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天眼」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開啟「睜眼看宇宙」新...

2020-12-24 央廣網

央廣網貴陽1月12日消息(記者朱敏)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昨天(11日)下午,建於貴州省平塘縣的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投入正式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這意味著「中國天眼」開啟了「睜眼看宇宙」的新徵程,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2017年10月,建成一年多的「中國天眼」首次發現2顆脈衝星,截至昨天,國家驗收會上公布已發現102顆脈衝星。兩年多來,FAST發現的脈衝星超過同期歐美多個脈衝星搜索團隊發現數量的總和。在FAST通過國家驗收這一天,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記者探訪了這一科學大裝置。落成三年多,FAST現狀如何?正式開放運行後,FAST將承擔哪些科研任務?

記者一行的目的地是貴州省平塘縣的一處大窩凼,這裡坐落著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FAST。爬過一段山路,那口形似大鍋的射電望遠徑呈現眼前。

經工作人員介紹,眼前這個巨型裝置的結構一目了然。大鍋四周均勻分布著六個電塔,大鍋的表面是半透明的網狀鏡面,行走於大鍋邊沿,能看見腳下盤旋的山路。大鍋底部中心一個標有FAST標識的盒子叫饋源艙,饋源艙與六個電塔間由六根光纜相連。

「反射面的主要作用就是把天上搜集到的天體比如脈衝星這些東西發射出來的信號,反射到下面的面,形成一個拋物面,然後經過反射,這些信號會匯聚到一個焦點上,就是到饋源艙。饋源艙上的光纜會把接受到的信號傳到綜合樓,在那邊進行數據處理和存儲。」工作人員說。

相信每個人看到FAST的第一印象就是它的大,成年人繞FAST走一圈大約需要40分鐘。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總工程師姜鵬說,他們已習慣大家稱其為「大鍋」,並計算過這口鍋的容量。「如果它裝滿水,全世界每人可以分4瓶礦泉水,這就是它的功能體量,全世界有75億人,可以想像它的功能體量有大。」

2020年1月11日,FAST迎來了它重要的一天。國家發展改革委高技術司副司長沈竹林宣讀驗收委員會對FAST的驗收意見:「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升了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推動了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FAST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促進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驗收委員會同意該項目通過國家驗收。」

通過驗收,意味著正式開放運行。FAST於2016年9月25日落成啟用,進入調試期。國際傳統大型射電望遠鏡的調試周期一般不少於4年,而FAST巨大的接收面積使其結構系統更為複雜。FAST團隊經過2年的緊張調試工作,實現了跟蹤、漂移掃描、運動中掃描等多種觀測模式,數項關鍵指標超過預期,於2019年4月通過工藝驗收並向國內天文學家試開放。國家天文臺研究員、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首席科學家李菂介紹:「調試期間,試觀測時間開放,一共收到了140多份申請。申請的首席專家來自國內包括中國香港21個單位。經過國際委員會的遴選之後,大多數項目已經得到了執行,並且正在持續地產生新的科學成果。」

FAST自試運行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其靈敏度為全球第二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這是中國建造的射電望遠鏡第一次在主要性能指標上佔據制高點。同時,FAST在調試階段獲得了一批有價值的科學數據,取得了階段性科學成果。截至目前,FAST已探測到146顆優質的脈衝星候選體,其中102顆已得到認證,這個數量超過同期歐美多個脈衝星搜索團隊發現數量的總和。此外,FAST已實現偏振校準,並利用創新方法探測到銀河系星際磁場。中國科學院院長、黨組書記白春禮在驗收會上表示:「FAST採用全新的設計理念,利用貴州省喀斯特窪地作為望遠鏡臺址,開創了建造巨型望遠鏡的新模式。FAST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高了我國相關學科、相關領域產業技術水平和自主創新能力。」

