國大陸的的工具機市場,似乎仍然被視為臺商默默耕耘的熱土。臺灣工具機發展飛速自1943年臺灣首家工具機工廠——楊鐵工廠的成立至今,臺灣工具機業經歷了飛速發展。目前,臺灣地區有430餘家工具機工具製造商,約20,500人從事金屬加工設備的生產製造。
  • 深度融合,逐夢共同家園
    原標題:深度融合,逐夢共同家園 「兩岸同胞是命運與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濃於水的一家人。我們秉持『兩岸一家親』理念,尊重臺灣現有的社會制度和臺灣同胞生活方式,願意率先同臺灣同胞分享大陸發展的機遇。」黨的十九大報告句句鏗鏘,直抵人心。 近日,記者走進平潭綜合實驗區,處處可感受到兩岸深度融合的開放開發圖景。
  • 臺灣學子的熱門選項:去上海實習,到大陸就業
    新華社上海7月20日電(記者潘清)正式踏入職場之前,臺灣中山大學工商管理專業的畢業生陳則維獲得了一個難得的歷練機會:加入「普陀育菁計劃」,來上海進行為期一個月的實習。  作為第三屆「兩岸青年企業實踐訓練營」的一員,他將進入美至學商務諮詢(上海)有限公司,在訓練營導師、美至學全球市場副總裁鍾宜靜的指點下開展實習。
  • 臺灣學子的熱門選項:去上海實習,到大陸就業
    臺灣學子的熱門選項:去上海實習,到大陸就業 2019-07-20  和陳則維一樣,越來越多追逐職業夢想的臺灣青年正將目光投向充滿機會的大陸。作為大陸聚集臺企臺胞最多的城市之一,上海通過提供多樣化的實習機會,熱忱歡迎臺灣學子們來此進行「職場初體驗」。  由上海市普陀區主辦的「普陀育菁計劃」此前已成功舉行兩屆。今年的活動吸引了兩岸800多所高校、3000餘名高校學子踴躍報名。經過層層遴選,50名優秀學生最終得以進入實踐訓練營。
  • 臺灣人才大陸就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新華網廈門4月10日電(記者姜克紅 康淼)記者從9日在廈門人才市場舉辦的「第三屆臺灣地區人才暨大學畢業生大陸就業洽談會」獲悉,來大陸就業、創業的臺灣地區專業人才和大學畢業生可以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 讓金山工業區成為臺灣青年創業熱土
    目前,註冊落戶園區的臺資企業有80餘家,其中這3年多成立的臺青創業企業佔八成,基地現已成為滬臺經濟合作、臺青創新創業的熱土。  為更好促進對臺招商引資及兩岸青年攜手創業,自2016年起,金山工業區新金山發展公司策劃組織上海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大賽,迄今已成功舉辦三屆。日前,首屆海峽兩岸青年創業市集舉行,向社會展示兩岸青年創業成果。
  • 臺灣人才大陸就業享受稅收優惠政策
    新華網廈門4月10日電(記者姜克紅 康淼)記者從9日在廈門人才市場舉辦的「第三屆臺灣地區人才暨大學畢業生大陸就業洽談會」獲悉,來大陸就業、創業的臺灣地區專業人才和大學畢業生可以享受個人所得稅優惠政策。
  • 大陸加大「磁吸效應」,臺灣或面臨人才流失
    辛炳隆教授在接受媒體的採訪中說道,美國在科技領域對中國不斷圍追堵截,而中國在其領域的人才非常短缺,需要緊急填補空缺的中國會不斷吸引人才,這就造成了臺灣某些領域的人才流失,新冠疫情雖然對赴陸臺胞造成了一定的影響,但是僅針對中低端人群,高端人才的流動反而會更加頻繁,對臺灣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 在大陸的臺灣人看「26條措施」
    在臺灣青年蔡曜謙看來,大陸最新公布的「惠臺」舉措給他創業逐夢打了一針強心劑。  2010年,26歲的蔡曜謙來到崑山打拼,成立了蘇州東旺文化傳媒有限公司,專注於文化創意產業。「當初選擇這個領域,主要是覺得臺灣的文創具有一定的比較優勢,希望能與崑山乃至大陸各地的人文故事、地方歷史名片等優質內容形成優勢互補。」蔡曜謙說。
