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過年更似兒童節,不如試著喚起童心,把乏累轉為好奇,少些功利,多些自我的平靜,那年過得才有意思啊。
過年那些事,同齡之間回憶起來沒什麼新鮮,說的想的皆垂髫之年所為,無非大人們忙碌,小兒們瘋玩,紅包新衣,鞭炮美食。無論家鄉在哪兒,那幾日都似老鼠跌進米缸,瞬間墜入人間天堂。長大以後便談不多了,好像過年只是兒童節,大人們跟著忙碌卻阻止不了慢慢消退的樂趣。
現在過個年,確實不輕省。節前早早的要開始準備,全家大人小孩購置新衣,去花圃定年花,到餐館訂年夜飯,跑銀行換新鈔,然後收集紅包封套,這些事看似簡單,可做起來不易,既要稱心又得經濟,錢是一回事,最要命的還有時間。歲末大家都忙,放長假前都想儘可能的做好做完手頭的工作,最理想可以總結舊歲,節後一切從新開始。
迎來送往全然周到
於是,所有這些個人的過年籌備都要擠出時間來做,不吃午飯到銀行排隊有之,下班拎著電腦直奔花圃的有之,難得周末還要逛超市,備足各類飲料和酒,零食點心,各種調味料甚至洗碗液和衛生紙,那架勢宛如戰前囤貨。一輪忙下來,最末一天上班同事間一聊,才驚覺居然忘了大掃除,於是除夕下午早放工的兩小時只能充當家庭保潔員了。
終於過年了,開心是開心,可未必人人得以慵懶休息,很多禮數要盡,給長輩拜年,分晚輩紅包,這些迎來送往的人情面子,全然周到妥當,少不了事先的安排計劃,還要臨時的聰慧急智。等這些都妥帖了,該放鬆了吧,還未必,喝吐了傷身,吃多了傷神。親朋戚友難得一聚,通宵達旦,小賭怡情,輸錢再賠上黑眼圈,怎麼想都和過節的氣氛不太協調。轉眼三五天過去,開工了,同事們重聚兩頓飯一吃,這年也就算過了,細細一想,還真有點累。
年夜飯是重點
我喜歡在新加坡過年,不但不累而且相當享受。節前那些事,本不太看重,有時間就辦,沒空就算。倒是除夕的那餐年夜飯是重點,這麼多年我都堅持自己準備上一桌年夜飯,叫上幾位好友,同聚過年。這事從開始籌備就相當有意思,太太和我會早一個月就討論菜單,如何保留往年年菜的特點,又有些新意,哪些菜可以更好,哪些的烹飪方法需要請教父母,甜品安排什麼,如果食材缺貨,有沒有B計劃,等等,過程不亞於高級餐廳變換菜單。臨近除夕,便開始分工,哪些在巴剎買,哪些可以在國貨店搞定,然後就可以照計劃,提前一晚,該泡的泡,該蒸的蒸,該發的發,總之什麼菜先上,什麼菜後出,都要有個安排,所謂過程精細,結局便基本不差,有了充分的準備和安排,自然會有個像樣的除夕宴。朋友滿意,自己開心,新的一年在舉杯聲中到來了。
我在新加坡親朋戚友不多,自然拜年紅包諸事,相對就簡單,且基本上沒有通宵怡情的邀約,忙完除夕晚會,常常還是有幾天可以好好休息的。所以每到過年,別人一忙,我反而安靜了,或發呆或看書或追劇,連著幾天不用煩心通告,自然睡到自然醒,悠哉閒哉。在新加坡過年於我宛如充電。
不管喜不喜歡,人總要長大,無論過與不過,新年終將來臨。天天燒香,不一定平安,心中有佛,能照樣安詳。既然過年更似兒童節,不如試著喚起童心,把乏累轉為好奇,少些功利,多些自我的平靜,那年過得才有意思啊。
(摘自新加坡《聯合早報》;作者:郭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