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ci Rep:婆羅洲雨林的猩猩為什麼不繼續生活在樹上?

2020-12-24 生物谷

猩猩從它們在婆羅洲雨林的樹上生活環境走下來可能要比以前的傳聞更頻繁。發表在本期Scientific Reports上的一篇研究論文,提供了所有年齡的雄性和雌性猩猩在地面上行走的證據。該研究表明,猩猩對生活環境劇烈變化的適應能力可能要比人們以前所認為的更強。

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是世界最大的樹棲哺乳動物。有關其在地面上行為的記錄很少,並且往往與生活環境受到擾動有關。Marc Ancrenaz及同事利用在婆羅洲16個地點通過隱藏相機捕捉到的全面數據對猩猩在地上的活動進行了一次大規模分析。作者的意圖是,評估猩猩從樹上下來在地面上行走的程度以及人類造成的擾動是否會影響這種行為。

所有年齡-性別類別的猩猩都被發現在地面上活動,其中那些身材高大、像長著凸緣的雄性(即那些長著獨特臉盤、喉囊和長毛的雄性)在地面上出現得最頻繁。另外,猩猩在原始森林以及嚴重退化的生境中都被發現在地面上活動,說明人類對林冠的破壞可能會影響它們在地面上活動,但卻並不是造成這種行為的惟一原因。這些發現表明,地面活動在婆羅洲猩猩的自然行為中所起作用可能要比人們所預料的更大。(生物谷Bioon.com)

生物谷推薦的英文摘要

Scientific Reports             doi:10.1038/srep04024

Coming down from the trees: Is terrestrial activity in Bornean orangutans natural or disturbance driven?

Marc Ancrenaz,  Rahel Sollmann,  Erik Meijaard,  Andrew J. Hearn,  Joanna Ross,  Hiromitsu Samejima,  Brent Loken,  Susan M. Cheyne,  Danica J. Stark,  Penny C. Gardner,  Benoit Goossens,  Azlan Mohamed,  Torsten Bohm,  Ikki Matsuda,  Miyabi Nakabayasi,  Shan Khee Lee,  Henry Bernard,  Jedediah Brodie,  Serge Wich,  Gabriella Fredriksson

The orangutan is the world's largest arboreal mammal, and images of the red ape moving through the tropical forest canopy symbolise its typical arboreal behaviour. Records of terrestrial behaviour are scarce and often associated with habitat disturbance. We conducted a large-scale species-level analysis of ground-based camera-trapping data to evaluate the extent to which Bornean orangutans Pongo pygmaeus come down from the trees to travel terrestrially, and whether they are indeed forced to the ground primarily by anthropogenic forest disturbances. Although the degree of forest disturbance and canopy gap size influenced terrestriality, orangutans were recorded on the ground as frequently in heavily degraded habitats as in primary forests. Furthermore, all age-sex classes were recorded on the ground (flanged males more often). This suggests that terrestrial locomotion is part of the Bornean orangutan's natural behavioural repertoire to a much greater extent than previously thought, and is only modified by habitat disturbance. The capacity of orangutans to come down from the trees may increase their ability to cope with at least smaller-scale forest fragmentation, and to cross moderately open spaces in mosaic landscapes, although the extent of this versatility remains to be investigated.

