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訪呂梁、忻州幹部群眾——擼起袖子加油幹 芝麻開花節節高...

2020-12-18 山西新聞網

紅色風情街上遊客絡繹不絕。 白旭平攝

談起幸福生活,王三女笑得合不攏嘴。陳俊琦攝

村幹部手把手教搬遷戶縫鞋墊。王利強攝

談起幸福生活,宋三女笑得合不攏嘴。 陳俊琦攝

今日蔡家崖。 白旭平攝

岢嵐縣宋家溝移民新村。 趙文君攝

    

    我們黨的每一段革命歷史,都是一部理想信念的生動教材。全黨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繼續前進,永遠銘記為民族獨立、人民解放拋頭顱灑熱血的革命先輩,永遠保持中國共產黨人的奮鬥精神,永遠保持對人民的赤子之心,努力為人民創造更美好、更幸福的生活。
    讓貧困人口和貧困地區同全國人民一道進入全面小康社會,是我們黨的莊嚴承諾,不管任務多麼艱巨、還有多少硬骨頭要啃,這個承諾都要兌現。希望各級扶貧工作隊員撲下身子紮實工作,在為貧困群眾排憂解難中實現價值、增長才幹。
    脫貧攻堅工作進入目前階段,要重點研究解決深度貧困問題。實施整村搬遷,要規劃先行,尊重群眾意願,統籌解決好人往哪裡搬、錢從哪裡籌、地在哪裡劃、房屋如何建、收入如何增、生態如何護、新村如何管等具體問題。

——習近平


蔡家崖:火紅的老區花正豔

    夏日的呂梁大地,樹綠得正濃,花開得正豔。6月12日,記者再次走進興縣蔡家崖這塊紅色熱土,重溫那一幕幕溫暖的場景、一句句深情的囑託,感受老區人民的新變化。
    「記者同志,再過幾天,我們蔡家崖就要通火車了。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惦記著咱們老區人民!等到通車的那一天,我一定要坐一回咱們『蔡家崖』號列車。」85歲的晉綏邊區老戰士溫守慧把我們迎進家。窯洞正中央懸掛著去年習近平總書記與老戰士們交談的照片,溫守慧就是其中一員。
    「這是我一輩子的驕傲。咱們的領袖跟老區人民心連心,我們要堅決擁護、愛戴領袖,在習近平總書記的帶領下早日實現偉大的中國夢。」老人深情凝望著照片,顫巍巍地舉起手來,行了一個軍禮。老人告訴記者,去年國家給復員軍人的生活補貼漲了100元,現在每個月能領到1000多元的補貼,日子越過越舒心。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後,蔡家崖的紅色旅遊更火了。今年4月底投入運營的蔡家崖紅色風情街上,遊客絡繹不絕。牛侯偉的紅色照相館在當地頗有名氣,這個38歲的年輕人正忙著給幾名來自四川的遊客拍照。「我們的生意紅火著了,一天拍20多張照片,能收入將近300塊錢。」牛侯偉的臉上帶著幸福的微笑。
    見到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資深講解員康彥紅時,她剛剛接待完一批來自北京的遊客。在喝水的間隙,康彥紅跟記者聊了起來:「去年我們館接待遊客32萬人次,是往年的3倍,最多的一天接待了80個團體、7000多名遊客。今年短短幾個月遊客數量已經達到13萬人次,館裡增加了4名講解員,還是忙得團團轉。」這個晉西北姑娘說話頗為爽快。回想起習近平總書記在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的情景,康彥紅心情依然十分激動,「我們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傳承紅色文化,弘揚呂梁精神,讓紅色基因深植每個人心中。」聊了短短的幾分鐘,康彥紅又走上了工作崗位。
    伴著夕陽,記者來到不遠處的興縣120師學校,「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幾個紅色的大字熠熠生輝。校長馮冬生正跟縣裡文化部門負責人商討120師戰史紀念館的布展事宜。「我們把紅色紀念館建在學校,就是要牢記習近平總書記囑託,讓每個學生堅定紅色理想信念,把紅色基因代代傳承下去。」馮冬生的話鏗鏘有力。
    「我們是共產主義接班人,繼承革命先輩的光榮傳統,愛祖國,愛人民……」嘹亮的歌聲在校園裡久久迴蕩。

    記者手記
    兩天的走訪,在蔡家崖的所見所聞讓我們感動:老區人民的本色沒有丟,紅色的基因深植這塊熱土,大家對習近平總書記的擁護愛戴之情是發自內心的;老區正煥發著新的活力,習近平總書記的諄諄教誨,激勵著每個人,這塊熱土迸發出一種激揚向上、時不我待的追趕熱潮。 
    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和囑託就是指路的明燈,老區的明天一定會更美好!


