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鄉 臺灣:我的福爾摩沙

2021-02-14 復旦人周報

【他鄉】第七期,向臺灣出發。作者系2013級化學系的蔡維真。無須多言,臺灣早在各種「一生必去」的旅遊名單中名列前茅,周報君也收到了多個「他鄉+臺灣」的回覆。因此,本期【他鄉】將帶你沿三種路線環遊寶島,看看作者心中的「福爾摩沙」。

文 | 蔡維真

印象臺灣

對於喜愛美景的人,臺灣擁有好山好水好風光;對於愛美食的人,臺灣的夜市小吃道地美食絕對能滿足你;對於喜好交友的人,熱情好客的臺灣人敞開胸懷歡迎你。寶島臺灣,將大片大片的寶藏蘊含在小小一片土地內,網路上一篇又一篇的環島攻略,卻沒有一個把臺灣最美的風景帶給讀者,臺灣,不是只有阿里山日月潭這麼簡單。

普通路線:好山好水

四面環海和佔了本島三分之二以上面積的山地以及歷史留下的文化,交織出寶島臺灣最美的風景,1544年葡萄牙人乘船經過是更是忍不住大喊「福爾摩沙」(美麗之意),這美麗是無法用筆墨描繪的,只有親身體會才能有所領略。


玉山,每年都會有熱血的登山客來到這裡想徵服臺灣最高峰,從制高點俯視周圍的千山萬嶽;

阿里山,最受觀光客歡迎的地方,來這就是要看日出、看雲海、看神木和搭乘小火車;

合歡山,臺灣冬季最有機會賞雪的地方,這裡的清境農場有著大片草原能臥看星空和觀賞最受孩子們歡迎的綿羊秀;

拉拉山,遊玩之餘還能品嘗鮮甜的高山蔬果,尤其一定要嘗嘗甜又多汁的水蜜桃,比起平地的蔬果那是不一樣的風味;

溪頭森林公園,老少鹹宜的遊樂處,有吸引小孩的妖怪村、適合攝影的內湖國小和讓全家人一起享受森林浴的山間步道。 誰說在山中無法看得山的真面目?


日月潭,除了乘坐遊船往返譚周圍的景點,還能在潭邊纜車上俯瞰全潭或者選擇騎自行車環湖賞景;

墾丁白沙灣,碧海藍天白沙,遊泳玩水最佳;

宜蘭花蓮東海岸,乘賞鯨船出海碰碰運氣,即使錯過海豚鯨魚, 廣闊的太平洋風光也不會讓你一無所獲;

臺南關子嶺,必須欣賞特殊的水火同源景觀並且體驗與陽明山、北投、四重溪、知本並列臺灣「五大溫泉」的關子嶺天然泥漿溫泉;

清水高美溼地,漫步到海邊讓微鹹的海風輕拂臉龐,這裡最美的時刻就是夕陽、海景與溼地相輝映的時候。

吃貨路線:寶島三寶

來到臺灣,若不好好品嘗小吃美食可以說是枉來一趟,除了「一直被模仿卻從未被超越」的夜市美食外,走入美濃、內灣、北埔等客家小鎮品嘗道地的客家風味餐,或者到漁港附近吃吃「第一手」的海鮮,都是吃貨們絕對不可以錯過的美味。

夜市可以說是臺灣居民的天堂,每到傍晚夜市攤販開張時便有一波又一波的人潮湧入。玩到臺北,士林夜市肯定是要走一遭的;若到臺中,不到逢甲夜市根本不算來過臺中;還有臺南的花園、大東夜市,高雄的六合夜市,花蓮自強夜市,宜蘭羅東夜市以及基隆廟口夜市,也都使出渾身解數來留住熟客吸引新客。到夜市除了品嘗臺灣特色小吃(香雞排、臭豆腐、蚵仔煎)外,各個夜市的特色小吃也不能錯過,像逢甲夜市的大腸包小腸,臺南的棺材板等等,逛夜市前若沒有做足功課,可能就會與真正的美食失之交臂。逛夜市還有一個必須知道的事,在人潮滾滾的大街之間的巷弄裡常常藏有一些特色小店,多走走說不定會有意外的發現哦~

客家文化在臺灣發展已久,來到客家小鎮不只能品嘗到道地的客家小菜,還能了解客家文化以及接觸熱情好客的客家人。以油紙傘聞名的高雄美濃和記錄著客家文化發展的苗慄都是能深入體驗客家文化的好地方,飯前吃吃醃蘿蔔乾當開胃菜,正餐的蘿蔔糕、梅菜扣肉、蹄膀筍乾、客家米糕、白斬土雞肉、豬肚四神湯吃完後再來杯紫蘇梅茶,道地的客家料理絕對能讓你欲罷不能。

