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型手機的消費群體在擴大,利用APP在線上將不需要的衣服和小物件進行個人轉賣的人也逐漸增多。這種個體之間的交易原則上不需要繳納消費稅,操作也很方便,因此也頗受用戶歡迎,跳蚤市場平臺逐漸活躍。雨果網從日本《THE PAGE》2月3日的報導中了解到,目前光顧線上跳蚤市
智慧型手機的消費群體在擴大,利用APP在線上將不需要的衣服和小物件進行個人轉賣的人也逐漸增多。這種個體之間的交易原則上不需要繳納消費稅,操作也很方便,因此也頗受用戶歡迎,跳蚤市場平臺逐漸活躍。
雨果網從日本《THE PAGE》2月3日的報導中了解到,目前光顧線上跳蚤市場的用戶越來越多,他們利用智慧型手機APP,將需要想轉手的物品拍照上傳,簡單幾個步驟就可以上架商品,相當方便。日本從去年開始,個人交易方面的線上平臺就有了迅速的發展。
利用智慧型手機幾分鐘就可以上架商品
一款APP是否受歡迎,離不開它的設計是否提供方便。人們使用智慧型手機,只需幾分鐘就可以上架想轉手的商品,交易方式也很簡單,另外,運營該應用的企業導入的交易系統可以讓用戶安心地進行付款。上架商品無需費用,在交易成功的時候支付平臺運營商一定手續費就可以了。
說到個人交易,大多數人會想到「雅虎競拍」等線上交易網站。與競拍網站投標加價購物的方式不同,跳蚤市場平臺的價格是固定的,不會往上加價,因此可以立刻判斷價格是否合適。競拍還有一個投標期限,因此你不一定能買到該商品,但是跳蚤市場平臺上只需雙方確認交易就能很快完成了。
日本電商新星MERCARI於2013年7月成立,公司運營的同名平臺上,賣出的商品有20%是在上架1個小時以內就完成了交易,「幾分鐘後就能賣掉」的例子不在少數,這種高效率的交易也是跳蚤市場平臺的特徵之一。不需要耗費太多的時間和精力,這種在短暫的閒暇時間裡可以達成的交易,用在智慧型手機的時代再合適不過了。
「Mercari」下載量突破千萬
日本跳蚤市場APP中最具人氣的是「Mercari」。從2014年5月電視上播出廣告之後,使用者急速增加,並在2015年1月突破了1000萬的下載量。現在每天都有數十萬件商品在上架,月間流通總額達到數十億日元的規模。
跳蚤市場APP排名第二的是最早推出此項應用的Fablic公司運營的「Fril」。「Mercari」的使用對象可以不限男女,但是「Fril」則是限定在女性群體中。該平臺已經突破了300萬的下載量,一天的上架數約數萬件,月間流通總額在5億日元以上。
日本樂天也參與其中
目前有不少企業開設了跳蚤市場平臺,也出現了中途退出的。大型企業中,CyberAgent公司運營的「momsfurima」在2014年11月終止業務,雅虎推出的「ClooShe」被稱作是「能購物的雜誌」其實也是按照這種形式。
就在人們認為這是「Mercari」和「Fril」二虎相爭的時代時,2014年11月末,樂天也推出了APP「Rakuma」。「Mercari」和「Fril」是成交之後支付10%的手續費,而「Rakuma」則是完全不需要手續費,憑藉著知名度和無手續費這兩個武器,「Rakuma」一下子就把差距縮小了。
另外還有一個不能漏掉的就是LINE推出的「LINE MALL」。這個平臺不僅僅是個人之間的買賣,企業如果有LINE的公眾號也可以進行商品出售。比如說,可以和LINE好友一起進行團購,或是買禮物送給好友。LINE表示,今後也會繼續為用戶提供更加便利的購物平臺。
個人交易平臺該如何拓展未來市場
跳蚤市場平臺提供的服務基本都是瞄準了「個體間的買賣」這個關鍵。網上競拍的情況下,多是企業推出商品,有其「專業」的一面,這也是對於個人來說競拍門檻太高的一個理由。
「專業化」最大的弊端在於,和個人上架的商品量相比,企業上架的商品量佔據壓倒性的優勢,個人的商品就會被掩蓋掉。當然,出品量的增加,市場就會更具活力,但是一旦出品者和購買者之間的平衡崩壞,上架的商品也會變得難賣出去。比起這樣,倒不如減少參與者,在跳蚤市場平臺構建C2C模式比B2C更有收益。因此,跳蚤市場平臺基本上都是「禁止企業出品」,只由個人交易構築平臺的運營,這樣既方便用戶也是平臺能持續擴大的一個重要原因。
跳蚤市場平臺的勢頭仍未停止步伐,今後會往哪個方向滲透是人們關注的問題。在個人交易市場中佔據大部分市場份額的「雅虎競拍」2013年年度銷售額約為7300億日元,目前跳蚤市場平臺連它的十分之一都不到。隨著今後市場的擴大,很可能出售偽劣商品的參與者也會增加,跳蚤市場平臺若想做大,就必須想辦法將這些不利因素排除,保護市場的健全。(編譯/雨果網 黃婧)
輕鬆掌握跨境電商與外貿資訊,請下載【雨果網】APP或關注微信號【cifnew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