相關焦點

  • 「這人為什麼在河裡?!」婆羅洲的野生猩猩向志願者伸出手之後……
    這裡不僅有世界上最長的蛇、最小的松鼠、最小的蘭花,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珍貴物種,比如婆羅洲紅毛猩猩。最近,印度業餘攝影師阿尼爾·普拉巴卡(Anil Prabhakar)在加裡曼丹島上拍下了動人的一幕:一隻婆羅洲紅毛猩猩向河裡的志願者伸出了手,似乎要把他從水裡救起來。
  • 【奶爸和布丁遊婆羅洲】與雨林猩猩在一起的4天3晚 - 雨林之夜
    為何會來婆羅洲?因為這兒有處人間秘境:丹戎普廷國家公園。它位於茂密的熱帶雨林中,是世界珍稀物種紅毛猩猩的野生種群繁衍地。紅毛猩猩是人類近親,也被稱作人猿,渾身長滿紅色長毛。公猿首領相貌出眾、骨骼精奇,臉頰有一對半環狀骨突起,似骨盆狀。
  • 「這人為什麼在河裡?!」婆羅洲的野生猩猩向志願者伸出手之後……
    這裡不僅有世界上最長的蛇、最小的松鼠、最小的蘭花,還有許多瀕臨滅絕的珍貴物種,比如婆羅洲紅毛猩猩。最近,印度業餘攝影師阿尼爾·普拉巴卡(Anil Prabhakar)在加裡曼丹島上拍下了動人的一幕:一隻婆羅洲紅毛猩猩向河裡的志願者伸出了手,似乎要把他從水裡救起來。
  • 家門口的「活寶藏」——婆羅洲熱帶雨林
    最小的青蛙——豬籠草姬蛙科學家在婆羅洲雨林裡的豬籠草叢中發現了豌豆般大小的豬籠草姬蛙,這是東南亞最小的一種青蛙。豬籠草姬蛙因為體形微小,很難被發現,所以在大自然中隱藏多年,不為人知。然而對科學家來說幸運的是,這種蛙個頭雖小,但非常愛鳴叫,而且叫聲還不小。
  • 在婆羅洲雨林,這些神奇的生物讓人大開眼界!
    但國人很少知道,沙巴所處的世界第三大島嶼——加裡曼丹島,也被稱之為婆羅洲,這裡孕育著紅毛猩猩、長鼻猴、世界上最大的寄生花等眾多珍稀異獸。不管是穿行在雨林、蜿蜒曲折的河道,還是去神山探訪甲蟲樂園,今天的邊走邊看帶您進入這奇妙的博物世界,開啟婆羅洲雨林大冒險
  • 婆羅洲雨林觀鳥
    婆羅洲雨林觀鳥李卓卿 (四年級)今年暑假,我和好朋友一起來到馬來西亞,開啟了一場精彩無比的婆羅洲雨林探索之旅。在旅行過程中,我們認識了了很多形態各異的昆蟲、活潑可愛的靈長類動物、呆萌的兩棲類動物……其中,最讓我開心的是看見了很多美麗的鳥兒。這次雨林探索之旅的第一站是哥曼燕洞。
  • 婆羅洲是一座美麗的天堂島,一個神奇的地方,一次難忘的旅行
    婆羅洲擁有世界上最富饒的赤道雨林,為珍稀動物和土著部落提供庇護,這裡擁有引人入勝的風景。該島分為三個國家:北部的馬來西亞沙巴州和沙撈越州,南部的印度尼西亞加裡曼丹州和汶萊的小蘇丹國。大猩猩,侏儒象,長鼻猴和雲豹在婆羅洲的保護區茁壯成長,而在海岸邊,珊瑚礁則是熱帶魚和烏龜的家園。
  • 家門口的「活寶藏」——婆羅洲熱帶雨林
    最小的青蛙——豬籠草姬蛙科學家在婆羅洲雨林裡的豬籠草叢中發現了豌豆般大小的豬籠草姬蛙,這是東南亞最小的一種青蛙。豬籠草姬蛙因為體形微小,很難被發現,所以在大自然中隱藏多年,不為人知。然而對科學家來說幸運的是,這種蛙個頭雖小,但非常愛鳴叫,而且叫聲還不小。
  • 張貴興《猴杯》|婆羅洲雨林的魔幻亂象:溺嬰的豬籠草瓶、獵頭族與華人家族的四代孽緣
    從馬來西亞的中國移民,到赴臺就學的馬籍僑生,張貴興從一個邊緣到另一個邊緣,經歷過馬來政府的排華,再到臺灣對馬籍華僑身份的不認可,他的創作中不可避免地充滿了關於身份認同的思考和空間錯位。《猴杯》是他入籍臺灣後的創作,通過書寫婆羅洲雨林間繁密生長的豬籠草,以及發生在婆羅洲這片濃密、潮溼的雨林間的家族史的方式,回歸這片他最熟悉的土地。
  • 樹冠的生活 - 西必洛的雨林探索中心
    在雨林裡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但無論你在雨林中徒步旅行和徘徊多久,你都將被限制在僅僅發現生活在森林地面上的生活。如果你想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鳥類的世界,那麼你需要前往樹冠。