海島臺灣漁業、養殖業發達,來臺灣怎麼能錯過品嘗新鮮的現撈海鮮呢?宜蘭蘇澳、屏東東港、高雄旗津、澎湖都是「嘗鮮」的好去處,海產店秉持著新鮮魚貨新鮮上桌的精神,絕對讓客人們吃到最新鮮最美味的海鮮料理。有人說,去蘇澳一定要去富美活海鮮餐廳,有人說,到旗津一定要吃螃蟹粥,有人說,到東港不能錯過東港三寶—黑鮪魚、櫻花蝦、烏魚子,但再多再多的有人說都比不上親自走一遭,親自嘗一嘗。

人文路線:最美的風景就是人

如果你問:在臺灣迷路了怎麼辦?
如果你問:有什麼必吃的特色小吃?
如果你問:有沒有值得一去的私房景點?
如果你問:什麼是必買的土產?這些問題的答案都只有一個:找當地人問!

住宿,是每個遊客到臺灣都必須解決的問題,除了飯店旅館這個選擇外,還有背包客旅店和民宿這樣充滿人情味的地方,在這裡,交朋友才是重點。熱情的老闆會介紹當地的特色景點特色小吃,甚至有的民宿主人會帶著你用「在地人」的方式玩樂,除此之外還能結交來自臺灣各地,甚至是世界各地的朋友,比起僅僅是晚上入住白天離開的旅館飯店,背包客旅店和民宿更有家的感覺、家的味道,這是感受臺灣人的人情味的一種方式。

說到交通,除了高鐵、火車、公車這些大眾交通工具外,還有一種旅行方式是「搭便車」。雖然搭便車在臺灣並不算特別流行,但還是有學生族通過這樣的方式「窮遊」臺灣,熱心的臺灣人一般也都很願意幫助他人。高中畢業那年,有兩個朋友就選擇這樣的方式環島,大部分的人只要順路都很願意幫助他們,而他們也順利的完成環島之旅,旅途中他們結交了很多朋友,聽過許多趣聞軼事,旅行多了與人的相處、與人的交流,比起一般的環島旅行有更不一樣的體會。

民族文化,臺灣歷史留下的寶藏。歷經荷蘭、西班牙的統治,鄭成功時期和清朝接收後的大移民,日本統治期間的移民到1949年的遷臺,加上最初居住的原住民,臺灣擁有多民族保存下來的文化習俗。在原住民部落可以看看各族的傳統服飾,聽聽他們用天生的好歌喉唱出傳統歌曲,跳跳慶祝豐收的舞蹈,一趟原住民文化之旅能讓你回味無窮。其他,像是客家人、閩南人、日本人等在臺灣留下的足跡都是來到臺灣值得去探討的,在地名、在建築、在語言、在習俗都留有民族的痕跡。

是否,對臺灣開始好奇了?

(以上圖片來源於網絡)

