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甲媽祖進香在1988年以前,終點是位於雲林北港的朝天官。但在1988年,朝天宮使用「媽祖回娘家」等字眼,宣稱「大甲媽是北港媽的分靈」,引起大甲鎮洲宮抗議,最後乾脆將「北港進香」活動改稱「繞境進香」,終點也變成現在的新港奉天宮。
就像病人去看中醫,總迷信年紀大一點最好鬚髮皆白的,醫術肯定比嘴上沒毛的高得多。臺灣的媽祖信眾也大多認為,「級別」比較高的媽祖廟,媽祖的神力會比較大。因此,規模較大的媽祖廟都會自調「開臺媽」,標榜自己的香火是從洲祖廟直接過來的;而不同宮廟之間的「傳承關係」和「級別」高低,常常會引發彼此之間的爭執與不和。我2008年3月第一次到北港朝天言時不明就裡,還誇大甲鎮湖宮媽祖繞境進香辦得蠻有影響,陪同我的一位朝天宮廟荒就不以為然。後來,我才知道朝天宮與鎮宮有過爭執,至今關係似乎還不好:新港奉天宮與北港朝天之間,關於誰才是「古笨港媽祖」正統的傳承者的爭論則比這更早。
北港街即笨港,因在笨港溪之北,故名北港。北港因有港口之利,「六時城市、貿易之盛,為雲邑冠」。光結二十年(1894年)十月的一場大火,讓北港街廢毀大半,此後時局動蕩,北港的商港功能逐漸喪失,走向沒落。幸好有歷史悠久的朝天宮,每年吸引數百萬遊客,使其以宗教觀光重鎮的角色而維持繁華。
北港朝天宮俗稱北港媽祖廟,位於雲林縣北港鎮中山路178號,是臺灣地區的二級古蹟。笨港媽祖廟自公元1694年由洲祖廟奉媽祖渡臺抵達笨港,開基立廟,從此香火日盛,聲名遠播。笨港天后宮曾遭遇大水衝吸、地震震級等劫難,一分為三,包括北港朝天宮和新港奉天宮、六興宮。現在的北港朝天宮以笨港天后宮正統承繼地位自居,建築規模宏大,重脊飛簷,古色古香。正殿奉祀媽祖;中殿主祀觀音苦薩,從祀十八羅漢;後殿中堂是聖父母股,奉祀的是媽祖的父母和其兄姊。其他配殿奉祀三官大帝、文昌帝君主生娘娘、土地公等。這樣的建築形式與奉祀群體,與臺滴其他大型媽祖宮廟大同小異,是臺灣民眾多神崇開的一個縮影。
北港朝天宮以「孝子釘」而聞名。相傳清朝道光年間,福建泉州有一名男子和母親一起從大陸來臺灣找尋早前米臺的父親,母親卻在海上被大浪衝走。他上岸後到北港媽祖廟前請願,如果能找到父母,就讓鐵釘釘入地上堅硬的花崗石中。言畢他拿起一塊石頭砸向鐵釘,鐵釘應聲釘入觀音股前面的石階中央。堅硬的花崗石中。這個消息傳追了北港,許多人紛紛幫助他,終於找到他父母的下落。這一傳說相信者眾。朝天宮的董事長蔡詠得告訴我,蔣經國每次來到這裡都會在孝子釘的臺階駐足停留,甚至坐在釘旁追思父親蔣介石。如今,孝子釘的舊址只能看見痕跡。不過我在北港朝天宮卻看到了更為有趣的景象。媽祖像前的許願箱中,塞得滿滿的都是複印的考試志願書。蔡詠說,很多學子在報考高中或大學志願前,都會將志願書複印投遞其中,以期得到媽祖的庇佑。
「北港迓媽祖」是北港朝天宮的年度盛會。每年農曆三月十九,北港家家戶戶都會置辦豐盛的宴席,請遠方來的親友共同享用美食。在廟口的繞境隊伍出發後,街頭巷尾鞭炮聲四起,沿路每家每戶都會準備香案、水果和金爐恭迎媽祖聖駕。這是別處罕見的宗教感事。
朝天宮附近的景點還有全臺最古老的蔡復興客、建於日治時代的十角水塔、牆、振興戲院、顔思齊開拓臺灣登陸紀念碑、紙糊神像的七王爺館、北港糖廠、五分車復興鐵橋、北港觀光橋、三級古蹟義民廟,都是值得一遊的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