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分:老街演繹「十分」幸福
都說春節裡的臺北是座空城,但在我們所下的第二站——十分車站,卻有些擠春運列車的味道。
據說,清乾隆年間十人到此開墾,故名「十分寮」,簡稱「十分」。而今天,這裡的旅遊熱度絕不止「十分」,不僅因它是侯孝賢導演電影《戀戀風塵》的主要取景地,更因與鐵路近在咫尺的古樸老街、象徵美好祝願的盞盞天燈。
十分車站,是雙線車道的火車交匯處,鐵軌一側,街道、房屋伸手可及。因被譽為全臺灣最接近民居的火車站之一,每年都會吸引大批鐵道迷到此「朝聖」。
我們剛才搭乘的區間車駛離月臺不久,鐵路中央立馬就熱鬧了起來。原來,不少從旁邊的店家花了100至200元新臺幣買了天燈的遊客會徑直走到鐵軌上,許願、點火、放燈。不多久,一列火車緩緩進站,又讓鐵道上的遊人迅速避讓。
這裡的鐵道為開放式,沒有被柵欄相隔。
「在十分,鐵路不是行人禁地,它是老街的一部分;當然,我們也會提醒人們注意安全」,鐵路旁,販賣天燈的陳老闆笑著說。
老街、鐵路、人群和天燈,在這裡渾然一體,動感十足。
放天燈,是平溪地區的習俗。傳說早年平溪山區常有山賊出沒,村民以放天燈作為信號報平安,通知家人回家,今天人們用來許願祈福。而十分,正是天燈的故鄉。
所謂天燈,就是用竹篾為架,外麵糊上薄紙製成,與大陸的孔明燈類似。如今,精明的商家更是把「十分幸福」、「十分健康」這樣的標語巧妙地附加於包括天燈在內的各式紀念品上,讓這裡逢年過節便人氣飆升。
因在春節假期造訪十分,許多來自臺北等地的市民蜂擁而至,漫天的天燈飛舞,看起來頗為壯觀。「祝老爸老媽身體健康」,「小寶貝健康成長」,「嫁給我吧」……遊客親自提筆在天燈上寫下祝福,讓放天燈的過程滿是人情味。
回溯平溪礦業史,十分堪稱開發最早,也是規模最大的聚落。今天造訪十分老街,也能感受到她的亦動亦靜的多元面貌。
鐵軌邊老街上的飲食店、主打天燈飾品的特色店鋪生機蓬勃,客家花布衣、影像明信片等創意商品,更讓老街商圈「生意盎然」。較之這裡的人潮湧動,街後的靜安吊橋則顯得靜謐許多。這裡,曾是煤礦運輸的必經之道,如今成了當地住戶從商圈通往住家的必經過道。橋的另一頭,也是條老街,這裡散發著十分原本該有的、未受旅遊業洗禮的田園氣息……
我們回到車站已近傍晚,天光尚亮。當然,也不能免俗地買了盞天燈,寫下祝福,放了一盞。
「天黑放燈,不是更有感覺嗎?」我有些遺憾地說。
「白天可以看到寫滿的心願飛起,而不像晚上只能看到火光,不覺得十分幸福嗎?」身邊同在放燈的臺灣小夥笑著回應。
平溪:老郵筒的時間記憶
平溪是我們要下的第三站。到站時夜幕已降臨,遠遠就看到平溪城內數以百計的天燈升起的壯觀景象。原來,新北市的天燈節正在平溪中學舉行。
朋友說,十分讓天燈飄向天空,平溪則讓天燈飄向全臺灣。《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這部熱門電影中,放天燈的場景在平溪拍攝,更讓此地名聲大噪。
平溪,一座藏在遠山近水間的礦業山城,在我看來,她的魅力遠不只如夢似幻的天燈,更在於渾然天成的山澗水畔、古早味十足的老街,以及動人的時間故事。
出了平溪車站,便是沿山坡而建的平溪老街。老街為臺灣傳統的長條街屋風格,只是如今已鋪上了花崗石觀光步道,兩旁的房子也已翻建為水泥樓房,樓上住家,樓下開店。店家多經營日用雜貨和鄉土小吃,大都還保留上世紀四五十年代臺灣的商店原味。
站在老街中央,忽聞列車轟鳴,抬頭卻見其從老街屋頂駛過。原來,鐵路橋恰好架在老街屋頂之上。乍一看,竟有火車從屋頂凌空而過的錯覺,也算平溪的獨特景觀了。只不過,每當火車駛過的轟隆聲響起,當地人卻自顧自地聊天,連眼皮都不曾抬一下。
老街很短,卻讓人流連忘返。高粱酒黑豬肉香腸、傳統麵茶、炸雞排,各種當地特色小吃讓人饞到流口水,而老一輩臺灣人耳熟能詳的明星花露水、貝林爽身粉以及美都雪面霜等產品,也能出現在一些店鋪的舊式櫥窗內,等待你去探尋,懷舊氣息瀰漫四處。
短短的老街,卻仿佛你一生所需的東西都可以在此找到,產房、學校、銀行、派出所……
街尾,一個大門緊閉的老郵局門口,一座巨大的圓柱狀老郵筒顯得甚是孤單。
一位上了年紀的當地村民說,當年這裡從事礦業的人口曾十分稠密,與外界的往來聯絡也非常頻繁。隨著採礦業的沒落,居民逐漸外移,再加上現代通信手段取代了傳統書信,這個老郵筒愈發找不回昔日的榮耀。
但它依舊存活於世,是目前整個臺灣島上仍在發揮作用的最老郵筒。它與整條老街,甚至整條平溪線一樣,都是因礦業而繁華一時的平溪留給21世紀的時間印記,由絢爛歸於平靜,但終究沒有被遺忘。
夜已深,古老的街巷裡放天燈的人卻沒有散去,抬頭仰望,夜幕之上就是漫天的燈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