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愛玲在香港首部被拍成電影的劇本

2020-12-25 騰訊網

張愛玲在香港首部被拍成電影的劇本,是1957年的《情場如戰場》。

這部「神經喜劇」的類型的電影相當賣座。主角葉緯芳是個活潑俏皮的富家女,她周旋在三個男性之間,完全視愛情為遊戲,在追求表哥史榕生而不可得的情況下,便對另外兩名追求者極盡挑逗、戲耍之能事,在青山的別墅裡上演了一場荒唐的鬧劇,其中包括兩名追求者大打出手的滑稽場面。不堪其擾的史榕生決定逃離,最終仍逃不出女主人公的手心。

似乎在大家的印象中,張愛玲是蒼涼的。但實際上,張愛玲另外一面是很喜劇化的,而這種把人生看作喜劇藝術表達方式,體現的正是與「蒼涼」相對的「世故」。

相關焦點

  • 張愛玲曾是著名編劇 《魂歸離恨天》或為最後劇本
    張愛玲的小說在民國文壇影響很大,但她在電影創作上的作品卻沒有小說影響那麼大。  1946年7月,參與籌辦文華影業公司的著名編導桑弧經柯靈的介紹,約請張愛玲編寫電影劇本。在此之前,張愛玲從未寫過電影劇本,但她早有「觸電」之心,中學時代就曾有一個時期「想學畫卡通影片」。以後在小說創作中,她也常常借用電影的藝術表現手法。
  • 百年張愛玲 再續幾爐香
    編劇張 從影迷到編劇,從寫出的作品被拍成電影,到走過的人生被拍成電影……時至今日,張愛玲電影往事還在不斷續寫著,每一部作品都被熱情討論著。 電影原本就是張愛玲生活的一部分。
  • 義大利情色大師將其拍成同名電影,張愛玲在小說中引用
    義大利情色大師丁度.巴拉斯,此人於2005年拍成情色同名電影,極盡聲色展示「一個除了丈夫外,可以與任何男人睡覺的放蕩女人」。因其片流布甚廣,「人盡可夫」專以標註放蕩女人,當代遂成鐵板。到後來香港作家亦舒將其真正作為引申含義,造了「凡是人盡可夫的女人,都掛著一個淑女的招牌。」這個句子從這裡開始形容輕佻浮濫和水性楊花,甚至開始成為對所有未婚女子的攻擊。
  • 與張愛玲有關的電影,都不如她的人精彩
    在1949年之後,張愛玲給香港的電懋公司又寫了好幾部電影,並且很賣座,這是張愛玲在上世紀五六十年代的主要收入。同時還有幾個沒有拍出來的劇本,像是被邵氏搶拍了的《紅樓夢》。如果有一個「紅學家」張愛玲編劇出來的《紅樓夢》,想必是一個非常值得研究的樣本。
  • 根據張愛玲小說改編的首部電影《第一爐香》,你了解多少?
    提起張愛玲相信很多人都應該知道,她是我國的現代女作家,寫過很多優秀的作品,比如說《沉香屑·第一爐香》《沉香屑·第二爐香》《茉莉香片》《傾城之戀》《紅玫瑰與白玫瑰》等小說,亦或者是《遲暮》《秋雨》等等散文,這些都是很多讀者喜歡閱讀的文章。
  • 散佚多年《不了情》終未湮沒 張愛玲電影處女作
    今年9月8日,是著名女作家張愛玲去世十周年紀念。擁有張愛玲作品版權的臺灣皇冠出版社近日宣布,作為對作家最好的紀念,一本張愛玲的「新作」即將出版。在這本新書中,不僅收錄了張愛玲的生前絕筆,更為珍貴的是,長期以來一直被認為早已散佚的張愛玲首部電影劇本《不了情》也被首度整理出版。據悉,天津人民出版社已經在第一時間拿下了該書的中文簡體字版權。
  • 張愛玲的小說又姑婆又瑣碎,為何還被屢屢拍成影視劇?
    為什麼張愛玲的小說大多不長,卻屢屢被拍成電影和電視呢?1 張愛玲剛出道時就震驚了當時的中國文壇,她的作品廣為流傳,知名度極高。用現在流行的詞來說,那就是大IP。一般人即使沒有完整讀過她的作品,也會對她那些犀利的名言隨口拈來。「愛一個人,會卑微到塵埃裡,然後開出一朵花。」
  • 數據解讀張愛玲IP改編的冰與火
    《廿世紀》《萬世流芳》《桃李爭春》等作品的影視評論都出自張愛玲之手。「孤島時期」成名的張愛玲,本身就自帶IP光環。1946年張愛玲在朋友的介紹下開始為初創的文華公司創作電影劇本。1946年末-1974年初,張愛玲用半個月的時間完成了首部電影劇本《不了情》。1947年4月,《不了情》在上海公映,被譽為「勝利以後國產影片最最適合觀眾理想之巨片」。
  • 1995年的這一天,張愛玲去世
    最大的問題是大家眼前沒東西可看,現在雖然每年有那麼多小說發表,有那麼多書出版,但也不知道哪部作品值得大家拍個電影,於是還得去拍當年的《色·戒》,甚至更久遠的。張愛玲確實有很多作品是非常優秀的,包括我自己很喜歡的《沉香屑》《傾城之戀》等,還有大家很熟悉的《半生緣》。《傾城之戀》和《半生緣》都拍成了電影,包括大家原來最不熟悉、最沒名氣的小說《色·戒》,被拍成電影之後也大放異彩。
