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噸級電動船完成試航 煤道上迎「海上特斯拉」

2020-12-11 中國新聞網

  本報記者 葉 青

  新能源電動船添重量級新軍。去年11月,世界第一艘千噸級純電池推動載重船舶在廣州整體吊裝下水,填補了世界同噸位內河雙電驅動散貨船的空白。科技日報記者近日從廣州發展瑞華新能源電動船有限公司獲悉,該電動船近日在珠江水道沙角在龍穴水域完成了試航,順利完成了各項試驗,現正進行塗裝等收尾工作,預計春節後即可投入內河煤炭運輸航線。

  同時該公司還在做進一步研究試驗,開發不同種類的船型和更大噸位的電動船。

  此艘「中國造」的純電動貨船有何技術創新之處?它的出現是否表明著未來貨船的發展形態呢?

  填補世界同噸位空白

  這艘由廣州發展瑞華新能源電動船有限公司投資研發的世界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電動船總長70.5米,型寬13.9米,型深4.5米,設計吃水3.4米。

  該船突破普通運輸船舶使用燃油、燃氣作為動力的局限,採用高性能鋰電池作為全船的動力源。船上安裝有重達26噸的超級電容+超大功率的鋰電池,整船電池容量約為2400千瓦/時,相當於約30—50臺電動汽車電池容量。船舶在滿載條件下,航速最高可達12.8公裡/小時,續航力可達80公裡。

  「本船充電時間僅需2.5小時,完成整船貨物裝卸時間大約也是2小時左右。當它停靠碼頭裝卸貨物時,可同步充電,充電過程不耽誤船舶工作。」該公司總經理嚴曉軍說。

  此船在航行全程不消耗燃油,碳、硫等廢氣汙染物及PM2.5顆粒實現零排放,入級中國船級社並達到《內河綠色船舶規範》綠色船舶Ⅲ最高等級標準,將來可推廣到內河的各種船型上,包括散貨船、貨櫃船、觀光旅遊船、客輪、交通輪、渡輪等。

  該船建成填補了世界同噸位內河雙電驅動散貨船的空白,在研發過程中也形成了多項電動船專利技術。

  據船舶設計方杭州現代設計公司黃佳林董事長介紹,該船擁有「五個第一」:

  世界上第一艘全部採用鋰電池為動力;

  世界第一艘採用直翼舵槳為推進系統,與以螺旋槳為推進的傳統內河船舶相比,推進效率更高;

  國內第一艘採用新型輕型移動式貨艙蓋,以及國內第一艘採用封閉式卸煤輸送系統的自卸式運煤船,分別解決了運煤船運輸、卸煤過程中煤粉塵汙染環境的問題;

  國內第一艘具有綠色Ⅲ標誌的內河大型運煤船,綠色Ⅲ是綠色船舶的最高等級,該電動船創下了內河船舶拿到此指標的先例。

  「『五個第一』,更多是強調創新,對內河水路運輸散貨船的技術革命,以實現內河船舶的綠色節能環保,踐行新發展理念。」嚴曉軍說。

  攻克電池技術難題

  世界首創背後有艱辛。該船在設計上突破大容量新能源電動船舶設計、岸電接駁及快速充電系統的成套技術難點,其雙電管理系統瞬態響應性能優異,能量回收高效,船舶動力強勁。

  「為了這個技術,研發過程團隊攻克了很多難關。」嚴曉軍表示,以電池為動力的千噸級的純電動船屬於世界首創,尚沒有相關的技術管理規範。中國船級社武漢規範研究所一邊制訂規範報上級部門及時形成標準,一邊抓緊電動船的設計圖紙,逐個解決技術難題。

  挑戰最大的是大容量、超大數量的單體電池如何應用到大噸位的船舶上。電動船的電池管理系統以及船舶推動設備的控制系統要求特別高。團隊經過數年的研究,在500噸的舊散貨船上不斷試驗,形成了比較完善的電動船動力管理系統。所有這些,為今天這艘2000噸級的新能源電動船的成功研製奠定了基礎。