本報記者趙峻青 王少科

    趙家窪:我們趕上了好時光


    「這一年時間裡,我們的生活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跨過了上百年。」趙家窪村特困戶曹六仁談起變化來激動不已。他家6口人原來擠在一間土坯房裡,屋內地面坑坑窪窪,隨時需要鋪磚打補丁。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家裡看望時,發現地面只鋪了一半,特意詢問原因。老曹說自己鋪磚砸傷了手指,活兒也撂下了。習近平總書記十分關切地詢問他傷勢怎麼樣,知道無大礙後才放下心來。
    「現在你看這樓房,哪是村裡的土坯房能比的?」曹六仁感嘆道,「土坯房裡住了我們家四代人,100多年,都是在苦日子裡熬過來的。老一輩人沒有趕上好時光呀!」曹六仁現在的住房在岢嵐縣城新蓋的移民小區——廣惠新村,82平方米的新房內,南北通透、光照充足,乳白色的地板磚映襯得家裡亮亮堂堂,家具、電器一應俱全。
    趙家窪村是典型的「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時,充分肯定了通過易地搬遷改善村民生活的扶貧工作思路。在黨中央的關心和支持下,趙家窪村在2017年9月就全面完成了整村搬遷,全村18戶35人全部搬進了新居,其中習近平總書記看望過的劉福有、曹六仁、王三女3戶人家全部搬到了廣惠新村。
    搬得出,還要留得住。劉福有一家在村裡時,全年種糧食的收入只有550元。搬出來後,平地流轉給了企業種藥材享受分紅,坡地退耕還林享受補助。妻子楊蛾子在小區附近做保潔工作,每月有1050元的收入。再加上光伏扶貧、低保、養老保險等,劉福有一家去年的收入達到35244.78元。今年5月,劉福有又參加了縣裡的植樹造林,每天有120元的收入。楊蛾子樂呵呵地說:「孩子們都成家自立了。我們老兩口有這麼多收入,能過好生活呢。」
    「還是現在好!原來孫子、外孫怕冷,叫也叫不回來,現在一放假就賴在這裡不走了。」楊蛾子感嘆道,「村裡的土坯房,冬天蓋兩層被子都冷。腳底板前半夜是冰的,後半夜才能暖過來。」今年春節,劉福有一家經歷了從未有過的大團圓,兒子兒媳回來了,孫子外孫回來了……一家人的快樂幸福都被記錄在了一張張全家福照片上。這些照片圍攏在習近平總書記在舊居看望老兩口的巨幅照片的周圍,溫馨感人。楊蛾子說:「習近平總書記對我們的關心,全家人永遠都不會忘。」
    習近平總書記在趙家窪村看望的3戶人家中,王三女家最為貧困,年近七旬的老人獨自帶著智障的孫子、孫女生活。現在,在政府和愛心人士的幫助下,王三女沒花一分錢就住進了配套齊全的樓房內。老人還有一份在小區做保潔的工作,每月固定收入1050元。孫子、孫女在忻州市一家特殊教育學校上學,都取得了很大進步。王三女指著客廳新買的32英寸彩電,自豪地說:「這個電視是我拿自己工資買的,好著呢。」電視旁邊,幾盆綠蘿長得正旺。

    記者手記
    「病有標本。知標本者,萬舉萬當;不知標本者,是謂妄行。」對趙家窪村村民而言,惡劣貧瘠的生存環境,就是導致他們貧困的主要原因。隨著整村搬遷的順利推進,趙家窪村推掉舊房、種了樹木;趙家窪人走出山溝,奔上了致富路。特別是在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之後,激發了趙家窪人強大的內生動力。劉福有、曹六仁、王三女都已是六七十歲的老人了,但他們不論是在公益崗位做保潔,還是在企業打工,都沒有請一天假。他們逢人便講:「我們是習近平總書記看望過、關心過的人,不能給領袖丟臉抹黑。」懂得感恩、珍惜幸福,同樣是一種力量。