【他鄉】是周報於今年暑期推出的新欄目,在泛濫的旅行攻略裡,它負責為你送達來自本地人的誠意指南。回復【他鄉+地點】,呼聲最高之地,周報君將為你召喚靠譜小夥伴。

相關焦點

  • 看見福爾摩沙
    Formosa是葡萄牙語,意為「美麗的島「,16世紀的荷蘭人駕船來到臺灣南部的赤坎(也就是今天的臺南市),看到的是美麗的海岸和茂密的山林,被這一幅美景折服,船員大叫「formosa!formosa!「因而,在西方,這座「美麗之島「也叫做:福爾摩沙十五、十六世紀的地理大發現與新航路的開闢,人類進入海權時代,同時又盛傳東方地區有遍地的黃金與香料,使得當時的葡萄牙、西班牙荷蘭等新興海權國家,紛紛派遣船隻到此勘探,對遠東地區發展轉販貿易。
  • 臺灣為什麼叫做臺灣?夷州?大員?埋冤?福爾摩沙?
    臺海情勢越來越緊張,臺灣島內統治集團動作頻頻,包括修改課綱,向島內年輕人切割中國、切割大陸。其實臺灣名稱的沿襲和變遷,本身就足以證明,臺灣是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臺灣這個名字形成很晚,中國明清以前一直沒有出現這個稱呼,明朝萬曆年間第一次出現「臺灣」一詞。
  • 花蓮出航 回望福爾摩沙
    行程特色:福爾摩沙大航海   福爾摩沙大航海行程,是一段牽涉福爾摩沙(葡萄牙語:林木蔥鬱的島嶼)、多羅滿(西班牙語:盛產沙金之處)、洄瀾(福佬話:波浪激蕩)、奇萊(Sakiraya語)四個東岸(乃至臺灣島嶼)地名歷史的航海旅程。
  • 「遙遠的福爾摩沙是我心所摯愛」| 臺灣信仰見聞
    橡樹同工嬰孩姊妹剛剛從臺灣遊歷回來,詳細記錄了這趟行程,字裡行間是從未分過彼此的愛,無論是從百年前,還是到如今,這種肢體之愛從未受到過國界和疆域的限制,讀著,想著,甚是美好。據說當年清政府要把臺灣割給日本的時候,李鴻章說那是個「鳥不語,花不香,男無情,女無義」的地方,話外之音是,割出去也沒什麼可惜的。
  • 官網加列「福爾摩沙」選項,美郵政總局這樣解釋
    Postal Service)網站上「目的地國家」選項中,除了這幾年已有的「Taiwan(臺灣)」,又出現一個「Formosa(福爾摩沙)」,還在「福爾摩沙」後用括號標註臺灣——「Formosa(Taiwan)」。美國郵政總局網站截圖(圖源:臺媒)觀察者網在美國郵政總局網站上查詢價格,發現目的地中確有「福爾摩沙(臺灣)」一項。
  • 跨越海峽,只為見你—初遇福爾摩沙
    幾個世紀前,葡萄牙初經臺灣海域,從海上遠望臺灣,發現臺灣島上高山峻岭,林木蓊綠,甚為美麗,高呼「Ilha Formosa」—美麗的島嶼。「福爾摩沙」這個名字就一直被流傳下來,成為了臺灣的又一個別稱。這個與祖國大陸遙遙相望的「福爾摩沙」究竟有何魅力成為人人都想前去的寶島?小編沒有去過,相信很多朋友也還沒去過,或者正在策劃前往。但是小編今天為大家帶來一篇遊記,或許從中可以窺探一番「福爾摩沙」的魅力。
  • 來自臺灣的「福建新村民」:把他鄉變故鄉
    (聚焦海峽論壇)來自臺灣的「福建新村民」:把他鄉變故鄉中新社廈門9月20日電 題:來自臺灣的「福建新村民」:把他鄉變故鄉作者 黃詠綢從臺灣高校一畢業就在20日於廈門舉行的第十二屆海峽論壇大會上,來自臺灣臺南的這位臺青講道:別人介紹我的時候常說,這位是臺灣建築師、景觀設計師,但現在大家會調侃我說,「你是拿著規劃設計圖的福建農民」。「我和團隊夥伴都很喜歡現在的身份——福建新村民。」
  • 【單車環臺】「騎遇福爾摩沙」亮點——捷安特「魅Liv馭風」
    臺灣作為享譽國際的自行車生產王國,利用自行車踩踏親近臺灣,更能深刻體驗各地不同的風土民情,發掘臺灣特有之美,因此發起【騎遇福爾摩沙 FORMOSA 900】活動,傳遞臺灣自行車新文化。以自行車進行臺灣之旅的這項活動不僅能讓大家感受到政府及各地方建設自行車道友善騎乘環境的成效,還能將臺灣發展成為最佳自行車騎行天堂。雙團出擊,所向披靡
  • 迷失在福爾摩沙--童趣臺灣八日遊
    ²特特特別安排臺北一天自由活動哦~~迷失在福爾摩沙或 MU5001 14:30-16:30於指定時間在南京祿口機場集合,專業臺灣領隊將協助您辦理登機手續。以臺灣水域館來說,館裡以臺灣為參考模型,把臺灣水域從高山溪流、水庫、溪流出口、潮間帶及沿海海域的環境,都很真實的表現出來,感覺就真的像到了高山的小溪中,像在水庫底下,像在深海中飄遊。站在大片的生態水族玻璃牆前面,感覺真的很像在水中哦!珊瑚王國,更是真實的呈現海底世界,晚上和美麗的海洋動物們一同入睡,做一個深藍色的夢!
