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天的桐梓,又是一番別樣景致,水銀河景區山水相依,綺麗無比;官倉沿路花園果園,到處瓜香果香;桐梓記憶樂聲繚繞,遊人如織,煙火十足;夜幕降臨,杉坪景區萬燈齊亮,流光溢彩,如夢如幻;堯龍山,金色的稻田掀起陣陣細浪,美不勝收……
堯龍山稻田 郭明財攝
近年來,桐梓依託良好的生態條件和得天獨厚的氣候優勢,按照「商、養、學、閒、情、奇」旅遊發展新六要素,大力實施「旅遊+」戰略,通過政策推動,轉變思路,完善服務功能、盤活旅遊資源等舉措,讓鄉村旅遊發展風生水起、呈全域之勢,正風光無限、大展芳華。
政策推動 「涼資源」變「熱產業」
傍晚時分,天色漸漸暗下來,在距離桐梓縣城15公裡的九壩鎮山堡村,村委會附近的休閒廣場又開始熱鬧起來,四五個廣場舞舞隊陸續登場。歡聲笑語中,夾著濃濃的重慶口音。
2006年,重慶出現了多年不遇的酷暑盛夏,第一批城市「候鳥」沿蘭海高速紛紛南翔。氣候涼爽、交通方便、海拔1400米、年平均氣溫15℃的九壩鎮山堡村吸引了他們的目光。
重慶遊客在大河鎮七二村法治文化廣場唱歌 婁倫權攝
大批外來避暑遊客的湧入,縣委政府積極作為,完善避暑點的水、電、路、訊等基礎設施,想方設法把避暑遊客留下來。14年來,桐梓縣委、縣政府不斷加強基礎建設,完善配套設施,創新管理模式,提高服務水平,增強發展活力,走市場化、規模化、品牌化之路,建設和培育一批鄉村旅遊精品,把桐梓建設成為環境優美、設施配套、功能齊全、富有特色的鄉村旅遊勝地。
鄉村旅館業主劉學良請重慶遊客摘獼猴桃 婁倫權 攝
重慶遊客在官倉鎮紅旗村拍照留念
桐梓鄉村旅遊自2006年以來,從以短期寄宿方式開始,到火爆的鄉村旅館,到旅遊地產,再到現在正在興起的康養旅居,歷經了14年的發展歷程,走出了一條發展鄉村旅遊促進農業產業結構調整、農民增收致富之路,將鄉村旅遊打造成為「拳頭產品」,在脫貧攻堅戰略中發揮了至關重要的助推作用。桐梓縣委、縣政府相繼出臺了《關於加快旅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關於加快推進桐梓縣鄉村旅遊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桐梓縣鄉村旅館評星定級工作實施方案》等政策文件支持發展鄉村旅遊,把旅遊產業列為桐梓縣「四大支撐」和「十大產業」之一,明確了旅遊產業發展方向及工作任務。
經過這些年的摸索和發展,重慶遊客徐遠亮說,如今的桐梓已經成為重慶遊客名副其實的「後花園」。每年夏天,像徐遠亮一樣來桐梓避暑納涼的重慶遊客超過10萬人。
桐梓鄉村旅遊自2006年起步以來,已累計建成鄉村旅遊點34個、鄉村旅館1917家、床位8.51萬張,遊客年接待量從5萬人次增加至2190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從1.2億元增加至148億元,2019年旅遊發展綜合評價指數在全省縣域第一方陣中位列第三位。
轉變思路 昔日荒山變景區
走進桐梓縣杉坪景區,成片的花海與獨具特色的民宿交相輝映,將這方山水映襯得妙趣橫生。漫步花海,頓覺清香撲鼻,令人心曠神怡。夜幕降臨,杉坪景區更是流光溢彩、如夢如幻。
「以前,這裡是連草都長不好的荒山坡。如今,成片的花海讓遊客流連忘返。」杉坪村村支書黃光明介紹,儘管地處210國道、蘭海高速、川黔鐵路交匯地帶,但因山高坡陡、土壤貧瘠,杉坪村一度成為國家扶貧開發的二類重點貧困村。
2014年3月,桐梓縣按照「農旅相生、景田相依」思路,以調整產業結構、完善基礎設施、發展生態旅遊為重點,帶領當地群眾脫貧增收。
引進映山紅、薰衣草、向日葵、波斯菊、百合,打造「四季杉坪花海」;新建環線公路、家庭農場、服務區、觀景區、文化廣場等基礎設施……曾經的國家級二類重點貧困村如今變成遊客紛至沓來的4A級旅遊景區。