  「純電動船能否實現取決於電池關鍵技術能否取得突破。一般電池體積大且重,如果整艘船裝滿電池,沒有裝貨的空間,不現實。電池量少,又無法跑遠。十多年前業界已有人開始研發電動船,但苦於無法解決電池問題而擱淺。」華南理工大學土木與交通學院船舶與海洋工程系吳家鳴教授說,此艘純電動船的出現在於電池技術取得重大突破,雖然重26噸,但相比傳統電池量已減少一大半。

  引領船舶環保運輸行業發展

  「綠色船舶是船舶業發展的主流方向,純電動船正是在此背景下所催生的。」吳家鳴說,面對航運業節能減排日益增長的壓力,很多國家港口已實施嚴格的船舶排放標準,如果不達標,船隻根本無法靠岸,倒逼了船舶製造往此方向努力。

  他表示,控制二氧化碳排放一直是航運界關注的焦點,國際海事組織設立的船舶能效設計指數,就是要在船舶設計階段提高船舶運輸量並通過各種手段降低二氧化碳、氮氧化物、硫化物的排放量。2013年以後開工的400總噸以上新造船必須進行該指數計算。「這只是一個設計指標,鼓勵船舶設計單位、造船廠、設備製造廠採取各種措施來改進船舶能效,促進技術進步和革新,而與船舶的運營情況無關。」

  迫於環境保護壓力, 船舶新能源化勢在必行,內河航運船舶電動化就是探索方向之一,特別是電動船、雙燃料動力船,可大量減少排放氮氧化物、硫化物。吳家鳴表示,目前由於充電的限制,該船主要是在煤碼頭和電廠之間實現「點對點」運輸,暫時無法出遠海航行。但其邁出了綠色船舶設計的關鍵一步,將引領內河船舶環保運輸行業的發展。

