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北故宮有什麼?(圖)

2020-12-11 搜狐網

  (來源:DEEP中國科學探險雜誌 撰文/武少中 供圖/臺北故宮博物院)

  歷史永遠令人遺憾。一道海峽分割了兩岸,

  無數「國寶」也因此被典藏在了兩家「故宮博物院」內,

  一是北京故宮博物院,

  一是臺北故宮博物院。

  故宮指明清皇帝的居所紫禁城。1924年,馮玉祥發動北平事變,「末代皇帝」溥儀被趕出宮。1925年故宮博物院宣告成立,開放銅器、書畫、瓷器等陳列室。

普通人可以看到皇上用過的東西,這等「千年未有之變局」立刻轟動一時。

  可時局動蕩,日寇侵華,為了保護國寶,故宮開始了「文物萬裡大遷徙」。從1933年至1944年,故宮1.3萬餘箱書畫、銅器、瓷器、玉器精品及圖書善本歷經11年,一遷上海、二遷南京、三遷西南大後方。其中驚心動魄之事何止一二,然文物竟無絲毫遺損,著實令人讚嘆。

  直到1948年,國民黨知大勢已去,便將國寶分為三批。第一批於1948年12月22日啟運,由國民黨海軍軍艦「中鼎號」運載,計有古物295箱,圖書18箱,文獻7箱,共計320箱,於12月27日到達臺灣基隆;第二批文物1949年1月6日啟運,由「招商局」的「海滬輪」運載,計有古物496箱,圖書1184箱,共計1680箱,於1月9日到達臺灣基隆;第三批文物1949年1月29日抵達臺灣。三批文物共計2922箱,而且多是精品「國寶」。從此中華瑰寶被迫天各一方。

  這些「國寶」被運往臺灣後,先存於臺中市糖廠倉庫,後又遷到臺中郊外霧峰鄉倉庫。1961年,臺灣「行政院」決定在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建設新館,1965年該館落成。新館為紀念孫中山先生,名為「中山博物院」。同年,臺灣「行政院」又公布了「國立故宮博物院」臨時組織條例規程,其中還有一條:「將來國家統一後,故宮文物仍交回本院」。1965年11月12日,臺北故宮博物院正式對公眾開放。屈指算來,臺北故宮博物院比北京故宮博物院晚成立了至少40年。

  現藏在臺北故宮博物院裡面,由祖國大陸運往臺灣的文物,其中器物、書畫類文物5萬餘件,善本書籍近16萬冊,清宮檔案文獻38萬冊,加上遷臺後徵集的文物總計65萬件。數量雖不多,但稱得上「國寶」的文物舉不勝舉,很多還是北京故宮所無的。

  書法中有王羲之的《快雪時晴帖》、懷素的《自敘帖》、顏真卿的《劉中使帖》、蘇軾的《前赤壁賦》;繪畫中有李思訓的《江帆樓閣圖》、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黃公旺的《富春山居圖》等;玉器中有新石器時期的鳥紋玉飾、漢代的玉角形杯、玉闢邪、清碧玉鰲魚花插等;青銅器中有商代獸面紋方尊、西周的祖乙尊、散氏盤、毛公鼎;瓷器中有宋鈞窯丁香紫尊、明釉裡紅菊花大碗、清康熙窯寶石紅釉觀音尊;更有大量元宋刻本的古籍,包括南宋國子監刊本《爾雅》在內都是無上的國寶。

  (東晉)王羲之 《快雪時晴帖》 長23釐米,寬14.8釐米 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

  「書聖」王羲之,其字以優雅閒逸著稱,此帖則是傳世作品中筆劃最為圓鈍的,更富有內斂的氣質。王羲之的作品今已無真跡傳世。這件《快雪時晴帖》與同藏於臺北故宮的《遠宦帖》、《平安何如奉橘帖》,是三件重要的唐代摹本。乾隆皇帝將《快雪時晴帖》與王獻之《中秋帖》(下左圖)、王王旬 《伯遠帖》(下右圖)同列為的三件希世珍寶,珍藏在他的書房」三希堂」之中。如今, 《中秋帖》和《伯遠帖》藏在北京故宮博物院。

  相關閱讀:北京故宮鎮宮之寶(組圖)

        臺北故宮的稀世珍寶(組圖)

        1933年—1944年,故宮文物南遷11年

(責任編輯:久黑必白)