把一個村當作一個景區認真規劃,把一戶農家當作一個藝術品精心設計,把每一座山頭作為「綠色銀行」用心打造……一個個山區變成景區,荒山變成金山,在桐梓縣,像這樣的例子還很多。與此同時,桐梓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成功引入興茂、錦天、新中成、南方集團等13家民營企業,打造旅遊地產、旅遊景區、度假民宿等高端產品。
九壩鎮上天池
馬鬃紅苗客棧
截止目前,桐梓縣共建成4A級景區2個,3A級景區9個,高端旅遊度假區11個。「鴻福山莊」「夜郎水寨」「彩霞山莊」「高山流水」「紅苗客棧」「孔雀家園」等一大批旅遊精品及線路形成。
星級評定 遊客享受星級服務
走進婁山關街道杉坪村勇玉山莊,大廳裡各種旅館管理制度規範上牆,過道上安全逃生標誌清晰可見,房間裡床、電視、防毒面具等一應俱全,跟星級酒店別無二致。
杉坪村勇玉山莊
「以前勇玉山莊可不是這樣,他們就是一家很普通的農家樂,一間房裡兩張床,房屋裝修很簡單,後面陸陸續續開始改造,今年積極申報三星級鄉村旅館,又進行了一翻改造,才有了現在的樣子。」看到自己居住的勇玉山莊越變越漂亮,設施越來越完善,住了7年的重慶遊客邵大有高興得很。
2019年3月起,桐梓縣從遊客最關心的「安全、設施、質量、服務、環境、收費」6個核心要素進行評星定級,制定了《桐梓縣鄉村旅館星級評定標準》,以此促進鄉村旅館提檔升級,讓每一位到桐梓的遊客不僅能感受原生態的自然風情,更能享受到高規格的「星級服務」。
「鄉村旅館星級評定採用的是動態管理機制,每年要對評星鄉村旅館進行審核,根據《桐梓縣鄉村旅館星級評定標準》進行升降或取締,確保遊客吃得放心、住得舒心、玩得開心。」縣文體旅遊局副局長成小平介紹說。
此外,桐梓各鄉鎮(街道),每年還定期召開遊客代表座談會,認真聽取和徵求遊客意見及建議。同時,建立遊客綜合服務中心,專門負責收集、分流和處理涉旅矛盾、投訴、求助及諮詢等問題,真正將服務做到遊客心坎上。每年殺年豬時,鄉村旅館業主還專程邀請重慶客人上來吃「刨鍋湯」,相處得就像家人和親人一樣。
閒置利用 文旅高質量融合
夕陽西下,華燈初上。桐梓記憶網紅街成了重慶遊客和桐梓人享受夜生活的好去處。
近年來,桐梓充分利用脫貧攻堅成果和閒置資源,充分藉助歷史文化,化腐朽為神奇,建成一批文旅融合的精品項目。
桐梓本土企業森航集團投資3.2億元,借縣城一角建設地標性文旅綜合體項目「桐梓記憶」,集中恢復消失在歷史塵埃中的摩崖經閣、花朝門、老電影院等桐梓縣城古街舊景,還原古老建築,賦予時代新意,讓遊客在城市中找到記憶最深處的鄉愁。該項目還未「開街」就遊人如織,現在已成為遠近聞名的「網紅打卡地」。此外,桐梓松坎鎮利用傳統鹽商文化打造了「鹽道古鎮」;新站鎮用好李白夜郎文化,建成「太白古鎮」。
新站鎮
松坎鎮
桐梓縣楚米鎮青槓村碗廠組,鄰近縣城,區位較好,但由於基礎設施落後,一直未能發展鄉村旅遊。脫貧攻堅戰中,該組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實現家家自來水、戶戶硬化路。2019年,該組還建起廣場、土陶景觀等配套設施,深入挖掘土陶文化,發展起鄉村旅館13家,其中三星級以上6家。另外,桐梓還利用杉坪景區多餘民房,引進公司植入桐梓方竹文化,建設希創·頤·方竹特色民宿酒店,讓普通民房「變身」精品民宿,同時增加了群眾租金收入和務工收入;桐梓縣中醫院利用杉坪村閒置的鄉村小學建起中醫館,植入藥療、針灸、艾灸、足療等消費業態,促進鄉村旅遊向康養旅遊轉型升級。
「接下來,我們將在縣委、縣政府的領導下,認真做好十四五規劃,緊盯康養旅遊產業發展目標,深入推進「旅遊+文化」「旅遊+農業」「旅遊+體育」「旅遊+康養」,為鄉村振興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助推桐梓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李勁松表示。
記者:彭光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