本報記者陳俊琦


宋家溝:留住鄉愁迎來幸福


    宋家溝村火了。一到節假日,村口64個車位的停車場停滿旅遊大巴。熟悉的農村風貌、濃濃的鄉村記憶是宋家溝最吸引人的地方。如今新建100個車位停車場的計劃提上了村委會的日程。
    宋家溝三棵樹廣場最為熱鬧,老樹虯枝斜出、大樹綠蔭如蓋、小樹生機勃發,這裡是遊客們必來合影留念的地方。習近平總書記「同黨中央一起擼起袖子加油幹」的囑託在這裡久久迴響。
    常在廣場涼亭乘涼的耄耋老人張貴民,一次次被遊客們認出來,爭相和他握手。一年來,他一遍遍向大家講述習近平總書記到他家的情景,感慨著宋家溝的巨變。
    6月13日,記者見到剛剛遛彎回來的張貴民大爺。一進門,72歲的老伴周牡丹就把熬好的湯藥端了出來。張大爺喝了一口說:「去年臘月做了個手術,這幾天後背發燒。可把村裡的幹部們糟害痛了,輪著來伺候,就是親兒親女也不過是個這。」他指著村婦女主任高愛蘭說:「現在啊,我把他們看成自己的娃兒,可親著了!」
    去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到宋家溝時,張貴民老兩口剛從20公裡外的長崖村搬來3個多月。「和過去比,肯定是搬來好,但以後有多好,心裡還是沒底。」一年過去了,家家戶戶的日子真和習近平總書記說的那樣,芝麻開花節節高,越過越踏實,越有奔頭。就拿女人們都會的縫鞋墊來說,村裡辦起巧手坊,遊客們也會花錢去買。張大爺笑著說:「別看俺又老又病,但耳不聾腦子清,還是老黨員,不能躺著不動,淨讓人伺候,也得為幸福生活做點貢獻。」
    看著來宋家溝村旅遊的人多起來,村裡小賣部開張了,土特產店掛牌了,小吃攤支起了,張貴民大爺著急自己沒事幹。村幹部們越勸他安心養病,他越不安。他說:「中國夢,俺看就是咱老百姓的幸福夢,幸福夢是人人有份,也得人人出力。」「您找到出力的地方了嗎?」記者問道。「哈哈,找到了。」張貴民把藥碗一推說,「俺電視也上,報紙也登,也算個村裡的名人了,思來想去當導遊最合適不過,外地人來了給他們解說解說,俺是啥說啥,他們也愛聽。」
    暮色漸起,和張大爺的聊天在村裡大喇叭響起的音樂聲中告一段落。廣場上婦女們隨著音樂起舞,小孩子們在一旁追逐,三兩遊客正騎著自行車穿梭……黛瓦黃牆和熱鬧的人群,組成了一幅動人的田園美景。

    記者手記
    一年之後再訪宋家溝,最受感染的是他們迸發出的活力和生機,最被感動的是幹群之間骨肉相連的真摯情誼,聽到最多的一句話是感謝黨、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村裡的婦女們爭相拾起了手工活計,80多歲的老大爺還在想著當導遊……從山莊窩鋪搬遷到宋家溝,日子紅火了,人精神了,無論男女老少臉上都綻放著笑容,都卯足了勁為幸福奮鬥。只要心往一塊想、勁往一處使,莫說深度貧困,再大的困難都抵不過人心向上。

