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地鐵「流動博物館」主題列車上線
■天府早報記者趙霞實習生王詩媛攝影報導
你還記得哪些著名的歷史照片?上世紀50年代的土地執照長什麼樣?上世紀60年代的結婚證和現在有什麼不同?你曾見過上世紀70年代的糧票嗎?
為了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9月18日上午,「禮讚新中國——光影70年」流動博物館號主題列車在成都地鐵7號線(環線)正式上線。
「流動博物館」以精心挑選的老照片、文物複印件和全新原創愛國歌曲伴隨乘客回顧新中國70年光輝歲月,見證新中國70年來的歷史巨變。
這趟主題列車由成都軌道交通集團、四川省建川博物館和中車集團成都公司等共同打造。主辦方精心收集、挑選了1949年—2019年的300多張重要歷史照片和文物複印件,通過時間長廊的設計,將新中國70年的巨大變化逐年呈現。
其中很特別的創意是,為方便乘客更多了解和分享新中國70年的巨大變化,全方位實現「乘一次地鐵,看70年變化」,主辦方還在主題列車上設置了多處二維碼,掃碼即可進入主辦方開設的更多專題,把「流動博物館」延伸到「網絡博物館」。
主題地鐵列車上線後,還將於近期在地鐵電視上播放《聲在中國》全新原創愛國歌曲專輯及歌手訪談,以聲光影像呈現「濃縮版」70年。該專輯中共收錄了8首全新原創歌曲,由廖昌永、雷佳、譚維維、迪麗熱巴等歌手演唱,於8月26日起陸續上線。
成都地鐵「流動博物館」主題列車的主辦方還將以主題列車、地鐵特色場站、天府廣場等為拍攝背景,於國慶前推出「聲在中國成都地鐵快閃」,邀請四川籍老戰鬥英雄、文化界名人、科學家、知名歌手、普通市民一起,錄唱愛國歌曲。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我今年已經62歲了。70年風雲激蕩,作為一個改革開放的見證者和感恩者,我想辦一個展覽來記錄這70年。」建川博物館館長樊建川說,「這個展覽反響很強烈,所以我們與其他主辦方一拍即合,在地鐵這一人流量更大的地方,打造出一個『流動博物館』,讓更多市民和中外遊客直觀地感受新中國70年巨變。」
自2010年成都開通首條城市軌道交通線路以來,截至2019年上半年,全市已開通運營線路7條,已基本形成骨幹線網。目前,成都地鐵日均客流量近400萬乘次,居中西部第一。通過主題列車的表達形式,成都地鐵不再只是城市公共運輸工具,更是城市精神和天府文化的展示窗口。
「這是成都地鐵第一列以紀實影像和文物打造的主題列車。在全國也是一次創新。」成都軌道交通集團黨群工作部副部長周星說,在前期主辦方進行了大量圖片收集、挑選、審定和列車設計工作。「我們將整趟主題列車打造成了博物館意境,將70年來的照片按照時間軸順序分布,每節車廂呈現約12年的歷史照片。同時,每節車廂以展板的形式展出了由建川博物館提供的文物複印件。」
天府早報記者在主題列車上看到,6節車廂不僅分別呈現了不同年代畫面,背景色調也各不相同,分別使用了時下流行的莫蘭迪色系,將歷史的厚重感與現代風格相結合,拉近了歷史與當代受眾的距離。「此外,地面和車頂畫面設計均為時間軸,並配有關鍵節點的歷史事件,視覺所達之處,無不傳遞著濃厚的歷史感。」此外,地面和車頂畫面設計均為時間軸,並配有關鍵節點的歷史事件,在視覺所達之處,基於時間邏輯無不傳遞著濃厚的歷史感。「流動博物館」主題列車設計負責人劉梓希說。
四川大學文學與新聞學院副院長操慧也來到現場參觀了該列車,操老師表示,踏進這趟列車就像是一個時光博物館。「我相信所有人,踏上這趟列車,都會有一種『穿越』,但是也有一種傳承。它穿越的是美好的記憶、成長的足跡,但是它留下的更多的是嚮往未來的憧憬和一種希望。」操老師認為,「流動博物館」是一種很好的文化創意,讓成都文化把中國人、成都人和城市的發展、時代的變遷緊密的結合起來。「『流動博物館』的創意和探索,我相信是第一步,以後還會有很多系列的這種主題列車,能夠開進大家的心裡,能留在我們美好的記憶裡。」
這趟主題列車將一直開行至2019年12月31日,中外乘客可以徜徉時光影像長廊,盡情「打卡」。主題列車開行期間,主辦方還將適時推出相關主題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