相關焦點

  • 臺北故宮精品有什麼
    臺北故宮精品有什麼 2005-10-11 15:07 作者:袁越 2005年第38期
  • 臺北故宮的十大鎮館之寶(圖)
    臺北故宮是仿照北京故宮樣式設計建築的宮殿式建築,共4層,白牆綠瓦。院前廣場聳立由6根石柱組成的牌坊。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中國著名的歷史與文化藝術史博物館,坐落在臺灣的臺北市士林區外雙溪。臺北故宮博物院收藏之富舉世公認,典藏品數量近七十萬件,且由於不斷接受捐贈與購藏,藏品每年都在不斷增多,其中以陶瓷、書畫、青銅器最為完整。
  • 訪臺北故宮院長:向臺北故宮學習什麼?
    1972年,自臺灣輔仁大學法語系畢業之後,她就開始了在臺北故宮漫長的工作旅程。從基層導覽解說員做起,歷任務蔣復璁、秦孝儀兩任院長秘書,展覽組組長等職。在16年的展覽組長任內,她籌展無數,並於1989年創立志工制度。個性積極、認真、語文能力強且勇於直言,是臺北故宮老同事對周功鑫的共同印象。因與當時臺北故宮發展理念不合,1999年周功鑫自臺北故宮退休。
  • 北京故宮vs臺北故宮,有宮無寶,有寶無宮?
    熟悉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的人可能都聽過一句話,「北京故宮有宮無寶,臺北故宮有寶無宮」,那事實真的如如此嗎?下面,我們通過一些數據對比來看看。一、規模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明清兩代的皇家宮殿,舊稱紫禁城。
  • 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驢友:差別真大!
    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驢友:差別真大!在我們中國福原遼闊的土地之中,有著數以萬計的歷史遺蹟,其中最著名最標誌性的建築物,要屬我們首都北京的故宮了吧。小編小時候最大的夢想就是去首都的故宮看一看,出來工作之後有了一定的經濟條件之後,也有幸的參觀了首都的故宮,裡面的建築景觀與藏品都令人嘆為觀止。在我們中國,除了北京之外,在臺灣省的省會臺北也有一個故宮,這讓不少驢友們都好奇,首都的故宮和臺北的故宮有什麼不同呢?接下來小編就和大家聊一聊,這其中的差別吧。
  • 北京故宮和臺北故宮有什麼不同?
    北京故宮北京故宮是中國最後兩個封建王朝明朝和清朝的皇宮,之所以叫故宮有過去的皇宮之意,舊稱紫禁城,位於北京市中心,這是中國古代宮廷建築的精華,也是世界上現存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木質結構古建築之一。北京故宮於公元1406年興建,耗時十四年的時間才得以建成,距今已經六百年了。它是明成祖命人以南京故宮為藍本建造的,東西寬753米,南北長961米,呈長方形,四周有高10米的城牆,城外還有護城河,總佔地面積達到了72萬平方米,其中建築面積為15萬平當米。故宮有七十餘座大小宮殿,九千餘間房屋。
  •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圖)
    左起:故宮副院長莊嚴、孔德成(孔子後人)、王世傑、羅家倫、杭立武、譚先生 圖/莊靈先生提供 2圖 二戰期間的文物運輸船隊 圖/莊靈先生提供  臺北故宮博物院前世今生  一件宋代汝窯杯可以蓋一座故宮,而故宮擁有21件汝窯杯,價值千億  本刊記者 李乃清
  • 北京故宮PK臺北故宮,真是一個有宮無寶,一個有寶無宮?
    大家都知道北京故宮是我國重點文物展覽處,那麼臺北故宮裡面有什麼呢?在解放戰爭即將勝利的時候,國民政府從北京故宮、南京故宮、承德避暑山莊等地挑選貴重文物運轉臺灣,還有一批則是日本歸還的部分珍貴文物,都被放在了臺北故宮博物院,也是極具研究價值的。
  • 瀋陽故宮、北京故宮、臺北故宮三個故宮各有什麼特色?
    經過十一年的修建,北京故宮建成,朱棣也終於圓了他回北京的夢。故宮大多修建寬大壯麗,這樣才能顯示出天子的尊貴和氣派,唐初駱賓王有詩云:「山河千裡國,城闕九重門。不睹皇居壯,安知天子尊?」,這正是要通過故宮的氣派來顯示皇家的無上尊貴。
  • 臺北故宮院長:臺北故宮從未失竊過
    臺北故宮院長:臺北故宮從未失竊過2011-05-18 11:45來源:字號:小  中  大 轉發作為擁有大量中華文化瑰寶的臺北故宮,其安保措施是怎樣的,歷史上是否也曾發生失竊事件?此外6月1日,《富春山居圖》將在臺北故宮實現歷史性的合璧,《環球時報》記者日前就這些問題採訪了臺北故宮博物院院長周功鑫。  能看到觀眾的每一個動作  環球時報:臺北故宮裡的文物,哪一類是最多的?
