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田這位「女神」可惜了!十八歲出嫁,二十四歲去世...

2021-02-07 古田微生活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號(QQ):178302620

  出古田縣城,向東南省會福州方向行三十餘裡至大橋鎮中村,這裡山勢雖重疊起伏,但明顯平緩圓潤許多;溪流水波不驚,且歌且行,一派和諧雅致情境。就山勢水行處有一廟宇,乃為臨水宮祖廟,內主祭臨水夫人。

  山不在高,有仙則靈。臨水宮香火自唐貞元八年(七九二)燃起, 綿延一千二百多年,紫霞籠罩中國東南數省,遠飄東南亞各國,海內外信仰者達八千多萬。

  臨水夫人,乃「婦幼保護神」陳靖姑之大眾稱呼。綜合各方資料, 一般認為陳靖姑生於唐大曆二年(七六七),卒於貞元六年(七九○),娘家 在福州,十八歲嫁與古田臨水(今大橋鎮)劉姓人家為妻。史上最早記述 陳靖姑信仰文化形成過程的當屬元末明初古田籍達臣學士張以寧。他的《臨水順懿廟記》堪稱宣傳陳靖姑信仰文化的經典之作,為後人廣泛傳頌 和引用,因此張以寧被稱之為推廣陳靖姑信仰文化第一人。該記中說,陳靖姑二十四歲那年,「孕數月,會大旱,脫胎往祈雨,果如注」,而自卻「因秘洩,遂以 產終 陳靖姑在生死彌留之際高呼:「吾死後,不救世難,不神也」,此後果然「靈跡顯著以至貞元八年(七九 邑人建 廟臨水祀陳靖姑,其神跡遂流傳八閩」,繼而「英靈著於八閩,施及於朔南」。

  緣何陳靖姑辭世短短兩年時間,就會有人建廟祭祀,且很快在南方形成信仰圈?我認為,這與中國封建社會人口發展歷史有很大關係。

  我們上小學時,就常聽老師說,中國地大物博人口眾多,但在封建社會地大是事實,卻非人口眾多,直到一九一一年宣統皇帝溥儀退位時, 中國的人口也無非只有三億四千萬人。致使中國人口發展緩慢重要原因 是由於醫療技術落後,產殤和幼殤嚴重。清廷自定鼎北京直至退位,經歷十位君主。除同治、光緒、宣統三帝沒有子嗣外,其他七個皇帝總計生有子女一百四十六人,平均每人生育二十一人,其中十五歲以前夭折 的竟有七十四人,佔半數以上。有據可查的中國歷史上子女最多的皇帝 是清朝的康熙皇帝,他一生共有三十二子二十女,就有十二子九女幼殤。在非常注重香火傳承的封建宮廷,幼殤尚且如此多發,估計產殤更加頻繁。清朝醫療水平在封建社會當然已經不算低下,就連皇族都難以倖免於難,如果追溯到陳靖姑「靈跡顯著」的唐朝尋常百姓人家,毋庸置疑, 因產殤和幼殤死亡的更是不計其數。

  人們期盼有一位法力無比的神來拯救這種災難,這一神聖的使命便 落在了陳靖姑身上。信眾們普遍認為:只有經歷過某種痛苦的神,最理解這種痛苦,也就對深受同類痛苦的人們最具保護力。

  還有一個重要原因是戰爭對人口的大量滅殺。陳靖姑來到人世前三 年(七六三)「安史之亂」剛剛結束。歷時近八年的戰亂,中國人口從 戰前五千兩百九十二萬下降到一千六百九十九萬。南方雖未直接經歷「安史之亂」戰火肆虐,但未必能夠躲過兵災。據《古田縣誌》記載,早 於陳靖姑出生二十六年的唐開元二十九年(七四一)古田已經建縣,是福建較早開發的地方,戰爭的補給線必然會延伸至此。古田註定已是各 種賦稅徭役的重災區,加之「會大旱」之類的天災,民不聊生的境況可想而知。如何擺脫困境,當然首先要做到人丁興旺。這是陳靖姑信仰呼之欲出的一個重要時代背景。

