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後疫情時代首個「黃金周」落幕。文旅部數據顯示,8天長假,全國共接待國內遊客6.37億人次,國內旅遊收入4665.6億元,同比恢復69.9%。
從熱門線路看,上海、北京、成都、杭州等"老牌旅遊名城"魅力不減,佔據各大旅遊目的地榜單前十。
與此同時,那些曾被忽略的「詩和遠方」,也在疫情之後被發掘,西藏、青海、貴州、新疆等西部線路成為霸屏朋友圈的第二梯隊。
在需求散客化、個性化的時代,誰最先抓住時機,打造品牌,形成優勢,誰就可能獲得更多紅利。
為此,我們選了幾個旅遊熱門目的地,有老牌網紅、也有旅遊新貴,看看他們在此次大考中成績如何?
今天來到第二站——長沙。
剛剛過去的國慶中秋長假,如果要選旅遊人氣最高的城市,長沙一定是其中的「頂流」。
「熱度爆棚」,是旅遊業內人士對長沙的最新評價。還有網友調侃:「這個國慶,我在朋友圈去了42次長沙。」
圖片來源:網絡
以文和友、茶顏悅色為代表的本土網紅美食品牌,成為這座城市最具流量的IP,一次次將長沙送上熱搜。
遊客從天南海北湧向長沙街頭巷尾的網紅美食地。「3天之內喝了12杯茶顏悅色」「超級文和友一天取號超過30000桌」……無論人群多麼擁擠、等位多麼漫長,都打消不了專門到此喝杯奶茶、吃頓小龍蝦的熱情。
對許多遊客而言,你可以沒去過馬王堆漢墓、銅官窯遺址,但一定不能沒駐足過茶顏悅色店門前。只是,要想「網紅」變「長紅」,除了奶茶、小龍蝦,長沙還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留住遊客?
01
長沙並非老牌旅遊強市。很長時間裡,這座省會城市只是遊客前往湖南省內張家界、湘西等傳統旅遊地的「中轉站」。不過,這個國慶,長沙毫無疑問徹底火了,以至於本地媒體興奮喊出「頂流之城」的口號。
某種程度上,數據的確可以證明這一點。
根據國鐵集團公布的數據,國慶黃金周,通過鐵路到達和發送旅客數量前10名城市中,長沙位列第七,高於武漢、重慶、南京等城市。在線旅遊平臺報告則顯示,長沙今年首次躋身國慶酒店預訂量全國前十;各項旅遊產品預訂量恢復超去年,同比增長16%。國慶前一天,長沙地鐵線網客運量更是首次突破200萬乘次,創下單日客流量紀錄。
而在社交平臺上,「打開微信,一整個朋友圈仿佛都在長沙」。微博上,「國慶節全國人民都想來長沙」「長沙成國慶最擠美食地」……在喜提多個熱門話題後,長沙儼然成為網紅城市「代名詞」。
圖片來源:微博
Rachel是來自深圳的遊客,這個假期專門到長沙「逛吃逛吃」。她告訴城叔,「我去長沙就是因為種草當地美食許久。而且高鐵出行很方便,三天時間足夠逛逛市區景點,品嘗當地美食。」
在她看來,長沙絕對算是網紅城市了,「各種餐飲網紅品牌遍地都是,隨處可見打卡排長隊的遊客,基本上以年輕人居多。」
長沙市文旅廣電局有關負責人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表示,「從這個黃金周來看,長沙的網紅氣質盡顯,城市本身的吸引力更強,人氣更旺,酒店的滿房率很高。」
不過,不難發現,長沙這座「頂流」城市,其「技能點」似乎全點在飲食上。
從太平街到坡子街再到都正街,儘管長沙的網紅老街各有特色,但都與「吃」有關。最繁華的五一廣場商圈,每隔幾十米就有一家茶顏悅色門店,動輒排號數幾百。而IFS國金中心附近數條街巷,則基本被果呀呀、費大廚、炊煙時代等連鎖餐飲品牌「佔據」。
有遊客就認為,長沙旅遊內容相對單一,且同質化現象嚴重。「今年國慶長沙的繁榮過於單一,尚需要注入更多層次。」觀察人士指出。
02
