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實丨《音樂是怎麼變成免費午餐的》:是什麼讓唱片工業節節敗退

2020-12-25 殘疾人的副業生活

大約二十年前,音樂還是名副其實的付費產品。聽音樂,就要購買磁帶、CD。隨著MP3技術的發明,數字盜版音樂迅速發展,唱片業迅速衰落。音樂產業,乃至網際網路的歷史被改寫。#1724唱片#

一、 MP3的發明與推廣:

史蒂芬·維特(Stephen Witt)做了一個比喻,把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音樂盜版比作六十年代後期的毒品泛濫。兩者皆源自年輕群體對社會俗常和法律的挑戰,背後是置身亞文化的驕傲和反對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高尚感。

比如維特自己,1997年剛上大學時連MP3是什麼都不知道,第一學期後已經用數百首盜版歌曲塞滿2G硬碟。2005年,他帶著1500G音樂(相當於15000張專輯)搬去紐約,卻對擁有產業級別的音樂寶庫秘而不宣。問題是,維特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音樂發燒友。瘋狂下載盜版音樂的一個原因是好奇,更重要的恐怕是「想成為一個精英團體的部分」。

「MP3之父」 卡爾海因茨·布蘭登堡,德國電子工程師和數學家,研究生階段,開始研發音頻壓縮技術。

(1)學習「心理聲學」,發現聲音裡的秘密;

(2)開發算法,找出聲音中不能被耳朵識別的部分,剔除出去,從而節省存儲空間。同時,不損害耳朵能辨別的那部分數據;

(3)20世紀90年代,參加行業協會的測評,但是受到大公司壓制;

(4)1995年,將兩款軟體免費分享,分別是能把CD轉換成MP3的軟體L3Enc,以及能在電腦上播放MP3的WinPlay3。

二、 盜版音樂風靡網際網路:

下載盜版音樂的人真的是精英團體嗎?在流媒體時代之前,裝滿我們MP3的音樂到底是用戶各自上傳以供分享的,還是存在層級森嚴的組織?維特就這一部分的追本溯源,以足夠讓他的這本處女作成為MP3和音樂盜版領域最詳盡的著作。

但光靠幾個秘密社團,和數個隱約擁有「大同」和「分享」覺悟的理想主義者聚落,尚無摧毀音樂工業,改變業態和所有人聽音樂習慣的能量。

1、20世紀90年代中期,破解軟體社區在網上出現,並發現L3En軟體,開始上傳盜版MP3。

2、破解軟體社區之間出現競爭,為了在競爭中處於優勢,開始吸納音樂產業鏈條上的特殊人士加入,尤其是CD車間員工,憑藉身份優勢,大量洩露盜版唱片。

3、1999年,納普斯特出現,網絡盜版從地下變成全民公開行為。網絡盜版現象開始震動唱片工業的根基。

4、BT技術以及網站出現,網絡盜版成為司空見慣的上網行為。

5、2001年,蘋果公司推出iPod,無意間助長了數位音樂的非法下載。

三、唱片公司節節敗退的反抗:

1、布蘭登堡曾兩次給傳統唱片行業支招,遭到拒絕。但是,網絡盜版愈演愈烈,唱片公司不得不採取行動;

2、唱片公司在CD工廠車間加強安保措施。不過唱片生產廠屬於勞動密集型工廠,人員雜亂、工序冗長,根本防無可防。

3、2000年,18家唱片公司聯合,控告納普斯特的侵權行為,同時起訴了一家MP3播放器的製造商。

2003年,美國唱片工業協會在大唱片公司的支持下,決定起訴分享和傳播盜版音樂的個人。唱片公司的訴訟贏多輸少,但是失去民心,難掩傳統唱片業大廈將傾頹勢。

4、環球音樂還和索尼音樂合資建立網絡音樂商店,但是這個網上商店的授權架構複雜,選擇又少得可憐,被媒體評為「史上最糟糕的科技產品」。

5、到了2004年,唱片業的前景已經非常黯淡,五大唱片公司縮減至四大,2007年,CD銷量較巔峰時期的2000年下降了一半。唱片產業的黃金時期徹底過去了。

四、尾聲:

布蘭登堡和他的團隊實際上便是「海盜黨之父」。他們靠開啟侵犯版權的時代而致富,也因此點燃威脅他們如今生計的政治運動。如果有一天,專利和版權再也無法帶來收入,他們又將變回失意科學家。並且,世界上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投入生命去發明和創造嗎?