  當然,陳靖姑信仰產生還與唐朝相對寬鬆的政治環境及對道教的極 度尊崇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唐朝建立以來,一直實行的是適度寬鬆的政治政策,民間的思想禁錮得到充分解放。甚至出現「李白鬥酒詩百篇長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來不上船,自稱臣是酒中仙」,身處皇城的臣子 都不把皇帝老兒放在眼裡,執政者豈能容不下在偏遠的閩越出現一個女神?而且眾所周知陳靖姑是道教女神,何況唐朝最尊崇的宗教是道教。唐朝建立初期,人們對李淵家族的漢族血統產生過懷疑,李氏統治者為「漂白」自己,就認老子(李耳)為自己先祖,進麗尊崇道教。雖然後來 武則天當政,為降低李唐王朝的影響力,開始抑制道教尊崇佛教;但唐玄宗當政時,又下令僧尼還俗,打壓佛教,尊崇道教,以擎肘周武。李唐王朝的尊崇道教的情結,無疑為陳靖姑信仰的產生和發展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早在春秋戰國之前,我國古人就有優生優育的理念,可是在古時候 根本沒有條件像現在一樣在全國大範圍落實婦檢、婚檢、胎檢和婦幼保健措施。人們只能把生兒育女的希望寄託於神靈,以解「不孝有三,無後為大」之大事難事。

  在男權主宰的封建社會,女人的地位是十分低下的,「母以子為貴」不僅是婦孺皆知的俗語,也是衡量女人的價值標準。婚後不孕怪女人生產不順怪女人,產後子不能成活怪女人,生女不生男更要怪女人,甚八人的面東「陸上女神」陳靖姑之祖殿——古田臨水宮。

  臨水宮坐落在古田大橋鎮中村,距古田縣城三十九千米。臨水宮是一座風格別致的仿唐代宮殿建築,始建於唐貞元八年(七九二),後經元明清歷代重修擴建,至今已有一千二百多年的歷史,是分布國內外各地臨水宮的祖殿, 被福建省人民政府列為省級文物保護單位。 至產下的幼兒怪異還是怪女人。女人生產不順,須在保大人還是保小孩之間做出選擇時,大都會選擇保小孩。難怪白居易會感慨地說:「人生莫做婦人身,百年苦樂由他人。」就此而言,陳靖姑這一女神的產生,無疑閃爍著人類文明進步的光芒。她術有所專,專護產難;更難能可貴的是把婦女和幼兒擺上同等重要位置,給予育齡婦女無限的撫慰和力量。

  元代無名氏在《湖南新聞夷堅續志》記述了一則陳夫人救產事,經 明嘉靖《建寧府志》、明萬曆年間何喬遠《間書》、明萬曆版《古田縣誌》 收錄確信,當屬為陳靖姑救產事跡中流傳最為廣泛,也為載入史冊最早、最多的故事:建寧府徐清叟子婦懷孕,十有七月不產,舉家憂懼。忽一婦女踵門,自言姓陳,專醫難產。徐喜,留之,以事告陳。婦曰:「此易耳。」置產婦於樓,陳婦同居焉。陳令備數僕持杖樓下,候有物墜地,即捶死之。陳婦以吹呵按摩,但見產一小蛇, 長尺餘,自竅而下,群僕捶殺之,產婦平安,全家舉手相慶 重以禮物謝之,拒不受,但求手帕一方,令其書「徐某贈救產陳氏」數字。

  讀這則故事最讓人眼睛一亮的是陳靖姑作為救產神,不僅有求必應, 而且主動服務,不受回報。故事折射出人們對待婦女的態度,即便「十 有七月不產」,徐清叟作為福州知府這樣的封建禮教何等森嚴的家庭,也 只是「舉家憂懼」,毫無責備孕婦;縱然產下是一條小蛇,「全家舉手相慶」的是「產婦平安」。