投入運行後,FAST未來將著力確保裝置高效、穩定、可靠運行,加強國內外開放共享。李菂表示,未來3-5年,FAST的高靈敏度將有可能在低頻引力波探測、快速射電暴起源、星際分子等前沿方向催生突破。「大的方向會在脈衝星搜索、脈衝星計時、銀河系氣體、星系巡天,以及新前沿科學,尤其是所謂的快速射電暴,因為這是最近十年來射電天文最重要的熱點。從今年開始,也就是驗收結束後就可以開始『巡天』,也就是系統的科學工作。」李菂說。

事實上,天文學家南仁東1994年提出的FAST構想是平方公裡陣列射電望遠鏡。這也是國際天文學界計劃建造的世界最大綜合孔徑射電望遠鏡,接收面積達1平方公裡,將為人類認知宇宙提供重大機遇。李菂表示,這就意味著FAST不會只有一個:「最終要到1平方公裡,FAST這樣的望遠鏡,500米直徑,差不多得修20個,或者這樣把它鋪開。貴州的窩凼這一自然資源是有的,而且再修就會變成一個相對常規的工程,它的造價會更低,效率、速度都會快。但是,是不是往這條方向上走,還要經過科學和技術的研討。」

相關焦點

  • 「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大器晚成,問鼎射電望遠鏡之巔「中國天眼」的靈敏度達到世界第二大射電望遠鏡的2.5倍以上,可有效探索的空間範圍體積擴大4倍,使科學家有能力發現更多未知星體、未知宇宙現象、未知宇宙規律……驗收會上,中科院院士武向平等6位專家分別宣讀工藝驗收、電波環境保護等驗收意見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記者齊健、王麗、董瑞豐  眼力決定眼界。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貴州平塘1月11日電 題:星辰大海,才是它的徵途——「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新華社記者齊健、王麗、董瑞豐  1月11日,當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中國天眼」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進入科學產出階段
    「中國天眼」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進入科學產出階段 央視網 | 2020-03-24 16:11:19 疫情之下,大科學裝置等一批「國之重器」迎難而上、攻堅克難。今年初,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疫情防控期間,FAST運行正常,並陸續啟動了五個重大和優先項目的科學觀測,進入科學產出階段。
  • 世界最大射電望遠鏡正式開放運行,看「中國天眼」首席專家怎麼說
    中國天眼 中國天眼之父南仁東曾經說過:「感官安寧,萬籟無聲。美麗的宇宙太空以它的神秘和絢麗,召喚我們踏過平庸,進入它無垠的廣袤。」如今他的驕傲,中國天眼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正式通過驗收開放運行,這口大鍋近年來不僅頻頻出現在人們的視野當中,還吸了一波粉,人氣非常高,究竟有何魅力?聽首席專家為您解答。 據中國青年報報導,近日,世界最大且最靈敏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 今天,「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傳奇故事讓人淚目……
    今天,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國家驗收委員會認為,「FAST工程建設實現了多項自主創新,顯著提升了我國射電天文研究和技術水平,推動了相關產業技術的革新與發展,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經濟效益。FAST綜合性能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對促進我國天文學實現重大原創突破具有重要意義。
  • 國家發展改革委支持建設的「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近期,被譽為「中國天眼」的國家重大科技基礎設施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順利通過國家驗收。  國家驗收委員會認為,項目法人單位根據有關批覆要求,按期全面完成了FAST建設任務,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
  • 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通過國家驗收
    經濟日報-中國經濟網貴陽1月11日電 (記者 吳秉澤)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11日通過國家驗收並正式運行。作為世界最大單口徑射電望遠鏡,「中國天眼」的各項指標均達到或優於批覆的驗收指標,部分關鍵技術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 【科普君】「中國天眼」FAST與阿雷西博:探索宇宙之路漫漫
    中國天眼(FAST)自今年1月驗收以來,設施運行穩定可靠,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達到預期設計目標近2倍。 中國天眼是目前世界上最靈敏,最大全口徑反射面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截止今年1月驗收已發現了240+顆脈衝星,其強大的解析度將會在未來大展身手,找到宇宙中越來越多向我們發射信號的燈塔——脈衝星,可用於構建未來宇宙飛船在太空中導航的「GPS」。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趙竹青)「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觀天成效如何?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意味著,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正在逐步顯現。