故事的尾聲,是一段時代輕嘆一口氣,落幕。硬碟在銷毀場粉身碎骨,故事裡的所有角色或留戀或瀟灑地和我們一起進入雲時代。然而CD並沒有死,備受壓榨的藝人們使出渾身解數反擊,只有「軟破小組」的衰落已成定局。

當變局已定,維特自己也成了Spotify的註冊用戶之後,他仍去拜訪了舊友格羅夫。格羅夫風光不再,艱難謀生。前半生似是幻影,他落入從未想過的境地:黑人前罪犯。他上夜校學習計算機專業,業餘幫人修理實體媒介(DVD機、音響之類),不知不覺從先鋒青年變成懷舊大叔。隨著全球化進程,製造業從美國本土漸漸流失。當時代的巨輪開始滾動,強大如莫裡斯亦無法阻擋,曾經地下世界的英雄格羅夫也只好興嘆。

這本書裡的人物:科學家、音樂行業巨子、「軟破小組」成員、種子網站運營者,加上通常作為背景出現的藝人,活在各自的世界彼此從未有過交集。他們甚至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但世界就是這樣複雜,維特在歷史洪流中撈出這些真實的人,釐清他們之間的關係,冷靜地講述他們與所謂「時代潮流」間的蜜運與厄運。這就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1、音樂介質的革命,同時影響到音樂藝人的創作。2005年,幾乎過氣的說唱歌手小韋恩拋棄CD唱片,直接在個人網頁發布只有MP3格式的數字專輯,出乎意料大受歡迎。

2、發行渠道、分成模式、宣發手段等等傳統音樂產業的很多行規被打破。

3、傳統唱片產業雖然不復當年之勇,但也沒有完全被淘汰。一些公司適應新遊戲規則後,觸底反彈。例如,環球音樂開發出流媒體先驅Vevo。

4、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下載MP3逐漸落伍,而直接用音樂App在線聽音樂,漸漸為消費者所接受。