  在福建許多地方,婦女從知道自己懷孕起,便在房中供奉陳夫人神 慶」的是婦平安位,或掛陳夫人神像,每逢初一、十五都要焚香禮敬,以祈胎安、產順。旦臨盆,做婆婆的就不斷地在神位前誦念,祈求奶娘保母子平安。在民間,陳靖姑被百姓們敬稱之為「大奶」、「奶娘」、「娘媽」、「夫人媽」,所有的敬稱都跟母親有關。在孩子的心目中親是偉大而且萬能 的,只有在「母親」的護佑下,才不受任何侵害。

《臨水宮古韻》系列    薛明瑞    攝

  古田是我的家鄉。生於斯、長於斯,我從小耳當染,對「夫人媽」 的信仰尤感親切。我的一個舅舅少年天折,由此外婆一生信奉天主教, 但十分有趣的是她對「夫人媽」頗有好感,關於陳靖姑「寄胎祈雨」、 「勇斬蛇精」、「智鬥長坑鬼」等故事都是她講給我聽的。印象最深的是, 我兒時眼睛愛長「麥粒腫」,大約是貪玩不講衛生所致。有好幾次鄰居大 姨從水缸裡舀滿一碗清水,供奉於「夫人媽」神位前,而後用此「神水」 幫我清洗紅腫眼,外婆竟也默許。

  隨著陳靖姑信仰在民間逐漸勃興,坐落於古田縣大橋鎮中村的臨水 夫人祖廟—臨水宮自然是祭祀陳靖姑香火最旺的地方。據《古田縣誌》記載,祖廟始建於唐貞元八年(七九二),經宋、元、明、清歷代重修擴 建,清光緒元年(一八七五)毀於火,翌年城鄉募緣重建,歷三年而成, 規模宏偉,視昔有加,留存於今。

  現在呈現在信眾和遊客面前的臨水宮依山建築,紅牆綠瓦,參差 錯落,氣勢恢宏。全宮佔地八千多平方米,山門前的臺階,第一段為十八階,第二段為二十四階,據說那是人們對陳靖姑生平的紀念:因為她十八歲出嫁,二十四歲死去。因此古田及其周邊一些地方,女子年齡十八歲和二十四歲,絕對不嫁,要麼提前,要麼推後,因為她們 不願意與陳夫人犯衝。這個「原則」至今仍在堅守。

《臨水宮古韻》系列    薛明瑞    攝

  臨水宮正門嵌有「敕賜臨水宮」匾額,宮內分前後左右四分殿:前殿南牆設兩重儀門,越數級臺階達大院,院內存有古戲臺、鐘鼓樓、拜亭和正廳,以精雕細刻的廊柱、雕梁、畫棟、鬥拱扶搖而上,形 成大小藻井。正廳中間供奉著相 傳以陳靖姑真身所塑造的神像。民間在史載的基礎,對陳靖姑犧牲的故事做了進一步加工。說是白蛇精原來就住在臨水洞中,經媽祖金身巡遊(餘新星攝)常出沒,並化為美女傷害百姓。臨水夫人斬殺白蛇精後坐蛇頭而羽化, 從此白蛇精再也無法出洞傷害人間了。邑人感其恩德,將其肉身用炭布綑紮,外敷細泥,塑成一尊神像於臨水洞口,外設神龕供奉。雖然歷經風風雨雨,臨水宮內許多神像重塑過,但陳夫人的一尊神像向來只作外 層整修,至今仍是當年舊物。由此我們可以作如下推理:先有陳靖姑斬 蛇羽化,而後才有陳靖姑塑像,接下來才有臨水宮。這恐怕在中國所有廟宇中是絕無僅有的,同時更加奠定了古田臨水宮乃陳靖姑祖廟的地位。

  臨水宮左殿是太保殿;右殿塑有三十六婆官像,據說她們都是陳靖 姑「救產護胎佑民」大業的追隨者。後殿由陳母葛夫人殿、梳妝樓清宮組成。如此構建,是否蘊涵著「母以女為貴」的含義,能否作為中國女權萌芽的象徵?我們不得而知。臨水宮周圍還散存著與陳靖姑身世相關的白蛇洞、百花橋、梳妝橋、順天府宮、夫人潭等十多處遺蹟。宮內、宮外幾乎所有廟堂和遺蹟都與「救產護胎佑民」有關,就連鐘鼓樓虎、馬二將軍神像旁都分別書寫著「輔弼除邪功不朽,保嬰救產佑黎民」和「身赴雲端佑產婦,蒞臨凡間保嬰兒」的楹聯,可見兩位身材威武的 將軍也是為此職責而垂幸臨水宮的。

