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四川省發改委的消息,9月20日起,都江堰、青城山門票將由90元下調至80元。又據百家號「每日都江堰」,去年(2017年)都江堰、青城山遊客達到750萬人次。
小編十多年前曾短暫接觸過都江堰的旅遊業,知道夏天是都江堰的旅遊旺季。為什麼是夏天呢?眾所周知,都江堰的氣溫比之成都要低個3℃-4℃,從成都方向過來,下了成灌高速感覺非常明顯,一下子一股涼爽之氣迎面撲來。如若到了海拔再高一點的地方,比如虹口、青城前後山、趙公山等,更加涼爽。
每年夏天專程到都江堰避暑的遊客絡繹不絕,其中老人、小孩居多,一住就是一、二個月,有的長達半年,有條件的甚至在都江堰買房置業專門用於夏季避暑。
據「中國氣溫網」,都江堰夏季氣溫20℃~27℃,平均氣溫24℃,是四川避暑的最佳之地。
北方有歷史悠久的承德避暑山莊,南方的貴州六盤水有「中國涼都」之稱。貴州六盤水為什麼獲得這個稱號呢?當然,首先與它適宜的氣候有關。其次,關鍵就是這個「其次」---六盤水不遺餘力的宣傳才讓它「涼都」的概念深入人心(比如央視的廣告)。
那我們都江堰呢?既然有這麼好的避暑資源,為什麼只由它順其自然,而不去有意打這張「牌」呢?
如果我們在經營好都江堰、青城山這些傳統景區的同時,突出「避暑」這張牌,著力打造「避暑勝地」的概念,小編揣測,那麼都江堰不止是吸引成都的客人過來長時間避暑,可能還會吸引重慶、南充、廣安、內江、自貢等省外省內「火城」的客人。
前幾年夏天都有重慶、自貢直達都江堰的高鐵,現在怎麼沒有了呢?客源不足嗎?未必罷?
前幾年夏天重慶直達都江堰的高鐵,打的就是「避暑」牌罷?為何沒有持久地打下去呢?小編認為,這與都江堰避暑的硬體設施沒有跟上有莫大的關係罷?
都江堰避暑依賴的是分布在鄉村山間的各種農家樂,都是順應市場的需要自發形成的。如果政府要打避暑牌,在學習貴州六盤水對外大力宣傳的同時,何不大力扶持比如提供貸款等尚未涉及避暑的農家樂作內部硬體設施及軟體的改造呢?在此基礎上再幫助他們統一形成「協會」,以規範行業行為、避免不必要的惡性競爭。
都江堰、青城山門票降價,或許會吸引更多的遊客,夏天與其讓他們作短暫的一日遊,不如讓他們留下來,在我們這個「避暑勝地」渡過一個涼爽的難忘的夏天,因為這個城市還有許多好吃好玩的地方。這樣,想必會帶動都江堰一些具備避暑條件尚未脫貧的村民慢慢地致富,讓景區旅遊「紅利」造福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