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學者」林之萱:老年人的元刻板印象及其對社會互動的影響

2021-01-08 盤古智庫

本文大約4900字,讀完約12分鐘

研究發現影響我們和其他群體互動意願的並非僅僅是他人對我所屬群體的刻板印象,更是在我眼中、我所看來的他人對我的看法,即元刻板印象。對於老年群體來說,積極元刻板印象有利於老年人的社會互動,不僅會讓他們更樂於接受外群體的自主跟依賴兩種定向的幫助,也會讓他們產生更良好的受助體驗,也會讓他們更主動地幫助外群體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而消極元刻板印象他們只願意接受自主定向幫助,並且在接受幫助之後也會有更多的消極體驗。

本文系盤古智庫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碩士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在讀博士林之萱在老齡社會30人論壇系列專題研討會(30)青年學者專場(二)中的發言整理。文章來源於「老齡與未來」微信公眾號。

一、引言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印象,去年春晚上有一個小品叫做《兒子來了》,這個小品裡演的是一對老頭老太,他們受到了無良商人的忽悠,往自己的家裡買了非常多虛假無用的保健品,並且當別人去跟他指出這個事實的時候,他們還不承認,覺得自己買的是對的,然後把那些賣保健品的人當做是自己的親人一樣來看待。這個小品大家看了覺得啼笑皆非,圖一樂的同時,不知道有沒有意識到這個小品在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我們社會或者說我們這些年輕人對老年人是抱有某種刻板印象的,比如我們會覺得老年人他們天然的認知能力有所下降,比較容易受到人的忽悠,有的時候會有一點不講道理,難以跟他們說清道理等等。這個時候,群體之間的這種刻板印象是會影響著群體之間的交流互動的。

但是近些年越來越多的研究發現影響我們和其他群體互動意願的並非僅僅是他人對我所屬群體的刻板印象,更是在我眼中、我所看來的他人對我的看法,我們把這個叫做元刻板印象。我這篇研究關心的就是是否老年人參與社會互動的意願也會受到他人的元刻板印象的影響。這篇研究是我跟導師和師姐一起做的,現在發表在《心理發展與教育》上,大家有興趣的話也可以去看一些具體問題,今天只是比較簡單的講解。

二、預研究

要去了解老年人的元刻板印象會對他的社會互動有什麼樣的影響,首先我們要知道的是老年人元刻板印象的內容是什麼,都有哪些元刻板印象。我的預研究選取了來自北京跟福州兩地總共35名退休的老年人作為樣本,平均年齡是63歲,首先對他們進行個別訪談,去了解他們眼中社會大眾對他們的看法,其次讓他們填寫一個開放式的問卷,或者部分有困難的老年人就由他們口述之後試驗者進行轉錄。這個問卷的問題就是「您所認為的社會大眾經常用來形容老年人的詞彙都有哪些呢」,最後對他們提到的這些詞彙進行一定規則的編碼跟轉錄。比如幾名被訪者提到某個詞彙,這個詞彙的頻數就記為幾,如果一個人多次提到同一個詞彙的話,就只記為一遍。然後再由研究者進行一些同義詞合併之後,得到了老年人元刻板印象的一個最終詞頻統計表。

我們初步合併之後得到了40個形容詞,進一步合併之後得到了32個。依照以往研究的一個10%的提名比例為標準,最後篩選出來的詞彙就是如表一所呈現的這個樣子。通過表一我們不難看出,首先老年人提名的消極詞的數量是要多於積極詞的,但值得注意的是,這並不意味著在他們心中他們對於消極面的認同度的就更高,只是他們提到消極詞的方面跟數量會相對而言較多一點。以及我們會發現消極詞跟積極詞並不能作為正反義詞而意義對應,消極詞大多集中於能力和開放性方面,比如老年人覺得社會大眾認為他們是能力有所下降,是有點落伍的,然後積極詞卻更多集中於品質方面,比如老年人認為社會大眾是認可他們勤勞節儉這些特質的。

三、元刻板印象對社會互動的影響

那麼我們就可以進一步的去探討元刻板印象對社會互動的影響。社會互動的方面實在是太多了,在本研究中我們只關注三個方面的社會互動。首先是老年人作為社會互動的接受方的時候,他在接受社會大眾對他提供幫助的時候,他的受助意願以及受助之後的體驗和評價是怎麼樣的;以及老年人作為社會互動的主動方時,他有多願意去向社會的其他人施助以及他們參加一些社會活動的頻率。