  如此濃鬱的救產護胎佑民氛圍,自然會引來無數信眾的膜頂崇拜.來的最多的當然是婚後多年不育的夫妻。他們先向陳靖姑祈禱,然後從神像前請一隻小鞋回家放在枕頭下,來年如果生了孩子要來還願,必須 再做一雙新鞋放到神像前,就這樣,人世間的生命來來往往。千百年來 這裡氣氛最熱烈的時間,當屬每年農曆正月十五(陳靖姑誕辰)和七月二十八(陳靖姑升天之日)。當年的氣氛有多熱烈,我們今天很難猜想, 與陳靖姑神像咫尺相對的古戲臺,或許是最好的見證。

《臨水宮古韻》系列    薛明瑞    攝

  古戲臺正面闊一間,進深三間四柱,上覆八角形藻井;柱子四面向外懸挑,上加卷棚杆,下飾掛板、牛腿,形成三面通透的表演空間。戲臺四面出椽三米,老角梁之上加支戧柱,簷口起翹達兩米六六,使整個戲臺的屋面曲線呈現出極度誇張的伸向天際的表現力,是國內僅存的四 座同風格的戲臺之一,堪與當年紫禁城慈禧太后看戲的戲樓媲美,以其獨特的建築藝術特點被收入《中國戲劇志》。幾經滄桑,久歷風雨,老戲臺依然光彩照人。

  陳靖姑受歷代帝王敕封甚多。南宋淳祐元年(一二四一),理宗加封陳靖姑為「崇福昭惠慈濟夫人」,親頒「順懿」新額;淳祐六年(一二四六),復由福州知事徐清叟奏請,加封「天仙聖母青靈普化碧霞元君」元元統初年(一三三三)追封「淑靖」;清雍正七年(一七二九)皇后宣封「天仙聖母」;鹹豐年間加封「順天聖母」等。民間俗稱「臨水夫人」「臨水奶」等等。清道光皇帝因皇后難產求女神靈驗,直呼再生父母,故民間又有「陳太后」之稱。

  據不完全統計,近年來每年到古田臨水宮進香、旅遊的信眾和遊客多達十餘萬人次;全世界有臨水夫人廟五千多座,信眾八千多萬人,遍 布二十六個國家和地區。2008年6月,臨水夫人陳靖姑信仰習俗被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與眾不同的是古田臨水宮各地分臨宮廟,不僅保持著神緣同屬的關係,同時還一直與境內各 地分臨宮廟保持著密切聯繫,這也是臨水夫人信仰最大特色所在,在全國當屬罕見.保持聯繫的方法則是各地分臨宮廟每年或三五年(視遠近而定)正月十五到古田臨水宮祖廟「請香火」。相傳該習俗始於南宋,盛行於明清,至今今保留。過去由於交通不便,加之又有搶頭香的習俗,閩東福安、福鼎和浙江溫州、瑞安一帶的宮廟就在古田臨水宮建起了驛站, 專供香客棲息。

  在官方歷次加封的推動下,明代對陳靖姑的信仰主要集中在以福州方言為中心的閩北和閩東兩大區域。到清代,對陳靖姑信仰的傳播北至浙江南部的平陽、瑞安、溫州、麗水、青田等地,南至臺灣以及東南亞地區。

