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問西東 / 圓桌觀察員
雖然已過了收穫季節,但秋天的風光依然在這裡留下了淺淺深深的痕跡:江南的農田裡,仿佛還能看到大片大片金黃的稻浪,一直延伸到盡頭的天際線;小河旁邊的柿子樹上,還掛著幾顆紅燈籠一般的果實;路邊蘸滿金黃顏料的銀杏樹,鄰居阿姨剝毛豆時瀰漫空氣的淡淡清香,一切仿佛都讓人覺得沉穩而安寧。
這個鏡頭,定格在位於蘇州吳江平望鎮的廟頭村長漾裡。
這幾年,平望鎮「內外兼修」踐行鄉村振興戰略,廟頭村成為一個典範,幾項舉措下來,當年的經濟薄弱村實現了三年脫貧任務一年完成。2019年這個村子收入352萬元,比2017年增長近50%。更重要的是,在持續推動農文旅深度融合、創新發展中,捧出了「村上·長漾裡」文旅項目等網紅產品,讓人刮目相看。
鄉村振興,既要塑形,也要鑄魂。這個「魂」在哪裡?鄉村建設的蘇州探索,前行的路上有哪些值得收藏的經驗?日前,帶著這樣的思考,新一期「圓桌思享匯」把會場擺進了廟頭村,來自浙江、蘇州等地的業內專家、高校學者及文旅企業代表聚集一堂,在鄉野一線,共同探尋長三角一體化背景下鄉村振興示範樣板的實踐做法。
一個網紅村是怎麼誕生的
「村上·長漾裡」,現在成了廟頭村乃至平望鎮的一張名片。
雖然開業時間還不久,這裡已經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在稻田原野、河濱步道、生活家小院、鄉鄰中心、共禾廚房、戶外草坪,長漾裡見證著一群群遠道而來「打卡」的人們難忘的歡聚時光。
為什麼這個項目具有這麼大魅力?
打造「長漾裡」的鄉村文旅品牌「村上文旅」負責人吳嘉昊說,最重要的就是以生活美學來引領鄉村、活化鄉村。比如說,在整體風格上,大幅度保留村落空間結構,通過設計修整出具有原生感的鄉村場景。有歷史價值的房屋保留後改造,增加符合運營需求的設計型建築,用來提升鄉村設計感和場景感。
充滿情調的「村上·長漾裡」。
舉個例子,村裡原來有一條小河,在整個河道景觀改造之時,文旅團隊沒有刻意去做一些駁岸,而只是看似隨意、實則精心地布局了一些水生植物、石頭造型,整條小河原來的結構和整個河道的形態幾乎沒有動過,「品味」卻一下子提升了不少。
再舉個例子,一棟70年代的鄉村老屋,通過設計,變成了集合書、茶、影音、社交廚房等功能的復古院落。烹茶閱讀、暢談交流、歡聚團建,儼然是一個百變萬能的團趴空間。
用吳嘉昊的話說,他們打造的這個場景,叫做多業態的「田園綜合體」,「就是要在留有舊時光的土地上,找到新的生活價值。」
吳嘉昊認為,實現鄉村振興必須要引入「生活的美學」。
來到長漾裡的一位年輕人在圓桌思享匯上說,特別喜歡這樣的鄉村,既有老味道,又有符合當代人生活習慣的場景。「鄉村振興需要人的活力,只有讓更多年輕人喜歡,願意參與進來,才能有長久的生命力。」
而年輕人的參與,不僅是停留在「打卡」上。吳嘉昊也特意看重這一點,比如,他們目前選擇的品牌都是由本土文化滋潤出來的獨立品牌,而非連鎖的大品牌,這樣的話,它更能夠提供符合本土文化體系的內容,這個時候,能就吸引更多有創意的年輕人來共同參與,有意識地針對本地文化來研發一些新的東西。
「內容,才是整個鄉裡振興的一個王道。」吳嘉昊強調。
鄉村振興,浙江是個好老師
曾經有一段時間,各地的「特色小鎮」風靡一時,也吸引了不少房地產商投身其中。但光靠房地產,能振興鄉村嗎?