  • 福爾摩沙,美麗之島——北京DCDA2016中國臺灣遊記(風物人情篇)
    中國臺灣位於中國東南沿海的大陸架上,東臨太平洋,東北鄰琉球群島,南界巴士海峽,西隔臺灣海峽,地處熱帶與亞熱帶之交,自然景觀與生態資源豐富多元
  • 福爾摩沙,我們來啦~
    (葡萄牙語意為美麗島)」從此,臺灣就多了一個福爾摩沙的稱號,一系列在臺灣的發現的新物種或者特有種的拉丁文學名上也烙上了福爾摩沙這個美麗的詞彙……山海之間有座島嶼那裡的鄉愁有經年的溫度我在這頭,她在那頭跨過星辰山嶽大海踏上這一曾經遙遠的徵途
  • 福爾摩沙 – 一塊等待你探索的神秘處女地
    然而,幾天之內,人們意想不到地發現了福爾摩沙美麗且真實的一面後,這些偏見便土崩瓦解了。偏見一:這個地方太遠了!從布宜諾斯艾利斯市出發的話,福爾摩沙省可不是一個近距離的旅遊景點。但也不是最偏遠的地方。觀看這座城市轉變最好的地方是一個由廢棄糧倉改裝的沿河觀景臺,對面就是一條由省份福爾摩沙命名的寬闊河流。在日落前的一段時間,城市和海濱沿岸的路燈開始點起路燈。而河對岸的巴拉圭那裡是一個非常小的城鎮,只有零星的燈光。偏見三:沒有基礎設施!
  • 正宗臺灣菜館首現遂寧
    懷揣著創業夢想的他,經過考察,決定在遂寧開一家正宗的臺灣料理館。於是,「福爾摩沙」臺灣火鍋料理館於今年登陸遂寧。  為還原最地道的臺灣味,店內大到海鮮,小到各種調味品,全部是從臺灣空運或陸運過來的。對於未來,蘇英哲說,他要將自己的料理館連鎖化,目標是在遂寧開4家分店,再往重慶、成都等大都市發展。除此之外,還想在遂寧建一家小型食品加工廠,專為孕產婦和病人提供健康的飲食搭配。
  • 臺灣的地名
    再追溯漢字本身,「投」讓「幻想力豐富」的我自動在大腦裡杜撰了一部神話史詩:許是有這樣一部遠古傳說,無所不能的造物神塑造臺灣地形之時,俯視這座整齊平坦的太平洋島嶼許久,苦思其中機巧,終於,祂決定暫時拋棄理智,右手揚起一抔土投向島嶼北端,成一座座丘陵(即今大屯火山群,包括大屯、七星、紗帽、竹仔、小觀音諸山),左手又取一抔投擲於中部,成關山、雪山、秀姑巒山、阿里山等高峰,並將島嶼最高峰玉山安落在群山之巔
  • 日方:臺灣籍海釣船長被捕 船拖往石垣港
    臺海網9月14日訊 日本交流協會今天表示,臺籍海釣船「福爾摩沙酋長2號」船長被以迴避登船檢查罪逮捕,並帶至石垣海上保安部訊問調查,臺灣海釣船現正由巡視艇往石垣港拖曳前進中。基隆籍「福爾摩沙酋長2號」海釣船昨晚被日本海上保安廳巡防艦登船檢查,「海巡署」派出連江艦等4艦1艇護船、交涉,希望透過「外交」途徑解決,能將海釣船交給「海巡署」護送回航。日本交流協會今天下午發布日本海上保安廳新聞稿指出,9月13日下午4時45分,日本巡防艦「KUNIGAMI」在距離宮古水納島燈塔北方9.2浬附近領海內,發現海上停機中的臺籍海釣船「福爾摩沙酋長2號」。
  • 【環臺灣】我的跨年單車旅行—騎遇福爾摩沙
    ,主要特點為少進都市,不走交通流量大的路段,不走常規旅遊團走的線路,而是安排鄉鎮民間風景以及鄉土古蹟為主路線,能最大限度將自然、人文景觀結合,深入體驗臺灣原住民文化與地道美食;而且每天的騎行適度,單日最高公裡數在110km以內,您能有足夠的時間欣賞臺灣美景,真正達到休閒運動+觀光的目的。
  • 臺保釣人士:扣臺灣海釣船 日本直衝馬英九
    海巡隊員王建明(左)、陳慶鍾(右)登上「福爾摩沙酋長2號」時,分別遭已在船上的日方武裝人員壓制。圖片來源:臺灣「中廣新聞」環球時報駐臺北特約撰稿人林鏡報導,馬英九上臺一年多,臺灣和日本之間接連發生漁事糾紛,日前還發生臺灣漁民連人帶船被日方扣押事件。
  • 騎遇Formosa,把臺灣變成自行車之島
    自行車近年來已成為臺灣民眾休閒健身運動的重要工具,臺灣社會官方和民間團體正在一起努力,將自行車健身運動在全島廣泛推廣,用臺灣官員的話說,他們的目標是把臺灣打造成
  • 2015,我的臺灣環島行
    寫2015年春節臺灣環島之行時,幾次提筆又幾次擱筆,我的腦海裡除了各式各樣的美食,竟然是大片空白,對臺灣了解太少使我無從下筆。
  • 二百多幅16至19世紀西方繪製的臺灣古地圖集出版
    華聲報消息:大航海時代的臺灣,在西方人心目中,是什麼樣的面貌?臺灣歷史博物館籌備處與南天書局共同策劃出版「經緯福爾摩沙」,收錄200多幅16至19世紀西方繪製的臺灣相關地圖,讓民眾一次覽盡臺灣古地圖風貌。  據中央社報導,翻開此地圖集可發現,早期繪製地圖,缺乏精準的測量儀器,有不少地圖是靠想像繪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