  在東南亞國家和地區中,陳靖姑信仰影響最大的當屬臺灣。據不完全統計,臺灣現有專祭臨水夫人的宮廟達四百多座,陪祀的有三千多座。

  陳靖姑信仰漂海過臺是與福州地區(古田原屬福州管轄)百姓移民臺灣分不開的。明末清初,福州、閩縣、侯官、長樂、連江百姓追隨鄭成功 渡海戍臺,在寶島定居紮根。康熙二十二年(一六八三)清朝廷統一臺灣後,福州又有大批的人入臺謀生,墾荒種植。乾隆年間,入臺的限制進 步放寬,確定淡水的八裡坌與福州的五虎門作為兩岸對渡口岸之一。這樣, 福州地區百姓舉家入臺更加便利。隨著福州人入臺定居數量增多,臨水宮 在臺灣各地應運而生。臺南白河鎮南臺臨水宮建於清初順治年間,被認為 是臺灣開基臨水宮。此後,臨水夫人作為扶胎保育女神的信仰在臺灣島逐漸傳播開來,漸漸也為當地百姓所普遍信奉。一九四六年,國民黨退守灣,又帶去大批福州籍的軍民,其中古田達三百零一人,大都在島內定 居。從二十世紀六十年代開始,陳靖姑信仰在臺灣得到進一步宣揚,許多臨水宮重建或修葺一新,臺南白河鎮南臺臨水宮、臺南市臨水夫人奶廟、臺北市臨水順天堂等香火鼎盛。特別是八十年代建成的臺北碧潭觀光臨水宮最為壯觀,已成為臺灣五大觀光廟宇之一。

  陳靖姑文化已成閩臺民俗交流的重要紐帶。每年正月十五日陳靖姑誕辰,各處臨水宮都舉行隆重慶典,鼓樂陣陣,信徒蜂擁而至,焚香祈 願。福州鄉親和臺胞共同獻資修復了古田臨水陳太后塔亭祖廟和龍潭角陳靖姑祈雨處。這兩處千年古蹟的修復,對弘揚陳靖姑文化,加強閩臺兩岸民俗交流,增強民族的親和力,都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近年來隨著兩岸交流日趨密切,許多臺胞不辭辛勞,懷抱陳靖姑像跨 海到古田臨水宮祖廟進香分靈。二OO八年七月五日,以媽祖經貿聯誼會 理事長陳雪生為總顧問,副理事長曹爾忠為團長的進香團,一行三百一十 八人,首次以直航的形式抵達福建寧德港,而後奔赴古田臨水宮祖廟祭 祀,開啟了閩臺陳靖姑信仰文化交流的新紀元。

  二OO九年十月二十三日,古田縣臨水宮管委會與臺灣順天聖母協會聯合舉辦古田臨水宮祖廟陳靖姑金身巡遊臺灣活動。二十三日一早,臨水 宮祖廟舉行了盛大的起駕儀式,歡送順天聖母陳靖姑金身出巡臺灣。福建省、寧德市、古田縣有關部門領導、當地信眾以及來自浙江、福州、長樂、美國、東南亞等地的信眾數千人到現場送行,臺灣順天聖母協會理事 長彭來也趕到古田迎接。在起駕儀式上,舉行了隆重的敬神請神舞,舞蹈展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陳靖姑信俗的核心內容請香接火儀式,表現了陳靖姑民俗文化的豐富內涵。同時還舉行了隆重的道教禮儀活動和表演大 型送神舞《臨水情》—「三十六宮婆」身著雍容華貴的盛唐禮服載歌載 舞給陳靖姑送行,順天聖母陳靖姑金身乘坐八抬大轎,在聲勢浩大的儀仗 隊的護駕下,徐徐步出臨水宮。巡遊活動還在古田城關舉行繞境遊,全城 數萬群眾在大街兩側列隊歡送,或焚香朝拜、或燃放鞭炮,或揮舞鮮花, 祝願順天聖母陳靖姑金身巡遊臺灣活動順利成功。

  那次巡遊活動環遊臺灣全島十五個縣市和十五座宮廟,一百二十九個 宮廟前來分香敬香,受到百萬信眾的朝拜,前後歷時十二天,繞島行程達一千七百多千米,沿途成千上萬信眾敬香獻果、頂禮膜拜、盛況空前。尤其是二十四日十一時,臨水夫人金身抵達臺北松山機場時,數千信眾冒雨 接駕,不少信眾激動的熱淚涕零,並在機場跳起了迎神舞蹈,許多國際遊 客被現場氣氛感染,紛紛拍照留念......