  • 範寬的《溪山行旅圖》為什麼是臺北故宮的「鎮館三寶」?
    眾所周知,臺北故宮有三件文物最負盛名,它們分別是翠玉白菜、肉形石、毛公鼎。而你知道臺北故宮博物館的「鎮館三寶」是什麼嗎?它們均是水墨畫,被譽為北宋巨碑式水墨畫,又有北宋山水三巨碑之稱,它們是什麼呢?它們分別為範寬的《溪山行旅圖》、郭熙的《早春圖》、李唐的《萬壑松風圖》。
  • 臺北故宮:文化瑰寶總動員(圖)
    臺北故宮的文化瑰寶,主體來自清朝乃至宋、元、明的宮廷典藏,68萬餘件藏品可說件件都有來歷。此次特展,綜合歷史性、重要性、稀少性、藝術性、人氣等因素,精選出133組件,遠自新石器時代使用的玉佩、玉璧,近至清代精雕細琢的橄欖核舟、翠玉白菜,貫穿了五千年的中華文明史,是一場名副其實的「文化瑰寶總動員」。
  • 《富春山居圖》今天上午臺北故宮合璧展出
    人民網臺北6月1日電(記者吳亞明、陳曉星)「山水合璧─黃公望與富春山居圖」特展開幕式,將於今天上午10時在臺北故宮晶華三樓宴會廳舉行。分隔360年之後,浙江省博物館館藏的《富春山居圖》(剩山圖)與臺北故宮博物院院藏《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終於重相逢。為呈現黃公望的繪畫師承,以及對後世的影響,此次特展規劃了6個單元,將分兩期展出。
  • 臺北"故宮"看好大陸客商機 打造各種紀念品(圖)
    臺北"故宮"看好大陸客商機 打造各種紀念品(圖) 2008年04月23日 15:40 來源:中國新聞網 大陸客必訪景點臺北「故宮博物院」也看到商機,預期每天參觀人數可多1000人,營業收入保守估計可增加兩成。由於近年來的品牌授權商品是不少訪客購買的伴手禮,臺北「故宮」正進一步開發珠寶類的高價文化衍生商品。
  • 圖:臺北故宮建分院
    臺北「故宮博物院」將投入數十億元新臺幣在嘉義縣建分院。
  • 港媒刊文「北京故宮藏品勝臺北」 臺北故宮回應
    臺北故宮博物院是上世紀六十年代建成的,一建成就大辦展覽、廣作宣傳,而恰好那段時間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文物沒有得到全面清理,因此也無法對外開放。這一對比之下,臺北故宮的文物就「搶眼球」得多,再加上刻意的宣傳,便造成外界有了「故宮精品盡在臺北」的錯覺。 不過,李秀恆也聲明,在單院長的眼中,臺北故宮確實有一些上等文物,例如宋元書畫、五大官窯、琺瑯彩瓷器等,還有幾件青銅器。
  • 《臺北故宮》
    《臺北故宮》     周兵/著 金城出版社    揭秘曠世文物的傳奇內幕:《故宮》導演看臺北故宮,2009開年大型紀錄片《臺北故宮》總導演周兵在本書裡講述了紀錄片以外的曠世文物、國寶真相。中國有兩座故宮博物院,一座在北京,一座在臺北。臺北故宮博物院,是現實的存在,也是歷史的一種懷念與情緒。    媒體推薦    不管走進哪一個故宮,都有助於我們靠近平靜,平靜才離幸福更近。所以,我們才越發需要走進故宮,從北京到臺北,從屏幕到文字。周兵們,已經不僅僅在記錄故宮的故事,也在記錄這個時代與我們自己。
  • 臺北故宮:《富春山居圖》仿品臺北熱賣脫銷
    專家開講  聽眾踴躍     3月23日,臺北故宮博物院(以下簡稱臺北故宮)舉辦了一場「聽富春山居圖的傳奇故事」講座,邀請臺灣大學藝術史研究所退休教授、現任臺灣華梵大學美術學系教授傅申和臺北故宮原書畫處處長王耀庭,講述《富春山居圖》這幅傳奇名畫的源流及對後世的影響。
  • 臺北故宮欲訴北京故宮「侵權」
    11月3日,有媒體報導稱,北京故宮博物院(下稱「北京故宮」)出版的《故宮畫譜》中,收錄了包括《富春山居圖》在內的三幅現藏於臺北故宮博物院(下稱「臺北故宮」)的圖片,但未經臺北故宮授權。因此,臺北故宮11月2日在給當地「立院教委會」的報告中指出,將以「圖檔涉嫌侵權」的名義對北京故宮提起訴訟。
  • 最年輕的故宮——臺北故宮
    都說去臺灣一定要去臺北故宮博物院看看這些國寶。中國的四大故宮中,臺北故宮算是最年輕的後起之秀了,雖然比起北京故宮還是稍微遜色一點,但是名聲卻比大陸南京故宮和瀋陽故宮更為流傳廣泛、深遠。這個和其中保存的國寶有分不開的必然聯繫,當然也和他本身的建造歷程有很大的聯繫。臺北故宮的建造臺北故宮博物院又稱臺北故宮,中山博物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