相關焦點

  • 世界首艘2000噸級別純電動船日前在廣州南沙區龍穴島下水試航
    充電2小時,可跑80公裡,世界首艘2000噸級別純電動船日前在廣州南沙區龍穴島下水試航,此次成功下水,實現了五個「第一」:世界上第一艘全部採用鋰電池作為全船動力的內河貨運船舶;世界上第一艘採用直翼舵槳推進系統的內河大型運輸船舶
  • 海上巨無霸來了:中國造出全球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船
    中國製造也絕對不是蓋的,這部全球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船被我們造出來了。據科技日報報導稱,世界第一艘千噸級純電池推動載重船舶在廣州整體吊裝下水,填補了世界同噸位內河雙電驅動散貨船的空白,而它預計下個月開始試航,並計劃明年初投入內河煤炭運輸。
  • 世界首艘2000噸級電動船下水
    本網訊 日前,由中國船級社(CCS)檢驗、入CCS船級的世界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電動自卸船在廣州南沙整體吊裝下水。該船建成後將填補世界同噸位內河雙電驅動散貨船的空白,在航行中全程不消耗燃油,實現碳、硫等廢氣汙染物及PM2.5顆粒零排放。  據悉,該船充電兩小時,即可續航80公裡。
  • 浙江省設計研發的世界第一艘內河2000噸純電動運煤船下水
    由杭州現代船舶設計研究有限公司設計研發、廣船國際有限公司建造的世界第一艘內河2000噸電動運煤船已於年前下水試航,各項性能指標超出預期。該船在設計上突破了傳統運輸船舶使用燃油、燃氣作為動力的局限,大規模採用鋰電池作為全船的動力源,具有動力強勁、性能優異、節能環保等特點。
  • 招商工業孖洲島完成首艘DP3潛水支持船MT6027試航
    12月8日,目前世界最先進、潛水深度最大、帶有DP3、Winterized和K-Master等多功能和20餘項入級符號的飽和潛水支持船MT6027項目經過16天的深海航行試驗,順利歸航停靠在招商工業孖洲島基地0#泊位。
  • 世界首艘千噸級純電動船在穗下水試航,充電2小時可跑80公裡
    大洋網訊 11月12日,世界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電動自卸船在南沙整體吊裝下水,首次同步發布新能源電動船產業標準化聯盟標準。南沙區、廣州港務局、廣東省質監局、廣州發展集團、上海瑞華、省物流協會、廣船國際等單位的領導見證了儀式。
  • 揚子鑫福20.8萬噸散貨船出海試航
    中國江蘇網3月13日泰州訊(燕東峰 孫紀剛)3月12日上午8點,由江蘇揚子鑫福造船有限公司建造的20.8萬噸散貨船離開該公司1號碼頭,前往浙江舟山海域試航。據了解,該船全長299米,型寬45米,於2019年3月20日開工,同年9月6日進塢搭載,12月28日出塢。海上試航5天,完成主機負荷試驗和操縱性能試驗、航速測試、壓載水處理裝置等40多項試驗後,返航到太倉港正式交付給船東國銀租賃。「目前,公司在手訂單14條船,月底還有一條船出塢並出海試航。」
  • 京魯船業一艘82000噸散貨船試航順利歸來
    12月13日,京魯船業為希臘船東Laskaridis Shipping Co.Ltd建造的82000噸散貨船「京魯155」船在完成所有試航項目後順利返航。試航期間,京魯船業合理安排試航計劃,嚴格按照航行試驗大綱開展海試,高標準完成航速測試、拋錨試驗等所有的海上試驗項目,所有項目一次性通過,檢測數據均滿足各項設計要求。試航結果得到船東和BV船級社的高度認可,為後續船舶的順利交付工作打下堅實基礎。為響應新的硫排放規範,本次試航成功的船舶加裝了脫硫塔。
  • 臺灣日月潭首艘純電動遊船試航(組圖)
    當日,臺灣著名風景區日月潭第一艘純電動遊船下水試航成功。該船重9噸,設計載客48人,採用太陽能電池和普通蓄電池混合供電,蓄電一次,可行駛8小時,具有低碳節能、行駛安靜等特點。預計今年將有6艘該型電動遊船投入使用。
  • 我市建造的最大公務船成功試航
    我市建造的最大公務船成功試航 發布日期:2019-09-23 10:16 信息來源:港航管理局瀏覽次數: 9月20日,嘉興製造的最大公務船「滬水文001」在長江口試航,在船檢人員對系泊設備、無線電設備、消防設施等進行全面測試後,總歷時7個小時的試航成功完成,標誌著我市公務船建造的成功轉型。
  • 海上特斯拉,看售價200萬美元起的電動遊艇
