功夫(gōng fu),名詞。近義詞有:工夫,光陰,歲月,時間,本領。
作事所費的精力和時間。
[王潤滋《賣蟹》:「功夫不負有心人。」]
時間。
[柳青《銅牆鐵壁》:「銀鳳在門外說沒功夫,兩個就奔出了大門。」]
本領;造詣。
[秦兆陽《甦醒》:「他原本有一套祖傳的武藝功夫。」]
特指武術。
[《深圳特區報》1986.3.13:「中國功夫和西洋拳擊,究竟誰優誰劣,這是中外人士均感興趣的問題。」]
功夫在教材中的例句:
1、不消說,費了許多功夫做出來的,建立了赫赫偉績,鏖戰猶酣的兩個竹節人被一把抓去。(出自:統編版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9、竹節人)
功夫參考例句:
1、只要功夫深,一日夫妻百日恩。
2、清理泥漿罐這項工作太費功夫。
3、書是田園筆是牛,功夫下到自有收。
4、他以瞞天過海的功夫騙得了群眾的信任。
5、這種功夫可不是一朝一夕能練成的。
6、為了得到好成績,他決定在較差的科目上下功夫。
7、奶奶花了好大功夫,才把線頭穿過針孔。
8、古代的文人認為文氣的強弱跟作者的修身功夫有密切關係。
9、他從小學習國劇,功夫底子不錯。
10、傳說中古人降龍伏虎的功夫實在了不得。
功夫有關的成語:
1、寶刀不老(bǎo dāo bù lǎo):比喻雖然年齡已大或脫離本行已久,但功夫技術並沒減退。
2、舍本求末(shě běn qiú mò):舍:捨棄;求:追求。拋棄根本的、主要的,而去追求枝節的、次要的。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3、尋行數墨(xún háng shǔ mò):尋行:一行行地讀;數墨:一字字地讀。指只會誦讀文句,而不能理解義理。也指專在文字上下功夫。
4、末學膚受(mò xué fū shòu):指學問沒有從根本上下功夫,只學到一點皮毛。
5、繭絲牛毛(jiǎn sī niú máo):形容功夫細密。
6、簡練揣摩(jiǎn liàn chuǎi mó):簡練:在學術技藝上下功夫去磨鍊;揣摩:反覆思考推求。指在學術技藝上悉心探討,下苦功磨練
7、棄本逐末(qì běn zhú mò):棄:捨棄;逐:追求。古指丟棄農桑從事工商等其它事業。現比喻不抓根本環節,而只在枝節問題上下功夫。
8、超塵拔俗(chāo chén bá sú):塵、俗:佛教稱塵世、人間;拔:超出。原指佛教徒修行功夫深;已超出人世。後指超出一般人之上;不同凡俗。
9、得心應手(dé xīn yìng shǒu):心裡怎樣想;手上就能相應地怎樣做。形容功夫到家;技藝純熟;做起來很順手。
10、捨本逐末(shě běn zhú mò):拋棄根本的;而在小事上下功夫。
《功夫造句和解釋_功夫的例句有哪些 - 小孩子點讀》由[小孩子點讀]APP獨家原創整理並發布,未經授權不得轉載,小學家庭同步輔導專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