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正是楊梅成熟上市的季節,金灶鎮的農戶們又紛紛忙碌了起來。在東坑村,脫貧青年張潔鵬早上採摘楊梅後,只需運到該村水果市場,即可銷售給從各地而來的採購商,後者再將楊梅第一時間運往全國各地。
得益於近年來潮惠、揭惠高速的先後通車,以及省道234線、金高路等道路的升級改造,金灶鎮的交通網絡日趨完善,打通了農產品「走出去」的快速通道,為金灶鎮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過去上高速前要走一個半小時,如今在家門口就能上高速——這是金灶鎮交通發展變化的直觀寫照,亦是潮陽區構建一體化交通體系的縮影。與潮陽區一樣,潮南區雷嶺鎮的楊梅產業也因路網升級而實現快速外銷。
作為革命老區,潮陽、潮南地處汕頭西部片區,不僅交通網絡緊密連接,產業結構也極具相似度。在汕頭市的發展功能中,明確潮陽、潮南區要用足用好老區蘇區政策,加快城鄉融合發展,打造汕頭發展新增長極。而潮陽、潮南兩區面積、人口相加均超出汕頭一半以上,其經濟高質量發展程度關係著汕頭建設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整體質量。
經濟發展,交通先行。潮陽、潮南革命老區的交通網絡如何布局,這當中帶來哪些積極變化,對產業發展將起到何等作用?
5條高速公路織密內通外聯路網
在2016年12月28日潮惠高速通車之前,潮陽、潮南地區過境只有一條瀋海高速公路,分布在東南沿海一帶,其中,潮陽、潮南段分別在海門、田心設置出入口。
以往,潮陽、潮南地區居民去往珠三角等地主要走瀋海高速,大量的車輛湧入單向僅有兩車道寬且限速較為頻繁的車道,經常導致塞車。特別是每逢節假日,從珠三角返潮汕方向路段,總是塞得「水洩不通」,平時5個多小時的路程,可能要延長至10多個小時,甚至更長。
而由於潮陽、潮南地區東西跨度較大,離海邊較遠的群眾平日裡也需驅車半小時甚至一小時以上,才能到達海門或田心出入口。這對於地理位置相對邊遠的金灶鎮來說,更是深有體會。「以前,金灶鎮到最近的瀋海高速海門出入口,需要一個半小時以上,不利於新鮮水果及時往外運輸。」金灶鎮鎮長鄭文杰對記者說,金灶鎮的水果品質優良,但過去受限於落後的交通條件,增加了運輸成本,影響農民增收。
不過,如今這一不利影響在潮惠高速通車後得到極大改善。作為粵東地區與珠三角之間第二條高速公路通道,潮惠高速公路潮陽段全長16.5公裡,途經關埠、金灶兩個鎮共24個村居,在金灶鎮設金灶互通,一舉改變過去金灶及周邊交通不便的局面。同時對緩解瀋海高速公路的交通壓力,加強珠三角向粵東地區經濟輻射能力,促進粵東地區經濟發展及促進泛珠三角區域經濟合作等都具有重要作用。
對潮南區來說,揭惠高速的意義則更大。據悉,潮南路段27.9公裡,在該區分設三個互通立交,項目於2018年10月24日全線通車,極大提升了潮南區交通便捷性。該項目的通車,成為潮陽、潮南連接揭陽市空港與惠來沿海產業帶兩大經濟發展「引擎」的生命線,對推動粵東經濟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潮南將實施「南拓北優」戰略。潮南宣供圖
目前,除了3條通車運營的高速公路之外,潮陽、潮南地區在建高速公路還有汕湛和潮汕環線兩條線路。其中,汕湛高速計劃今年內建成通車,截至4月底已完成總投資93%。潮陽境內沿線設置潮陽東互通、潮陽北互通、金浦和平互通、銅盂互通、貴嶼互通共5個互通連接國道324線、省道237線、省道235線,將對沿線群眾出行提供極大方便。
「以前就很羨慕深圳、東莞,出門不遠就能上高速。不過很快,等汕湛高速通車後,我們也能在家門口上高速了。」潮陽區銅盂鎮草尾村黨委書記洪生奕認為,汕湛高速的貫通,將進一步改善銅盂鎮與周邊地區的投資硬體環境。