相關焦點

  • 三星手機在中國節節敗退,引以為傲的也只有OLED屏幕和內存!
    三星手機在中國節節敗退,引以為傲的也只有OLED屏幕和內存!三星手機在目前第三季度的銷量上大幅下滑,但是依然是世界第一的位子,和第二名華為的銷量有進一步縮小的趨勢,這足以說明,國產手機對於三星手機的衝擊還是非常之大。
  • 數碼唱片出現,將音樂向前推進了最大的一步
    如果這樣的話一盒磁帶只能放一首歌,這個成本承擔不起;於是就多放幾首歌,轉速放慢,但音質就下來了,所以對音樂人來說就很痛苦,怎麼都做不到兩全。等到數碼音樂來了,這些問題都沒有了,它完全能做到原來是什麼樣子到了你那還什麼樣子,不會經過線衰減,不會經過頻衰減,不會經過磁頭的磨損衰減……音樂終於迎來了這個偉大的時代。
  • 美國《種族唱片》如何把黑人音樂變成大生意
    作為一名佃農變成了遷徙者,他離開了密西西比州,前往北方,以逃避吉姆·克羅·南和其他成千上萬的非裔美國人在大遷徙中普遍存在的種族主義。像許多其他黑人一樣,他當過看門人、搬運工和廚師。但當他發現自己在錄音室裡的麥克風前面時,這位布魯斯音樂家知道他找到了自己的位置。布朗齊的唱片被當作「種族唱片」——黑人聽眾和黑人聽眾的音樂。
  • 當日本家電在中國市場節節敗退 還有什麼理由不支持國貨?
    三洋、東芝、夏普、松下、索尼、大金,這一個個曾經如雷貫耳的名字,如今在家電領域卻呈現節節敗退之勢,有的退出了家電市場,有的被中國企業收購了家電業務,其他的在逐漸丟失市場份額——而且是本來已經很少的份額。
  • 音樂行業「4A」首聚 騰訊與三大唱片聊了什麼?
    此次也是三大唱片國際總裁首次聚會,與國內媒體共話數位音樂大格局。  隨著國內音樂產業正版化環境的逐漸清晰,快速發展的網際網路成為推動音樂產業發展的重要力量,數位音樂也成為推動音樂產業發展變革的新載體,源源不斷為音樂行業輸送新的生機和商業機會。
  • 世界唱片店日丨全球黑膠迷必去打卡的唱片店
    還記得你最近一次走進唱片店是什麼時候嗎?唱片店,一個消融煩擾的音樂空間,消磨時光的好去處。但隨著唱片工業萎縮,不少曾經讓人流連忘返的唱片店已經消失。走進唱片店,精心挑選自己喜愛的唱片已經慢慢成為集體回憶,唱片店承載著我們那些有意思的青春歲月,對音樂的熱愛和實體音樂的眷戀。
  • 臺灣高校排名「節節敗退」 島內學子更愛清華北大蔡當局怎麼看
    清華、北大,這些高等學府也曾是我們兒時的夢想,如今,就連海峽彼岸的小夥伴們也對那裡心馳神往……怎麼樣,看到中二仔如此的拽文功底,小夥伴們是不是也有點兒佩服了呢,怎麼說咱也是有文憑的男人嘛……玩笑歸玩笑,但是中二仔上面的說法可是有根據的哦,且聽洒家細細道來~據臺灣《旺報》報導,新北市三峽區北大高中今年首屆畢業生成績表現不俗,校方以「練劍3年·峽客出擊」為題張貼榜單,榜單將北京大學
  • 英勇朝鮮人民軍:曾將美等16國聯軍打的節節敗退,差點將韓國滅亡
    韓軍準備倉促,節節敗退,僅三天,漢城(今首爾)就失守了。韓軍高層急得如同熱鍋上的螞蟻,慌忙炸毀漢江大橋,且中途還搭進去了不少軍隊,韓軍形勢危急。1950年6月26日,美國就命令駐日的美空軍支援韓國,還一手遮天的集合了所謂的16個國家的「聯合國軍」,企圖發動第三次世界大戰!
  • 伍佰再度出圈之後,網易雲音樂聯手滾石唱片
    3月31日,網易雲音樂宣布與滾石唱片達成戰略合作。這也是2020年以來,網易雲音樂繼《歌手·當打之年》《我們的樂隊》等頭部綜藝音樂版權和吉卜力工作室等日音版權後的又一動作。據了解,合作雙方將在音樂版權、藝人發掘培養、音樂IP深度開發、原創音樂、音樂演出、在線K歌等音樂上下遊領域展開深層次、多樣化的合作。
  • 行業變革 數位音樂能否取代實體唱片?
    不過那時的實體唱片還是有一些市場的,然而五年後的今天我們再回過頭來看一看現在的實體唱片業,那些曾經讓人再熟悉不過的CD/DVD專輯好像很難再找到了,大家也都把手裡的CD機換成了專門播放數位音樂的手機。行業變革 數位音樂能否取代實體唱片?
  • 揭秘唱片工業流水線環節
