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到心儀的茶無疑是一件讓人激動的幸事,可若是開心的事無法與人分享,就如同衣繡晝行,委實鬱悶至極。
然而即使是同一款茶,不同的泡茶方式、不同的泡茶人口感滋味都會有細微的差異,更何況不同的茶香氣、口感、喉韻等都不一樣的。然而正是要如何詳細描述這份差異,以讓人切身體會這是一款好茶苦了許多人。
其實只要我們知道茶的各種香氣、湯色、滋味、喉韻,再帶點文藝的風格加以描述,其實要描述一泡茶並不困難。
簡單介紹,可從「色香味」、「口感」、「韻味」,這三個角度評一泡茶。色香味歸為茶葉本身的味道,為理性層面;韻味屬於體驗精神層面,韻味的感覺需要不斷修煉,是從內心到大腦不斷交互刺激領悟的過程,不像味蕾天生就有,當然味蕾其實也需要多品才能增加敏感度。
下面我們就來詳細講解下如何從「色香味」、「口感」、「韻味」幾個方面描述一泡茶。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湯色
茶的湯色主要從顏色、亮度、深淺等方面把握,一款茶最起碼要符合它的屬性特徵,比如紅茶不可能出現綠色,它的湯色變化在黃橙~紅濃~紅豔~紅褐之間,而好的茶一般湯色比較透亮,即使顏色深也不會影響它的亮度,一些特殊茶除外(比如信陽毛尖,湯色受茶毫影響很大)。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香氣
在茶葉衝泡或者品飲過程中,我們最先感知的就是香氣。首先是香氣的高低和強度。注水入幹茶,一陣茶香撲面而來,這樣的香氣強度通常是比較強烈的。我們可以用「馥鬱、濃鬱、濃強」來形容強度比較高的香氣。
這其中「馥鬱」的風格最為優雅,我們一般用來形容鐵觀音、水仙等品種的香氣。
伯爵茶的佛手柑香氣可以用「強烈」或者「濃鬱」來形容。
有些茶的香氣並不強烈,但很細膩比如白茶類、武夷巖茶中的名叢等。
「高揚」一般用於形容一些高香品種的香氣,比如奇蘭、黃觀音、金觀音、黃旦、瑞香等。
在感受了香氣的高低和強度之後,一邊品飲一邊再細細分辨香氣的類型和持久度。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滋味
滋味比起香氣簡單得多,可以從強度和類型兩方面來描述。
強度給我們的感受最直觀的就是濃和淡,這個很容易分辨。
茶味可能比較難理解,舉些例子:相對於安吉白茶,龍井和碧螺春的茶味更加充足;相對於金駿眉,滇紅的茶味更加充足。而茶味在陳年的過程中,茶味不斷削弱。茶味充足並不完全等同於濃度,比如煮的老白茶可以很濃但茶味卻不一定足。
滋味往大類上可分為酸、甜、苦、辣、鹹、鮮。對於茶葉,最常見的滋味類型就是苦、澀、鮮以及甜。它們來源於茶葉中的咖啡鹼、茶多酚、胺基酸和糖類物質。這些物質綜合構成了茶的滋味。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口感
口感是茶湯帶給口腔的感覺,產生這些感覺的同樣是可溶於水的各種物質。比如茶多酚,它除了帶來苦味這種味覺,它還帶來的一定的澀感。
茶多酚是一大類物質,不同的茶多酚構成也就形成了澀的不同感覺。比如有的茶雖然入口給人很強的刺激感或者收斂性,但這種感覺很快就消散了,隨之而來的是回甘(甜甜的)或者生津(口腔中充滿口水)的感覺。而有的茶喝了之後給人粗糙、凝滯的感覺且不愉悅。這都是澀的不同類型。
除了澀帶來的口感外,所有可溶於水的物質(除了上述提到的茶多酚、咖啡鹼、胺基酸還有一些果膠類物質、色素等等)還構成了茶湯的厚薄度。比如白毫銀針,我們可以很容易地感覺到它茶湯的厚度,稠稠的,但滋味上卻並不十分強烈。
口感除了澀感、舌頭能丈量到的茶湯厚度外,還可以從回甘生津的強弱來描述。
如何描述一泡茶的韻味
什麼是韻味呢?簡單的說便是咽下茶湯後,當身體與茶湯相接處後,給人的一種反饋。但這個反饋卻又因為不同的人、不同的品茶功力、品茶時注意力是否集中、身體敏感度的高低,產生不同的效果。
就連我們經常說的回甘生津都是屬於一個前韻,只是這個韻比較常見而且很好辨別。
再往上一個層級,便是喉韻。即喉嚨因為與茶湯接觸後,所產生的如清涼開闊、溫潤通透;或者乾燥等的感受。
更高層級的便是回味,你可能知道有一個詞叫「回味無窮」。若是一款茶,飲後能夠讓你產生回味無窮的感受,那真的是不可多得的適合你的茶了。 要想品味到茶的回味,除了茶品本身的品質優異外,還要求品茶之人能夠對茶湯有非常敏銳的洞察力。
如何在生活中練習感官表達
自如的描述茶葉感官離不開持續地練習。除了集中授課的培訓外,我們在平時喝茶和日常生活中也可以有意識地進行感官表達練習。
比如,按照香氣、滋味、口感的順序記錄下自己每次喝的茶,儘量用更多樣的詞彙來形容茶葉的香氣。
在逛超市買水果、選購鮮花的時候有意識地嗅聞各種花卉、水果的氣味,並儘量記憶各種味道。爬山或者散步在鄉間的時候也可以嗅聞諸如水井、青苔、土壤、乾燥的樹木、潮溼的森林等各種氣味。這些來自於生活的經驗能夠成為最好的香氣形容詞彙。
感官畢竟是非常私人化的事情,每個人都有著不同的經歷和感受。如果身邊有三兩好友都對茶葉的感官描述感興趣,那最好的方式是一同喝茶的時候彼此獨立記錄下感官體驗,然後再進行交流修正自己的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