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肇慶一月十一日電 題:燕巖—中國最佳的溶洞奇觀
作者 黃耀輝 譚揚漢
在時下以欣賞「溶洞」為美景的旅遊熱線中,廣東懷集的燕巖溶洞奇觀,以其獨有的美、奇、秀,榮膺「廣東最美的地方」、「中國最佳的溶洞奇觀」美譽。
懷集有「中國燕都」之稱,而燕巖之美,美在天合。
據地質專家考證,燕巖是燕巖河花了億萬年的傑作。燕巖為一種穿洞,全長六百六十米,高六十六米,寬九十五米,分為上下兩層。上層為腳洞,形成於更新世,下層為地下河,形成於更新世到全新世,距今從數十萬年到一萬年不等.
上層腳洞是洞中有洞、奇景迭出,民間所說的「燕巖十二洞房」就在這裡。當地民歌稱,「十二洞房門不鎖,仙人府第靈氣多。」
下層地下河,是燕巖河的中段。「寧洞算來九條水,條條經過燕巖流。」燕巖河由附近九大河溪匯合而成,常年水深保持在四五米左右,為燕巖營造了一個有異於其他洞穴的清涼世界。
上世紀五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嶺南畫派大師關山月曾多次來此寫生,有感燕巖之美,欣然命筆,題曰「燕巖洞天」。
燕巖的主人是一個龐大的金絲燕家族。春暖花開時,數十萬金絲燕蜂擁而至,雲集洞內唾沫築巢,繁衍生息,秋分過後,舉家南遷海邊越冬。金絲燕在為燕巖創造金絲燕窩的經濟財富時,也創造了金燕文化。
據鳥類專家研究,金絲燕屬熱帶海洋留鳥,主要分布在印度洋和南海一帶,以海島的礁石巖穴為家,在內陸地區很少見到它們的蹤跡,惟獨懷集燕巖是一個孤例。專家稱,燕巖是內陸惟一的金絲燕王國、惟一的燕窩產地。
當地民間崇尚家燕、金絲燕,視燕子為「祖先神」、「雷神之子」,其敬燕愛燕的傳統,淵源於上古「燕圖騰文化」。於是,每年農曆「六月六燕子節」,又稱「耍巖節」,成了該縣一個集民俗活動和文化旅遊於一體的綜合性金燕文化節。
六月初六前後,幼燕初長,老燕攜新燕試羽練功,鳥鳴唧唧,在燕巖洞漫天飛舞。而「採窩世家」飛崖走壁採摘燕窩的絕技表演,令人咋舌。
「耍巖節」起源於當地人的採窩勞動,經過數百年的發展,該節把當地的許多民情風俗吸收融會,對山歌、扮古人、演貴兒戲、舞龜鹿鶴等,民間藝術集萃一洞同臺競技,已成為當地最隆重的綜合性民俗節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