元刻板印象對於受助意願和體驗是有所影響的,就我們一般認知中會感覺如果老年人能夠接受到更多來自社會的幫助,他們就可以感到社會的支持,從而產生一些積極的情緒和體驗。有研究發現,並非所有幫助都是會讓人感到愉快的,有的時候給他幫助他反而會覺得降低了自己的能力感和自尊心。一個研究者將群體幫助分為自主定向和依賴定向兩種,前者指的是我們給受助者提供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直接替他們解決,那對老年人而言就可以體現為幫助他們營造一個更便捷的生活環境,減少他們自主生活的門檻等等;後者則指直接給老年人提供解決問題的答案,而無助於他們後續自主在沒有人幫助的情況下去解決相似的問題,在老年人常見的場景中可體現為直接請人照料生活等。

以往的研究發現,對於低能力群體而言,有的時候接受後者,即依賴定向的幫助,可能會削弱他們的自尊心,進一步讓他們覺得自己是比較沒有能力的。但是如果他們抱有一種比較積極的元刻板印象,則不會介意我們的幫助類型,因為在他們看來施助群體對他們就是同屬於上位的一個共同類群體的成員,就是他不會意識到我們之間是有群體上的差異,因此就不會介意幫助的類型,也不會做出一些消極的、低能力感的這方面的一些聯想。也就是說,積極的元刻板印象下,老年人會既願意接受自主定向幫助,也願意接受依賴定向幫助,並且受助後的體驗也可能更加積極。但如果他們持有偏消極的元刻板印象,就可能只願意接受自主定向的幫助,而不願意接受依賴定向的幫助,同時在受助後也可能會產生一些消極的情緒體驗。

此外,消極元刻板印象也會使個體產生較強的群際界限感,以及會讓他們產生外群體對他可能抱有消極評價的這樣一種焦慮。因為他擔心外群體會對他會產生消極的一些評價,所以他們也就會有可能去迴避和外群體的接觸。而像剛才所說的積極元刻板印象就會讓他們不介意群體之間的界限,把我們所有人都看作是沒有群體界限的,是屬於同一個上位群體共同內群體的成員,而願意更主動的去參與有外群體參加的這些社會活動以及會主動的向外群體提供幫助的。

四、正式研究

我們選取了來自北京跟福州兩地總共132名退休老年人,平均年齡大概是66歲,所用的量表跟材料有從預實驗獲得的元刻板印象形容詞評定表,問他們是否覺得社會大眾對他們抱有以下的看法,一是完全沒有,四是完全抱有。在受助意願方面,參考了前人的研究之後,我們將老年人日常可能會需要的幫助分為日常生活照料、醫療護理、精神慰藉、社會參與、權益保障等五種,每一種都設置自主跟依賴兩種幫助形式。比如說依賴定向幫助就是請人照料他的生活,自主定向幫助就是提高他生活環境的便捷性等等。受助意願是六項受助後情緒體驗的描述,三項是偏積極的,比如說受到幫助就會讓我感到溫暖,三項是偏消極的,比如說這個讓我感覺到自尊心受損。以及社會參與情況量表,也是參考了前人的研究,將老年人經常參與的社會活動分為工作、文體、政治活動、志願活動、學習活動和人際交往等等,也是進行一個四點評分。以及施助的意願,參考前人研究,我們會發現老年人可能會為社會跟他人提供的幫助主要是分為三個方面,一是繼續工作讓自己發揮餘熱,二是把自己的知識經驗傳遞下去,三是在陌生人需要時伸出援手,同樣是進行四點評分。

五、結果

結果發現,老年人消極元刻板印象得分的平均分是2.58,積極元刻板印象的平均分是2.97,這兩者之間有一個顯著的差異,就是即使老年人消極詞彙提名的比較多,但是他們對積極元刻板印象的認同度相對而言還是較高的。以及我們會發現確實如我們預測的那樣,積極元刻板印象它提高老年人對自主跟依賴兩種幫助的一個接受意願,提升了老年人在接受幫助後的積極的情感體驗。但是消極的元刻板印象就只能是正向預測他們接受自主定向幫助的一個意願,不能預測他們對於依賴定向幫助的接受意願,並且消極元刻板印象得分越高,他們受助後的體驗也是越消極的。以及在控制了文化程度、退休前工作類型和身體狀況之後,我們會發現積極元刻板印象可以顯著正向預測老年人參加社會活動的頻率以及他們對於社會施於幫助的一個意願。當積極元刻板印象跟消極元課本印象同時納入方程之後,我們會發現消極元刻板印象雖然對這兩者有一個互相的影響,但是影響是不顯著的。