  在羽化一千兩百多年後的今天,陳靖姑信仰能夠成為閩臺兩岸文化交 流的重要紐帶,這恐怕是陳靖姑生前怎麼也想不到的。

- END -


廣告投放請加微信號:178302620

內容來源:古田發布版權歸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告知)

|綜合編輯:古田微生活(轉載須註明)

訂閱與投稿

長按下方指紋識別處,識別二維碼,關注古田微生活獲取最新信息


❶ 搜號碼:gtv66666或搜公眾號「古田微生活」

❷ 投稿信箱:178302620@qq.com

➌ 商務合作請加微信(178302620)

相關焦點

  • 她是康熙寵愛的八公主,20歲出嫁23歲去世,死後留下了一對雙胞胎
    她是康熙寵愛的八公主,20歲出嫁23歲去世,死後留下了一對雙胞胎在大清,並不是只有皇子們才能得到父親的重視,有很多女兒也是很受皇帝喜愛的。咱今天要說的這位,就是康熙的八公主——和碩溫恪公主。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這八公主一出生就獨得康熙皇帝的恩寵,在她的生母去世後,親自為她挑選了寵妃宜妃來做她的養母。並且,因為康熙實在是太喜歡她了,一直留到20歲了,才讓她出嫁。
  • 古田又要迎來大事件!
    古田臨水宮祖廟的陳靖姑雕塑 龔鍵榮 攝  唐大曆二年(公元767年),陳靖姑出生於福州,十八歲時嫁古田人劉杞為妻,後在閩江流域及閩北諸地施醫救產,心系蒼生疾苦,胸藏濟世情懷。  陳靖姑24歲那年,閩地遭遇大旱,她不顧有孕在身,堅持作法祈雨救民,卻因此死於難產。她在臨終前起誓:「吾死後,不救世人產難,不神也。」   在當時的社會,祈求平安、健康是百姓發乎於心的美好願望,陳靖姑欲救世人產難的誓言令人動容,她也漸漸成為百姓心中的女神。
  • 努爾哈赤第一位養女,出嫁外藩蒙古第一人,28歲嫁人,活了60歲!
    那麼,清朝第一位出嫁外藩蒙古的公主又是誰呢?當初,努爾哈赤起兵之時,有一位誓死相隨的弟弟叫舒爾哈齊,舒爾哈齊同樣是一位智勇雙全的梟雄,在建州女真稱為貝勒,可以說是建州女真當仁不讓的「二把手」,在政治、經濟和軍事等方面有一定的自主權,但是隨著努爾哈赤勢力的增強,舒爾哈齊與哥哥努爾哈赤之間的關係越來越僵化。
  • 曾是陳道明的女神,去世時兒子僅2歲,美麗的一生無怨無悔
    曾是陳道明的女神,去世時兒子僅2歲,美麗的一生無怨無悔說起娛樂圈的明星,真的是長江後浪推前浪,其中英年早逝的明星也有很多。而今天我們要聊的這位女明星,她優雅美麗,長得極為漂亮,不管在哪個年代,都絕對是女神級別。而且她對演戲極有天賦,是不可多得的好演員,她更是被陳道明奉為女神。但是卻在拿到影后之後就查出了癌症,在41歲的時候便離開了人世,陳道明還曾在她的葬禮上大哭。對於許多人來說,她的逝世可謂是人生之憾事,她就是李媛媛。
  • 古田文物故事——你所不知道的臨水宮
    臺階·十八與二十四·逃婚學道與辭步隱歲壽>臨水宮正門至臨水宮儀門平臺共計有兩段臺階,第一段為十八階,第二段為二十四階,中間間隔一個平臺。十三歲至閭山學法,十五歲學成歸來,因感父母的慈愛親情,為消除父母對自己婚事的擔憂,十八歲時陳靖姑嫁至古田,至今古田女孩不在十八歲這年結婚的習俗,就是因為感念臨水夫人恩情,不與夫人爭彩。