  • 馬英九:大陸人才多 臺灣不要錯過這些資源
    人民網12月5日電 據中評社報導,馬英九4日在國民黨中常會提到,大陸赴外地留學人數眾多,居全球之冠,學成後雖然回大陸者居多,但總是會有些人有機會到其他地方工作,臺灣不要錯過這些可能的人力。   國民黨舉行中常會,安排「教育部長」蔣偉寧專題報告人才培育政策規劃。
  •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聽這些臺灣學者如何說
    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相反高端人才西進大陸可能將更加頻繁。
  • 臺灣人才湧向大陸,蔡英文說這種話讓臺胞怒了…
    之後,這位媽媽還在帖子的評論板塊與她的好友互動時透露出了這麼一個信息:今年來大陸高校面試的臺灣學生非常之多,以至於有臺灣家長感嘆說「去年是臺生選陸校、今年是陸校選臺生」。值得注意的是,在其下的評論板塊中,有不少臺灣網友也紛紛表達了對民進黨當局的失望,以及對於臺灣人才流失的哀嘆。
  • 大陸就業機會知多少 臺灣人才搶進登陸
    進入「後ECFA時代」,前進大陸就業有多少機會?高達八成四的企業看好未來發展,已有七成六的企業策略布局大陸,在大陸投資的比例升高至61.8%,需要增聘的人手比例高達25.8%。但是臺灣人要好好精進個人能力,否則很容易會被大陸人才迎頭趕上。
  • BBC:大陸惠臺政策引發臺灣「人才流失」擔憂
    BBC在8月13日報導了大陸惠臺政策的影響,所謂「天然獨」世代的臺灣年輕人紛紛來大陸就業,臺灣當局和一些偏綠學者擔憂大陸的優惠政策造成臺灣人才外流,但提出的「反制措施」卻是捉襟見肘,只會讓臺灣人受苦。認為大陸對臺友善的比例是40.8%,是所有年齡層中最高的,更有近六成(59.6%)願意到大陸發展。產業政策不靈,只能搞「軟實力」臺灣「陸委會」認為,陸方不斷出招吸引臺方的技術人才是有「政治意圖」,導致臺灣「人才外流」臺當局會持續強化留才機制,反制大陸方面。
  • 天涯時評 | 讓芳華在改革開放熱土燦然綻放
    當把自己交給一片機遇蓬勃的發展熱土,在其間揮灑汗水而甘之若飴,相信人生的價值會得到升華。近日,為支持海南自貿港建設,中組部選派出第三批110名幹部來瓊掛職。掛職幹部為自貿港千裡赴約,與海南島熱情相擁,投身海南自貿港建設的火熱實踐,必將成就一番作為,迎來人生中又一個高光時刻。  建設海南自貿港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謀劃、親自部署、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
  •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聽聽這些臺灣學者如何說
    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相反高端人才西進大陸可能將更加頻繁。
  • 中美科技戰將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聽這些臺灣學者如何說
    近日有臺灣輿論認為,中美科技戰或加速臺灣人才流向大陸,臺灣地區相關人才將成為大陸「爭奪」的對象,而另一方面,大陸對臺灣人才的磁吸效應,並未因美國對中國大陸的圍堵而吸引力減小
  • 「銀鷹計劃」為臺灣青年展示大陸氣象
    新華社福州7月28日電(記者黃鵬飛吳劍鋒)「我在臺灣連郵局提款卡都還沒辦,沒想到第一張銀行卡會在大陸辦理。」來自臺灣東吳大學的趙昱欣日前在福州辦理了自己的第一張銀行卡,這也成為她在大陸實習期間的「特別收穫」。
  • 福建臺灣宗教文化交流漸成趨勢
    福建臺灣宗教文化交流漸成趨勢 2012年07月03日 08:06 來源:中國臺灣網 字號:  小  中  大 轉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