此外,公路(含潮汕聯絡線)建成通車後,在潮陽、潮南區境內與汕湛、潮惠、沈海、揭惠等高速公路相互串聯,成環成網,與國省道和主要地方公路互通互聯,在區域內形成四通八達的幹線路網,打通連接區域對外快速通道,為構建汕潮揭都市圈,對接粵港澳大灣區,提升汕頭市建設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提供有力的支撐。
潮汕環線高速榕江特大橋主塔順利封頂,預計6月底完成大橋鋼箱梁合龍。受訪者供圖
2條快速通道加密快速路網
5月24日,牛田洋快速通道特大橋北主塔墩最後一根鑽孔樁順利灌注完成,這是大橋首個主墩完成該項工序,標誌著大橋建設取得突破性進展。目前40根高性能海工混凝土組成的樁基群像定海神針一樣牢牢地嵌入榕江中,南北兩主墩遙相輝映,為後續大橋建設奠定了強健的基礎。
牛田洋快速通道項目位於汕頭市西側,北接汕昆高速公路,南接汕湛高速公路,將與瀋海高速公路共同形成快速內環,線路總長15.791公裡。項目於2018年底動工,計劃工期42個月。
該項目是《汕頭市城市總體規劃》和《汕頭市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發展中長期規劃(2012-2030)》中快速路網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其中牛田洋大橋是汕潮揭地區主要城區「城市環線」布局方案中汕頭跨海一線,是聯繫粵東核心城市汕頭市榕江兩岸的交通大動脈,在區域高快速公路網中具有重要地位。
「這將是我區第一條直通金平區的快速通道,具有重要的建設意義。」潮陽區交通運輸局規劃建設股股長梁少雄介紹,牛田洋快速通道潮陽段總長約1.5公裡,在潮陽區大棉田附近設樞紐互通立交與汕湛高速相接,終點於324國道潮陽棉田段,與國道G324相接。截至4月底,已交地173.2903畝,佔97.4%,已拆遷建築物4965.79平方米,佔總拆遷面積58%,潮陽段建設正在提速推進。
建成後,潮陽區、潮南區部分群眾可直接從牛田洋快速通道進入汕頭市區,緩解國道324線的交通壓力。
而目前正在規劃建設的汕南大道同樣備受各界關注。作為連接潮陽、潮南地區的快速公路,汕南大道屬於「汕頭市城市總規劃」中「汕北大道(鳳東路)-蘇埃通道-汕南大道」中軸線的重要組成部分,項目起點接虎頭山隧道南延線(建設中),自東向西貫穿濠江、潮陽、潮南三個區,終點接省道S236普寧大道,全長44.735公裡。
該項目的建設將有效緩解沿線交通壓力、串聯南北道路成網,實現汕南片區連接中心城區的快速通道功能。目前,汕頭市交通運輸局正在加快推進全線施工圖設計等前期工作,力爭儘快啟動建設。
改造升級國省道改善內循環
25日中午,記者驅車行駛在省道237線銅盂路段往谷饒方向,沿途看到,每隔幾十至幾百米就有一個銷售楊梅的攤檔。仔細數了一下,短短3公裡共有17處擺攤。與往年不同的是,改造升級後的省道237線吸引了更多果農前來擺攤銷售,為果農拓寬銷售渠道提供了平臺和去處。
在潮陽、潮南地區,已通車和在建高速公路相互串聯,成環成網,在區域內形成四通八達的幹線路網。受訪者供圖
省道237線的改造只是潮陽、潮南地區加速改造升級國省道的一個縮影。其中,近年來潮陽區對區域內國省道實施分段改造建設,國道228線潮陽段6.047公裡、省道234線金灶至關埠路段14.34公裡、省道234線潮陽西臚至河溪路段7.882公裡、省道234線潮陽新宮至海門路段12.372公裡、省道237線和平至裡美路段2.52公裡、省道237線潮陽區貴嶼至和平路段18.149公裡已全面完成改造建設,國省道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不斷提升。
在潮陽、潮南地區,眾多國省道中,不得不提的是324國道,這是西部片區人民通往汕頭市中心城區的主幹道之一。目前,潮陽區紅旗嶺至梅花路段13.02公裡路面改造工程正在加快推進,並計劃2020年8月完成施工。