必須承認,文和友、茶顏悅色們的走紅,折射出長沙近年來以美食為名片,發展城市旅遊的思路。這幫助長沙在廝殺激烈的城市品牌戰場上順利出圈,收割了一大波流量。
近兩年,長沙出臺多項夜經濟支持政策,構建起以杜甫江閣為核心的「舌尖經濟」「網紅經濟」帶,太平老街、坡子街、黃興南路步行街等老街區被重新激活,透著城市煙火味的「打卡地」如東瓜山市街、易裕和等層出不窮。
不久前,到訪長沙的馬雲也現身文和友、太平街等諸多網紅地。他直言:」長沙是年輕人眼中的網紅城市,夜經濟的火爆程度在全國排第一,我早有耳聞,這次是來親身感受的。」
以超級文和友為例,這棟高7層的建築,成為國慶期間社交媒體上最具熱度的話題之一,已然成為長沙最大的「流量入口」。
作為長沙發展「舌尖經濟」「網紅經濟」的縮影之一,超級文和友囊括多個長沙民間小吃,進駐100戶商家、20餘個商鋪,融合了理髮店、撞球室、美術館、古書店等多種業態。它還原長沙舊街區永遠街的面貌,打造出熱鬧的社區氛圍,受到眾多追求復古氣息的遊客追捧。
但也有觀點指出,與北京、成都、西安等旅遊城市相比,長沙依然存在旅遊景點少、可玩項目少、可停留時間不長等問題。「居然大半人來長沙就是為了喝杯奶茶、吃頓蝦子?」這很難說值得稱道。
土生土長的長沙人羅女士告訴城叔:「長沙這些網紅美食品牌的確能夠一定程度上代表一些長沙本土的東西。不過,未來這種美食網紅經濟是否能夠持久地吸引遊客,還有待證明。」
長沙令人「眼花繚亂」的網紅美食打卡地,雖然迎合了時下年輕人對於「懷舊」「體驗」的追捧,但一旦這樣的風潮過去,長沙是否還能維持熱度?對長沙來說,「美食旅遊」出圈的另外一面似乎是,其悠久歷史和本土文化反而被忽略了。
圖片來源:微博
03
近年來,隨著文化體驗成為驅動旅遊消費的重要動力,越來越多的城市開始重視本土文化的保護與創新、挖掘打造城市IP,為旅遊發展持續引流。
以西安為例,通過打造大唐不夜城,植入豐富的歷史文化,培育出新的城市文化IP,以時尚互動的形式吸引了各個年齡段的遊客,極大地提升了旅遊體驗,順利將「流量」轉化成「留量」。
事實上,長沙作為首批國家歷史文化名城之一,在打造文化IP上,有著諸多先天優勢——從2000多年悠久歷史的馬王堆漢墓,到千年學府嶽麓書院,再到銅官窯文化遺址……不一而足。
同時,長沙還有不少後天優勢。以文娛產業為例,長沙文娛產業上市公司市值達1543億元,高居全國第四,其文娛產業指數僅次於北廣深,高於滬杭。同時,長沙還擁有1800多名網紅KOL。
然而,長沙卻始終沒能打造出像超級文和友、茶顏悅色這類具有頂級流量的城市文化IP。難怪有人調侃,「湖南衛視拍節目,拍一個節目帶火一個景區,就是沒帶火長沙的景區。」
在長沙居住多年的秋秋是一名大學老師。她告訴城叔,「我不認為成為一座網紅城市是一件完全的好事。各個旅遊景點要體現真正的本土文化特點,現在長沙一些景點把舊有的、真實的東西拆掉了,而新建的建築人工雕琢的痕跡又非常嚴重,文化品位不高。」
如何將旅遊和文化更加深度的結合,顯然是長沙必須面對的核心命題。
旅遊沒有文化,就沒有靈魂。從「流量派」到「實力派」,長沙需要跨過「網紅美食打卡地」的初級階段,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核心競爭力,才能不斷放大長沙的旅遊吸引力和影響力,更為持久地紅下去。
來源:城市進化論
註明:本公眾號轉載文章僅用於分享,不用於任何商業用途。如涉及版權問題,敬請後臺聯絡授權或議定合作,我們會按照版權法規定第一時間為您妥善處理。
————————————
微信編輯:芥末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