    特斯拉研發了地上跑的、天上飛的,至今還沒生產海裡航行的。被稱為 "海上特斯拉 "的Silent Yachts公司,目前正在加緊生產其電動雙體船。該公司現在已經有10艘船在建造中,公司正在提高產能,每年能夠生產幾十艘電動船。這聽起來似乎不多,但對於像Silent Yachts電動雙體船這樣的大型船隻來說,船艇生產是一個緩慢的過程,而且很難大規模部署。他們已經交付電動雙體船多年,現在已經有了完整的三條船的生產線,分別是55英尺,60英尺和80英尺。
  • 一日雙喜,中國船舶大船集團一船交付一船試航
    該船船長339.90米、型寬62.00米、型深29.50米、載重量為32.5萬噸,入韓國船級社和英國勞氏船級社。受疫情影響,一些設備的廠家服務工程師無法來廠調試,相關單位主動作為,迎難而上,通過電話微信積極與服務商溝通,邊學邊幹,獨立完成液位系統、軸磨損系統等試驗、交驗工作。試航前,大船集團制定了船舶試航疫情聯防聯控工作方案及應急預案,細化措施,明確責任,物資落實到數量,職責落實到人,嚴格落實各項防疫防控措施。
  • 總歷時7個小時 嘉興建造的最大公務船成功試航
    浙江在線9月24日訊(通訊員 吳婷竹 廖正勇)9月20日,嘉興製造的最大公務船「
  • 不要小看這2000噸「小船」,又是一個全球第一
    廣船國際副總工程師陳灝表示,這是近些年來廣船國際承建的最小一條貨船,但千萬不要小看這2000噸,因為它是全球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純電動船。「純電動」竟為運輸電煤這是全球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純電動船。記者仔細打量這模樣有些奇怪的新能源純電動貨船,這是廣船國際有限公司為廣州發展瑞華新能源電動船有限公司建造的內河航運船。
  • 交船又試航,中國船舶集團大船集團生產「加速度」
    4月20日,中國船舶集團有限公司旗下大連船舶重工集團有限公司生產又傳喜訊,當日實現一船交付一船試航兩大節點。上午,大船集團為韓國SK海運公司建造的32.5萬噸超大型礦砂船(VLOC)「鐵山」號籤字交付,這是大船集團今年復工以來交付的第一艘船。「鐵山」號是大船集團首次為韓國船東建造的新一代VLOC,全船壓載系統管系採用玻璃鋼材質,配置有排氣硫氧化物洗滌裝置、LNG 燃料預留艙,具有環保、節能、安全等特點,總體性能達到世界領先水平。
  • 中國打造全球首艘「全電動貨船」 只需充電2小時
    中國建造了世界首艘「全電動貨船」,它在充電2小時後,在裝載2000噸貨物的情況下最遠可以航行80公裡,再次證實了中國製造的實力。  報導稱,世界第一艘千噸級純電池推動的載重船舶,在廣州整體吊裝下水,並預計下個月開始試航,明年初投入內河煤炭的運輸。
  • 可以現釣現吃的釣魚船:在寧波成功試航
    9月10日上午,「瓊臨漁03399」號釣魚船在象山石浦試航成功。這是目前為止我國最大的一艘釣魚船。「瓊臨漁03399」號釣魚船根據【船順】提供的船舶資料顯示:「瓊臨漁03399」號漁船總長69米、船寬11米,總噸位1077噸、排水1595.6噸,長68.6米、寬10.8米,型深4.7米。最大續航力5000海裡,設置有74個床位,49個釣位。
  • 1140TEU貨櫃船示範船下水試航|船順
    12月8日,湖北造「漢海5號」江海直達貨櫃船示範船下水並圓滿完成試航,這標誌著湖北建造的全國內河最先進、最大裝載量的江海直達貨櫃船即將交付、投入運行。新型1140TEU江海直達貨櫃運輸船試航成功,為長江航運再添利器。
  • 全球首艘智能船「中國造」 國產豪華郵輪2021年有望試航
    圖片說明:今天上午交付的全球首艘智能船舶模型 點擊查看高清大圖  全球首艘智能船交付iDolphin獲兩大船級社智能標誌  開幕當天正式交付的全球首艘智能船無疑是本屆展會的一大亮點  東方網記者了解到,此次交付的iDolphin38800噸智能散貨船的研製由上海船舶研究設計院牽頭,已於今年10月31日啟程試航,該船是全球第一艘獲得英國勞氏船級社最新智能船標誌的船舶,也是全球首艘獲得中國船級社認證的智能船舶。「所以這是全球首艘真正意義上的智能船。」上海船舶設計研究院副院長龐泉說。
  • 全球首艘2千噸級純電動船下水 充電2小時跑80公裡
    本報廣州11月12日電12日下午,全球首艘2000噸級新能源純電動船在廣州廣船國際龍穴造船基地吊裝下水(上圖,符致冠攝)。下水儀式上,還發布了《內河雙電(鋰離子蓄電池、超級電容)純電動船電力系統》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