本報記者王利強


呂梁:荒山增綠群眾增收 在一個戰場打贏兩場攻堅戰

    本報訊(記者趙峻青王少科)脫貧攻堅和生態治理有機結合,呂梁的這一創新做法不僅在全國得到了推廣,而且受到了國際關注。6月5日至6日,「走近中國林業·外國使節看三北」考察團在呂梁考察。來自德國、南非、日本、澳大利亞等10個國家的考察團成員對呂梁的這一做法紛紛豎起了大拇指。
    呂梁山是我省兩大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之一,貧困人口多、貧困程度深、脫貧難度大。在這裡,深度貧困與生態脆弱相互交織、互為因果,造林綠化既是改善生態環境的必然要求,也是攻堅深度貧困的重大舉措。呂梁市委、市政府認真踐行「兩山論」,立足市情特點,緊緊抓住國家和我省大力推動生態建設的政策機遇,攻堅林業生態建設,規劃實施「三個全部」:全市330萬畝宜林荒山全部綠起來,230萬畝25度以上陡坡耕地全部退下來,「一方水土養不好一方人」的793個深度貧困自然村、11.6萬人全部搬遷出來,對搬遷出的舊村實施生態修復,實現人退綠進、村出林入,大力改善人居生態環境。
    呂梁市創新增綠與增收利益聯結機制,最大限度提高貧困群眾參與造林的積極性,提高貧困群眾參與比例和受益比例,讓貧困群眾在參與造林綠化中實現穩定增收;創新造林管護機制,堅持造林與管護並舉,把造林、管護與利益聯繫起來,優先聘用有勞動能力的貧困群眾參與管護,獲得穩定的工資性收入;創新造林質量服務體系,通過培訓、技能指導、水和道路配套等措施,不斷提高造林質量。呂梁市提出到2020年全市將新建、改造460萬畝國家儲備林,對460萬畝乾果經濟林進行提質增效,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35%以上,林業總產值達到200億元,帶動9.8萬貧困人口實現穩定持續脫貧,200萬農民持續增收。


忻州:下足繡花功夫攻堅深度貧困 破解7個問題實施整村搬遷


    本報訊(記者王利強)岢嵐縣東溝村整村搬遷後,宅基地全部復墾種上了中藥材,盛夏時節滿山梁的綠意。6月8日,68歲的原東溝村村民王成仁高興地告訴記者,東溝村已經「銷號」的貧困戶,有的選擇進城打工,有的在村發展產業,他們都有了穩定的收入,加上各種補貼和分紅,一年收入好幾萬元,穩穩脫了貧。
    從忻州市的實踐探索看,整村搬遷是解決該市村多、村小、村散、村窮問題,解決深度貧困人口徹底脫貧的根本辦法。圍繞整村搬遷的7個問題,該市破解「人」的問題,重點抓好整村搬遷村的識別確定、搬遷人口的精準識別程序、分類合理安置、新舊政策銜接工作;破解「錢」的問題,重點是用好國家補助資金、加大融資力度和整合力度、搬遷戶合理負擔、強化資金管理工作;破解「地」的問題,重點是保障安置用地、舊宅拆除復墾、鼓勵依法流轉承包地工作;破解「房」的問題,重點是做好合理規劃選址、嚴格住房標準、嚴控建房成本、堅持住新拆舊、落實獎補政策工作;破解「樹」的問題,重點是實施分類確權、推進退耕還林、加大生態恢復、加強林木管護工作;破解「村」的問題,重點是保持權益不變、實施舊村銷號、健全治理機制;破解「穩」的問題,重點是創新產業新業態、穩定就業增收、擴大集體收益工作。該市配套出臺了35條措施,22項改革辦法,攻堅深度貧困這個硬堡壘。
    一年來,忻州各縣(市、區)創新思路,根據市委安排部署,結合實際出臺具體舉措。河曲縣根據搬遷戶住房安全、戶籍情況、在村居住情況制定出「三定三不定」對象識別標準;岢嵐縣對搬遷戶承包地、山林地和宅基地進行確權登記,持續保障權益,讓搬遷戶獲得轉包或分紅收入;五寨縣大力推進「訂單式」「定向式」技能培訓,促進搬遷戶儘快實現就業;繁峙縣針對整村搬遷村房屋破損程度不同、房戶人分離等複雜情況,以村為單位制定具體獎補實施方案。


向習近平總書記匯報


    蔡家崖村第一書記賀建軍
    蔡家崖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教誨和囑託,紅色旅遊搞得紅紅火火。村民的就業機會也多了,村集體、晉綏邊區革命紀念館僅管理人員、治安巡邏員、保潔員就增加了30多人,月人均可收入800多元,而且還帶動了村民們參與經營餐飲、住宿、零售等,增加了老百姓收入。作為第一書記,我要跟村民們一起擼起袖子拼命幹,讓蔡家崖富起來、美起來,以實際行動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的囑託。

  晉綏邊區老戰士劉丙濤
    報告習近平總書記,我們蔡家崖要通火車了!感謝習近平總書記、感謝黨中央,老戰士們真心擁護我們的習近平總書記。現在國家越來越強大,老百姓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作為一名老戰士,我要繼續發揮餘熱,把咱們的紅色文化宣傳好,教育下一代要堅定理想信念跟黨走!

