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物館傳奇·第二季】
六朝博物館:亂世風流看六朝
邊聽邊看
走進屬於你一人的博物館
六朝的故事,不妨從一雙木屐說起。
在六朝博物館負一層,六朝生活區,有一雙男士穿著的木屐。一塊長方形的木板離地面2、3公分,支撐它的是兩塊小木板,這就是木屐的齒。這雙木屐是從南京老門西的顏料坊出土的。遙想當年,東晉丞相謝安,應該就是穿著這樣一雙木屐,差點跌倒在自家門檻上。
謝安
這個故事記錄在六朝時著名的筆記小說《世說新語》中,說的是淝水之戰,這是關係東晉生死存亡的一場大戰,在謝安的指揮下,以少勝多,東晉士兵以幾萬人戰勝了前秦近百萬大軍。捷報傳來,謝安正在家和客人下棋,看完戰報,只淡淡說了句,「小兒輩遂已破賊」,表面非常平靜,直到一局棋下完,送走客人,回內室的時候,因為走得太急,腳下一個趔趄,把木屐的齒都折斷了,可見內心的狂喜和不淡定。
後來謝安孫子輩的謝靈運,著名山水詩人,還發明了一種方便登山的木屐,上山的時候去掉前齒,下山的時候去掉後齒,李白在《夢遊天姥吟留別》裡曾經寫道:「腳著謝公屐,身登青雲梯」,說的應該就是這雙登山專用木屐。所以要說中國歷史上最出名的穿木屐的男人,非謝家這兩位莫屬。
說起謝氏,那可是六朝時的豪門。西晉末年,中原大亂,為了躲避戰亂,很多北方世家大族,包括普通老百姓舉家南遷,史稱「永嘉南渡」。這次中國古代最大規模的北方人口南遷,讓南京一下成了一座移民城市,南北文化在這裡融合,經濟也發展起來。
當時從北方移來的這些大家族,就聚居在秦淮河邊烏衣巷一帶,所以才會有後來劉禹錫的詩,「朱雀橋邊野草花,烏衣巷口夕陽斜,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王、謝,指的就是王家和謝家,都是從北方遷來的名門望族。王家出的名人也很多,最家喻戶曉的一位就是書聖王羲之。
王羲之
《世說新語》關於王羲之的記載也不少。據說王羲之不善言談,也不講究修飾,有一年夏天,東晉太尉郗鑑派人到烏衣巷王府選女婿,王家子弟都在,聽說有人要來選女婿,都打扮得整整齊齊,態度也非常矜持,只有王羲之毫不在意,袒胸露腹坐在東床上吃東西,來人回去匯報了,沒想到郗鑑反而看中了王羲之,說這正是我要選的女婿,這就是「坦腹東床」的故事,也是「東床快婿」等成語的來源。
這種有趣的小故事,《世說新語》記載了一千多條。這部產生於南京的筆記體小說,專門記述魏晉南朝那些士族名士的言行舉止,各種奇談怪論,奇聞軼事,直到今天還為人津津樂道,也因此一直有一種說法是「一種風流吾最愛,六朝人物晚唐詩」。
六朝人物裡最放蕩不羈的是竹林七賢。魏晉時的這七位大名士,因為常在竹林裡聚會,人稱「竹林七賢」。他們嘯叫山林,吟詩作賦,醉生夢死,七位都愛喝酒,據說阮籍喝醉了可以六十天不醒。還有劉伶,喝多了就脫了衣服赤身裸體,有人登門拜訪說他有失體統,劉伶不以為然,醉眼朦朧地說:「我以天地為房屋,以房屋為衣褲,你們為什麼鑽進我的褲襠裡來?」
對於六朝,著名美學家宗白華先生說:「漢末魏晉六朝是精神上極自由、極解放,最富於智慧,最濃於熱情的一個時代。」漢以來獨尊儒術的思想禁錮被打破,玄學盛行,佛道並興,意識形態空前活躍。因此雖然是一個亂世,六朝給後世留下的卻不再只是徵戰和殺戮,而是一種崇尚自然,注重思辨,清俊脫俗,超然物外的精神象徵。
(陳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