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約二十年前,音樂還是名副其實的付費產品。聽音樂,就要購買磁帶、CD。隨著MP3技術的發明,數字盜版音樂迅速發展,唱片業迅速衰落。音樂產業,乃至網際網路的歷史被改寫。#1724唱片#
一、 MP3的發明與推廣:
史蒂芬·維特(Stephen Witt)做了一個比喻,把上世紀九十年代的音樂盜版比作六十年代後期的毒品泛濫。兩者皆源自年輕群體對社會俗常和法律的挑戰,背後是置身亞文化的驕傲和反對資本主義唯利是圖的高尚感。
比如維特自己,1997年剛上大學時連MP3是什麼都不知道,第一學期後已經用數百首盜版歌曲塞滿2G硬碟。2005年,他帶著1500G音樂(相當於15000張專輯)搬去紐約,卻對擁有產業級別的音樂寶庫秘而不宣。問題是,維特並不是一個合格的音樂發燒友。瘋狂下載盜版音樂的一個原因是好奇,更重要的恐怕是「想成為一個精英團體的部分」。
「MP3之父」 卡爾海因茨·布蘭登堡,德國電子工程師和數學家,研究生階段,開始研發音頻壓縮技術。
(1)學習「心理聲學」,發現聲音裡的秘密;
(2)開發算法,找出聲音中不能被耳朵識別的部分,剔除出去,從而節省存儲空間。同時,不損害耳朵能辨別的那部分數據;
(3)20世紀90年代,參加行業協會的測評,但是受到大公司壓制;
(4)1995年,將兩款軟體免費分享,分別是能把CD轉換成MP3的軟體L3Enc,以及能在電腦上播放MP3的WinPlay3。
二、 盜版音樂風靡網際網路:
下載盜版音樂的人真的是精英團體嗎?在流媒體時代之前,裝滿我們MP3的音樂到底是用戶各自上傳以供分享的,還是存在層級森嚴的組織?維特就這一部分的追本溯源,以足夠讓他的這本處女作成為MP3和音樂盜版領域最詳盡的著作。
但光靠幾個秘密社團,和數個隱約擁有「大同」和「分享」覺悟的理想主義者聚落,尚無摧毀音樂工業,改變業態和所有人聽音樂習慣的能量。
1、20世紀90年代中期,破解軟體社區在網上出現,並發現L3En軟體,開始上傳盜版MP3。
2、破解軟體社區之間出現競爭,為了在競爭中處於優勢,開始吸納音樂產業鏈條上的特殊人士加入,尤其是CD車間員工,憑藉身份優勢,大量洩露盜版唱片。
3、1999年,納普斯特出現,網絡盜版從地下變成全民公開行為。網絡盜版現象開始震動唱片工業的根基。
4、BT技術以及網站出現,網絡盜版成為司空見慣的上網行為。
5、2001年,蘋果公司推出iPod,無意間助長了數位音樂的非法下載。
三、唱片公司節節敗退的反抗:
1、布蘭登堡曾兩次給傳統唱片行業支招,遭到拒絕。但是,網絡盜版愈演愈烈,唱片公司不得不採取行動;
2、唱片公司在CD工廠車間加強安保措施。不過唱片生產廠屬於勞動密集型工廠,人員雜亂、工序冗長,根本防無可防。
3、2000年,18家唱片公司聯合,控告納普斯特的侵權行為,同時起訴了一家MP3播放器的製造商。
2003年,美國唱片工業協會在大唱片公司的支持下,決定起訴分享和傳播盜版音樂的個人。唱片公司的訴訟贏多輸少,但是失去民心,難掩傳統唱片業大廈將傾頹勢。
4、環球音樂還和索尼音樂合資建立網絡音樂商店,但是這個網上商店的授權架構複雜,選擇又少得可憐,被媒體評為「史上最糟糕的科技產品」。
5、到了2004年,唱片業的前景已經非常黯淡,五大唱片公司縮減至四大,2007年,CD銷量較巔峰時期的2000年下降了一半。唱片產業的黃金時期徹底過去了。
四、尾聲:
布蘭登堡和他的團隊實際上便是「海盜黨之父」。他們靠開啟侵犯版權的時代而致富,也因此點燃威脅他們如今生計的政治運動。如果有一天,專利和版權再也無法帶來收入,他們又將變回失意科學家。並且,世界上還會有那麼多人願意投入生命去發明和創造嗎?
故事的尾聲,是一段時代輕嘆一口氣,落幕。硬碟在銷毀場粉身碎骨,故事裡的所有角色或留戀或瀟灑地和我們一起進入雲時代。然而CD並沒有死,備受壓榨的藝人們使出渾身解數反擊,只有「軟破小組」的衰落已成定局。
當變局已定,維特自己也成了Spotify的註冊用戶之後,他仍去拜訪了舊友格羅夫。格羅夫風光不再,艱難謀生。前半生似是幻影,他落入從未想過的境地:黑人前罪犯。他上夜校學習計算機專業,業餘幫人修理實體媒介(DVD機、音響之類),不知不覺從先鋒青年變成懷舊大叔。隨著全球化進程,製造業從美國本土漸漸流失。當時代的巨輪開始滾動,強大如莫裡斯亦無法阻擋,曾經地下世界的英雄格羅夫也只好興嘆。
這本書裡的人物:科學家、音樂行業巨子、「軟破小組」成員、種子網站運營者,加上通常作為背景出現的藝人,活在各自的世界彼此從未有過交集。他們甚至根本不知道對方的存在。
但世界就是這樣複雜,維特在歷史洪流中撈出這些真實的人,釐清他們之間的關係,冷靜地講述他們與所謂「時代潮流」間的蜜運與厄運。這就是本書的價值所在。
1、音樂介質的革命,同時影響到音樂藝人的創作。2005年,幾乎過氣的說唱歌手小韋恩拋棄CD唱片,直接在個人網頁發布只有MP3格式的數字專輯,出乎意料大受歡迎。
2、發行渠道、分成模式、宣發手段等等傳統音樂產業的很多行規被打破。
3、傳統唱片產業雖然不復當年之勇,但也沒有完全被淘汰。一些公司適應新遊戲規則後,觸底反彈。例如,環球音樂開發出流媒體先驅Vevo。
4、隨著智慧型手機的普及,以及移動網際網路的崛起,下載MP3逐漸落伍,而直接用音樂App在線聽音樂,漸漸為消費者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