  • 大衛·芬奇將已故父親寫的劇本拍成電影
    信息時報訊(記者 馬澤望)大導演大衛·芬奇自從2014年拍完《消失的愛人》後,一直沒有新的電影作品。直到去年他才宣布會與流媒體平臺網飛合作,拍攝一部名叫《曼克》的電影。昨日,該片的製片人埃裡克·羅斯透露,《曼克》將於今年10月在網飛上線,「這是部非常棒的電影,1930年代風格的黑白片,視覺和氛圍都很30年代。」
  • 這些經典電影,寫滿了張愛玲的繁華與蒼涼
    一、張愛玲親自參與劇本創作的電影1946年,導演桑弧認識了張愛玲,1947年,張愛玲應邀創作了電影劇本《不了情》和《太太萬歲》。據說,兩人在愉快地合作之下也產生了感情,但是這段情最終還是無疾而終。後來,張愛玲又根據《不了情》的電影劇本改寫成長篇小說《多少恨》。
  • 新民晚報數字報-張愛玲與上海電影
    據現代文學學者、張愛玲諸多集外佚文的發掘者、華東師大陳子善教授考證,展品——電影《太太萬歲》的劇本手稿——是「迄今所知張愛玲1949年前創作唯一存世手稿」。在我看來,這場手稿展令眾多「張粉」和影迷見證了張愛玲與上海電影的特殊緣分。  《太太萬歲》是一部都市人情喜劇,文華電影公司出品,由桑弧先生執導。
  • 為什麼張愛玲的小說只有薄薄幾張紙就能拍成電影和電視?
    大多數人覺得張愛玲寫的是愛情,其實與其透過她的作品看愛情,不如看人世百態。網友一:首先,張愛玲本人感情經歷豐富,她把男人女人看得清楚,寫得透徹。小說裡面金句良言層出不窮,讀者每每能看到自己的影子。很多對白犀利無比,可謂句句扎心。
  • 張愛玲「新作」首次露面 年譜正在製作中
    10年前的9月8日,作家張愛玲在美國洛杉磯寓所悄然離世。為紀念她逝世10周年,9月7日,一批「張學」專家相聚北京慶祝新書《沉香》的出版。這本書收錄了張愛玲以往未正式結集出版的散文和電影劇作,其中張愛玲的首部電影劇本《不了情》是第一次與讀者見面。
  • 香港政府預留2.6億重啟香港電影
    五項主要措施分別是「薪火相傳計劃」、「電影製作融資計劃」放寬措施、「劇本孵化計劃」、香港電影工作者總會及香港電影導演會舉辦的短期進階培訓課程,以及落實優化「首部劇情電影計劃」。 (三)「劇本孵化計劃」 透過比賽及專人指導,鼓勵有志從事編劇工作的人士或現職編劇,加入編劇行列及/或創作高質素劇本。政府已預留約800萬元推行計劃,預計可孵化約40個高質素劇本。
  • 張愛玲如何寫出《小團圓》的?
    雖然張愛玲這個名字一直都是近些年文學圈的「頂流」話題,各種假「張愛玲語錄」,在社交帳號上隨處可見,甚至泛濫成災,但因著「2020年,愛玲愛玲年」,張愛玲又再度被高度聚焦在燈光之下:張愛玲的作品又一次系統再版,生前未發表的作品又被發掘,小說《第一爐香》被拍成電影,成為熱門話題……700多封信編成兩本書《紙短情長》和《書不盡言》
  • 百年張愛玲 再續幾爐香
    編劇張 從影迷到編劇,從寫出的作品被拍成電影,到走過的人生被拍成電影……時至今日,張愛玲電影往事還在不斷續寫著,每一部作品都被熱情討論著。 電影原本就是張愛玲生活的一部分。
  • 許鞍華操刀「三拍」張愛玲 聯手王安憶熬「第一爐香」
    尤其是張愛玲的小說,天才比喻俯拾皆是,意象紛呈,心深如海,要用影像表達,更不容易,而且,張愛玲粉絲眾多,原著黨強大,目光銳利。但張愛玲畢竟是張愛玲。其魅力也吸引著敢挑戰的導演。幾十年來「念念不忘」改編張愛玲小說的,當屬香港著名女導演許鞍華。自1984年《傾城之戀》,1995年《半生緣》之後,如今她再次向張愛玲另外一部小說經典「下手」了!
  • 民國才女張愛玲的傳奇人生
    寫出這些話的,就是民國才女張愛玲,因創作《傾城之戀》而享譽文壇,留下了很多有影響力的作品傳世。如《紅玫瑰與白玫瑰》《金鎖記》《沉香屑》及評論集《紅樓夢魘》、散文集《流言》等。同時,張愛玲還是一位知名的電影劇作家,她改編的電影劇本如《不了情》《情場如戰場》《南北一家親》《一曲難忘》等等,好評不斷,影響深遠。
  • 《天水圍》編劇張經緯:在香港拍不工業的電影
    2001年,楊紫瓊在美國舉辦了電影劇本創作比賽,張經緯根據美國真實案件改編的劇本《上帝的蘋果》獲得特別獎,此後張經緯回到香港,第二篇劇本《天水圍》獲得2005年香港亞洲電影投資會的最佳故事獎,這個劇本被許鞍華拍成《天水圍的日與夜》、《天水圍的夜與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