  • 聚焦全國目光,「中國天眼」正式開放運行!
    1月11日,被譽為「中國天眼」的 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 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 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天眼」開了!第一個想告訴他……
    1月11日下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這意味著「中國天眼」開啟了睜眼看宇宙的新徵程,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供圖: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說起FAST,人們總會想起南仁東。
  • 「中國天眼「將於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向世界開放
    」的當今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起正式向世界開放。  據中新網1月4日援引中科院國家天文臺FAST運行和發展中心常務副主任、總工程師姜鵬的話稱,自今年4月1日起,各國科學家可以通過在線方式向中科院國家天文臺提交觀測申請,申請的項目將交由FAST科學委員會和時間分配委員會進行評審、提出項目遴選建議,並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中國天眼」面向全球科學家開放的第一年,預計分配給國外科學家的觀測時間約佔10%。
  • 「天眼」開了!第一個想告訴他……
    1月11日下午,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簡稱FAST,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這意味著「中國天眼」開啟了睜眼看宇宙的新徵程,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
  • 中國天眼FAST獲重大成果 明年將向世界開放
    人民網北京11月5日電(趙竹青)「中國天眼」FAST建成運行以來,觀天成效如何?記者近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中國天眼FAST目前已發現脈衝星數量超過240顆,基於FAST數據發表的高水平論文達到40餘篇。這意味著,隨著性能的提升,FAST的科學潛力正在逐步顯現。
  • 「中國天眼」4月1日起向世界開放
    中新網北京1月4日電 (記者 孫自法)記者4日從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獲悉,當今世界最大的單口徑射電望遠鏡、被譽為「中國天眼」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將於2021年4月1日正式向世界開放,接受全球科學家的觀測申請,經評審、遴選確定後於8月1日起分配觀測時間。
  • 中國天眼2021年起向全世界開放 會向普通人開放嗎
    有「中國天眼」之稱的我國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FAST)於今年1月通過驗收,正式投入運行。FAST建設單位——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11月4日介紹,「中國天眼」目前運行穩定,近一年已經觀測服務超過5200個機時,科學家利用「中國天眼」高靈敏的觀測性能,已經發現超過240顆脈衝星。
  • 「中國天眼」開啟世界之眼,面向世界開放,中國天眼景區!
    中國天眼位於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平塘縣克度鎮大窩凼的喀斯特窪坑中,是由我國天文學家南仁東前後歷時22年建成,並於2016年建成。它是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主導建設,具有我國自主智慧財產權、世界最大單口徑、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
  • 「中國天眼」開眼看宇宙 探測範圍可及百億光年之外
    1月11日,有「中國天眼」之稱的500米口徑球面射電望遠鏡通過國家驗收正式開放運行,成為全球最大且最靈敏的射電望遠鏡,也意味著人類向宇宙未知地帶探索的眼力更加深邃,眼界更加開闊。深藏於貴州山區的「中國天眼」有30個足球場那麼大,是中國近年來深空最受全球矚目的大科學裝置。
  • 「天眼」睜眼,尋找宇宙中的「詩和遠方」
    原標題:「天眼」睜眼,尋找宇宙中的「詩和遠方」     「利用天然的喀斯特窪坑作為臺址,窪坑內鋪設數千塊單元組成冠狀主動反射面,採用輕型索拖動機構和並聯機器人實現接收機高精度定位,這是中國『天眼』的三大自主創新。」中科院國家天文臺臺長嚴俊說。   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約瑟夫·泰勒與全球頂級天文學家及眾多天文愛好者當日也齊聚平塘,共同見證中國「天眼」開啟探秘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