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相親市場開始下沉,如何從寒冬走出來迎接美好的春天?這是所有相親市場創始人所面臨的問題。與所有創業者一樣,伊對相親創始人任喆瞄準下沉的相親市場,解決用戶真實的需求,打造非常規路線的伊對相親。
這是一條非常規的路線:一開始就商業化,然後補足社交短板。伊對找到了一個簡單的判斷維度,認為付費能力代表了一種市場真實需求的存在。
伊對團隊有一定的社交基因,曾創業做過一款旅行社區類的產品。在決定做伊對之前,任喆前後分析了國內外上百款社交產品,想要做一款符合內斂的中國人性格特點的、簡單易用的相親交友軟體。
創始人任喆認為,一個好產品一定是解決了某一領域的真實、高頻的需求,伊對解決的是中國廣大人群找對象的問題,圍繞這個核心點展開,無論是社交還是服務,都是工具和手段。
儘管準備周全,但伊對第一步其實還是走錯了。第一步,伊對做了一個類似探探的左滑右滑的功能,並且不收費。當時伊對把市面上陌生人交友產品的問題歸因在「收費」上,認為不收費,比阻斷溝通類的收費產品更友好。
「後來我們悲催地發現,2017年上半年這個左滑右滑的功能,對大眾人群根本不好使。這產品一點希望也沒有,數據特別差,留存也差。」任喆總結。探探、Tinder的套路,更適合一二線城市,擅長社交的年輕人。
引入中間人破冰的想法就是在這個階段產生的。這源自一個樸素的想法:中國人有介紹對象的習慣,但中國人性格比較內斂,伊對團隊覺得,引入中間人可能是個破局點。這也就是後來在伊對App裡看到的「紅娘」角色。不過,以什麼方式來組織線上相親,文字、視頻、音頻還是直播,伊對也經歷了反覆試錯。
初創團隊資金有限,首先嘗試的是成本最低的文字體驗。儘管已有紅娘在中間撮合,但文字交流的弊端在於「總有斷檔、用戶焦點不集中,聊著聊著就散了。」很快,文字形式告一段落。
2017年年中,伊對將文字切換為直播,但不是視頻,而是語音。現在伊對App裡已經看不到語音直播的場景了,據任喆描述,「它是一個五人直播間,一個紅娘,一個女嘉賓,類似非誠勿擾,匹配三位男嘉賓。通過語音的方式,幾位嘉賓輪流進行自我介紹。」
一個明顯的改善是,語音直播用戶可以聊起來,比文字效率要高。但伊對團隊很快發現,隨後上線的禮物系統卻無人問津。用戶留存了,也活躍著,但就是沒賺出一分錢來,反而要燒很多錢。
伊對的第一筆融資是在2019年6月,獲得藍馳創投數千萬人民幣A輪融資。半年後,獲得XVC、藍馳創投數千萬美元A+輪融資。
但在2017-2018年,伊對還是那個依靠自有資金不斷試錯的初創團隊。上線語音直播後,2018年每個月支出達到八九十萬,「感覺在春節前後撐不住了,但還得再試,迫於無奈最後啟用了視頻方案。」任喆說。
相對於文字、語音,視頻意味著更加高昂的成本,不僅是伺服器的成本,還有風控成本的大幅增加。如果再次失敗,意味著可能沒有資金來進行下一次的嘗試,「是咬著牙在燒」。
幸運的是,視頻方案選對了。上線視頻時候,用戶開始有消費了,用任喆的話來說,這是因為「視頻能夠達到燃點」。用戶有付費之後,付費門檻定在多少合適,伊對團隊又進行了七八次試錯,從20元、10元、8元、5元最終調整至2元。「2塊錢是最合適的,它意味著一個上臺的機會,一個碰眼緣的機會。」任喆說。
幾經周折,伊對最終驗證了由紅娘牽線,三人在線視頻聊天作為陌生人破冰的方式。2019年底,伊對日活用戶數較年初翻了10多倍。截至目前,伊對已有4000萬用戶,紅娘近5萬人,每月在線相親場次達到1000萬場。
伊對相親面對用戶群體,應對用戶的喜好,洞察用戶的需求,推出了更加適合用戶的交友軟體。如今的伊對相親已逐漸成為廣大單身青年脫單交友的必備神器。如果你想享受不一樣的情感服務,建立一個更多元化的交友圈層,不妨來伊對相親大膽地去嘗試。
(文章為作者獨立觀點,不代表艾瑞網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