六、結論

最後,我們確實發現說積極元刻板印象是有利於老年人的社會互動的,不僅會讓他們更樂於接受外群體的自主跟依賴兩種定向的幫助,也會讓他們產生更良好的受助體驗,也會讓他們更主動地幫助外群體和參加各種社會活動。消極元刻板印象他們只願意接受自主定向幫助,並且在接受幫助之後也會有更多的消極體驗。我們會發現在積極元刻板印象之後,消極元刻板印象雖然有一個負向的影響,但是不顯著,這說明可能積極元刻板印象對於老年人社會互動的影響要比消極元刻板印象更為重要。他們可能很難否認社會對老年人是抱有一些消極看法的,但是只要他們同時也認可社會也認可他們的一些獨特的、優秀的一面,他們就會更加積極地去參與社會互動。

七、討論

本研究也是有諸多局限的。首先是元刻板印象形容詞的內容跟維度的考察都較為局限,我們在進行研究的時候發現受制於老年人的一個認知流暢度,當老年人在提名的時候他們可能沒有辦法聯想到很多方面的詞彙,那這個時候我們所收集的老年人元刻板印象可能是不完整或者說是有一些片面的。今後我們可以通過更多的方法來收集更全面的元刻板形容詞,對於他們元刻板印象的內容和維度進行更全面的一個考察。第二,當我們在考察老年人社會參與活動的時候,其實並沒有具體去區分說我這個活動是局限在老年人群體之間的一個活動,還是說我這個活動會接觸到一些社會的其他群體。那麼在今後我們去考慮老年人社會參與的時候可以直接向他們提問說你這個活動是不是會接觸到外群體,還是說只跟老年人內部進行活動,就通過這個方法去更嚴謹地探究他們與外群體接觸的意願。以及這個研究畢竟還是一個相關層面的研究,並不能夠確定變量之間的因果關係,到底是我們老年人的元刻板印象影響了他們的社會互動,還是因為他們進行了更多的社會互動所以他們會產生更多積極的元刻板印象,這是我們沒有辦法從這個研究中得出的結論。所以今後也可以採取一個追蹤設計來考慮變量之間的因果或者是一個相互影響的關係。

最後,我認為我的研究還是能夠帶來一些啟示的。首先就是即使我們都知道老化帶來的消極影響可能很難否認,但是如果我們讓老人意識到社會同樣認可他們的積極優秀的一面,他們也就會同樣更積極的進行一些社會互動。那這會說明我們以後在一些類似小品這樣的節目裡頭,我們可以不只去展現老年人沒有分辨能力的這樣一些特質,也去展現老年人很有經驗或者很善良的這樣一些特質,讓老年人意識到社會對他們也是有很積極的一些評價和判斷的。以及當我們提供幫助的時候,也可以更主動去滿足他們自主性的需求,而不是大包大攬替他們把什麼都完成了。比如說在疫情這樣一個情況下,有很多沒有辦法使用智慧型手機的老年人,他們在很多生活場景中可能會感覺到有點侷促,如他們需要出示健康碼或者需要用電子支付來完成生活的時候,那麼在這樣一個情況下,我發現有一些老年人經常去的政府辦事部門他們也有照顧到老年人的特殊性,去設置了一些一體機,按照機器上面的指示就可以讓他們自主完成一些流程,或者為他們去提供可以現金支付的特殊通道,讓他們能夠自主地去生活,而不是說一切都要依賴於別人的幫助,那這樣可能也會讓他們產生一些更積極的感受和自我認同。■

