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大利和我們中國一樣是一個有著悠久歷史的文明古國,延續一千多年的古羅馬帝國帶給文明數不清的歷史遺蹟,除了教堂、廣場、藝術這些之外,在義大利探尋那些具有悠久歷史文明的古蹟和建築也是去義大利旅行中的亮點和精華。
想感受古羅馬的歷史與文化必須親眼目睹古羅馬鬥獸場的雄偉壯麗。這裡保存著可以追溯到幾千年前的文明古蹟。非常幸運的是,每月的第一個星期天是古羅馬鬥獸場免費參觀日,剛好被我們趕上了。早上不到8點半開始排隊,9點順利入場。在參觀之前別忘了租一臺導覽機,價格5歐元。
站在看臺上一眼望去,如今的斷壁和殘垣幻化成當年的榮耀和浮華,很難想像這裡究竟經歷過怎樣的千年時光。
圖拉真廣場是羅馬市中心的古蹟,位於威尼斯廣場旁邊。按時序,它是羅馬最後一個帝國議事廣場,由大馬士革的阿波羅多洛斯所興建。廣場旁邊是著名的圖拉真柱。為了紀念對達基亞人的徵服,羅馬皇帝圖拉真下令建造了這座廣場。整座廣場的主體建築於公元112年落成,而圖拉真圓柱則是於次年落成的。
對這項工程貢獻最大的人則是敘利亞人阿波羅多羅斯,他主持了這一建築群的設計建造。同時他也曾跟隨圖拉真皇帝出徵達基亞。與圖拉真廣場屬同一時代的羅馬建築還有:圖拉真市場,凱撒廣場以及修繕後的維納斯神廟。在9世紀中葉,由於石灰質量的良好,廣場的大理石被拆走作其他用途。同時,由於通往廣場的人行道獲修復,顯示圖拉真廣場仍然是當時重要的公共活動場所。現在必看的是廣場最西側的大圓柱,它是圖拉真大帝的紀功柱,是皇帝為了慶祝在羅馬尼亞地區的戰功於101-106年興建的。用18塊希臘產的大理石砌成高30米的圓柱,其表面就有2500個人物的精緻的浮雕,像畫卷一樣。浮雕按故事情節分,從下往上總長達200米。1992年修復工作結束後,再現了當時壯觀的樣子。君士坦丁凱旋門Arch of Contantine
與鬥獸場遙相呼應的是君士坦丁凱旋門,上面雕刻著君士坦丁大帝的豐功偉績。君士坦丁凱旋門,建於公元315年,是羅馬城現存的三座凱旋門中年代最晚的一座。它是為慶祝君士坦丁大帝於公元312年徹底戰勝他的強敵馬克森提,並統一帝國而建的。據說當年拿破崙見到這座凱旋門之後,決定在巴黎建造一座同樣的凱旋門來歌頌他,於是便有了今天法國巴黎赫赫有名的凱旋門。
在羅馬的諸多建築中,聖天使堡的風格獨樹一幟。它最初是古羅馬皇帝哈德良為自己修建的寢陵,後來曾作為阻止敵人入侵的要塞。據說在聖天使堡和梵蒂岡之間有一條秘密隧道,是當年教皇為自己逃生而修建的。後來這裡還曾經被用來關押囚犯。
這座位於臺伯河畔的城堡有著非常久遠的歷史。在《羅馬假日》中派克和赫本在夜晚參加的舞會就在城堡附近,他們跳的也正是臺伯河。而有關於這座城堡還流傳著一個非常有名的傳說。據說當年在歐洲黑死病盛行,教皇Gregory一世有一天夜裡夢見一位天使手執寶劍來到他的面前,沒過多久瘟疫結束,教皇認為是天使的降臨驅走了病魔,於是派人在這座城堡上面修建了一座青銅製的聖天使像,而城堡也因此得名。
登到城堡最上方可以俯瞰臺伯河,聖天使橋和聖彼得廣場。風景很美。
從聖天使堡出來後路經聖天使橋,橋上的天使雕塑出自貝爾尼尼之手。河的兩岸風光無限,而這座橋橫跨於臺伯河之上,和這裡的自然風光渾然天成。
卡拉卡拉浴場是一個位於羅馬的古羅馬公共浴場,建於公元212年到216年,卡拉卡拉統治羅馬帝國期間。整個浴場佔地面積為13公頃,主建築長228米,寬116米,高38.5米,能同時容納2,000人洗澡。卡拉卡拉浴場不僅是一組浴池,還是一個娛樂休閒的場所。它還包括一個公共圖書館,和羅馬其它圖書館一樣,分成兩個獨立且面積相等的部分,一部分儲藏的是希臘語的書籍,另一部分為拉丁語的書籍。浴場外還有購物中心。整座建築採用熱坑方式供暖,這是一種在地下燒煤或木頭來加熱水的系統,直到19世紀仍然使用。20世紀初期,浴場的設計給依然給一些現代建築以靈感,包括美國紐約賓夕法尼亞車站和孟加拉國民大會大廈。卡拉卡拉時期,出現了男女混浴的情況,它不可避免地引起了一些越軌行為,而且屢禁不止。特別是帝國晚期,主張禁欲主義的基督教在羅馬興起,他們更是無法容忍浴場裡的糜爛之風。終於在320年,勞迪塞主教會議下令,禁止婦女去公共浴室,而聖約翰•克裡索斯託姆主教會議最終在四世紀末封殺了所有浴室。公元537年,卡拉卡拉大浴場由於供水管道遭人破壞而停止使用,並逐漸被廢棄。