    趙家窪村貧困群眾張秀清
    現在整村搬遷後,我們住進了新樓房,享受到了黨和政府給予的各項扶貧優惠政策,還有了相對固定的收入。在村扶貧工作隊的幫忙聯繫下,我到了岢嵐縣鑫宇焦化廠工作,在後勤部門從事道路維修、花草養護等,一個月收入2500元;妻子在村裡的土地退耕還林後,被聘為護林員,一年有9600元的收入。這樣來看,不算政策性補助,我家一年也有近4萬元的收入,不僅可以供孩子們上學,還可以卯足勁兒致富奔小康。

    趙家窪村第一書記陳福慶
    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山西後,趙家窪的脫貧工作有了飛速發展。我們積極落實各項扶貧政策,把一家一戶應得的土地流轉收益金、退耕還林補助款,一筆筆送到村民手中。我們通過公益崗位、就等形式,幫助遷出來的村民留得住、能致富。現在村民們有的在縣保潔公司上班,有的被聘為護林員,有的進入縣城企業務工,有的還到忻州、太原等地從事廚師、電焊、室內裝潢等工作。在趙家窪,真正實現了有勞動能力的貧困戶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或創業。

    宋家溝村貧困群眾劉林桃
    俺是口子村的,今年54歲,老伴62歲了。感謝黨的好政策,貧困戶沒花一分錢就搬到宋家溝,住進了亮堂堂的大瓦房,還有院子。過去覺得天長,來了一年多,現在不覺意間天就黑了。為啥?來旅遊的人多,有事幹了。俺做麵皮涼粉,早上四五點就起來忙了,生意好的時候,一天能賣一百多塊錢呢。來遊玩的人少的時候,俺就做手工,縫鞋墊。老頭子有空就到山上拾翻一些奇異的石頭,城裡人可稀罕這些呢。這是黨給的好日子!

    宋家溝村貧困群眾李堂小
    這一年啊,俺的感受太深了。以前在東溝山坡上種著二三十畝地,收入幾千塊,家裡還有快80歲的老娘,不敢討媳婦。現在坡地退耕還林了,政府還給我安排做了環衛工,一個月有800元的工資。房子有了,收入穩定,哈哈,前幾天有人登門給俺說媒了。俺才過了50歲,牙就掉了一半,改天抽空進城先補上牙,再理理髮,好見女方。你說,人也奇怪,以前天黑倒頭就睡啥也不想,現在一想到要相親呀,夢裡也能笑醒。說到底,這都是黨的恩情!
    

本欄稿件由本報記者整理

(責任編輯:任姝杉)