    為何在唱片工業發展日漸完善的今天,洩露事件依舊頻發?一張唱片的正常生產流程是怎樣的?有可能在哪些環節出現紕漏?為此,羊城晚報記者採訪了臺灣著名音樂製作人王治平,中國唱片廣州公司音樂總監、著名音樂製作人王厚明以及曾為張學友、蔡健雅、孫燕姿等眾多大牌歌手創作歌曲的馬來西亞創作型音樂人兼歌手伍家輝,就上述問題逐一作答。
  • 不讓好音樂繼續流浪—蝦米音樂荒島唱片如何成為千萬樂迷的烏託邦?
    對方馬上回復「你有什麼參考嗎?」,這意思就是「你給我一個模板,我照著來」。而不是我自己好好寫一首歌,那一瞬間,張亞東突然語塞。對於普通人而言,我們很難對張亞東的故事感同身受,但越來越多的樂迷開始發現,聽音樂似乎也不再像過去一樣純粹。各種快消意味濃烈的神曲出現在短視頻的背景音樂裡,轉瞬即逝的集體狂熱背後,「樂以表情」的作用正在衰減。好的音樂不應該是模板化的。
  • 「紅唱片」裡的紅色經典
    點擊關注「全紀實旅遊」。 心醉夜色·黑膠金曲 在這個秋風送爽、茉莉芬芳的季節,坐落於百年名校上海交通大學的錢學森圖書館內一曲曲悠揚的老歌響徹耳畔,2020「心醉夜色——黑膠金曲」音樂黨課活動舉行。
  • 劉偉仁向中國唱片總公司授贈 「大木倉音樂資料」
    ;nbsp劉偉仁與「大木倉31號」&nbsp&nbsp&nbsp&nbsp大木倉胡同31號曾經是北京西單附近的一個老四合院,如今它變成了馬路一條,對於現在的很多人來說,對這個地點都會有些陌生。
  • 蒙特婁北美新音樂聖地 美國唱片公司前來淘金
    西方商業電臺和沒頭腦的唱片公司早已使人厭倦,美國流行音樂也正需要那些處於文化版圖邊緣的城市提供新活力,比如西雅圖(當年GRUNGE音樂的大本營)、明尼阿波利斯、德克薩斯的奧斯汀和喬治亞州的亞森斯,都曾在某一時期成為音樂革新的潮頭,湧現出大量新樂隊。西方流行樂革命的局部爆發總是突如其來,之後記者和唱片公司老總們立刻蜂擁到這些原本被他們忽視的地方。  下一個中心在哪裡呢?
  • 破產14年後,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線上回歸
    文丨音樂先聲(ID:nakedmusic),作者丨Echo、範志輝11月13日消息,宣布破產14年的傳奇唱片店Tower Records以線上唱片店的方式回歸全球市場。據悉,黑膠和周邊產品將成為其銷售重點,並計劃不定期在線下做快閃店(Pop-Up shop)。
  • 別了,唱片年代!香港hmv全線結業的迷思
    流媒體音樂佔領市場不是什麼新鮮事,倒是CD銷量暴跌足以引發人們一連串的思考。從介質變成情懷。香港音樂本身其實挺頑強的,你看最近劉德華的演唱會,黃牛越抓越多。只是在數字時代的洪流下,唱片已經從一種存儲音樂的介質,變成了音樂愛好者的一份情懷和用來表達認同感的象徵。
  • 第35屆金唱片大賞怎麼投票 第35屆金唱片大賞投票方法與你分享
    第35屆金唱片大賞怎麼投票 第35屆金唱片大賞投票方法與你分享時間:2020-12-18 17:00   來源:遊俠網   責任編輯:沫朵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第35屆金唱片大賞怎麼投票 第35屆金唱片大賞投票方法與你分享 第35屆金唱片大賞怎麼投票?
  • 首爾最大黑膠唱片店+獨棟音樂圖書館,打造另類音樂消費空間
    一樓主要售賣黑膠唱片和唱片機、耳機等產品。無論是最新的、最熱門的,還是全球限量珍藏版黑膠唱片,幾乎都可以在這裡找得到。   這裡的黑膠唱片多達9000多張,按流行、獨立、經典、爵士等不同音樂風格進行分類。一旁擺放著各種類型的唱片機,可供顧客試聽,每人可挑選三張黑膠唱片。
  • 城市唱片地圖:武漢,除了熱乾麵還有朋克
    現在變成了感官唱片,以唱片文化為主,它繼承了前身"感官club"的粗糲與隱蔽,充滿六七十年代紐約地下音樂場景感的現場會令你印象深刻,你可以用啤酒混著音樂來這兒消磨一整天的時光。這是守著唱片店的張小筆對於賣唱片的看法,「介質就是一種形式,裡面裝的東西才是內容。」比起用什麼聽,他們覺得聽什麼才最重要,所以黑膠也一樣,它並沒有什麼特別之處。他們認為,只要對音樂的內容足夠認真,就是最棒的樂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