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9月26日,第十屆光谷體育文化節「2020中國光谷健步行」活動在龍泉山風景區龍泉綠道舉辦。光谷60多個機關、企事業單位職工近700人參加,是龍泉綠道自6月建成後首次舉辦大型活動。
大家在美麗幽靜的環山綠道上揮汗如雨,在天然氧吧中盡情呼吸,提前慶祝祖國母親生日,但少有人知道它的另一名字——明楚王墓遺址園區道路維修整理工程。
保護文物,必先修路
龍泉綠道位於武漢東湖高新區龍泉街道龍泉山風景區,全長4333米,充分依託龍泉山的山、林、澤、河、灣、池六種自然風貌,串聯起風景區內的國寶——明楚王墓,是一條美麗幽靜、富有人文氣息的景區綠道。
綠道兩旁分別是玉屏峰和天馬峰兩條山脈,安葬著從第一代楚昭王朱楨到最後一代楚賀王朱華奎共八代九王,時間跨度長,世系完整,幾乎與明王朝相始終,建築格局清晰,為研究明代藩王陵寢不同時期的藝術、科學特徵提供了珍貴的實物資料,歷史價值重大。其中昭、憲二王塋園位於天馬峰南麓,莊、愍、恭、靖、端、賀、康七王塋園在玉屏峰北麓。
(龍泉山遺存分布示意圖)
行走在這條綠道上,大家不僅能看到優美的湖光山色,還能參觀考古現場,夢回明朝。
例如楚愍王墓,墓園面積僅次於第一代楚王朱楨墓園。這座墓園人為擾動少,格局非常完整。站在綠道上,明塘、外神道、外門、金水橋、祾恩殿、地宮等建築組成的中軸線一覽無餘,瞬間穿越時空,仿佛朝拜者。
目前愍園2019-2020年的考古發掘工作已經告一段路,有了許多重要發現。9月28日,湖北省文化和旅遊廳組織2019-2020年度愍王墓園考古發掘驗收。專家組對發掘工作了予以充分肯定,認為愍園歷史價值重大,後續應積極展示利用。後續我們將以愍園為原點,繼續深入發掘,保護展示已有成果,最後以點帶面,在綠道上形成九園九景的文化風貌。而我們公眾也可以參觀、參與考古工作,親自感受被塵封的磚石重現於世。
(圖為愍園考古工地驗收現場)
綠道建成之前,景區內原有一條3.5米寬的鄉間公路。由於當時人們文物保護意識淡薄,這條道路從莊王、愍王、靖王三王塋園穿過,破壞了文物的完整性;且道路較為狹窄,多種交通工具會車時存在進入神道、衝撞建築基址的可能性,不斷對文物造成破壞。更有路人錯將澄泥大青磚當作普通磚塊,將琉璃瓦片隨意丟棄。雖有安全巡邏人員巡邏,但難免會造成二次破壞。
龍泉街明楚王墓遺址園區道路維修整理工程於2019年8月5日正式開工,2020年5月31日完工。新修的綠道路寬6米,左右兩旁各鋪有3米寬綠化帶,不僅保證了遺址完整性,更給當地居民和前來參觀的遊客提供了一條舒適便捷、整潔寬闊的環山通道。
該工程自2018年提出以來,經歷了勘探、設計、報批、修改、招標、施工、停工(軍運會和新冠疫情)、山洪、驗收等多個環節和考驗。工程原定於2019年底完工,受不可抗力因素影響,直到今年8月才完全驗收通過,可謂一波三折。
(圖為2020年4月工程復工現場)
道阻且長,行則將至
自2016年起,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多次對文物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和講話。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黨委和政府要增強對歷史文物的敬畏之心,樹立保護文物也是政績的科學理念,統籌好文物保護與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貫徹「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工作方針,切實加大文物保護力度,推進文物合理適度利用,使文物保護成果更多惠及人民群眾。
明楚王墓群面積廣闊,墓園多,遺址的清理、修繕、保護、展示等工作任重道遠。2018至2020兩年時間裡,明楚王墓文管所一共開展了13項文保項目,包含11項保護展示工程和2項安全防範工程。綠道作為一項文物保護展示工程,不僅串聯起九座墓園,它的建成更代表著明楚王墓群文保工作的新起點。
(圖為《明楚王墓群保護規劃》內頁,保護規劃總圖)
挖掘潛力,建設考古遺址公園
龍泉山風景區面積廣闊,南北兩條山脈綿延形成7.6平方公裡的幽谷風光帶。武陽高速、光谷生態大走廊項目建成後,龍泉山風景區這枚璞玉將發出耀眼光芒。近年來,不斷有知名企業前來洽談龍泉山文化旅遊開發項目,例如融創中國、三特索道、天目湖旅遊等。
(圖為融創中國孫宏斌主席一行在綠道邊聽愍王故事)
山內的明楚王墓群是武漢市唯一一處國家級古墓葬遺址,也是武漢東湖高新區唯一一處風景區。我們在嚴格按照《明楚王墓群保護規劃》開展文保工作同時,積極吸收其他遺址優秀發展經驗,對標武漢市、東湖高新區發展規劃,準確定位,於2018年提出建設明楚王墓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目標,力爭形成「北有盤龍城,南有九王寢」的雙星璀璨的遺址公園格局。
該想法得到了省市區領導的大力支持。東湖高新區專門成立了明楚王墓群國家考古遺址公園申報創建領導小組,省市領導及專家多次前來龍泉進行調研考察,探討明楚王墓群遺址公園的發展問題。
綠道的建成,振奮人心!它不僅給光谷人民提供了一個健身好去處,更是明楚王墓群文保工程的新起點。遺址公園建設必須遵循文物保護規劃,龍泉綠道即是遺址公園建設的重要內容,意味著明楚王墓考古遺址公園建設邁入新臺階。未來,我們將以國家考古遺址公園建設為目標,以文保工作為基,全面發掘龍泉山內涵,努力將龍泉山打造成集科研、教育、遊憩為一體的遺址公園,共建、共享大美龍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