相關焦點

  • 芝麻開花節節高——山西岢嵐縣宋家溝村脫貧調查
    新華社記者 曹陽 攝  新華社北京10月4日電 題:芝麻開花節節高——山西岢嵐縣宋家溝村脫貧調查  特約調研組  曾經山峁溝壑幾度難,如今脫貧致富換新顏。  山西省岢嵐縣地處黃土高原中部、呂梁山深處,昔日是晉綏邊區抗日根據地之一。
  • 熱詞:「擼起袖子加油幹」用英語怎麼說?
    大家好,今天我們分享一個熱詞「擼起袖子加油幹」,這個表達很長,用英語應該怎麼說呢? 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get ready for busy work. 擼起袖子加油幹!Roll up one’s sleeves 捲起袖子;準備行動;大幹一場 There's a lot of work to do, so roll up your sleeves and get busy.
  • 日照東港區香河街道:擼起袖子加油幹,放開步伐奮力行!
    「擼起袖子加油幹」是態度,更是行動。日照東港區香河街道廣大幹部群眾認真貫徹落實市區有關要求,嚴格按照街道黨工委指示,增強補臺意識、克服單打獨鬥,扎紮實實推動主題教育學習與當前各項重點工作緊密結合起來,以昂揚向上的鬥志點亮香河街道的深秋,在新時代展現新氣象,實現新作為,創造新輝煌。
  • 專家點評:「擼起袖子加油幹」有幾種譯法?
    ,包括「天上不會掉餡餅」、「擼起袖子加油幹」等極具民俗特色的詞彙。我們以今年賀詞中最熱門的一句話「擼起袖子加油幹」的英譯為例,邀請幾位專家做簡要點評。不為分出孰優孰劣,只為探討中文俗語英譯的各種方式。 2017年,國家主席習近平新年賀辭中有這麼一句:「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我們就一定能夠走好我們這一代人的長徵路。」
  • 與舟山群島新區同頻共振 擼起袖子加油幹
    舟山市直機關第二代表團蔡洪代表說,從過去五年取得的成績看,舟山幹部幹出了精氣神,面對紛繁複雜的大環境,海納百川、勇立潮頭,不服輸、不氣餒,咬定目標不放鬆,終於讓夢想照進現實。代表們對此感同身受,一致認為黨代會報告起點高、立意深、目標明、內容實,成績看得見、摸得著、聽得到,讓事實說話、讓數據說話,體現了新區速度,令人振奮、讓人自豪。
  • [山西新聞聯播]一年之計在於春 擼起袖子加油幹! 皂角:野生巧嫁接...
    [山西新聞聯播]一年之計在於春 擼起袖子加油幹! 皂角:野生巧嫁接 荒山變寶山 一年之計在於春,擼起袖子加油幹! 皂角:野生巧嫁接,荒山變寶山。
  • 助力自貿港建設 海南上市公司「擼起袖子加油幹」
    面對政策利好,海南相關上市公司也表示要「擼起袖子加油幹」, 認為「自貿港的落地還是要立足本地企業」,大膽作為、努力為自貿港建設添磚加瓦,抓住這次難得的政策機遇,趁勢而起。我們也期待海南自貿港在前期自身探索和國內先進自貿區經驗的基礎上,能夠再上一個新臺階。」
  • 新年第1天:騰衝環衛站全員上崗,擼起袖子加油幹!
    新年第1天:騰衝環衛站全員上崗,擼起袖子加油幹!
  • 約翰迪爾:擼起袖子加油幹 復工復產發財「鹿」
    擼起袖子加油幹 復工復產發財「鹿」近期,隨著天氣好轉和疫情減輕,江西各類施工工地開始陸續復工。江西翰迪客戶陳總的工地終於順利復工了,受疫情影響,愁了兩個多月的他如釋重負。他說,趁著現在天氣好,工地工程進度需要加快,特意多僱了兩個挖機手,擼起袖子加油幹,現在工地上這兩臺E360 LC小鹿裝車效率秒殺其他各品牌挖機,給我省了不少心。
  • 擼起袖子,嶽陽點亮鄉村「美麗屋場」
    (1月9日《湖南日報》)曾幾何時,馮家屋場也有很多「難念的經」,道路泥濘,池塘渾濁,路燈忽明忽滅,這些實實在在的民生痛點,讓當地群眾很有怨言。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村支兩委組織村民代表召開「馮家組美麗屋場建設座談會」,力爭將馮家屋場打造成市級示範美麗屋場。建設美麗屋場,需要黨員幹部下足「繡花功」。在不少地方,修路不難,但要把規劃路段的建築物拆掉,那就很難。
  • 開州區城市建設有限公司:擼起袖子加油幹 城市建設「高大上」
    擼起袖子加油幹 城市建設「高大上」——記2019年全區綜合目標考核優秀企業區城市建設有限公司區城市建設有限公司宣講進工地(受訪單位供圖)本報記者 熊程成2019年,區城市建設有限公司聚焦城市定位,強化規劃引領,緊緊圍繞區委區政府城市總體規劃和詳細規劃核心要求,以建設五方主體為抓手,細化工作方式