許願池的全名叫做特萊維噴泉(Fontana di Trevi)。是義大利羅馬市內最大的也是知名度最高的噴泉。也是羅馬海神尼普頓的神殿,噴泉位在三條街的交叉口,Trevi即是指此意。許願池總高約25.9 米(85英尺) ,寬約19.8米( 65英尺),是全球最大的巴洛克式噴泉。在電影《羅馬假日》風靡全球後聞名於全世界。
不知道是水質的原因,還是池底設計的原因,許願池中的水呈現出一種清涼的淡藍色,於羅馬的天空相呼應。池中的雕塑是以海神尼普頓徵戰得勝為題材所設計。他腳下的馬匹好像還在奔騰。
關於維萊特噴泉還有一個非常美麗的傳說。從前有位少女告訴羅馬的軍隊在特萊維噴泉中有乾淨的水源可供飲用,於是這座噴泉也因此得名「少女泉」。據說,只要背對著特萊維噴泉,從肩部以上將一枚硬幣投入噴泉中,人們將會重返這座永恆之城——羅馬。
作為至今完整保存的唯一一座羅馬帝國時期建築,萬神殿也成了義大利的必遊之地。萬神殿內部的建築結構可以稱之為人類建築史上的奇蹟,這裡曾被米開朗基羅讚嘆為「天使的設計」。很多文藝復興時期的建築靈感都來源於此。來到這裡之前一定要先了解歷史文化,才能夠看透建築獨有的靈魂。
萬神殿的主體呈圓柱形,正面的門廊採用了希臘式的柱廊和山牆結構。圓柱型覆蓋著一個跨度為43.3米的穹頂,而穹頂的最高點同樣為43.3米,這意味著整個萬神殿可以容納一個直徑為43.3米的完整球體。整個穹頂都由混凝土澆築而成。但那個時代沒有鋼筋,在如此大的跨度上,如果僅靠混凝土的張力作為支撐,很難抵抗其自身產生的重力。因此古羅馬人採用了輕量化的做法,在澆築穹頂的時候,底層使用了較重的材料,而越往上則開始慘入了較輕的浮石和多孔的火山巖以減輕其自重。此外穹頂外殼的厚度也逐漸變薄,從基座的5.9米一直減少到頂部的1.5米。
奧古斯都陵墓是古羅馬皇帝的大型陵墓,公元前28年修建於羅馬戰神廣場,位於現在的奧古斯都大帝廣場(Piazza Augusto Imperatore),不再對遊客開放。雖然時間和疏於照管使廢墟受到了破壞。然而,這個廢墟仍然是戰神廣場北側令人印象深刻的主導建築。奧古斯都的原意為「神聖的」、「高貴的」,帶有宗教與神學式的意味。一般奧古斯都最常用來指稱第一位羅馬帝國的皇帝「屋大維」;古羅馬帝國開國皇帝(公元前27~公元14),元首政制創始者。凱撒的甥孫。公元前44年被凱撒收為養子並指定為繼承人。凱撒被刺後登上政治舞臺。公元前43年與安東尼、雷必達結成「後三頭同盟」。公元前36年打敗龐培之子綏克斯都•龐培,剝奪雷必達的軍權,成為羅馬西部的主宰,與控制羅馬東部的安東尼成對峙之勢。奧古斯都也同樣可以用作為羅馬皇帝的頭銜。羅馬帝國滅亡之後,歐洲許多貴族也常使用奧古斯都當男子名,特別是在神聖羅馬帝國的境內。奧古斯都在公元前31年的亞克興角戰役勝利後,在羅馬興建的最早的工程之一就是奧古斯都陵墓。陵墓為圓形規劃,包括幾個同心圓環,種植了柏樹,圓錐形屋頂和一尊奧古斯都雕像。一對粉紅色的花崗巖方尖碑位於拱形入口的兩側,一個現在在埃斯奎利諾廣場(聖母大殿西北側),另一個現在在奎利那雷噴泉。完成的陵墓直徑90米,高42米。從入口有一條通道通往陵墓中心,那裡是一個帶有三個壁龕的房間,有存放皇室骨灰的黃金骨灰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