陳來生相信,「文創」是未來鄉村振興的一張王牌。
在蘇州科技大學旅遊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陳來生看來,鄉村未來最有潛力的一張牌是「文創」。特別是對於蘇州來說,如果能把江南文化通過創意創新將其更好展現出來,賦予它生命,賦予它品牌,就是一種成功。
當天的圓桌思享匯上,平望鎮統戰委員仲玉琴舉了一個桑園的例子。平望有一塊500畝的桑田,多年來一直被悉心呵護著,這塊寶地,將成為廟頭村未來「五源驅動」中的「桑之源」,形成一個具有濃鬱江南風情的「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田園社區」新模式。
仲玉琴看好鄉村振興中的「現代農業+文化旅遊+田園社區」新模式。
在鄉村振興領域,浙江無疑是值得參考的一個樣板。
在「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發展理念的引領下,2017年起,浙江省旅遊部門推出「萬村景區化戰略」,全省各地旅遊部門實踐探索村莊景區的創新路徑。杭州臨安區引入市場機制,在全區各村落景區推行市場化運營;寧波象山縣通過全域旅遊+,打造了「山海水鄉、心悅茅洋」示範線;嘉興平湖市打造「棒球小鎮」,以文體旅相結合,推動鄉村振興……
尤利群表示,要讓年輕人感受到鄉村和現代生活並行不悖。
當天的圓桌思享匯上,浙江財經大學中國鄉村振興研究院副院長尤利群帶來了她的新思路:他們策劃了一個浙江省的大學生鄉村振興大賽,讓鄉村提出具體的需求,讓年輕人們帶著對鄉村的憧憬、對未來生活的夢想去解決這些問題,去設計一個具體可操作的方案。
「現在的年輕人並不像大家想像的那樣,不願意到鄉村去吃苦,只要讓他們有成就感,有獲得感,他們就會積極投身到鄉村振興中來,承擔起時代賦予他們的一份責任。」尤利群說,回歸鄉村,不是要讓年輕人回農村去當「苦行僧」,而是要讓他們在感受鄉村的自然同時享受現代的生活,這點非常重要。
真正的振興,到底還缺什麼東西
鄉愁,是每個人心中的一個夢。
但如今,大多數城市人進入鄉村之後,才發現除了極少的風光絕美的鄉村之外,進城打工大潮淹沒下的鄉村依舊破敗。基礎設施破敗,人口老化,居住品質成就,文化凋零,鄉愁,很多時候變成了一個回不去的夢。
振興鄉村,復興田園,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麼簡單, 要讓「理念情懷」落地,需要社會多方面新生力量的參與,而不是簡單的政府投入。
在邢強看來,蘇州鄉村振興項目的市場競爭力還有待加強。
來自蘇州文旅集團古城投資公司的副總經理邢強坦言,現在其實不缺錢,「水池」已經有了,現在缺的是魚,缺的是好魚苗。有個國家級的文化基金曾經在江蘇掃了一圈,結果很遺憾,沒有發現好項目可以投,這恰恰說明了一個問題:我們的一些鄉村振興項目,不少還缺少真正的市場競爭力,需要百姓和市場的持續的檢驗。
成功打造了長漾裡項目的吳嘉昊也有這個擔憂。她說,現在很多項目往往是「設計先行」,民宿搞得很漂亮,裡面的酒店式標準服務卻不到位;餐廳設計得很「網紅」,裡面的菜品質卻得不到保證。「經營規劃要先於設計美學,設計是為內容服務的,設計不是核心,最重要的是產業的運營思路。」
在留有舊時光的土地上發現新的生活價值,這確實不容易。我們的鄉村不僅要有潔淨的空氣,還要有集聚的人氣,更要有響亮的名氣和實惠的財氣。這是一道時代的命題,地處富庶江南,手握「江南文化」的寶貴IP,蘇州當不負期待,破好這個題,為江南文化在新時代找到了更好的安身之所,也為我們的後代留下了一筆無比豐厚的財富。
「未來的鄉村,應該是個『奢侈品』,而不是『邊角料』。」這是傾注鄉村研究數十年心血的尤利群的定見,也是無數心系鄉村者的發心。而也正是這句話,在當天的圓桌思享匯現場,激起一陣特別熱烈的掌聲,在長漾裡迴響。
更多現場的乾貨分享,請點擊下方視頻
2020「圓桌思享匯」進行時>>>
1、圓桌思享匯 | 如何更有「國際範」?「洋蘇州」們想蘇州之未想
2、圓桌思享匯 | 蘇州大復工:難在哪,還缺啥?
3、圓桌思享匯|蘇州生物醫藥,下一個十年的「靶點」在哪?
4、圓桌思享匯|「第一書記」直播帶貨,「乾貨」不止在舌尖
5、圓桌思享匯 | 召喚「獨角獸」,蘇州憑啥?
6、圓桌思享匯|蘇州何以打動全球英才?這個「朋友圈」有話說
7、圓桌思享匯|「風口」比武!「新基建」的蘇州勝算,在哪?
8、圓桌思享匯 | 乘風波浪的太倉,何以「大」起來?
9、圓桌思享匯丨回味!蘇州這場「智媒」論壇,不少人站著聽完
10、圓桌思享匯丨網際網路+,如何賦能「最江南」的蘇州文化產業?
11、圓桌思享匯丨給蘇州一個自貿區,撬動的到底是什麼小宇宙
12、圓桌思享匯丨十年磨一劍!解開崑山高新區的傳奇密碼
13、圓桌思享匯丨三十而立!「拓荒牛」蘇州高新區,雄心再燃
創作:吳松奇攝影:吳松奇編輯:顧善聞
原創不易,費心費力;
倘若看中,歡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