  • 我們的女神陳靖姑的前世今生,你真的了解嗎?
    綜合各方資料, 一般認為陳靖姑生於唐大曆二年(七六七),卒於貞元六年(七九○),娘家 在福州,十八歲嫁與古田臨水(今大橋鎮)劉姓人家為妻。史上最早記述 陳靖姑信仰文化形成過程的當屬元末明初古田籍達臣學士張以寧。他的《臨水順懿廟記》堪稱宣傳陳靖姑信仰文化的經典之作,為後人廣泛傳頌 和引用,因此張以寧被稱之為推廣陳靖姑信仰文化第一人。
  • 她是宮女所生,14歲逾制乘金頂轎出嫁,卻受盡清朝3代皇帝的寵愛
    十公主,也即是固倫和孝公主,是乾隆最小的女兒,生於乾隆十四年,這時的乾隆已經65歲。相當於是老來得女,她生母在懷著她的時候就被封惇妃。可見,65歲的乾隆對這個孩子有多期待。十公主一出生,就受盡了乾隆的寵愛,當初惇妃因打死宮女被降位分,還是因為這個小公主,乾隆才恢復了她生母的惇妃位分,實在是母憑女貴。
  • 她是朱元璋最喜歡的公主,14歲出嫁經歷7了位皇帝,享年83歲
    而且母親在他很小的時候就去世了在他20歲左右的時候自己的丈夫也去世了。但是令人驚奇的是這位公主居然經歷了八個朝代七個皇帝,還活到了80多歲。這位公主就是明朝的含山公主,她是朱元璋的第14個女兒。所以含山公主小時候的日子過的並不是很好,後來在朱元璋的安排下,在含山公主14歲的時候就嫁給了一個比較年輕的大臣華陰人尹清,結婚之後的含山公主日子才算過得好了一點,跟自己的丈夫兩個人十分的恩愛,還給丈夫生下了兩個兒子,不幸的是還沒等兒子長大成人,駙馬就意外去世了,那年18歲的含山公主就成了寡婦。
  • 順治皇帝一生獨寵董鄂妃,24歲去世的他,為何還有14個孩子?
    而按照現行的法律,人們腦海中的認識是:一位24歲的男性別說是成為父親了,就連結婚可能都還是遙遙無期。可24歲的男子儘管在今天可能還是"母胎單"(即從出生開始一直保持單身),但在古代,若他還無子嗣那反倒會成為社會中的"異類"。而清朝順治皇帝作為堂堂一國之君,自然也不會甘於"落後",成為走在眾人後面的人。
  • 《給我一個十八歲》:郭麒麟的十八歲青春期真夠躁動的
    郭麒麟主演的網絡劇《給我一個十八歲》近日上線,劇集改編自馮唐的原著小說《十八歲給我一個姑娘》,講述了一個青少年成長的群像。劇集的名字很清純,一看馮唐的原著小說名字,就知道不會那麼單純了。《給我一個十八歲》講述了在1990年代初的北京,一個工廠的生活區裡,秋水(郭麒麟飾)、劉京偉(孫偉豪飾)、張國棟(李硯飾)三個小夥伴整天形影不離,各種冒險和搗蛋,當他們升入高三的時候,一個名叫朱裳(王嘉寧飾)的女生轉學到了他們班,三個人的青春期故事就此展開了。
  • 朱元璋最寵之女,經歷8朝7位皇帝,14歲出嫁,享年83歲
    歡迎來到百家號花花的歷史,今天我們講述的是:朱元璋最寵之女,經歷8朝7位皇帝,14歲出嫁,享年83歲。朱元璋一生,出身貧苦,可以說是白手起家建立起了明朝,但是在他上位之後,冷酷無情的一面也徹底展露出來,除了對百官之外,對後宮也是如此,在他去世後,嬪妃和宮女大都去陪葬,而使他露出柔情之面的便是今天的女主。她是朱元璋最寵之女,經歷8朝7位皇帝,14歲出家,享年83歲。
  • 都來品品這位十八歲少年說過的話吧!
