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命運,佛門如是說:預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預知後世果,今生作者是。我們前世種下什麼因,今生就會有什麼樣的果報和命運。同樣,我們今生的德行也決定著來生的福禍。「福禍無門,惟人自召」,每個人自身命運的好壞都不是上天決定的,而是人自己感召來的。所謂的「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和「命裡三尺,難求一丈」,其實並不是宿命論,而是讓人明了因果,正確看待命運。
命運不好,抱怨牢騷沒有用。我們選擇不了自己的出身,自己所處的環境,命既定。然而,人的運勢卻不變的。「運」可以改,運勢修好了,命自然會逐漸好轉。如何轉運改命?不是讓你走捷徑求神拜佛,也不是算命調風水,而是行善積德。古往今來,真正能保自己平安的不是外在的神靈,而是我們自身的德行善業。我們的善心善念善行才是自己最好的「護身符」、最好的風水。
有句話叫:人為善,福雖未至、禍已遠離;人為惡,禍雖未至、福已遠離。我們信佛其實就是信因果,一個人明了因果、不作惡 自然就不會感召惡果,自然人生吉祥。修來的福才是自己的,搶來的都是禍患。「諸惡莫作,眾善奉行;自淨其意,是諸佛教」,命好之人,身上都有這5大「吉兆」,看看你有嗎?
一、戒「貪」
人要戒貪慾,戒「酒色財氣」。這四樣東西,哪一樣貪慾無度,都是災禍之源。酒是傷人的猛虎,消耗自己的身體,還給他人帶來痛苦。「色字頭上一把刀」,色是刮骨的鋼刀,邪淫損福德,使人墮落懈怠,沒有能量和精神。君子愛財、取之有道,守好自己改得的,不要貪戀別人的,不是你的東西,爭來搶去都是自我折磨,患得患失、不是吉兆。人生莫要暴怒、盛氣凌人,心不平,多易做出錯誤的決定,給自己帶來麻煩。
人要懂得知足,不要過度消耗自身福報,凡事有止、持戒有度,事情才會朝著好的方向發展。但若「貪心不足蛇吞象」,則「事到頭來螂捕蟬」,萬事一場空,聰明反被聰明誤,就得不償失了。
二、戒「嗔」
佛家言:嗔是心中火,能燒功德林;欲行菩薩道,忍辱護真心。人一旦動了嗔念,心中火氣爆發,就如同大火燃燒,把人此前的一切努力燒毀殆盡。我們若真心修行,當學習菩薩的智慧和精神——修忍辱心。
我們要明白,忍辱不是妥協和軟弱,而是包容,包容別人的過錯 放過他人,也是放自己的生,不折磨自己。生氣是世上最愚蠢的行為之一,是沒有智慧的表現。「一念嗔心起,百萬障門開」,要想修福修慧,首先當戒這個「嗔恚」心。心順了、柔軟了,事情才會越來越順。
三、戒「痴」
戒「痴」,就是不要愚痴,沒有智慧。愚痴的人往往不明因果,肆意造惡業、結惡緣,害人害己,迷信無知,善根短淺,更是與佛無緣。沒有智慧,人生會過得很苦,在煩惱業障裡苦海輪迴。內心的覺悟才是人生的光明,心中有智慧,才能找到解脫之道。希望大家「深入經藏、智慧如海」,做個有智慧的人。
四、戒「慢」
不論我們自身能力有多大,或者多有權有勢,切記不要狂妄自大、目中無人。有句話叫「天狂必有雨,人狂必有禍」,做人當有敬畏之心,不論我們是否信佛,但是一定要信因果,遵循天道,保持謙卑低調的姿態,才能福澤長久。
五、戒「疑」
做人要真誠、厚道,哪怕有時候會吃虧 但「吃虧是福」。不要對人生疑,疑心看人,就是給自己招致煩惱。心要擺正,不要有什麼嫉妒、猜忌的心思,這些邪念不會傷害他人,反而大肆消耗自身的福氣。「人得好意,其福難量」,我們如何對待他人,就是在如何善待自己,這一點我們要明了。
以上這5大「吉兆」,其實就是佛教裡所說的戒掉五毒——貪嗔痴慢疑。把惡習戒掉,就是在消業積福、廣種福田。感恩閱讀與分享,祝您福慧增長。南無阿彌陀佛。