此外,國道324線和平大橋橋面維修加固工程也正在推進,由於施工影響,路面及大橋通行途道只相當於原來的二分之一,交通壓力增大。對此,潮陽交警大隊結合交通秩序整治「百日行動」,增派警力加強對重點部位、重點時段的交通疏導,確保道路通暢。期間,駐守在大橋兩端的交警第五中隊民警將剩下一半的橋面改成三車道,用對講機實時溝通了解兩端的車流動態,並根據實際,改變車道,有效疏導交通。
優化城鄉道路打通「微循環」
在潮陽、潮南地區,紡織服裝業是主要支柱產業,佔據經濟產業的一半。過去,許多小型加工廠每天往返於潮陽潮南兩地拿貨送貨,穿梭於大大小小的鄉道村道之中,形成一道特殊的風景線。
家住潮陽區銅盂鎮草尾村的洪煥傑,從事家居服生產銷售已有十多年,其對交通變化深有感觸。「以前每天驅車送貨到潮南峽山時,必須經過峽華路,經常會發生堵車,苦不堪言。」他說,自去年「北環大道」通車後,以往集中在峽華路狹窄路段的車流經分流到和平、司馬方向之後,交通擁堵情況大為改善。「加上村道改造升級,現在小車可以直接開到廠房,比以前方便很多。」
潮陽正構建與粵港澳大灣區開放銜接的「硬聯通」。受訪者供圖
記者了解到,2018年以來,潮陽、潮南區全面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的工作部署,通過實施「四好農村路」三年攻堅行動,全面提升農村公路通達深度、通暢水平和通行能力。
目前,潮陽區農村公路已全部為四級以上等級公路,實現行政村、200人以上自然村通硬化路及行政村通客車的目標。今年,該區將按省政府關於農村公路砂土路全面清零的「四好農村路」決勝攻堅工作部署,完成全區101公路農村公路砂土路的硬化改造建設。
潮南區則計劃投資94323萬元推進陳沙大道、井田公路、司神公路改線等國省道改造項目建設,實施峽安路、峽溪路、振興北路等16個鄉村道路暢通工程,啟動汕南大道及30個「四好農村路」建設,造福當地百姓。
潮陽潮南重要交通變化時間軸
潮惠高速公路
2016年12月建成通車
揭惠高速公路
2018年10月全線通車
汕湛高速公路
計劃今年內建成通車
潮汕環線高速公路
計劃今年12月建成通車
牛田洋快速通道
計劃2023年建成通車
汕汕鐵路汕頭段
計劃2023年建成
■相關
汕汕鐵路練江特大橋棧橋施工
日前,隨著一根長達28米的鋼管樁順利嵌入練江江底巖層中,由中鐵十一局集團汕汕鐵路項目部承建的第一座高鐵涉海棧橋——汕汕鐵路練江特大橋棧橋正式開始搭建施工。
汕汕鐵路(汕頭至汕尾鐵路)項目是廣東省重點工程,是國家「八縱八橫」沿海時速350公裡高鐵通道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粵東地區聯繫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通道。其中的練江特大橋項目位於汕頭市潮南區井都鎮和潮陽區海門鎮轄區內,全長5629米,系重點控制性工程。據悉,練江特大橋項目預定工期為18個月。
據了解,練江特大橋橋址區域內涉海寬約540米,平均水深3米左右,水位隨不同季節而變化較大,且此地與南海入海口相連,處於海洋生態保護圈內。為此,項目部對綠色施工作了全面規劃,組織作業人員接受綠色施工常識、綠色施工方案培訓,在涉海環境保護方面制定了系列管控措施,力爭最大程度確保施工海域環境不受損害。
「汕汕鐵路潮南段境內新建潮南站,位於隴田鎮田三村,高鐵站片區北臨潮南印染環保綜合處理中心,南至瀋海高速公路田心出入口,東臨田心灣,西臨隴田鎮區及大南山。」潮南區交通運輸局綜合規劃股負責人陳少忠介紹,潮南段路線長度為20.529公裡,途經雷嶺、隴田、井都3個鎮,目前正在加快推進建設中。
而潮陽段全長約5.14公裡,線路途經海門鎮和城南街道,徵地面積204.9585畝,目前全線用地已全面交付施工。
據悉,汕汕鐵路建成通車後,從潮陽、潮南至廣州行程有望縮短至1.5小時左右,並將與汕漳高鐵連接,在珠三角、海西、長三角之間構築起一條南北向大能力客運新通道,填補沿海通道縱向千餘公裡無時速350公裡高鐵布局的空白。
南方日報記者 黃嘉鋒 張偉煒
【作者】 黃嘉鋒;張偉煒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