    都來品品這位十八歲少年說過的話吧!四字弟弟易烊千璽可以說是娛樂圈裡的一股清流了,不僅僅是因為年少的他就不願意去迎合娛樂圈當中的種種規則,活在自己的生活軌跡上,對於工作和學業都有著相當令人放心的規劃,而且從他口中說出的一句句話都是值得人去細品的,無論是未成年人還是已經成年工作的人,相信都能從他的話中得到新的領悟。
  • 以「女神」代稱「婦女」 中國女性熱衷「永遠十八歲」
    高啟民 攝  中新網濟南3月8日電 (趙曉 馬瑾倩)「永遠十八」、「女神節快樂」等金句刷屏第108個國際勞動婦女節。專家指,現代女性自稱「女王」、「女神」,拒絕「婦女」標籤,代表了「不想變老」的心態,也顯露了較強的獨立意識。
  • 福州古田和倉山「爭搶」陳靖姑這張文化旅遊大牌
    有意思的是,古田縣也力圖把陳靖姑這位民間女神打造成一個文化旅遊品牌,做大古田的旅遊業。去年9月26日,古田縣也舉辦了一次陳靖姑文化旅遊節,與福州舉辦的節目名稱完全相同。  一場「爭奪」陳靖姑的較量在福州倉山與寧德古田之間悄悄展開。  古田先發制人  實際上,在爭打陳靖姑這張文化牌的較量中,古田比福州先走一步。
  • 擊敗齋藤歸蝶、淺井茶茶的日本戰國第1姬,她2次出嫁,死時僅37歲
    說到日本戰國女子,齋藤歸蝶、北政所寧寧、淺井茶茶、明智玉子等都是代表,但要說日本戰國第一姬,儘管爭議難免,但有一個女子必然會出現在候選名單中,她便是織田市,也是小編心目中的日本戰國第一姬,先後2次出嫁
  • 體操女神張豆豆21歲就退役了,只因身體發育太好,網友:太可惜了
    說到顏值高的體操運動員,那就會想到張豆豆,她可是人人口中所說的體操女神,在上星期,張豆豆就在網上宣布自己將成為第三屆超新星運動員的榮譽領隊,她即將要帶領14位藝術體操運動員上場比賽,這舉動瞬間也引起了網友們的關注。
  • 多瑞的十八歲與廿八歲
    時間過得真快,即將迎來自己的廿八歲生日,廿八,念起來的時候心裡一驚,似乎還沒有準備好,一切都顯得那麼猝不及防。回想起十八歲的自己,點點滴滴,恍然如昨!十八歲聽蘇打綠,是因為喜歡那靈秀的聲音,也因為對美好愛情的嚮往,聽不出多少共鳴與感懷。廿八歲再聽,聲聲都是不舍的溫柔!
  • 黃鴻升去世原因公布!享年36歲,不久前才被爆出和女神共入家中
    根據臺媒報導,小鬼黃鴻升去世,年僅36歲,臺媒公布通過警方初步調查,判斷是浴室走出來的時候不慎滑倒,無人發現救助不幸去世。年紀輕輕36歲就去世,不禁讓人覺得可惜。前不久黃鴻升還被爆出新戀情,就是與臺灣的舞者兼模特的女神峮峮一同回家,可是現在卻傳出去世的消息,是不是讓人覺得太可惜了呢?
  • 菲利普四姐姐命運多舛,最美的三姐27歲墜機,最小的16歲出嫁
    他的大姐瑪格麗特當時出嫁時26歲,被她的父親嫁給了霍恩諾德-朗根堡的王子,時年34歲,算起來兩人還有一些沾親帶故的親戚關係。結婚時瑪格麗特也算比較開心,穿著白色v領婚紗戴著一頂頭紗,看樣子精緻而又優雅,多了幾分柔和,也展現了她的美豔。
  • 乾隆皇帝的穎妃:十八歲進入皇宮,七十歲才被冊封為皇貴妃
    今天向大家介紹的這位,正是乾隆皇帝的嬪妃。看過《如懿傳》的觀眾朋友應該了解這位嬪妃,她與乾隆時期大多後宮嬪妃不一樣,她是正兒八經的蒙古千金。在《如懿傳》中,穎妃的性格非常猖狂,仗著乾隆一向理重蒙古,儘管面對皇貴妃令妃,也敢口出狂言。那麼真實歷史中的穎妃真的如同劇中所演一般嗎?當然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