  • 擼起袖子加油幹! 黃石下陸五大新區建設掀開新篇章
    工業新區:構建「三大基地」,既做下陸「錢袋子」,更做「首善新區」  一直以來,下陸工業新區圍繞有色金屬及延伸加工、循環經濟、現代物流三大主導產業精準發力,著力構建全國重要的銅生產加工基地、全省資源循環再利用產業基地、鄂東現代物流產業基地等「三大基地」。
  • 擼起袖子加油幹!守護崆峒山下一湖碧水!
    11月2日,崆峒山文旅組織全體員工有序打撈彈箏湖水面垃圾,景區員工自己動手,守護了彈箏湖一湖碧水,確保湖水環境常態整潔、美觀,為實現山清水秀、遊客滿意的優美環境擼起袖子,挽起了胳膊。自崆峒山景區全域無垃圾創建工作開展以來,崆峒山文旅公司全體幹部職工高度發揮景區主人翁精神
  • 張瑞傑在濱城區財稅工作會議上要求擼起袖子加油幹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區上下特別是財稅戰線的幹部職工,必須以更加開闊的視野、更加務實的作風、更加有力的舉措爭一流、上水平,擼起袖子加油幹、甩開膀子拼命幹,確保一季度實現「開門紅」,堅決完成全年財稅目標任務,為濱城區率先建成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做出新的更大的貢獻。
  • 山東博商董事長李磊:2019年博商厚積薄發、擼起袖子加油幹
    2018年,最讓我感動的是博商2000多名幹部員工。博商股份歷經37年的不斷耕耘和自我突破,已經成為中國縣域零售管理和創新的標杆企業。公司發展到今天得益於全體員工的努力拼搏和辛勤付出。2019年既是勒緊腰帶迎接更加寒冷嚴冬的一年,又是博商厚積薄發、擼起袖子加油幹的一年,我要將龍口市的消費環節形成一個服務閉環——集購物、餐飲、娛樂、健身、保潔、博商商城與物流配送於一身,把老百姓身邊息息相關的內容做到全面、細緻、品質和感動,讓龍口人民因博商而幸福!
  • 南山趕馬導遊夫婦:在小康路上「擼起袖子加油幹」
    現在,國家給我們創造了這麼多機會,我們一定要『擼起袖子加油幹』!」8月26日,在南山國家公園紫陽峰下,趕馬導遊夫婦歐明華和佘雙月驕傲地對遊客說。在紫陽峰景點,從停車場到紫陽峰山腳約有1.5公裡的距離。這1.5公裡長的道路,就是歐明華夫婦的「致富大道」。歐明華牽著一匹高大威猛的山東蒙古馬,佘雙月牽著一匹敦實溫順的貴州山地馬,剛好適合情侶或親子騎坐。
  • 忻州岢嵐「窪村」「溝村」變福村
    去年六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我省期間,來到深度貧困地區——山西省忻州市岢嵐縣看望貧困群眾。   一年後,還是這片土地,習近平總書記曾經看望過的趙家窪村和宋家溝村的老百姓已經過上了幸福生活。趙家窪村村民曹六仁常說:「我做夢也沒想到,能住上樓房。現在的生活條件和以往相比,簡直就是天上地下,冬天不用再生火,水龍頭一擰就有自來水……這日子是越來越好了。」
  • 「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用英語怎麼說
    05 大家擼起袖子加油幹 CRI: The nation remains mobilized for brand new endeavors CCTV: We roll up our sleeves and work
  • 瞄準「千億工業」目標,雲陽企業擼起袖子加油幹
    渝峰烏天麻集團是一家集烏天麻野生培育、技術研發、加工、銷售綜合化的企業,其發展有效地改善了種植區域群眾生產、生活條件,促進了農業產業結構的調整,有效推進了全縣脫貧攻堅進程。接下來,企業將以發展大健康產業作為經濟轉型突破口,推動企業發展再上新臺階。「推動千億工業高質量發展,我們要鎖定目標、搶抓機遇。
  • 擼起袖子加油幹,讓我家鄉富起來——荔波縣小七孔鎮致富帶頭人韋興旺
    通過我不懈的努力,在黨的富民政策鼓舞下,立足實際,帶頭致富,不忘家鄉群眾,為家鄉的發展儘自己的一份力量。關於我的創業故事,還要從2006年說起,那年我返鄉創業,先後創辦了興旺膩子粉廠、萬元塑業編織袋廠,廠子辦起來了日子也越來越好。賺取了返鄉創業後的「第一桶金」,我更加有了信心,這時我開始萌生了一個念頭,自己富還不行,還要帶著周邊的鄉親們一起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