文章來源於「老齡與未來」微信公眾號圖文編輯:崔穎責任編輯:劉菁波

相關焦點

  • 「青年學者」林之萱:老年人的元刻板印象及其對社會互動的影響
    而消極元刻板印象他們只願意接受自主定向幫助,並且在接受幫助之後也會有更多的消極體驗。本文系盤古智庫特約研究員、北京師範大學心理學部碩士研究生、香港中文大學心理學系在讀博士林之萱在老齡社會30人論壇系列專題研討會(30)青年學者專場(二)中的發言整理。文章來源於「老齡與未來」微信公眾號。
  • 印象形成效應之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
    人類心理常常是複雜且難以時時察覺到的,印象形成效應就是其中的一類。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很多,我們在日常中常能見到。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亦是較為常考的知識點,多為事例型的反選題,有一些知識點易混淆,所以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求考生能夠理解並且區分異同,這樣在遇到此類題目之時便可遊刃有餘,從容應對。下面我們來詳解印象形成效應中的兩個易混淆的效應——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
  • 人民網受眾刻板印象及其信息交互性研究
    而大學生作為社會精英階層的潛在力量在當今社會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考量大學生對於人民網的使用情況,分析刻板印象對其使用網絡所構成的影響,對於人民網自身的發展以及新聞媒體的發展走向都有著較為重大的意義。Lippman)於1922年在其著作《公眾輿論》(Public Opinion)中提出刻板印象這一概念。他認為,刻板印象或者說個人「頭腦中的圖像」,是「按照性別、種族、年齡或職業等特徵進行社會分類,形成的關於某一類人的固定印象」(Lippman. W.,1922)。 刻板印象可以區分為個體的和群體的兩個不同層面。
  • 佛系養老,不為刻板印象而惱
    但研究結果證明,消極老化刻板印象讓老人在老化的路上行走的愈發坎坷。有研究發現,老化刻板印象對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影響巨大,那些持有積極老化刻板印象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感較高,相反,那些持有消極老化刻板印象的老年人生活幸福感相對較低,甚至超越了老化本身帶來的對老年人的身心影響。老化刻板印象是指人們對老年人這一特定社會群體所持有的觀念與預期。
  • 別再誤會你家長輩,新誠智慧醫藥集團解釋對老年人常見的3大迷思
    「老人」一詞經常會被我們拿來開玩笑,常常會說:「哈哈哈,你比我老,你這個老人!」之類的玩笑話,但其實老年人的心智通常比年輕人還強壯,外表看似蒼老的軀體,內心卻因時間的歷練更無堅不摧,精神科醫師也特別說明,在面對這些迷思時,可以先思考一下迷思的角度。
  • 別再給孩子取名「子軒」「子涵」了,名字會反映出社會背景和長相
    取名操之在他人帶領研究的以色列耶路撒冷希伯來大學茲韋伯納博士說:「我們知道屬於特定性別族群有強大的社會形塑效應,現在甚至連我們的名字,這種由別人決定且沒有生物相關性的元素,都能透過我們和社會的互動影響我們的長相。」
  • 印象形成效應之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
    人類心理常常是複雜且難以時時察覺到的,印象形成效應就是其中的一類。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很多,我們在日常中常能見到。這部分知識在教師招聘考試中亦是較為常考的知識點,多為事例型的反選題,有一些知識點易混淆,所以在備考的過程中要求考生能夠理解並且區分異同,這樣在遇到此類題目之時便可遊刃有餘,從容應對。下面我們來詳解印象形成效應中的兩個易混淆的效應——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
  • 「特稿」「文人天子」宋高宗趙構的書法及其影響
    但對其犧牲嶽飛,與金議和,則總結為:「恬墮猥懦,坐失事機……偷安忍恥,匿怨忘親,卒不免於來世之誚,悲夫!」與乃父宋徽宗一樣是誤生於帝王家的文人,宋高宗的書法與書論自有可觀之處,本文擬擱置其政治上的爭議,專論其書法及對南宋書壇的影響。
  • 土耳其人對「亞洲人」的三種刻板印象
    因此,他們之中的許多人對亞洲的認識,仍然停留在古老的刻板印象。 以下整理了在土耳其人對亞洲人的刻板印象前三名: 第三名:你是韓國人 近來韓國觀光客遍布土耳其各觀光區,加上土耳其與韓國有段「兄弟情誼」的戰爭歷史,因此他們遇見亞洲面孔,就會從猜測你是韓國人開始。
  • 從《銀河英雄傳說》性別刻板印象說起