  • 婆羅洲+1
    不過連續兩個晚上夜巡彌補了白天的失落,第一天剛一進雨林,嚮導就給我們指了灌木叢裡的一隻藏的好到照片都沒法拍的婆羅洲鎧甲腹(Tropidolaemus subannulatus)。不過和其它竹葉青一樣,鎧甲腹可以幾個月不挪窩守候獵物,足夠嚮導們對它的位置了熟於心,口耳相傳成為常規項目,少了一些偶遇的刺激。
  • 婆羅洲是一座美麗的天堂島,一個神奇的地方,一次難忘的旅行
    婆羅洲擁有世界上最富饒的赤道雨林,為珍稀動物和土著部落提供庇護,這裡擁有引人入勝的風景。該島分為三個國家:北部的馬來西亞沙巴州和沙撈越州,南部的印度尼西亞加裡曼丹州和汶萊的小蘇丹國。大猩猩,侏儒象,長鼻猴和雲豹在婆羅洲的保護區茁壯成長,而在海岸邊,珊瑚礁則是熱帶魚和烏龜的家園。
  • 臺灣爬友的「婆羅洲」野採!
    亞庇很國際化, 生活水準高, 是從叢林回來時放輕絕佳的都市~ 在這裡一定要抽空去Borneo Books逛逛, 不但有賣許多紀念品, 更是關於婆羅洲生態的出版品最齊全的書店.飛機抵達亞庇時就可看見雄偉的神山.
  • 除了紅毛猩猩,我們在婆羅洲熱帶雨林還發現了什麼?
    位於赤道附近的婆羅洲(Borneo)是世界第三大島,擁有著世界第二大熱帶雨林(僅次於亞馬遜雨林),也是生物多樣性最為豐富的地區之一。這裡生活著210多種哺乳動物、350種鳥類、150種爬行及兩棲類動物、1.5萬種植物……以及各種原始部落,包括神秘而令人生畏的有著獵人頭傳統的達雅克族。
  • 婆羅洲旅行必須了解的幾件事
    它擁有這個星球上最古老的雨林......婆羅洲雨林的年齡估計為1.3億年,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熱帶雨林。因此,為什麼有這麼多令人敬畏的植物類型婆羅洲可能擁有世界上最多樣的植物多樣性,擁有大約15,000種不同的物種。
  • 婆羅洲秘境傳奇,看完真的長見識
    長期以來,國人對「婆羅洲」這一稱謂或許時有耳聞,但對於其中的具體內容,恐怕就不那麼了解了。所謂「婆羅洲」,是當年國人對位於南洋的加裡曼丹島的舊稱。雨林中還聳立著婆羅洲第一高峰——京那巴魯山,這是一座與中國有關的山,由於一個只能永遠隔海相望的悽美傳說,這座山就成了「中國寡婦山」。
  • 兩場講座《吃肉的鹿》《走進婆羅洲—馬來西亞自然之旅見聞》
    它就是小麂,生活在偏南方的亞熱帶林地,穿梭在樹林中的小精靈。那為什麼北方沒有呢?你說不認識「麂」這個字?一說麂皮就知道了吧。對了,野生小麂製品一起抵制下唄,穿個衣服鞋咱犯不著!小麂,一個幼崽經常被認成梅花鹿,成體又和獐「撞臉」的動物,一個辨識度不高也沒什麼存在感的本土動物。這隻身材嬌小、行動敏捷的「神經質」小鹿,值得我們更多關注!婆羅洲是世界第三大島,古老的熱帶雨林使之成為了一個野生動物樂園。
  • 長隆紅毛猩猩明星家族星味不減,「猩猩奶爸」20年陪伴深情感人
    野外的紅毛猩猩目前分為三個亞種,分別是蘇門答臘紅毛猩猩,婆羅洲紅毛猩猩和打巴奴裡紅毛猩猩,其中最新發現的打巴奴裡亞種只有800隻左右.因為紅毛猩猩是獨居動物,其野外數量與棲息地息息相關,而常年來栖息地的大面積破壞和人類的獵殺活動,紅毛猩猩的數量下降率極高,所以IUCN紅色名錄認定其三個亞種均為極危動物(CR)。紅毛猩猩的野外生殖率很低,平均6-7年才產一仔,且幼仔死亡率高達40%。
  • 你與紅毛猩猩的相似度為96.4%
    但紅毛猩猩實際上也可能對人類相當友好:婆羅洲森林管理員為紅毛猩猩除蛇,猩猩以為管理員受困水中,便向他伸出了援手。abelii)、婆羅洲猩猩(Pongo pygmaeus),以及最新發現的打巴奴裡猩猩(Tapanuli orangutan)。
  • 樹冠的生活 - 西必洛的雨林探索中心
    在雨林裡有很多值得探索的地方。但無論你在雨林中徒步旅行和徘徊多久,你都將被限制在僅僅發現生活在森林地面上的生活。如果你想發現一個完全不同的世界;鳥類的世界,那麼你需要前往樹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