    ,而且有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的性質」,因此有配合現代觀念改動的必要。但僅就印象所及,在這部以軍事/政治活動為主的小說裡,雖然基於題材和場域設定因素,男性角色佔了壓倒性的多數,但只要有女性角色登場,無一不是描寫精彩,讓人印象深刻。津田教授指出舊《銀英傳》動畫有關性別刻板印象的描寫,是以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菲列特利加.格林希爾為例。津田認為,菲列特利加以同盟軍人一員,作為楊威利的副官,隨楊艦隊南徵北討,可謂之於職場卓有貢獻。
  • 這6種陳舊的「刻板印象」會影響我們的職業、人際關係甚至是安全
    有時候,刻板印象對我們來說是有用的,甚至在某些危險時刻可以幫我們一把。例如:相信流浪狗肯定會襲擊人,可能會使人遇見流浪狗的時候小心翼翼,避免了一場危險。也有一些老舊的刻板印象雖然挺煩人的,但是卻對人無害。比如說:男人就應該穿藍色的衣服,女人應該穿粉紅色的衣服。但是,仍舊有許多老一輩的刻板印象對人們的生活品質產生了負面影響。
  • 谷歌最用心的中國 AI 互動體驗展,也是重塑「理想主義」最好方式
    到底是什麼造成了這種差異感,甚至難聽點說是「格格不入」感?Google 負責多項 AI 業務的副總裁 Jay Yagnik 也沒有正面回答機器之能提出的這個問題:「我們願意用更全面的方式來展現 AI 價值,同時我們也更擅長以工具(譬如 Tensorflow)的形式來實現商業價值。」
  • 糟糕的刻板印象
    這兩件事情看似風牛馬不相及,但有一個詞卻不時浮現在我腦海中:刻板印象。編輯一看見廣西的稿子就敬而遠之,不失為刻板印象在作怪;東北人一定得會喝酒,亦是如此。一般來說,刻板印象就是指個人受社會影響而對某些群體(包括個人)或事物持穩定不變的看法。例如一聽到川菜就說辣,一說東北人就談豪爽。
  • 心理學知識太少,太有用了,我真的很後悔剛知道刻板印象的效果
    比如,人們普遍認為工人直率,農民樸實,士兵剛毅,知識分子文雅,商人聰明等等,他們都是人們頭腦中形成的刻板印象。此外,性別、年齡等因素也可以成為刻板印象對人的分類影響的標準。比如,從年齡上看,年輕人積極性高,敢說敢於工作,而老年人則是墨守成規,缺乏主動性;從性別上看,男性總是獨立、有競爭力、自信、有野心,而女性則是高度依賴、乾淨、好看、細心、軟弱。
  • 從《銀河英雄傳說》性別刻板印象說起
    ,而且有強化性別刻板印象的性質」,因此有配合現代觀念改動的必要。但僅就印象所及,在這部以軍事/政治活動為主的小說裡,雖然基於題材和場域設定因素,男性角色佔了壓倒性的多數,但只要有女性角色登場,無一不是描寫精彩,讓人印象深刻。津田教授指出舊《銀英傳》動畫有關性別刻板印象的描寫,是以劇中的主要女性角色:菲列特利加.格林希爾為例。津田認為,菲列特利加以同盟軍人一員,作為楊威利的副官,隨楊艦隊南徵北討,可謂之於職場卓有貢獻。
  • 中年女性刻板印象的形成與破除
    但是,社會身份往往與特定社會機制相互影響、相互作用,如在「男主外、女主內」的家庭分工模式下,妻子與母親的身份在很大程度上會束縛中年女性的形象拓展;而對中年女性「賢妻良母」形象的塑造,會進一步加深女性應更多投入家庭的刻板印象,消減甚至抹殺女性在社會中的價值表現,進而在現實中壓縮女性的發展空間。
  • 黑豹、秀智為種族刻板印象、性騷擾問題發聲引熱議
    黑豹獲頒「人文主義文學榮譽博士」學位今年初才上映的電影《黑豹》可以說是大成功,全球票房超過13億美元,更是北美影史最賣座的超級英雄電影!過往的超級英雄電影中幾乎清一色都是以白人為主,「黑豹」卻是一部幾乎全黑人主演,是一部以「種族多元」為元素的電影成功打破種族刻板印象。
  • 新聞報導中的刻板印象研究
    本文將大眾對這類群體的偏見,歸之於早被學者所言之的「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又稱固定化效應,這個詞彙的原意是「指傳統的、公式化的,通常是過分單純化的概念、觀點、信念,或指把個人、群體、事件等看作恆久不變,缺乏任何個性特徵的模式或行為方式的代表,或看作以這些模式相吻合」, [1]「刻板印象在社會心理學一般指人們對某一個群體形成一種概括而固定的看法。」
  • 人與社會為何不能過度「物化」?
    人必須被翻譯為這個第三項(金錢或商品),才能在社會上獲得地位,才能與其他人互動。簡單來說,透過金錢或商品,扭轉並決定了社會人際關係。這不僅使得人際關係被商品化,也使得人類的世界觀,被商品的世界觀所決定,一切都被收攏到這個意識之下。
  • ...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印象形成效應之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
    教師招聘考試:本文整理2020教師招聘教育心理學知識點:印象形成效應之社會刻板印象和暈輪效應。更多北京教師招聘考試信息請關注北京教師招聘考試網 人類心理常常是複雜且難以時時察覺到的,印象形成效應就是其中的一類。印象形成效應類型很多,我們在日常中常能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